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
台湾自由撰稿人
特朗普的所谓“解放日”,时值台湾股市汇市放清明连假期间,因此市场反应要待周一揭晓,不过,对那些没在愚人节当日离场的投资散户而言,今年清明唯有哭墓。 根据彭博经济学家估计,台湾地区被课征32%关税,将导致对美出口锐减63%,GDP下滑3.8%。
在“解放日”前,台主计处预估2025年台湾GDP的增长率为3.14%,两者相减,意味着经济负增长。
美国目前是台湾地区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比重23.4%。因32%关税受创最重的工业项目是,电子零组件、网络设备、印刷电路,以及金属产业。
台湾电子产业市值占台股总市值的55%-60%,是主要的出口劲旅,虽然特朗普政府暂时没对半导体课征关税,但台积电出口美国只有74亿美元,占台积电出口比重仅4.5%,绝大部分的芯片都出口到其他加工地区制成终端产品,再销入美国。
换言之,台湾半导体因为内含在电子产品里,所以等于也被课征了关税。这些电子产品包含但不限于PC与笔电、服务器、ICT通信终端产品等,是台湾最具出口竞争力的行业。
随之而来的股灾,可想而知是什么规模。
台湾出口的主要经济体,包含柬埔寨、越南、孟加拉、泰国与中国大陆,全数被特朗普课征超过30%的关税,另一个转口贸易重镇墨西哥则是25%——过去几年因中美贸易战而从大陆迁出的台商,无一幸免,全数避险避了个寂寞。
其他产业暂且不论,特朗普将东亚的科技业供应链一网打尽,当然直接冲击美国最重要的科技企业。例如英伟达,芯片在台湾生产,成品主要在大陆组装。又例如苹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大陆与印度等地。
另外,内含AI芯片的各种制成品,几乎都不在美国本土生产,对美国AI巨头而言,自然损失惨重。因此,理论上,单就AI产业而论,美国AI巨头已然过高的估值,恐被被打回原形,总市值蒸发数万亿美元也不奇怪。
特朗普宣布关税以来,美股三大指数大幅下跌。CNN制图
此前,美媒彭博社将台海战争造成半导体供应中断的全球损失,渲染到10万亿美元,那“解放日”估值多少?我们静待彭博社的估算。
关于“解放日”,值得关注的层面非常多,个人锁定其中两个观察点:其一,关税究竟会落实在哪些经济体?其二,“台湾的估值”将被下调多少?
先从台湾岛内部的哀嚎说起。台湾“被关税”的规模只比大陆少2%,“台独”气炸
我在两岸媒体已强调多次,台积电这次的千亿增资,只是首付,后续还有。此外,仅台积电一家公司不足以作为“台湾的保护费”,整个电子产业聚落都赴美投资,才符合特朗普的胃口。在“解放日”前,这番话是没什么人信的,现在应该可以下定论,产业命脉出走是大势所趋,台湾整体的估值自然大幅滑落,美国所谓“保护”台湾的理由就更少了。这是保护费思维的吊诡与矛盾,与“硅盾”理论类似。
但美国“保护”台湾的理由更少,却不代表大陆统一台湾的成本更低。
大陆被课34%(不含之前的20%),台湾被课32%,让“台独”分子不敢置信,这群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脏东西,在台积电的千亿增资后,还哄骗台湾民众“没事”,“缴了保护费台湾就不会被课关税”,“‘台美关系’更强固”,好似魏哲家救了台湾,洗脑百姓洗到自己都信了。即便美国丢出了“肮脏15”(The
Dirty 15)信号之后,台湾估计自己已被列入,“台独”仍在幻想豁免。
3月4日,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赴白宫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并表示要在美投资至少1000亿美元。美联社
岂料,卖台的结果是税照课,还只比对岸少2%,不但伤害性极大,还侮辱性极强,这所谓“‘台美关系’坚若磐石”的诈骗术语已喊不出口,“台独”当局只好宣称要向美国严正交涉。
领美国狗粮的敢向美国严正交涉?嘴硬不可信,行动才是一切。台湾对美国最直接有效的严正交涉,就是让“投资审议委员会”依法拒绝台积电在美增资计划。但儿皇帝敢吗?
