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冲击”给美国上了一课 特朗普搞错本质问题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4月16日 15点33分 PT
  返回列表
75149 阅读
51 评论
纽约时报

25年前,美国对华贸易开放导致大量进口商品的涌入,这被称为“中国冲击”。 Coley Brow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早在本世纪初国会投票决定与中国实现贸易关系正常化时,美国制造商就做好了廉价商品开始源源不断涌入美国港口的准备。

然而,现实远超预期。从1999年到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几乎增长了两倍,而美国工厂由于工资水平较高且安全标准更为严格,无法与之竞争。接下来,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中国冲击”摧毁了数百万个工作岗位,给从密歇根州到密西西比州的社区都留下了持久的创伤。

对特朗普总统及其支持者来说,这些岗位的流失正是数十年错误贸易政策的活教材,他承诺,自己所推行的关税政策将有助于扭转这种损害。上周三,他进一步提高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远超100%,尽管同时他也暂缓了对其他贸易伙伴征收的巨额关税。

试图让制造业工作岗位全面回到美国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多少经济学家的认可。更鲜有人相信关税能有效达成这一目标。

研究该议题的经济学家还指出,特朗普误解了“中国冲击”的本质。他们说,这场危机的真正教训并非关于贸易本身,而在于揭示了快速的经济变化对劳动者与社区带来的沉重代价。若是未能理解这一点,特朗普或将重蹈其声称要纠正的覆辙。

重新审视历史遗产

关于“中国冲击”,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本文开头的叙述几乎每一部分都是经过了简单化的概括。

纺织和服装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重灾区。 FPG/Archive Photos, via Getty Images

在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的几十年里,制造业岗位在就业中的占比一直在下降。从2000年左右开始,这种下降确实在加速了,尤其是在服装和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并非所有的下降都可以归咎于来自中国的竞争,或者更宽泛地说,并非都是美国的贸易政策所致。

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也就是工厂能用更少的工人生产更多的商品——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经济学家对各因素的权重存有争议,但无人否认:即便中国没有加入世贸组织,美国也不可能维持2000年那样50万服装工人的规模。2016年首次提出“中国冲击”这个概念的研究论文也承认,在12年观察期内,中国进口仅占500万制造业岗位流失的一小部分。

“中国冲击”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不是因为它造成的代价格外高昂——经济学家李嘉图早在19世纪初就认识到贸易中有赢家也有输家的道理。它的不同在于岗位流失的速度之快和集中程度之高。

短短几年内,严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社区经历了就业岗位的蒸发。2000年,北卡罗来纳州希科里市的家具行业雇佣了超过3.2万名员工,占当地私营部门就业人数的五分之一;十年后这一数字锐减60%,而类似的毁灭性打击在多地上演。

标准的经济理论认为,受到这些岗位流失冲击的人群和地区应该能够相对迅速地适应。投资者本应廉价抢购那些被废弃的工厂和厂房,并为它们找到更具生产效益的用途。而失业的工人本应学习新技能,进入那些增长更快的行业,或迁徙至就业机会更多的地区。

与中国开启正常化贸易关系后,北卡罗来纳州希科里市的家具行业十年内失去了60%的工作岗位。 Travis Dov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但现实情况并未如此:新兴的高薪产业确实兴起,却并非出现在那些受制造业岗位流失冲击最严重的地区。失业工人们不愿或无力迁徙寻找机会,只能留在社区艰难竞争寥寥无几的优质岗位,而这些岗位大多要求具备大学学历。

结果却是,他们进入了收入较低的服务性行业,薪资与之前在工厂的工作无法相提并论,或彻底退出劳动力市场。男性的就业率断崖式下降,药物成瘾与早逝率激增。

因此,有关“中国冲击”的研究文献得出的核心结论是:变化本就艰难,骤变更是如此。

当产业更替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进行,工人与社区尚能渐进调整。地方政府可培育新产业,父母引导子女选择不同职业。但当全行业在短时间内崩溃时,这套渐进适应的机制便失效了。

