冯小刚出卖人格 全靠跪舔一圈内大佬终上位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9月17日 16点13分 PT
  返回列表
78548 阅读
14 评论
平行侃娱乐

华谊兄弟最近的负面新闻不少,公司的财务状况给人一种滑铁卢式的错觉。

特别是王中军因为公司状况卖收藏品的事,更是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华谊兄弟仿佛一夜之间就从“影视一哥”的地位上跌落下来,让人唏嘘。

根据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华谊兄弟净亏损约11亿左右,感兴趣的可以仔细去查一查他们资本背后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和华谊兄弟“亲如兄弟”的知名导演:冯小刚。

01普通孩子冯小刚

冯小刚出生在北京一个非常普通的工人家庭,车公庄附近是他小时候常活动的区域。

父母早年就离异了,他跟着妈妈一起生活,高中毕业就进了部队,因为有点才华,就被分到了文化单位。

在部队时,冯小刚就经常参与一些文艺汇演的筹备工作,累积了不少的经验。

从部队转业之后,冯小刚继续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一直在艺术圈的边缘转悠。

1984年,他正式在《生死树》这部电影中担任美术助理,开始了自己的美工之路。

这段做美工的经历对冯小刚非常的重要!

这期间,他认识了郑晓龙和王朔、马未都、葛优等等多为名人,为自己以后做编剧打下了很好的人脉。

在1984年到1990年的六年间,冯小刚一直是做美术指导方面的工作,只能算是电影的边缘人物。

虽然他也渴望改变,但是却没有好机会。

直到1986年,在郑晓龙的引荐下,冯小刚第一次见到了王朔。

当时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正火,已经名声大噪了,冯小刚对他也非常的崇拜,有缘一见自然不会放过,对着王朔就一顿“猛夸”。

夸的王朔开心的飞起来,就此认下了这个小弟。

自此开始,冯小刚算是找到了一棵大树,趁着王朔的关系,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

冯小刚给王朔、马未都等等这些人的第一印象个就是“嘴甜”,会说话。

不管好的坏的,死的活的,冯小刚都能自来熟,给人捧到天上去。

02背靠大树好乘凉

当时的北京文艺圈很奇怪,人人都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若你是大院子弟,这种优越感会更加明显。

要想进这个圈子,若是没有人带,那圈子的人都不带拿正眼看你的。

冯小刚恰恰因为王朔的关系,就走进了这个圈子,认识了后来的很多圈内名人。

有人问:为什么王朔会收下没有背景又其貌不扬的冯小刚?

其实,王朔当时在京圈的地位也蛮有意思的,他性格生猛,喜欢呼朋唤友,但是在老大哥们面前,他又拿不起那个劲儿,有点儿“憋屈”。

见了叶京、郑晓龙,他得喊一声大哥,见了马未都也得喊大哥,因为当时马未都是编辑部的主编,王朔的稿子都得他审核才能过。

所以,不管在谁面前,王朔都成不了“大哥”。

唯独在冯小刚面前,他可以毫无顾忌的撒泼发火装大哥。

冯小刚每次见了王朔,就一顿狂拍马屁,一顿猛夸,特别是在人前,充分满足了王朔的虚荣心。

而王朔则带着冯小刚在京圈朋友们前面晃悠,有显摆的意思,当时挺开心。

冯小刚则顺势认识了马未都、葛优、叶京和赵宝刚等等一大票京圈的人脉。

多年后,马未都曾经毫不留情的指出:“冯小刚和王朔之间,就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

若问王朔和冯小刚在这段“利用”的关系中,谁的收获最大?

不言而喻,绝对是冯小刚。

03编辑部的故事

冯小刚跟着王朔混久了,不但对王朔的作品烂熟于胸,对王朔的性格和写作风格也非常的熟悉。

这一点,在后来《编辑部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来。

当时《编辑部的故事》准备写之前,马未都、王朔、苏雷等人凑在一起,研究了很久,一直在琢磨要写什么题材。

想写一个喜剧,但是又不知道写哪个群体,工人不敢写怕出事;农民不敢写,怕开罪一大票人。

最后,只能拿自己开涮,就有了室内剧《编辑部的故事》。

后来,本子写完之后,他们交到了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却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回响。

几个月后,那边突然问还有本子吗?想拍那个,但是以前的本子丢了。

这就麻烦了,还得重写,很多人就打了退堂鼓,唯独冯小刚和王朔说能继续写。

幸好当时有故事大纲在手,冯小刚和王朔才能完成了这个本子。

冯小刚和王朔写完之后,两人的本子混着放在一起,郑晓龙和马未都分不出哪个是王朔写的,哪个是冯小刚写的,因为两人的写作风格太像了。

当时的冯小刚已经紧紧抓到了王朔文笔中的精髓,郑晓龙说冯小刚是个模仿力极强的人,难辨真假。

《编辑部的故事》一经播出,立刻以诙谐、调侃、幽默、自由的故事特色红遍了大江南北,冯小刚作为编剧之一,也终于转型成功了。

这之后,他正式进入了电影圈,成为众多编辑中出色的一个。

这期间,他还是以王朔小弟自居,一直以王朔马首是瞻,将拍马和才华完美结合,在成功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