在“解放日”前夕,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还在稳民心,请台湾人民安心睡个好觉。我是睡得很好,一觉醒来感觉更好,特朗普的“穷台”游戏终于进入高潮。
将“海峡雷霆-2025A”视为大罢免减分项的国民党,前一天还如丧考妣骂大陆,完全睡不好,今早醒来,立马就有了解放感,搭着“解放日”顺风车,卯起来反击赖清德。
笑完了,我们就简单算一下台湾还要缴多少“保费”。
如果台湾GDP下滑3.8%,相当于约300亿美元。如果美国要求台湾增加军费到GDP的5%,相当于增加近400亿美元。不得不到美国设厂的各种大台商,总投资少说也要500亿美元,再加上台积电今年的一千亿,税收加民财的新增支出,随便算就超过2200亿美元。
台湾一年总预算约1000亿美元,债务约1880亿,占GDP约24%,大致而言负债并不高,因此,从美国的角度看,台湾还有很大的举债空间,这就是大举增加军费的主要支点。也就是说,台湾将大幅举债支付美国“没有条约承诺的保费”。此外,台湾企业大举赴美投资,还要流失巨额内部投资,于是乎,在特朗普的来回磨蹭下,台湾对美国的价值自然会迅速贬值。
因此,“台独”分子寻找下一个所谓“护台神山”继续哄骗台湾民众之举,也变得毫无意义,因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台商,已不可能不投资于美国。而穷台效应,将波及房价、工资、币值与物价,理论上会在四年内让所有台湾民众都有感。
我们知道,某种层面来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目的并不全在获取“关税财”,它也是一种谈判工具,而这种谈判工具,只对有能力反制的经济体有效,那些没有能力反制的经济体,只能乖乖缴关税。
意思是说,“解放日”所公布的关税,真正有意义的数据,只有那些无法反制的经济体。包含台湾在内,手上没有筹码,32%就是32%。但对中国大陆而言,最终结果不见得就是34%,经由谈判能调整成多少,端视政府如何从整体面看待此一数据。
若台湾对美出口锐减63%,从市场的角度看,就只能往中国大陆、东盟与欧洲找补,但缺乏自由贸易协定的台湾,基本是没有出路的。这意味着,如果不敢锁住台积电,台湾根本没有反制美国关税的任何工具,只能增加举债以支付关税与强迫军售的账单。
台湾必然的大幅举债,对美国而言,就是增加了中国统一的成本,换言之,台湾的“价格”对全世界而言变低了,独独对中国大陆变高了。因此,从任何角度看,特朗普都没有停止穷台的理由。那么,中美贸易战这本账,还需考虑到中国台湾奴颜婢膝般的支出。
不过,中国台湾支付的账单,对大陆而言,恐怕还算小儿科,因为有迹象显示,在美债的部分,特朗普可能想技术性赖账。
关税战就是货币战?
早在“解放日”前,各方就怀疑特朗普是否在刻意让美国陷入衰退。对内,以大幅减税与削减政府开支作为政策工具,降低美国赤字负债和通胀。对外,逼迫中国、欧洲等经济体抛售美元,将部分美元资产更换为长期债券(海湖庄园协议),或以其他方式抑制他国的外汇储备累积,促使美元贬值。
美元霸权对美国而言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所谓权力,就是大家经常诟病的“美元收割”;所谓义务,就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通过贸易逆差,持续向世界输出美元。前者令美国很爽,但后者令美国不得不负担各种成本与赤字。
特朗普想做的,就是维持权力,但缩小义务,继续收割世界,但减轻包袱。其理论大致如下:
关税,是维持权力的一种手段,借由减少进口,以减少美元流出,其他经济体为了维持美元储备,就会倾向使用美元与他国贸易,而不是用其他货币交易。如此可以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抵销其他货币的挑战。特朗普认为,关税既能降低贸易逆差,同时又能维持美元国际地位,但无可避免会造成经济衰退。长期而言,经济衰退会促使美联储降息,美元会因而贬值。美元贬值,有利于本土制造业出口。