“劳动力市场的调整需要几代人的时间,”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戴维·奥托说道,他是最初那篇关于“中国冲击”论文的合著者之一,并且一直在继续研究这个课题。“这种调整不会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完成。”

一场更为迅速的冲击

尽管如此,“中国冲击”的影响是在数年时间里逐步显现的,特朗普却试图在数月内逆转乾坤。

俄亥俄州的一家惠而浦工厂,摄于2015年。这家设备制造商将新裁员归因于需求疲软,而不是关税,但加征关税的前景使消费者支出减少了。 Luke Sharrett/Bloomberg

他本月宣布的关税措施原本几乎会波及从美国几乎所有贸易伙伴进口的所有商品。尽管在投资者的压力下,他推迟了其中许多关税的实施,但保留下来的那些关税仍堪称美国几个世代以来最大的贸易政策转向。

如此巨大的冲击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包括对特朗普声称想要帮助的那些行业。汽车制造商斯特兰蒂斯和家电制造商惠而浦等公司已经开始宣布裁员数千人。(惠而浦将裁员举措归因于需求疲软,而非关税,但调查显示,关税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已经抑制了消费者支出。)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学家马克·穆罗一直在研究制造业的衰退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他表示,如果特朗普坚持其政策,可能还会有更多裁员。

他说:“这可能会产生类似‘中国冲击’的影响,甚至可能更为严重。”

这次的冲击看起来会有所不同。在中国商品进口热潮中,输家高度集中,而赢家——实际上就是全体美国消费者——则分布广泛。而这一次,情况将恰恰相反。少数行业(比如钢铁制造业)会从中受益,而整体经济将承受代价。

就连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支持者也表示,分阶段逐步加征关税是更优选项,让企业有时间调整。保守派政策专家奥伦·卡斯一直是关税政策最著名的倡导者之一,他本月在《纽约时报》撰文称,这种一步到位的方式“没有必要,也不明智”。

卡斯写道:“让供应链陷入极度混乱,在相关企业来不及规避的情况下施加最重负担,只会导致成本激增而几乎无法带来任何好处。”

复苏的迹象

扭转从中国进口的热潮将使一些行业受益,例如炼钢,但可能会给零售商、农民、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带来高昂的代价。 Taylor Glascoc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就在“中国冲击”留下的创伤似乎正在逐渐消退之际,特朗普却试图在贸易问题上让时间倒流。

那些曾因中国竞争或早期产业衰退而空心化的城市已开始吸引新兴产业和劳动力。位于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市的普强研究所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近年来,那些受冲击地区的就业增长反而高于全球化早期阶段成为赢家的高科技中心。

该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蒂莫西·巴蒂克表示,这些地区取得这些进展并非得益于关税这样的广泛的国家政策,而是通过因地制宜的长期战略。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城在医疗器械制造方面发展出了特色产业,宾夕法尼亚州的利哈伊谷则依托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了物流中心。

“要想真正振兴社区,需要长期投资于一个根据当地特点制定的战略,”蒂莫西·巴蒂克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每个地区都需要因地制宜。”

北卡罗来纳州希科里市因家具行业的没落遭受重创,但在工厂和纺织厂离开后,这个社区发现自己拥有过剩的水电资源。这令它得以吸引苹果公司的数据中心落户,后者也为一个微型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播下了种子。该社区还投资建设便利设施,以吸引年轻劳动力的到来:如今,许多旧厂房已被改造为餐馆、精酿啤酒厂和大开间办公空间。

“突然间,你有了很酷的公司、很棒的工作机会,城市本身的氛围也在发生变化,”卡托巴县经济发展公司总裁斯科特·米勒说。当地的失业率在“中国冲击”后的十多年里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今已稳定在基准线以下。

尽管如此,米勒表示,21世纪初的经历表明,一个社区在快速的经济变化面前是多么脆弱。许多当地企业可能会认同特朗普的观点,即经济需要承受短期的痛苦,以实现长期的振兴。但是——米勒说道,“我也能理解有些人会问,变化非得要来得这么快吗?”

像希科里这样的社区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从上一次巨大的贸易冲击中恢复过来。特朗普掀起的混乱会迫使他们再次经历这样的痛苦吗?