04冯小刚和王朔的公司

冯小刚除了嘴甜、会说话、会拍马之外,在后期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吃饭喜欢抢着买单。

其实,早期的冯小刚也非常落魄,从不会主动买单,只要有人攒局他就去参加,但是一到结账,他眼神就躲躲闪闪,就怕服务员盯上他结账。

那时,冯小刚心里最痛恨大吃大喝之后的结账时刻,看着别人结账时,心里无数次咒骂:老子发达之后,绝对主动抢着买单,谁丫跟我抢,我就和谁急!

没多久,他主动买单的“大款”生活就来了。

90年代初,冯小刚和王朔成立了“好梦电影公司”,慢慢赚到了第一笔钱。

钱到手之后,王朔就说:“这钱也不多,咱们先不分钱,先拿着去请客吃饭做人情吧,拉下了人脉,以后才有活儿。”

王朔一直高高在上,肯定不屑于自己出面去拉关系,这活儿就落到了冯小刚身上。

冯小刚嘴甜,会夸人,再加上爱抢着买单,人脉蹭蹭扩展开来。

这期间,冯小刚认识了王中军和王中磊。

当时华谊兄弟在经营广告公司,拿下的都是类似中国银行、中国石化、各个公家大单位的单子,财大气粗,手里有的是钱。

90年代初,国内的影视经济复苏,很多人看好了这块儿,王氏兄弟也不列外。

王氏兄弟在物色好的作品要投资,而冯小刚则恰好在拉投资,一拍即合。

双方第一次见面时,冯小刚偷摸的就把帐接了,等吃完饭,王中军准备去结账的时候,服务员告诉他冯小刚已经结账了,让他蛮吃惊的。

因为当时文艺圈的人都日子不好过,只要和文艺圈的人吃饭,一般都是商人买单,好像是不成文的规矩一般,王中军也习惯了。

不曾想,这次冯小刚让人蛮意外的,给王中军一种“冯小刚不爱占人便宜”的好印象。

有钱了之后,冯小刚不但爱抢着买单,还抢的很有技巧,绝对不会让对方尴尬。

每当服务员拿过来账单之后,眼神盯着某个人的时候,冯小刚会马上呵斥对方:“你丫天天干这个,连谁是买单的都看不出来啊?这儿呢这儿呢!”

看完账单之后还吆喝一句:“竟然给打折了,这是瞧不起我们哥几个啊?不行,跟经理说不许打折,就按原价买单!”

结账也堵不住他的嘴,顺嘴就能飞出很多破除尴尬气氛的段子,让双方都非常舒服。

渐渐地,冯小刚豪气大方的形象就建立起来了,很多人都开始纷纷往他身边凑。

和王朔的好梦公司渐渐在圈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每当有人和他吃饭夸他的公司时,他马上就会自谦的说:“哎呦,您可别笑话我了,我们这哪能跟您那大公司比啊,我们这就是小打小闹。”

对方马上就会眉开眼笑的说:“摊子大也累,每天忙的连轴转。”

冯小刚又会马上说:“您看您,又谦虚了是吧,估计到您退休的那天,除了知道自己心爱的女人是谁,您手上有多少企业您都不知道了。保不齐哪天,您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吩咐一声,大手一挥,整个中关村和国贸一带都得黑了,这一看,您才知道这都是您的产业。”

这一顿猛夸,直把对方夸的合不上嘴,晚上非得拉着他吃饭,一晚上就成了好兄弟。

读者会说了,哎呦,这段子怎么这么熟悉啊?

您说的没错,后来,这段子就被用到了《私人订制》里面,葛优对着宋丹丹说的那一通台词就是这个。

05借着华谊兄弟的东风起飞

自从搭上了华谊兄弟这根线,冯小刚的事业真正的起飞了。

华谊兄弟出钱,冯小刚出力,一起拍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多部电影,不但赚到了名声,也赚到了钱!

这几部电影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王朔式”的语言风格,诙谐、俏皮、混不吝的气味很浓重。

华谊兄弟和冯小刚签约之后,冯小刚就成了华谊的“御用导演”。

从此之后,冯小刚就和华谊兄弟捆到了一棵树上,同时,冯小刚也脱离了王朔的“权利范围”。

和华谊兄弟的合作,冯小刚既赚了知名度,也赚了钱,也不再和王朔有任何交集,一箭三雕。

在冯小刚前期的作品中,明显带着很多王朔的影子,但随着《夜宴》的上映,冯小刚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开始逐步摆脱王朔早期对他的影响。

不得不说,在编剧和导演这方面,冯小刚还是有些天赋的。

陶虹曾经说:“演员这个职业真的不是只要努力和坚持就能做的,更多的是要有天赋。”

