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日本学校仅有11名学生 却揭示真正的教育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14日 20点22分 PT
  返回列表
68096 阅读
11 评论
看日本

似乎在大城市,有一个靠近学校的房子,才能完成人生的逆转。但看了今天这所学校,也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思这个问题。日本最大的淡水湖,

琵琶湖中央,有个小浮岛,

岛上居民不过300余人,

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

令人为之诧异的是,

这么小的孤岛之上,

竟然有一所现代化小学,

1到6年级的学生一共11人,

甚至比老师还要少。

别看学校这么小,

至今却有130年历史,

1960年战后婴儿潮时期,

学生人数也曾达到129人。

而最少的时候,

整个学校学生才5人。

虽说学生人数少,

冲岛小学依然属于公立,

学校各方面资金均由政府提供,

校长、老师,政府统一派遣。

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们,

并不因为人数少、地区偏远,

就接受相对劣质的教育。

教学楼建于1995年,

虽然从外面看上去,

没有那么的光鲜亮丽,

但内部无论软硬件设施,

都必须按公立小学标准配置。

作为世界文盲率最低国家之一,

100多年,义务教育乃重中之重:

让全国孩子获得公平教育机会,

是政府必须尽到“义务”。

所以说,

即便因为地理原因,

出现许多“边远地区”,

该地区的孩子也不能被忽视,

只要招满10名以上的儿童,

就能开办幼儿园或学校,

并且获得相关政策补贴。

有孩子的地方,

就必须有学校,

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在学校学做人、明事理,

体悟到何为真、善、美。

这是一国教育之根本。

这一切,在小小的冲岛小学里,

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学校坐落在岛的边角,

距离海边只有十来步,

没有高耸围墙阻拦视野,

坐在教室里面,

一眼就能看到青山与大海。

从学校外面路过时,

则能听见郎朗的读书声。

木质结构的校舍,

被绿色的树木环绕。

一下课,孩子们在此嬉戏,

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

聆听鸟儿婉转的鸣叫声。

校舍内,无论走廊过道,

都要求保持一尘不染,

让孩子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在明朗的环境中成长。

虽然只有11个孩子,

但图书室的藏书很多,

足以让孩子们从小,

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

培养孩子保持阅读的习惯,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坐立起行的教育,

也已经深入到每个细节。

冲岛小学的食堂十分敞亮,

墙壁上和许多公立学校一样,

贴着一张显眼的墙报,写着:

用餐前,要对食物说谢谢。

看过日剧的都知道,

日本人吃饭之前,

总喜欢双手合十说一句:

“我要开动了。”

