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胃药雷尼替丁在美国、韩国、印度、加拿大等多国家被召回。此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在雷尼替丁药物中检测到含有低量的N-甲基亚硝胺(NDMA)可能致癌杂质。之后又发布文件,要求对雷尼替丁进行更多检测。
对于已经服用过此药的患者,是否会有影响?健康时报记者发现,FDA公告指出,目前尚未发现因雷尼替丁引起的致癌事件,服用该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其它已批准用于其症状的OTC药品。
常用胃药被检测出可能致癌杂质
早在2019年9月,美国FDA就宣布,在雷尼替丁药物中检测到含有低量的N-甲基亚硝胺(NDMA)致癌杂质。据FDA公告显示,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NDMA为人体可能致癌物质。不过公告中指出,尚未发现因雷尼替丁引起的致癌事件。
2019年9月FDA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警示声明,关于在雷尼替丁样本中发现NDMA/ FDA官网截图
NDMA为已知环境污染物,在水中和食品包括肉类、奶制品和植物中均有发现过。
2019年12月4日,美国FDA在更新文件中表示,需进一步研究以全面测试雷尼替丁和尼扎替丁在人体中的行为,并计划进行研究。希望继续服用这些药物的消费者应考虑限制摄入含亚硝酸盐的食物,例如加工肉类和防腐剂,亚硝酸钠。
12月FDA对Zantac(雷尼替丁)中NDMA的情况公告 / FDA官网截图
雷尼替丁1977年由Allen &Hanburys有限公司研发,该公司为葛兰素史克的子公司,其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在美国FDA发出安全警告后,葛兰素史克(GSK)宣布,暂停向全球市场供应雷尼替丁药物,并启动召回,以作为预防措施。
目前,诺华制药停止了其非专利药雷尼替丁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涉及26个国家。其他药企诸如印度瑞迪博士药厂、山德士公司、加拿大Apotex制药公司、印度Strides制药也陆续表示,暂停其雷尼替丁药物在全球或美国的供应或销售、自愿召回美国境内相关批次、某些规格、相关供应原料生产的雷尼替丁。
中国厂家尚未宣布召回
“雷尼替丁在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属于常用的抑酸类药物。对于雷尼替丁含有的低浓度的致癌物是否会影响到患者健康,FDA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郅敏说。雷尼替丁是属于H2受体拮抗剂类药品,临床上常用的抑制胃酸的药物之一,用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炎等。
在我国,雷尼替丁生产厂家诸多,健康时报记者在我国药监局官网查询到,目前国内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有579个批准文号,已在我国多家药企生产,涉及的国内企业包括华润双鹤、康恩贝、华仁药业等百余家制药企业。
目前中国生产厂家尚未发布官方召回公告。健康时报记者致电其中生产厂家华润双鹤,其工作人员称,我们以官方发布为准,具体后期如何处理,我们会根据CFDA的进一步调查最初决定。
12月9日,我国药典委发布《关于盐酸雷尼替丁及其制剂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和《关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枸橼酸雷尼替丁片、枸橼酸雷尼替丁胶囊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对雷尼替丁相关的药品标准进行了修订,雷尼替丁标准拟增加NDMA杂质控制。
FDA于12月4日的雷尼替丁事件更新文件中表示,消费者可考虑使用其它已批准用于其症状的OTC药品。FDA对替代药品如法莫替丁、西米替丁、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的初步检测显示目前这些被检药品中不含有NDMA。
“患者若对当前使用的雷尼替丁存在疑问,可与医生进行讨论,使用其他替代药物。”郅敏告诉记者,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PI)类的药物因临床疗效好,副作用低已经更为广泛使用。
相关报道:经典胃药雷尼替丁遭全球召回,中国市场暂留一线生机
曾雄踞全球首位“重磅炸弹”药物地位,上市近40年风光无限的雷尼替丁,终于迎来或是史上最大的危机。
12月4日,美国FDA发布雷尼替丁事件更新文件,要求对雷尼替丁和尼扎替丁进行更多检测,作为FDA为患者和消费者持续保证药品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值得关注的是,自9月份宣布在雷尼替丁药物中检测到含有低量的 N-二甲基亚硝胺(NDMA)杂质后,雷尼替丁在全球多个国家掀起召回风波,深陷致癌泥潭。
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受致癌事件影响,但在12月9日,药典委发布《关于盐酸雷尼替丁及其制剂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和《关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枸橼酸雷尼替丁片、枸橼酸雷尼替丁胶囊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对雷尼替丁相关的药品标准进行了修订,雷尼替丁标准拟增加NDMA杂质控制。
尽管近年来替丁类药物市场份额逐渐被质子泵抑制剂蚕食,作为经典胃药,雷尼替丁仍使用广泛。此次NDMA风波持续3个月,在中国看似风平浪静的舆论环境下,是危机四伏还是最终能够幸免于难?