这套理论认为,逼迫中国与欧盟抛售美元,能增加市场的美元货币量,减轻美国输出美元的压力,形同减少进口压力,从而遏制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中国与欧洲大量抛售美元可能意味着美元贬值,增强其将短期美债转向收益率更高的长期美债。如此一来,对美国而言,支付利息的压力就减轻了,这就是一种赖账技巧。
从传统经济学观点看,这是一种险招,因为其中不乏许多逻辑矛盾与理论谬误,从政治现实看亦然,因为一般民众若体感经济衰退,特朗普的政治权力就会受损。
以上论点,在“解放日”前,各方都只是怀疑,甚至认为不可能发生,因为过度简化了经济行为的因果关系,也想太美了。但在“解放日”后,因关税幅度超出预期,已被许多财经专家确认,美国经济衰退的机率大增,而且特朗普政府是刻意促成。
由于货币战非常复杂,高度祸福难料,因此特朗普必然会挑软柿子下手,快速榨出可见的利润,以对冲舆论对经济放缓的指责。这便是为何,台积电的投降被特朗普朗朗上口,且一定得将战绩归功于关税,即便大家都知道,台积电不是因为关税而投降。特朗普应该比谁都明白,关税战会为自己带来污名,唯有将战绩都归功于关税,才能减少来自国内的抵触。
这么看来,台湾作为毫无还手能力、口袋又有点钱的软柿子,基本没有可能被特朗普豁免什么,只有可能继续被压榨更多。
从台湾问题的角度看,尽管现实很骨感,但特朗普的战略野心非常大,大到台湾对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台湾可以让特朗普快速变现,以弥补他在其他战役上的失分,特别是因为,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从中方的利益着眼,在中美博弈这盘大棋中,台湾的交易估值,会因举债空间还很大,而被特朗普在穷台过程中继续放大。不过,特朗普的弱点是急于求成,因此,若要防止美方在谈判桌上漫天喊价,理论上可将解决台湾问题视为中美大交易的前提,让台湾成为中美交易的“坏事者”、挡路石,这才能让特朗普投鼠忌器,弃台有理有据。
所以,我们不妨将特朗普的“解放日”,视为“大陆解放台湾日”,统一从这天开始有了新的头绪,与最佳解决方案。
雁默
台湾自由撰稿人
特朗普的所谓“解放日”,时值台湾股市汇市放清明连假期间,因此市场反应要待周一揭晓,不过,对那些没在愚人节当日离场的投资散户而言,今年清明唯有哭墓。 根据彭博经济学家估计,台湾地区被课征32%关税,将导致对美出口锐减63%,GDP下滑3.8%。
在“解放日”前,台主计处预估2025年台湾GDP的增长率为3.14%,两者相减,意味着经济负增长。
美国目前是台湾地区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比重23.4%。因32%关税受创最重的工业项目是,电子零组件、网络设备、印刷电路,以及金属产业。
台湾电子产业市值占台股总市值的55%-60%,是主要的出口劲旅,虽然特朗普政府暂时没对半导体课征关税,但台积电出口美国只有74亿美元,占台积电出口比重仅4.5%,绝大部分的芯片都出口到其他加工地区制成终端产品,再销入美国。
换言之,台湾半导体因为内含在电子产品里,所以等于也被课征了关税。这些电子产品包含但不限于PC与笔电、服务器、ICT通信终端产品等,是台湾最具出口竞争力的行业。
随之而来的股灾,可想而知是什么规模。
台湾出口的主要经济体,包含柬埔寨、越南、孟加拉、泰国与中国大陆,全数被特朗普课征超过30%的关税,另一个转口贸易重镇墨西哥则是25%——过去几年因中美贸易战而从大陆迁出的台商,无一幸免,全数避险避了个寂寞。
其他产业暂且不论,特朗普将东亚的科技业供应链一网打尽,当然直接冲击美国最重要的科技企业。例如英伟达,芯片在台湾生产,成品主要在大陆组装。又例如苹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大陆与印度等地。
另外,内含AI芯片的各种制成品,几乎都不在美国本土生产,对美国AI巨头而言,自然损失惨重。因此,理论上,单就AI产业而论,美国AI巨头已然过高的估值,恐被被打回原形,总市值蒸发数万亿美元也不奇怪。
特朗普宣布关税以来,美股三大指数大幅下跌。CNN制图
此前,美媒彭博社将台海战争造成半导体供应中断的全球损失,渲染到10万亿美元,那“解放日”估值多少?我们静待彭博社的估算。
关于“解放日”,值得关注的层面非常多,个人锁定其中两个观察点:其一,关税究竟会落实在哪些经济体?其二,“台湾的估值”将被下调多少?