这句话正是对食物说的。

因为早年食材的相对匮乏,

让他们对食物产生敬畏心,

是“感谢你被我食用”之意,

所以浪费也是不允许的。

此外,学校每间教室,

都配有液晶电视和投影仪。

相关课程的设备室内,

都有类似望远镜的实验器材。

尽管只针对十来个孩子,

但硬件方面绝不打“折扣”。

按照公立学校设施规定,

学校必须有标准操场和体育馆。

日本的学校几乎都有户外操场,

大约90%学校有体育馆,

75%学校有户外游泳池。

小学正是孩子好动的年纪,

学习如何与他人配合,

和别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促进对自身的认知,

这些都可以从体育锻炼中,

得到比书本更深的体会。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

学校竟然还有音乐教室,

以及学习料理的手工厨房。

在音乐教室里面,

每一张桌子打开来,

就成了一架电气风琴。

这也是公立学校的标配,

让学生从小了解艺术,

从中感受美和真的存在,

都需从这些细节做起。

在他们看来,

对于小孩子的教育,

重在培养健全的人格,

要让他们从日常生活,

和学校的课程设置中,

习得独立、坚韧等品质。

此外,传递地域文化,

不让文化随上辈人消失,

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所以,在冲岛小学,

有专门设置的特色课。

岛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于是从1到6年级的孩子,

必修课就是“勇渡琵琶湖”。

孩子们不但锻炼水性与体能,

也锻炼了勇气和毅力。

至于文化课程,

必修科目是传统的大鼓。

在了解传统的基础上,

也会对地域文化产生敬畏。

哪怕无法从中,

体悟到更多文化内涵,

至少也是一份童年记忆。

最令人感到温暖的是,

每一年秋天的运动大会,

不但孩子之间有小赛事,

全岛还有200多人来到学校,

陪这11名孩子参加比赛。

大人和孩子们顿时打成一片,

既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也给孩子留下了快乐。

锻炼孩子动手能力,

又得说回前面的“食育”。

每天早上,老师会带学生,

到码头搬运当天需要的食材。

校园当中也开辟有菜地,

让孩子们自己培育、采摘,

看着食物是如何生长的。

这才会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

前面提到的料理室,

学校每隔一段时间,

就会请岛上的叔叔阿姨,

教孩子们制作不同的食物,

鲜鱼寿司、番薯丸子等等。

从这些传统的食物中,

一边了解小岛的历史,

一边听各种有趣的故事,

一切都是趣味横生的,

而非填鸭式的灌输。

根据各自的兴趣,

孩子们还有才艺课,

除了必修的书法课外,

可以学自己喜欢的乐器。

在音乐的陶冶中,

挖掘自己的潜能,

用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

想必是最好的方式。

毕业时,孩子一起登台,

为将要读中学的学长送行,

场面更是温暖人心。

在同一国家里,

让无论生活在哪儿的,

每一个孩子,

都接受相对公平的教育,

这正是教育的责任与义务。

“有孩子的地方,

就应该有学校。”

不能够成为一句空话。

尤其是对于基础教育,

那些理应拥有快乐童年,

建立健全人格和审美的孩子,

不应该每天埋头苦读,

或者去无数的补习班,

以便考出更高的分数,

才能进入更好的学校。

一个孩子的童年,

应该在美育和德育中,

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他们应该去奔跑,

哪怕在奔跑的路上跌倒,

他们应该去歌唱,

哪怕歌声并不优美。

毕竟,真正优秀的教育,

不是要培养多少天才,

而是要为这个国家,

培养健全的国民。

X
XXyourOO
1 楼
日本的现代教育体系,是美国在战后塑造出来的,即教书又育人。反观中国现代的教育体系,是只教书,不育人,培养出来很多的巨婴。。。。。。
一婊淫才
2 楼
日本的教育并不从于美国,战后被改的地方可能就是学分制,但他们还是分班的,不象美国没有班级概念完全自主选课。日本是教育体系早在明治维新是就确定沿用至今。倒是中国的公立基础教育可以看出好多日本的影响,跟以前的私塾完全不同的体系。
y
yescooling
3 楼
我们教育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看看世界上多少狗粮傻逼,当年就该射墙上
j
jacques7777
4 楼
光喊口号是没用的,我只观结果。 结果就是,30年来中国教育出来的几代人使中国的经济从只有日本1/4到现在是日本的几乎4倍。 既然你的口号喊得这么响,日本教育出来的人应该30年来使日本的经济是中国的12倍以上了。
英伦疯
5 楼
不得不说日本这个非人类物种的教育重视程度确实比中国强很多
雪落雨痕
6 楼
怎么不说说 诺贝尔 谈经济 为啥不谈谈民生 中国的钱是老百姓勤劳的结果 从古至今中国经济都是第一 现在 都第二了 还吹牛逼
l
looking
7 楼
讲讲教育吧。 1.首先我们的巨婴态度不是因为我们教育,是因为家庭环境。。 因为一孩政策来得。 2.其实国家的教育在70-80年代后期应该是成功的, 但是因为人口的增长 和政策的改变。 我觉得国家的教育应该考虑在社会分工层次不同而设定的。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上大学才有成功, 当然上了大学你思考方式一定要发生改变。 3. 国家考虑的是社会的稳定性,经济性。 应该从教育角度综合培养多种人才. 技工性的人才也是人才, 支撑产业不能只靠单一产业。 综合考虑。 4. 日本人的某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谨慎,注意。 我们要发展高科技应该允许私人学校这样的精神。 5. 政党在某程度应该允许不同声音,这样才才能发展,才能成就伟大的中国。
落花风静帆收
8 楼
“巨婴态度” 与“一个孩子的政策” 之间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我初一移民美国, 我的很多初中,高中,大学,医学院同学,以及目前的外科的同事们 (他们有的来自美国本土,有的来自北欧,西欧,东欧,东南亚,南北美洲,非洲等国家),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包括我自己也是独生子女。我认识的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生子女们都没有巨婴态度。我看到我的这些同学,同事们 - 这些独生子女读书刻苦,工作认真努力,对人对事负责且善良。所以是否是“巨婴” 与这个巨婴自己父母的人文素质,个人素质有关, 与“一个孩子的政策” 一点关系都没有。
文歆
9 楼
日本有很多优点值得学习
外宣難波
10 楼
日本🇯🇵是最文明的国家
l
looking
11 楼
: 所以你不在国内生活呢你也不了解, 国内的人口众多,这里人为了生存,特别因为一孩政策各种给孩子最好的, 本性不错但是孩子们没有感恩精神,如果多几个孩子根本不会这样, 不要告诉跟一孩子没有关系, 国外根本是两回事。 国外的人在社会生存的压力根本不大。 平常打个工就能养活一家人的怎么比。 所以教育就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