“我认为可能会有相似之处,”米勒说。“我们当初可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摆脱困境的。”

雅痞
1 楼
美国贸易逆差的本质问题是法律合规和劳工成本太高。除非美国人愿意降低环境要求和生活品质,不然这个问题无解。
j
jeffinvade
2 楼
"I have a chronic deficit with my barber, who doesn't buy a darned thing from me" 贸易逆差itself 并不能说明就是rip off
g
greentee
3 楼
不论政治,也不论经济学,我只提出一个伦理问题:社会富裕了,就没人去当产业工人。而国家硬实力靠的就是强大的制造业而不是更赚钱的服务业。 那么问题来了:是否为了保持国家安全,必须要让民众维持在较低的生活水平之上,以维持制造业留在本国? [2评]
d
djtg
4 楼
美国当然不是要所有的产业回归,他的关注点是那些低劳动密集,高附加价值的产业,例如汽车,芯片等等,别的会收关税降低进口和逆差,并增加一定的本地生产。现在民主党的媒体吹风没有意义,因为川普的支持者根本不看或者不信你说的。只有股市崩盘,物价和失业飙升才能打动他们。还有,为什么全世界都想和美国做生意,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按一个教授说的“Jobs do not come from collective agreements. Jobs come from people buying your products.”人民有钱,有消费能力,自然就有实力保证就业。 [1评]
m
malailj00
5 楼
美国利用科技霸权、美元霸权割别国的韭菜,发展中国家只是挣点辛苦钱。想继续保持美元霸权,就必须贸易逆差。
d
dingding6
6 楼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制造业发达,自成体系。没有外国,中国一样吃香的,喝辣的,无关痛痒。
s
sms1234
7 楼
纽约时报是民主党的人民日报啊 这也能看?
n
netcamel
8 楼
为了再次成为制造大国, 2025年美国工人喜领底薪进厂拧螺丝踩缝纫机, 生产出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反冲击中国, 中国频频发起反倾销措施无果后, 终于在2052年3月对美产品加征145%的关税。
o
oldoldcandy
9 楼
活在历史中的活化石..🤣🤣
l
lazysunleo
10 楼
关税一是保护那些永远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二是保护那些目前没有竞争力,以后会有竞争力的产业。 美国先想好在全球化分工中究竟要搞那些产业?然后加强这些产业的竞争力。 老川目前是想讹诈,想赖账。老川知道很多产业回不来,但是要演给智障选民看。智障选民不是也有一票吗!?
j
jellyfishoil
11 楼
川普清楚地看到了问题,但采取的对策太过简单粗暴,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火生火
12 楼
说中国冲击有点过了,各取所需。美国人工贵,还有工会。加重生产成本。资本是逐利的,没有中国,美国的资本家也会物色其他的国家,这是无法避免的时代趋势。现在这种情况就是老人家反其道而行的美国大跃进。催毁美国的经济。政策不稳定就是来回催毁,建完基础设备然后继续拆。龙生九子各行其道,硬要九个儿子都去打螺丝,谁来当太子。 [1评]
J
Jambox
13 楼
美国做的太过了 虽然是老大 但是要这要那 一天变一个政策 没人敢再跟你做生意了
p
panchchou
14 楼
服务业不见得比制造业赚钱,特斯拉工厂的工人收入比当地的餐厅服务员,理发师要高。 其实为了巩固统治(无论中美),就必须让老百姓活下去,美国左派策略就是发福利,但所谓长贫难顾,这是不持久的。中国老毛的解决方法是上山下乡,将人扔到农村,有口饭吃就行。老邓的解决方案是改革开放,引外资来开工厂让人有活干。特朗普现在不想发福利,他就只能把制造业拉回来。成不成功是一回事,但这是一个方法。 [1评]
j
jpeagle
15 楼