NDMA“魅影再现”,雷尼替丁深陷致癌泥潭
去年,因检测出NDMA引发的”缬沙坦事件“,让华海药业(17.260, 0.10, 0.58%)两天市值蒸发60亿,据华海药业2018年财报数据,事件引致华海药业召回损失、存货减值损失、补偿损失等根据实际发生情况累计计提损失约超4亿元。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NDMA归为2A类致癌物质,今年8月开始,FDA对仿制药中杂质问题扩大调查,9月13日 FDA 宣布在雷尼替丁药物中检测到含有低量的 N-二甲基亚硝胺(NDMA)杂质。雷尼替丁的召回风波开启了。
根据媒体公布的EvaluatePharma公司展望报告显示,2018年累计销售收入TOP10药物中,来自GSK公司的雷尼替丁(Zantac)位居第七名。这是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组胺H2受体拮抗剂。资料显示,雷尼替丁既是非处方药又是处方药,该产品的非处方药物用于预防和缓解烧心的症状,处方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胃和肠溃疡以及治疗胃食管反流等病症。
在美国FDA发出安全警告后,陆续有多家跨国药企自愿召回产品,多家知名药企遭受冲击。先是诺华宣布暂停山德士公司在市场销售所有含有雷尼替丁的药物,包括在美销售的胶囊药物,涉及26个国家。GSK也宣布,暂停向包括印度在内的全球市场供应雷尼替丁药物,并启动召回,以作为预防措施,以待全球正在进行的测试和调查得出结果。其他药企诸如印度瑞迪博士药厂、山德士公司、加拿大Apotex制药公司、印度Strides制药陆续表示,暂停其雷尼替丁药物在全球或美国的供应或销售、自愿召回美国境内相关批次、某些规格、相关供应原料生产的雷尼替丁。
与此同时,多国药监机构也积极表态,9月22日,印度药企瑞迪博士发表声明称,将中止雷尼替丁药物的全球供应作为预警,以待FDA调查结束。
9月25日,应加拿大卫生部的要求,在加拿大销售雷尼替丁产品的公司已停止任何进一步的分销,直到提供证据证明它们所含的NDMA含量不超过可接受的水平为止,
9月26日,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要求暂停使用雷尼替丁,禁止雷尼替丁药品的生产、进口和销售。韩国监管机构表示,很可能将雷尼替丁完全踢出市场,因为目前还不清楚原料药中NDMA 的来源,雷尼替丁的异质性很难证明其安全性。
除此之外,意大利药品监管局宣布撤回多批次由Saraca Laboratories Limited药厂生产的含有雷尼替丁成分的药物;新加坡卫生科学局表示将立刻暂停8种相关药品的销售和供应。
尽管一开始FDA认为,在调查期间没有停止雷尼替丁药物销售的必要,雷尼替丁被召回甚至禁售的厄运还是发生了,深陷致癌风波的雷尼替丁,近四十年的销售功绩,在2019年深受重创。
替丁类市场被蚕食,昔日“重磅炸弹”风光渐逝
作为“me better”仅比原研药西咪替丁晚了5年,然而雷尼替丁将药物相互作用的安全窗口提高了100倍,所以在1981年上市的时候,已经是一款更优药了。到1988年,雷尼替丁一举超过了包括西咪替丁在内的所有上市处方药,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药,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美元。雷尼替丁是制药史上第一个累计销售额达500亿美元的药物,曾多次位居全球药品销售额第一的宝座。
随着替丁同类竞争的加剧,罗沙替丁、拉呋替丁、法莫替丁等替丁类药物逐渐挤占市场份额,雷尼替丁的市场份额逐渐缩水。除此之外,近年来整体替丁类药品在国际市场销售额呈快速下滑趋势,其市场份额逐渐被质子泵抑制剂市场挤占,并成为这一市场的主流品种。
当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根据药物作用机理,主要分为4大类: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和胃黏膜保护剂。其中,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抑酸作用最强、疗效最好的一类药物。数据显示,2017年,质子泵抑制剂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占据10%左右,而替丁类仅占3%左右。
替丁类药物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渐入低谷,1995年销售额高达37.8亿美元;2003年,销售额仍然高达6.3亿美元;但2009年,其全球销售额下降至1.2亿美元。
同时,在我国国内市场逐年下滑,从2005年起至2013年,我国替丁类药物市场份额下滑趋势明显。但近年来,消化性溃疡、浅表性胃炎的发病趋势呈现出日益年轻化,中老年慢性萎缩胃炎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胃病发病率高达80%,而且每年以17.43%的速度增长。2014年开始替丁类药物迎来转机,开始复苏。
