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主了解到,中欧电动车谈判正在关键时期,双方仍存在重大分歧。
从今年6月中欧双方磋商机制的确立,到现在双方已经进行了持续的磋商谈判。现在,距离欧盟拟定的终裁日期——10月30日,只剩下一周了。
在这谈判的紧迫关头,欧委会却采取了不透明的手段,想越过中方谈判的合法代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我方私企搞“单独约谈”。
10月17日,中国机电商会公开披露了欧方的“阴阳”行径:欧委会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单独与部分企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
欧盟之所以试图用私下约谈中国企业的方式,获取谈判优势,跟中欧采取的协调方式有关。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丁如给谭主解释:
在WTO框架下,当WTO成员向其他成员发起反补贴调查,一般有两种协调解决方式,一种形式是“政府承诺”,就是从政府层面作出承诺不再继续提供补贴。但是由于欧方认定的“补贴”本来有不合理性,中方绝对不可能采用这样的方式。
而与“政府承诺”相对的,就是“价格承诺”,这也是更贴近中欧间现实情况的方法。
价格承诺就是指,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平等基础上,欧方可以同中方企业协商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贸易价格,促使欧方取消对华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事实上,早在8月24日,我方的合法代表中国机电商会便把这份方案正式提交给欧委会了。
包括欧方抽样调查的上汽、吉利、比亚迪在内的12家中国企业给予这份方案正式授权,同时,这个解决方案也关照了欧方当前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丁如给谭主分析:
集体谈判可以兼顾那些当前在欧洲市场份额占比较少的企业。如果欧盟与部分企业达成价格承诺,其代表性和合理性肯定大大降低,一些企业将被迫接受相对较高的出口价格,丧失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实际上,欧方在初裁调查中都是把各个企业当作整体来看的。既然如此,在谈判的时候也理应同整个行业进行整体谈判。
但是现在欧方拒绝接受这个方案,反而去同中国企业单独谈判,甚至去和这些企业的下属公司“单独约谈”,无疑是想分化中国企业,破坏中方团结,通过各个击破来攫取更大的利益。
对企业进行单独约谈,不仅仅是要分化中方的团结,欧方还藏了一个小心思,此前欧方一直希望一些企业能够去欧洲投资,在当地布局汽车产业,而并非单纯出口汽车到欧洲。
欧方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但是事实情况能如欧方所愿吗?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海外投资,绝不仅仅是建几家厂这么简单,要能发展壮大,需要的是一个产业链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的形成,绝不可能只靠一家或者几家中国企业就能实现。
欧洲在这个问题上,也应该对市场规律有敬畏。欧洲之所以希望中国企业更多地到当地投资建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中国企业可以带来更加有效的生产模式和技术。
但是移植生产模式和技术,不是搬家这么简单,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这种高效的生产源自于中国市场的广阔场景和充分竞争的环境,这也是目前欧洲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之困的症结。
现在,欧洲想通过“暗渡陈仓”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的,根本是杯水车薪。
要认清这个现实的不仅是欧方,同样包括中国的车企。
面对欧方的分化战术,个别企业在面对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做选择时,切不可中了欧方的圈套。特别是在前期艰苦谈判的基础上,如果此时接受了欧方的糖衣炮弹,无疑会破坏中方整体的团结和谈判筹码,是典型的“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伤害的不仅是企业,更是整个行业和国家的利益。
中国机电商会同时也已再次明确表达了中方解决问题的立场:
如果欧委会执意单独与个别企业开展价格承诺谈判,很有可能存在以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区别对待企业的问题。这将动摇谈判的基础和互信,给双方磋商带来干扰。
越是在谈判的关键时期,越应该团结一致,切不可中了欧方的分化计谋。
谭主了解到,中欧电动车谈判正在关键时期,双方仍存在重大分歧。
从今年6月中欧双方磋商机制的确立,到现在双方已经进行了持续的磋商谈判。现在,距离欧盟拟定的终裁日期——10月30日,只剩下一周了。
在这谈判的紧迫关头,欧委会却采取了不透明的手段,想越过中方谈判的合法代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我方私企搞“单独约谈”。
10月17日,中国机电商会公开披露了欧方的“阴阳”行径:欧委会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单独与部分企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
欧盟之所以试图用私下约谈中国企业的方式,获取谈判优势,跟中欧采取的协调方式有关。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丁如给谭主解释:
在WTO框架下,当WTO成员向其他成员发起反补贴调查,一般有两种协调解决方式,一种形式是“政府承诺”,就是从政府层面作出承诺不再继续提供补贴。但是由于欧方认定的“补贴”本来有不合理性,中方绝对不可能采用这样的方式。
而与“政府承诺”相对的,就是“价格承诺”,这也是更贴近中欧间现实情况的方法。
价格承诺就是指,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平等基础上,欧方可以同中方企业协商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贸易价格,促使欧方取消对华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事实上,早在8月24日,我方的合法代表中国机电商会便把这份方案正式提交给欧委会了。
包括欧方抽样调查的上汽、吉利、比亚迪在内的12家中国企业给予这份方案正式授权,同时,这个解决方案也关照了欧方当前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丁如给谭主分析:
集体谈判可以兼顾那些当前在欧洲市场份额占比较少的企业。如果欧盟与部分企业达成价格承诺,其代表性和合理性肯定大大降低,一些企业将被迫接受相对较高的出口价格,丧失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实际上,欧方在初裁调查中都是把各个企业当作整体来看的。既然如此,在谈判的时候也理应同整个行业进行整体谈判。
但是现在欧方拒绝接受这个方案,反而去同中国企业单独谈判,甚至去和这些企业的下属公司“单独约谈”,无疑是想分化中国企业,破坏中方团结,通过各个击破来攫取更大的利益。
对企业进行单独约谈,不仅仅是要分化中方的团结,欧方还藏了一个小心思,此前欧方一直希望一些企业能够去欧洲投资,在当地布局汽车产业,而并非单纯出口汽车到欧洲。
欧方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但是事实情况能如欧方所愿吗?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海外投资,绝不仅仅是建几家厂这么简单,要能发展壮大,需要的是一个产业链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的形成,绝不可能只靠一家或者几家中国企业就能实现。
欧洲在这个问题上,也应该对市场规律有敬畏。欧洲之所以希望中国企业更多地到当地投资建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中国企业可以带来更加有效的生产模式和技术。
但是移植生产模式和技术,不是搬家这么简单,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这种高效的生产源自于中国市场的广阔场景和充分竞争的环境,这也是目前欧洲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之困的症结。
现在,欧洲想通过“暗渡陈仓”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的,根本是杯水车薪。
要认清这个现实的不仅是欧方,同样包括中国的车企。
面对欧方的分化战术,个别企业在面对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做选择时,切不可中了欧方的圈套。特别是在前期艰苦谈判的基础上,如果此时接受了欧方的糖衣炮弹,无疑会破坏中方整体的团结和谈判筹码,是典型的“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伤害的不仅是企业,更是整个行业和国家的利益。
中国机电商会同时也已再次明确表达了中方解决问题的立场:
如果欧委会执意单独与个别企业开展价格承诺谈判,很有可能存在以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区别对待企业的问题。这将动摇谈判的基础和互信,给双方磋商带来干扰。
越是在谈判的关键时期,越应该团结一致,切不可中了欧方的分化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