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社会里各种人都有,能力不同,特长不同。自给自足的社会,各种行业都有,各个层次的都有。 如果是统一的社会,没有地方可以转移,难道应该剥削底层人让他们艰难生存吗?这是一个社会分配的问题。 如果不在一个统一的社会,难道抛弃自己国家底层的人,剥削其他国家中层的廉价劳动力,就是对的吗?这是经济殖民问题。
专骂独轮运
16 楼
中国向美国出口了实打实的商品,美国向中国出口几乎是虚无的美元和国债。这些美元和美债几乎在美国买不到任何中国想买的东西,还好中国可以用这些在中东及第三世界这些冤大头国家换到石油及各种矿产,不然就跟垃圾没区别,所以到底是谁占了谁的便宜?
j
jeffinvade
17 楼
就算是中国,制造业在中国经济比例已经连续40年下降了,从78年的40%下降到现在的28%,发达经济体服务业规模更大,这肯定是大趋势.
j
jeffinvade
18 楼
特朗普想让苹果在美国造iphone,这肯定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产业 Iphone每台组装/测试人工成本只有40美金
J
Jambox
19 楼
加拿大数据帝来了!
绿
绿野飞鹤
20 楼
其实,大统领至今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就病急乱投医,就像对待新冠一样。
m
marsherfu
21 楼
关税或产业回归都是借口,打压中国这个老二保证永不超过老大是真正的原因 [3评]
c
cheatingheart
22 楼
没有美国大规模发行外债,贸易逆差不可持续
c
cheatingheart
23 楼
没有美国大规模发行外债,贸易逆差不可持续。解决方案:只发内债,不发外债
爸爸老爹
24 楼
· 如果只是想打压中国,美国就不会对全世界加税了。 现在的问题是,哪怕中美贸易额是反过来的,美国对中国有3000亿顺差,也解决不了美国37万亿的债务危机。 美国每年光支付利息就要1万亿。 , 美国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化债,所有的政策都是围绕着这个来的。 中国的态度也很简单,想大家帮你化债也不是不行,但你拿什么来换?想硬造筹码空手套白狼就免谈,大不了大家双输。 一切都是博弈。 [1评]
火生火
25 楼
新冠的时候他说喝漂白水。专业的事还是专业的人来做,川普以后就不要搞国家经济了,这个交给财政部,商业部。川普只要做总统就可以了。四十年代的思想还想引领2020年代的思想。开倒车。 [1评]
火生火
26 楼
打压第二名,后面的一百名集体前进两名。田径赛跑的时候,第一第二倒下后,第三名成了第一名,第四名成了第二名,第五名成了第三名。
飘风振海
27 楼
化不化债对美国没那么重要吧,再说靠啥化?
w
wjb2009
28 楼
该出手时就出手,中国现在应该分3个阶段抛售美元,每一波7百亿美元,一旦引头,美债美股就会狂泻和恐慌,经过3波,估计疯子和卢比奥之类的会彻夜失眠,精神崩溃
糖桔喝得
29 楼
据路边社报道中美双方已经在筹备贸易谈判了,各自的谈判组已经待命。我想双方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两头狮子恶斗,旁边看着流口水的肯定是一群非洲鬣狗。为了不让那群鬣狗捡便宜两头狮子还是坐下来谈谈吧!
j
jeffinvade
30 楼
胡锦涛,奥巴马时期中国GDP已经是老二了,至少当时可以斗而不破,继续合作赚钱
j
jeffinvade
31 楼
Kevin Hassett和财政部部长还靠谱些 特朗普的商业部部长howard lutnick只会胡诌,不过至少他还知道自己在胡诌,不像peter Navarro.......
b
brucesui
32 楼
我靠,今天股市又完了。
b
brucesui
33 楼
jeffinvade, 你说的是那毛毛虫部长?那不是你洋爹吗?
t
tiger500
34 楼
jeffinvade 可能比 Hassett,lutnick,Navarro 靠普。
S
Sleepyjoebd
35 楼
傻穴,胡温时代的老二和现在的老二是一会事吗?你怎么不说大清GDP世界第一,完全可以斗而不破,合作赚钱吗!说实话,刨掉美国GDP里的虚拟成分,中国GDP已经是老大了。 [2评]
j
jeffinvade
36 楼
: 老大和老二合作赚钱的时候又不是没有 比如美国超过英国的时候 [1评]
j
jeffinvade
37 楼