图片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国际医药市场胃病药物研发管线的纵深发展,新上市品种炙手可热,推动了消化类药物市场的增长。消化代谢的14个化药小类中,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占据了25.90%,从2014年替丁类药物市场开始呈复苏趋势逐年上涨。
随着市场的复苏,雷尼替丁的销售额也开始提速,据米内网数据,2016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H2受体拮抗剂用药金额为1.19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率为45.62%。据2017年1~3季度数据估算,2017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替丁类药物市场为1.74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率为46.16%。
制图:药闻社,数据来源:米内网
据统计,雷尼替丁2017年全球销售额达到4.12亿美元。
然而,替丁类市场刚复苏没几年,雷尼替丁又深陷致癌漩涡,往后其他替代药物或将进一步挤占其市场份额。FDA于12月4日的雷尼替丁事件更新文件中表示,消费者可考虑使用其它已批准用于其症状的OTC药品。FDA对替代药品如法莫替丁、西米替丁、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的初步检测显示目前这些被检药品中不含有NDMA。
排除其他外界因素,即使面对同类竞争,雷尼替丁也将力有不逮,距离“平冤昭雪”的日子遥遥无期,致癌风波的影响不会是临时的,它将持续更久,雷尼替丁的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缩水,昔日全球药王的光芒渐逝,雷尼替丁还有没有翻身之日?
中国能否成为避风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沸沸扬扬的雷尼替丁NDMA致癌风波,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目前中国尚无雷尼替丁召回消息。那么雷尼替丁会在中国幸免遇难吗?中国会是是避风港还是依然危机四伏?
前几天,药典委发布《关于盐酸雷尼替丁及其制剂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和《关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枸橼酸雷尼替丁片、枸橼酸雷尼替丁胶囊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对雷尼替丁相关的药品标准进行了修订,雷尼替丁标准拟增加NDMA杂质控制。这一《公示》也代表着中国从监管层面,开始重视雷尼替丁的NDMA致癌影响,这意味着给生产雷尼替丁的制药企业开启了一扇窗口,但是相关企业能否顺利达标国家标准,或成为雷尼替丁产品线的一条生死线。
雷尼替丁与西咪替丁一样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溃疡病的药品。在世界近百个国家应用,据了解,我国于1985年由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
替丁谱系产品由2013年至今,受资本、医保改革、人口老龄化、二胎等因素影响,新注册药品呈跨越式增长,以2015年最为显著,当年新注册雷尼替丁药品数量达525款,占当时存量市场的91%,目前在中国食药监网站上显示共579条批文。
据2018年国家发布的《同一药品已获批准文号企业数在20家以上的过度重复品种目录》,雷尼替丁排在过度重复品种目录的第19位,其中,据CMEI监测三年在销批文企业数为98家企业,RDM监测三年在销批文企业数为71家企业。
来源:国家药监局(截图)
近日,胃药雷尼替丁在美国、韩国、印度、加拿大等多国家被召回。此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在雷尼替丁药物中检测到含有低量的N-甲基亚硝胺(NDMA)可能致癌杂质。之后又发布文件,要求对雷尼替丁进行更多检测。
对于已经服用过此药的患者,是否会有影响?健康时报记者发现,FDA公告指出,目前尚未发现因雷尼替丁引起的致癌事件,服用该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其它已批准用于其症状的OTC药品。
常用胃药被检测出可能致癌杂质
早在2019年9月,美国FDA就宣布,在雷尼替丁药物中检测到含有低量的N-甲基亚硝胺(NDMA)致癌杂质。据FDA公告显示,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NDMA为人体可能致癌物质。不过公告中指出,尚未发现因雷尼替丁引起的致癌事件。