叶公子觉得导演也是,必须有天赋才能成功。

很显然,在多年美工和编剧以及导演的经验累积下,冯小刚已经可以完全驾驭这个角色了。

直至2000年,冯小刚已经坐稳了“国内贺岁片第一导演”的位置,成为华谊兄弟内部的大功臣。

2000年到2006年之间,华谊兄弟经过几次资本运作和融资之后,实力一年比一年强。

除此之外,华谊兄弟旗下也“群星璀璨”,集合了一大批一线当红明星,以维护公司的发展。

2009年,华谊兄弟在王中军的资本运作下,摇身一变,成了“影视娱乐公司”上市的第一家,风头无二。

作为公司最早一批的大功臣,冯小刚自然搭上了顺风车,分到了不少的股份。

上市当天,华谊兄弟的股票即开盘大涨,当天以70.81元的价格收盘,比发行价上涨了147.8%,让很多人兴奋莫名。

这些兴奋的人当中,就有冯小刚。

华谊兄弟上市之后,一直在不停的涨,不久之后,冯小刚就卖了一大部分,直接获益2亿,成为人生大赢家。

纵观冯小刚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有很多让人成功的特质。

认识郑晓龙之后,又认识了王朔,抓住一个机会,就绝不放过;

贴上王朔之后,他“没脸没皮”的捧着王朔,能屈能伸,绝不“死要面子活受罪”;

通过王朔的人脉又大范围的拓展了自己的朋友圈,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

随后,又利用自己嘴甜和大方爱买单的特性,一步步扒上了华谊兄弟这棵大树,一步步迈向了成功。

冯小刚用他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嘴甜会拍马和大方主动买单,到底有多重要!

其实,看看冯小刚的人生,未尝不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

在嘲讽唾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地方需要和他学习?

V
VBO
1 楼
护舒宝确实是相当恶心一人,心理极度变态阴暗
走马读人
2 楼
小剛字與感覺近 徐帆字與敏感近 --好配
J
Jjl2001
3 楼
这就是命! 只要不犯法,你别管人家怎么得到的。 楼下的各位,也得认命!
老仓鼠
4 楼
能上位的,没一个靠卖自己的 冯可能人品有问题,但是还是有真正才华的
司木
5 楼
哪错哪了,又来文革那套泼脏水,冯小刚带给全国人民多少笑声?
以为
6 楼
谁要混出个样儿不是自身才华加排马屁傍大树啊?
n
nikon
7 楼
要想别人当孙子,就得自己从孙子做起
纳兰德性
8 楼
护舒宝是什么梗?
阿凡提骑毛驴
9 楼
中国最烂的痞癞白癫疯流氓!恶心!
d
dudulac
10 楼
哎,人有才华就要承认,他人品不好归人品不好!人家拍的电影你来试试?这比现在好些小鲜肉演的好不知多少倍
维基解密
11 楼
冯小丑王中军这些垃圾堆里的畜生!
不渴而饮
12 楼
谈不上跪舔一帮,人家自己也有才,非要说服谁,就服一个,这孙子就是王朔!叶京当年就说要紧紧团结在王朔这丫的周围。当年天下无贼,后期都完成了送审,就是过不了关,原因也很简单,怎么着也不能颂扬一个贼呀,政治不正确,万般没辙请各路大腕会诊怎么改,推倒了重来没可能,七改八改不伦不类,众皆无奈,有人提议,请朔爷号号脉,那会儿冯导已经跟王朔不大往来,但还是臊眉搭眼上门恭请,王朔倒也不记仇,听完七嘴八舌,慢条斯理一句话八个字,让丫怀孕,进庙念佛!于是就有了忏悔有了救赎还特么有了宗教关怀劝人向善金盆洗手特别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中国味儿。没花啥钱大改动,补了几个庙里的镜头,费了个枕头装大肚子,再送审,通过!众人皆心服口服,一致认为天下无贼因为王朔这孙子太贼了!
不渴而饮
13 楼
整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文化就俩旗手,音乐上崔健担当,文学影视界全看王朔。今天你去油管上看看崔健作品唐朝乐队,留言里好多港台粉丝,大陆90后更是膝盖一地。前些时候我重温《编辑部的故事》,台词儿对白那叫一个牛逼,即便现在也没见那个大V敢在微博里得瑟。但王朔从来未被官方封杀过,只是不点赞。按王朔的原话,他是把党和政府的谆谆教诲,那些一听就急一听就炸的官话,化作燕语莺声般的跟人民群众呢喃。 场景:一间黑不溜秋的沙龙,一帮整天替党和国家操心的知识分子,人手一杯兑了二锅头的三精水鸡尾酒,间或着还有俩仨港台记者穿梭其间逮谁跟谁打听,要美子吗?有批文吗?...马青很不耐烦的跟一台湾记者说,甭你妈没事儿老梦想着反攻大陆,你们丫的有那么大的锅吗?......早晚统一了你们,让你们丫的吃饭也用粮票!
_
_1313113
14 楼
冯裤子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