: 你最好去查查“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 什么叫“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也就是俗称的虚拟租金 [1评]
S
Sleepyjoebd
38 楼
不用查数据,你只要回趟中国,比较一下中美人民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消费就知道谁更有钱。 [2评]
j
jeffinvade
39 楼
....... 你自己开心就好 要是中国老百姓收入更高,美国的婴儿车就不会90%都在中国制造了.......
S
Sleepyjoebd
40 楼
美英关系和美中关系有任何可比性吗?历史上有老大心平气和地看待将要超过自己的老二的先例吗?
c
caozheng
41 楼
关键还是不可持续,过几个月物价上涨了,再智障的选民也要造反,川普是我能先爽几个月,以后再说
j
jeffinvade
42 楼
"刨掉美国GDP里的虚拟成分,中国GDP已经是老大了。" 我就是告诉你,中国GDP一样有虚拟成分,中国GDP统计口径和是美国一样的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1227/c1004-40390920.html 为何要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国家统计局回应 2024年12月27日15:09 | 来源:人民网 "对我国现行的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进行改革,能更加准确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进一步提高GDP数据的科学性和国际可比性。" [1评]
j
jingfei05
43 楼
不化债,这支付利息那里来?都光靠印美钞?那不是自己挖自己的根么。。。 理想情况就是向其他各国募捐,比如美国放弃个啥利益和债权国交易,放弃债权,这债不就化了么。实际上美国收割了捞了这么多好处当然应该放点出来回馈世界。还是当守财奴,只收割不回馈,就会有人造反!
j
jingfei05
44 楼
这算啥么。。。你这属于脱离本质比较现象!你至少得看看所谓得虚拟部分的调整范围占比的比较才能说那个虚拟的部分对GDP影响更大吧? 就这么说一嘴,太不负责任了。 [1评]
j
jeffinvade
45 楼
他说中国GDP按照美国的算法肯定已经超过美国,因为美国有很多虚拟成分 我就告诉他中美GDP统计口径一致
爸爸老爹
46 楼
· 同意。 不过直接放弃债权不可能,估计就是像海湖庄园协议里设想的,把短期国债变成低息或无息长期国债。 关键是美国不拿点东西出来交换,债主们为什么要让利? , 懂王硬造筹码宣布对全世界加税,想软饭硬吃。 这次中国、日本、欧洲有唱红脸的,有唱白脸的,还有和稀泥的,其实都是在逼美国出让利益。 像越南、台湾这种坐小孩桌的,连大人在谈什么都不知道,就跳出来献宝。。。 [1评]
j
jingfei05
47 楼
呵呵,我估计川普最想卖的就是台湾,然后债权抵扣 [1评]
S
Sleepyjoebd
48 楼
AI时代是能够解决这个伦理问题的,传统上艰苦威胁重复性的生产劳动可以由AI机器人替代,虽然会创造新的职业如制造维护机器人,“指导教育”机器人等,但是总体上对人力的需求是降低了,对后发国家肯定是不利的。可以预期未来的中国会成为唯一的工业科技超强,欧美成为第二梯队,第三世界将还是第三世界。
S
Sleepyjoebd
49 楼
中国从2023年在开始跟着美国学坏,即便如此,调整后的GDP也只是比原来多了1.1%,楼下jingfei05说的是对的,你得看比例。如果以GDP来衡量国力的话,那么中国的GDP就反映在飞机军舰的建造上,很明显中国就是在用军备竞赛来拖垮美国,美国有底气应战吗? [1评]
j
jeffinvade
50 楼
...... 只有制造业才算GDP? 就算是中国,制造业在中国经济比例已经连续40年下降了,从78年的40%下降到现在的28%,发达经济体服务业规模更大,这肯定是大趋势
爸爸老爹
51 楼
· 懂王想卖,老习也想买,日韩也想趁机把狗链给挣脱了。 美国让出第一岛链,收缩防线节省开支,也符合美国眼下的实力和利益。 , 接下来如果赖清德发起独立公投,就说明中美日已经达成协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