2019年9月FDA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警示声明,关于在雷尼替丁样本中发现NDMA/ FDA官网截图
NDMA为已知环境污染物,在水中和食品包括肉类、奶制品和植物中均有发现过。
2019年12月4日,美国FDA在更新文件中表示,需进一步研究以全面测试雷尼替丁和尼扎替丁在人体中的行为,并计划进行研究。希望继续服用这些药物的消费者应考虑限制摄入含亚硝酸盐的食物,例如加工肉类和防腐剂,亚硝酸钠。
12月FDA对Zantac(雷尼替丁)中NDMA的情况公告 / FDA官网截图
雷尼替丁1977年由Allen &Hanburys有限公司研发,该公司为葛兰素史克的子公司,其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在美国FDA发出安全警告后,葛兰素史克(GSK)宣布,暂停向全球市场供应雷尼替丁药物,并启动召回,以作为预防措施。
目前,诺华制药停止了其非专利药雷尼替丁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涉及26个国家。其他药企诸如印度瑞迪博士药厂、山德士公司、加拿大Apotex制药公司、印度Strides制药也陆续表示,暂停其雷尼替丁药物在全球或美国的供应或销售、自愿召回美国境内相关批次、某些规格、相关供应原料生产的雷尼替丁。
中国厂家尚未宣布召回
“雷尼替丁在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属于常用的抑酸类药物。对于雷尼替丁含有的低浓度的致癌物是否会影响到患者健康,FDA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郅敏说。雷尼替丁是属于H2受体拮抗剂类药品,临床上常用的抑制胃酸的药物之一,用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炎等。
在我国,雷尼替丁生产厂家诸多,健康时报记者在我国药监局官网查询到,目前国内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有579个批准文号,已在我国多家药企生产,涉及的国内企业包括华润双鹤、康恩贝、华仁药业等百余家制药企业。
目前中国生产厂家尚未发布官方召回公告。健康时报记者致电其中生产厂家华润双鹤,其工作人员称,我们以官方发布为准,具体后期如何处理,我们会根据CFDA的进一步调查最初决定。
12月9日,我国药典委发布《关于盐酸雷尼替丁及其制剂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和《关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枸橼酸雷尼替丁片、枸橼酸雷尼替丁胶囊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对雷尼替丁相关的药品标准进行了修订,雷尼替丁标准拟增加NDMA杂质控制。
FDA于12月4日的雷尼替丁事件更新文件中表示,消费者可考虑使用其它已批准用于其症状的OTC药品。FDA对替代药品如法莫替丁、西米替丁、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的初步检测显示目前这些被检药品中不含有NDMA。
“患者若对当前使用的雷尼替丁存在疑问,可与医生进行讨论,使用其他替代药物。”郅敏告诉记者,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PI)类的药物因临床疗效好,副作用低已经更为广泛使用。
相关报道:经典胃药雷尼替丁遭全球召回,中国市场暂留一线生机
曾雄踞全球首位“重磅炸弹”药物地位,上市近40年风光无限的雷尼替丁,终于迎来或是史上最大的危机。
12月4日,美国FDA发布雷尼替丁事件更新文件,要求对雷尼替丁和尼扎替丁进行更多检测,作为FDA为患者和消费者持续保证药品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值得关注的是,自9月份宣布在雷尼替丁药物中检测到含有低量的 N-二甲基亚硝胺(NDMA)杂质后,雷尼替丁在全球多个国家掀起召回风波,深陷致癌泥潭。
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受致癌事件影响,但在12月9日,药典委发布《关于盐酸雷尼替丁及其制剂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和《关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枸橼酸雷尼替丁片、枸橼酸雷尼替丁胶囊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对雷尼替丁相关的药品标准进行了修订,雷尼替丁标准拟增加NDMA杂质控制。
尽管近年来替丁类药物市场份额逐渐被质子泵抑制剂蚕食,作为经典胃药,雷尼替丁仍使用广泛。此次NDMA风波持续3个月,在中国看似风平浪静的舆论环境下,是危机四伏还是最终能够幸免于难?