先从台湾岛内部的哀嚎说起。台湾“被关税”的规模只比大陆少2%,“台独”气炸
我在两岸媒体已强调多次,台积电这次的千亿增资,只是首付,后续还有。此外,仅台积电一家公司不足以作为“台湾的保护费”,整个电子产业聚落都赴美投资,才符合特朗普的胃口。在“解放日”前,这番话是没什么人信的,现在应该可以下定论,产业命脉出走是大势所趋,台湾整体的估值自然大幅滑落,美国所谓“保护”台湾的理由就更少了。这是保护费思维的吊诡与矛盾,与“硅盾”理论类似。
但美国“保护”台湾的理由更少,却不代表大陆统一台湾的成本更低。
大陆被课34%(不含之前的20%),台湾被课32%,让“台独”分子不敢置信,这群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脏东西,在台积电的千亿增资后,还哄骗台湾民众“没事”,“缴了保护费台湾就不会被课关税”,“‘台美关系’更强固”,好似魏哲家救了台湾,洗脑百姓洗到自己都信了。即便美国丢出了“肮脏15”(The
Dirty 15)信号之后,台湾估计自己已被列入,“台独”仍在幻想豁免。
3月4日,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赴白宫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并表示要在美投资至少1000亿美元。美联社
岂料,卖台的结果是税照课,还只比对岸少2%,不但伤害性极大,还侮辱性极强,这所谓“‘台美关系’坚若磐石”的诈骗术语已喊不出口,“台独”当局只好宣称要向美国严正交涉。
领美国狗粮的敢向美国严正交涉?嘴硬不可信,行动才是一切。台湾对美国最直接有效的严正交涉,就是让“投资审议委员会”依法拒绝台积电在美增资计划。但儿皇帝敢吗?
在“解放日”前夕,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还在稳民心,请台湾人民安心睡个好觉。我是睡得很好,一觉醒来感觉更好,特朗普的“穷台”游戏终于进入高潮。
将“海峡雷霆-2025A”视为大罢免减分项的国民党,前一天还如丧考妣骂大陆,完全睡不好,今早醒来,立马就有了解放感,搭着“解放日”顺风车,卯起来反击赖清德。
笑完了,我们就简单算一下台湾还要缴多少“保费”。
如果台湾GDP下滑3.8%,相当于约300亿美元。如果美国要求台湾增加军费到GDP的5%,相当于增加近400亿美元。不得不到美国设厂的各种大台商,总投资少说也要500亿美元,再加上台积电今年的一千亿,税收加民财的新增支出,随便算就超过2200亿美元。
台湾一年总预算约1000亿美元,债务约1880亿,占GDP约24%,大致而言负债并不高,因此,从美国的角度看,台湾还有很大的举债空间,这就是大举增加军费的主要支点。也就是说,台湾将大幅举债支付美国“没有条约承诺的保费”。此外,台湾企业大举赴美投资,还要流失巨额内部投资,于是乎,在特朗普的来回磨蹭下,台湾对美国的价值自然会迅速贬值。
因此,“台独”分子寻找下一个所谓“护台神山”继续哄骗台湾民众之举,也变得毫无意义,因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台商,已不可能不投资于美国。而穷台效应,将波及房价、工资、币值与物价,理论上会在四年内让所有台湾民众都有感。
我们知道,某种层面来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目的并不全在获取“关税财”,它也是一种谈判工具,而这种谈判工具,只对有能力反制的经济体有效,那些没有能力反制的经济体,只能乖乖缴关税。
意思是说,“解放日”所公布的关税,真正有意义的数据,只有那些无法反制的经济体。包含台湾在内,手上没有筹码,32%就是32%。但对中国大陆而言,最终结果不见得就是34%,经由谈判能调整成多少,端视政府如何从整体面看待此一数据。
若台湾对美出口锐减63%,从市场的角度看,就只能往中国大陆、东盟与欧洲找补,但缺乏自由贸易协定的台湾,基本是没有出路的。这意味着,如果不敢锁住台积电,台湾根本没有反制美国关税的任何工具,只能增加举债以支付关税与强迫军售的账单。
台湾必然的大幅举债,对美国而言,就是增加了中国统一的成本,换言之,台湾的“价格”对全世界而言变低了,独独对中国大陆变高了。因此,从任何角度看,特朗普都没有停止穷台的理由。那么,中美贸易战这本账,还需考虑到中国台湾奴颜婢膝般的支出。
不过,中国台湾支付的账单,对大陆而言,恐怕还算小儿科,因为有迹象显示,在美债的部分,特朗普可能想技术性赖账。
关税战就是货币战?