NDMA“魅影再现”,雷尼替丁深陷致癌泥潭
去年,因检测出NDMA引发的”缬沙坦事件“,让华海药业(17.260, 0.10, 0.58%)两天市值蒸发60亿,据华海药业2018年财报数据,事件引致华海药业召回损失、存货减值损失、补偿损失等根据实际发生情况累计计提损失约超4亿元。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NDMA归为2A类致癌物质,今年8月开始,FDA对仿制药中杂质问题扩大调查,9月13日 FDA 宣布在雷尼替丁药物中检测到含有低量的 N-二甲基亚硝胺(NDMA)杂质。雷尼替丁的召回风波开启了。
根据媒体公布的EvaluatePharma公司展望报告显示,2018年累计销售收入TOP10药物中,来自GSK公司的雷尼替丁(Zantac)位居第七名。这是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组胺H2受体拮抗剂。资料显示,雷尼替丁既是非处方药又是处方药,该产品的非处方药物用于预防和缓解烧心的症状,处方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胃和肠溃疡以及治疗胃食管反流等病症。
在美国FDA发出安全警告后,陆续有多家跨国药企自愿召回产品,多家知名药企遭受冲击。先是诺华宣布暂停山德士公司在市场销售所有含有雷尼替丁的药物,包括在美销售的胶囊药物,涉及26个国家。GSK也宣布,暂停向包括印度在内的全球市场供应雷尼替丁药物,并启动召回,以作为预防措施,以待全球正在进行的测试和调查得出结果。其他药企诸如印度瑞迪博士药厂、山德士公司、加拿大Apotex制药公司、印度Strides制药陆续表示,暂停其雷尼替丁药物在全球或美国的供应或销售、自愿召回美国境内相关批次、某些规格、相关供应原料生产的雷尼替丁。
与此同时,多国药监机构也积极表态,9月22日,印度药企瑞迪博士发表声明称,将中止雷尼替丁药物的全球供应作为预警,以待FDA调查结束。
9月25日,应加拿大卫生部的要求,在加拿大销售雷尼替丁产品的公司已停止任何进一步的分销,直到提供证据证明它们所含的NDMA含量不超过可接受的水平为止,
9月26日,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要求暂停使用雷尼替丁,禁止雷尼替丁药品的生产、进口和销售。韩国监管机构表示,很可能将雷尼替丁完全踢出市场,因为目前还不清楚原料药中NDMA 的来源,雷尼替丁的异质性很难证明其安全性。
除此之外,意大利药品监管局宣布撤回多批次由Saraca Laboratories Limited药厂生产的含有雷尼替丁成分的药物;新加坡卫生科学局表示将立刻暂停8种相关药品的销售和供应。
尽管一开始FDA认为,在调查期间没有停止雷尼替丁药物销售的必要,雷尼替丁被召回甚至禁售的厄运还是发生了,深陷致癌风波的雷尼替丁,近四十年的销售功绩,在2019年深受重创。
替丁类市场被蚕食,昔日“重磅炸弹”风光渐逝
作为“me better”仅比原研药西咪替丁晚了5年,然而雷尼替丁将药物相互作用的安全窗口提高了100倍,所以在1981年上市的时候,已经是一款更优药了。到1988年,雷尼替丁一举超过了包括西咪替丁在内的所有上市处方药,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药,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美元。雷尼替丁是制药史上第一个累计销售额达500亿美元的药物,曾多次位居全球药品销售额第一的宝座。
随着替丁同类竞争的加剧,罗沙替丁、拉呋替丁、法莫替丁等替丁类药物逐渐挤占市场份额,雷尼替丁的市场份额逐渐缩水。除此之外,近年来整体替丁类药品在国际市场销售额呈快速下滑趋势,其市场份额逐渐被质子泵抑制剂市场挤占,并成为这一市场的主流品种。
当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根据药物作用机理,主要分为4大类: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和胃黏膜保护剂。其中,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抑酸作用最强、疗效最好的一类药物。数据显示,2017年,质子泵抑制剂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占据10%左右,而替丁类仅占3%左右。
替丁类药物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渐入低谷,1995年销售额高达37.8亿美元;2003年,销售额仍然高达6.3亿美元;但2009年,其全球销售额下降至1.2亿美元。