早在“解放日”前,各方就怀疑特朗普是否在刻意让美国陷入衰退。对内,以大幅减税与削减政府开支作为政策工具,降低美国赤字负债和通胀。对外,逼迫中国、欧洲等经济体抛售美元,将部分美元资产更换为长期债券(海湖庄园协议),或以其他方式抑制他国的外汇储备累积,促使美元贬值。
美元霸权对美国而言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所谓权力,就是大家经常诟病的“美元收割”;所谓义务,就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通过贸易逆差,持续向世界输出美元。前者令美国很爽,但后者令美国不得不负担各种成本与赤字。
特朗普想做的,就是维持权力,但缩小义务,继续收割世界,但减轻包袱。其理论大致如下:
关税,是维持权力的一种手段,借由减少进口,以减少美元流出,其他经济体为了维持美元储备,就会倾向使用美元与他国贸易,而不是用其他货币交易。如此可以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抵销其他货币的挑战。特朗普认为,关税既能降低贸易逆差,同时又能维持美元国际地位,但无可避免会造成经济衰退。长期而言,经济衰退会促使美联储降息,美元会因而贬值。美元贬值,有利于本土制造业出口。
这套理论认为,逼迫中国与欧盟抛售美元,能增加市场的美元货币量,减轻美国输出美元的压力,形同减少进口压力,从而遏制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中国与欧洲大量抛售美元可能意味着美元贬值,增强其将短期美债转向收益率更高的长期美债。如此一来,对美国而言,支付利息的压力就减轻了,这就是一种赖账技巧。
从传统经济学观点看,这是一种险招,因为其中不乏许多逻辑矛盾与理论谬误,从政治现实看亦然,因为一般民众若体感经济衰退,特朗普的政治权力就会受损。
以上论点,在“解放日”前,各方都只是怀疑,甚至认为不可能发生,因为过度简化了经济行为的因果关系,也想太美了。但在“解放日”后,因关税幅度超出预期,已被许多财经专家确认,美国经济衰退的机率大增,而且特朗普政府是刻意促成。
由于货币战非常复杂,高度祸福难料,因此特朗普必然会挑软柿子下手,快速榨出可见的利润,以对冲舆论对经济放缓的指责。这便是为何,台积电的投降被特朗普朗朗上口,且一定得将战绩归功于关税,即便大家都知道,台积电不是因为关税而投降。特朗普应该比谁都明白,关税战会为自己带来污名,唯有将战绩都归功于关税,才能减少来自国内的抵触。
这么看来,台湾作为毫无还手能力、口袋又有点钱的软柿子,基本没有可能被特朗普豁免什么,只有可能继续被压榨更多。
从台湾问题的角度看,尽管现实很骨感,但特朗普的战略野心非常大,大到台湾对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台湾可以让特朗普快速变现,以弥补他在其他战役上的失分,特别是因为,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从中方的利益着眼,在中美博弈这盘大棋中,台湾的交易估值,会因举债空间还很大,而被特朗普在穷台过程中继续放大。不过,特朗普的弱点是急于求成,因此,若要防止美方在谈判桌上漫天喊价,理论上可将解决台湾问题视为中美大交易的前提,让台湾成为中美交易的“坏事者”、挡路石,这才能让特朗普投鼠忌器,弃台有理有据。
所以,我们不妨将特朗普的“解放日”,视为“大陆解放台湾日”,统一从这天开始有了新的头绪,与最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