同时,在我国国内市场逐年下滑,从2005年起至2013年,我国替丁类药物市场份额下滑趋势明显。但近年来,消化性溃疡、浅表性胃炎的发病趋势呈现出日益年轻化,中老年慢性萎缩胃炎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胃病发病率高达80%,而且每年以17.43%的速度增长。2014年开始替丁类药物迎来转机,开始复苏。
图片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国际医药市场胃病药物研发管线的纵深发展,新上市品种炙手可热,推动了消化类药物市场的增长。消化代谢的14个化药小类中,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占据了25.90%,从2014年替丁类药物市场开始呈复苏趋势逐年上涨。
随着市场的复苏,雷尼替丁的销售额也开始提速,据米内网数据,2016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H2受体拮抗剂用药金额为1.19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率为45.62%。据2017年1~3季度数据估算,2017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替丁类药物市场为1.74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率为46.16%。
制图:药闻社,数据来源:米内网
据统计,雷尼替丁2017年全球销售额达到4.12亿美元。
然而,替丁类市场刚复苏没几年,雷尼替丁又深陷致癌漩涡,往后其他替代药物或将进一步挤占其市场份额。FDA于12月4日的雷尼替丁事件更新文件中表示,消费者可考虑使用其它已批准用于其症状的OTC药品。FDA对替代药品如法莫替丁、西米替丁、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的初步检测显示目前这些被检药品中不含有NDMA。
排除其他外界因素,即使面对同类竞争,雷尼替丁也将力有不逮,距离“平冤昭雪”的日子遥遥无期,致癌风波的影响不会是临时的,它将持续更久,雷尼替丁的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缩水,昔日全球药王的光芒渐逝,雷尼替丁还有没有翻身之日?
中国能否成为避风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沸沸扬扬的雷尼替丁NDMA致癌风波,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目前中国尚无雷尼替丁召回消息。那么雷尼替丁会在中国幸免遇难吗?中国会是是避风港还是依然危机四伏?
前几天,药典委发布《关于盐酸雷尼替丁及其制剂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和《关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枸橼酸雷尼替丁片、枸橼酸雷尼替丁胶囊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对雷尼替丁相关的药品标准进行了修订,雷尼替丁标准拟增加NDMA杂质控制。这一《公示》也代表着中国从监管层面,开始重视雷尼替丁的NDMA致癌影响,这意味着给生产雷尼替丁的制药企业开启了一扇窗口,但是相关企业能否顺利达标国家标准,或成为雷尼替丁产品线的一条生死线。
雷尼替丁与西咪替丁一样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溃疡病的药品。在世界近百个国家应用,据了解,我国于1985年由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
替丁谱系产品由2013年至今,受资本、医保改革、人口老龄化、二胎等因素影响,新注册药品呈跨越式增长,以2015年最为显著,当年新注册雷尼替丁药品数量达525款,占当时存量市场的91%,目前在中国食药监网站上显示共579条批文。
据2018年国家发布的《同一药品已获批准文号企业数在20家以上的过度重复品种目录》,雷尼替丁排在过度重复品种目录的第19位,其中,据CMEI监测三年在销批文企业数为98家企业,RDM监测三年在销批文企业数为71家企业。
来源:国家药监局(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