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急诊等6小时,大夫看10个病人,但在中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2月9日 12点3分 PT
  返回列表
83164 阅读
53 评论
澎湃新闻

2夜班熬着,护肝片吃着,却日常劝别人“早睡早起”,请打一职业?

“急诊科大夫”名副其实。

中疾控周报近期指出,春节期间疫情未明显反弹,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急诊人冲锋在前,他们与“奥密克戎大魔王”的拉锯战似乎暂时告一段落。

但事实上,急诊科只是从“加倍忙碌”恢复到原来的“忙碌”。

浙二医院急诊在全国排前三,顶着巨大的医疗压力。副主任医师卢骁是2020年武汉抗疫时期科室里第一个报名的人,常年值守重症监护室。

春节前后,观察者网采访到了卢骁医生,聊一聊这份“跟阎王爷抢人”的工作,听一听从医12年的急诊人经历本轮疫情时的所思所想。

“监护室里现在有空床吗?”

大年初二上午的10点34分,有人正张罗去亲戚家拜年,有人在被窝里呼呼大睡,也有人已经在云雾环绕的景区欣赏奇松怪石……

在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急诊重症监护室里,监护仪“滴-滴-滴”的提示音不止,卢骁在病床旁接过同事推来的仪器,手下动作没停:

“谈话还没跟他谈对吧?”

“那待会儿我去吧。”

“叫家属先不要走。”

视频截图

网友说,“医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只操心医学专业的事情”。但与家属谈话,无论消息是好是坏,都是医生另一门避不开的功课。

这一天,卢骁负责的监护室上了7个RT(床边血液透析),两个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他像往常一样疾走在医院走廊,刷卡走进了“员工通道,闲人莫入”的门后。

视频截图

浙二急诊在全国数一数二,高年资的医生这次基本留杭过年,以防春节疫情反复,这其中就包括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卢骁。

时间再往前推二十多天,2023跨年夜正值本轮疫情高峰,浙二全院取消了元旦假期和双休。急诊医生护士围坐在休息室里吃外卖,有的刚阳了三四天,有的怀着孕,卢骁给大家画大饼,“希望明年元旦出去吃”。

说完就是两声憨笑,一旁的同事也笑了。

视频截图

而随着感染、重症陆续“过峰”,中疾控《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概述》近日指出,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不过“监护室里现在有空床吗”?

“没有空,不可能(空)。我们监护室几乎是不会有床位的,病人好转去病房了,下一个病人很快就会进来,往年也是如此。”卢骁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介绍,作为当地顶尖的三甲医院,除了医院原有的病人,还会接收基层医院转来的重症患者。

尤其冬季本身就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只能说急诊没有刚放开时候那么忙了。”他说。

“他这种情况拔管还活着,是万里挑一的奇迹”

忙是急诊的常态。

无论是高处坠落的初中生,吃冰箱剩菜就到医院花掉50万的老人,加班没了心跳的年轻人,还是碰上酒驾车祸的无辜路人……急诊室能照出人间百态,照出美丑善恶。

卢骁所在的急诊监护室原先以收治重症创伤病人为主,后来接诊了一阵子重症新冠病人,现在又慢慢恢复到以往的收治重心。

而最困难的时候,他所在的病区医护即便一度低烧坚持上班,也减员明显:约莫5天轮到一个24小时班,然后休息半天。理论上5点下班时,基本也会拖到7、8点。

“等下了夜班,如果有病人真的不好了,真的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在。”12年工作经历里,他最长曾连续工作40个小时,得等到50岁左右才可以不上夜班。为了不耽误事,院里急诊科的值班手机都是诺基亚——很耐打,耗电量低。

急诊医生的诺基亚 视频截图

那段时间收治的病人以60岁以上为主。有五六十岁的白血病患者、尿毒症患者合并新冠,治疗代价非常大,预后总体不是特别好,也有带基础疾病的年轻人。

在他看来,“红极一时”的Paxlovid药物仍旧以预防重症新冠为主,真的阳了变重症之后,从急诊或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讲,它的作用很一般,所以不会优先选Paxlovid。但从预防新冠来讲,“如果你能有条件花钱吃五天的量,如果能避免你成为重症而需要进监护室,我觉得也蛮划算的”。

卢骁还注意到,《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篇研究显示,新冠病人的重症肺炎死亡率,和以往细菌或者其他流感造成的重症肺炎死亡率相当,但新冠患者的治疗周期会更长。

“所以只要我们规范化治疗,保证医疗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治疗新冠病人的成功率和我们以前的这些常规肺炎也是差不多的。”

同样重要的是,浙二加开了监护室,优化急诊住院流程,以避免新冠患者挤兑原有的医疗资源。“我们总体原则、红线就是,要让每个送到我们医院急诊的抢救病人能够下120救护车,不压担架。否则监护室住满了新冠病人,来了一个车祸患者需要开刀,没有监护室,那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情。”

视频截图

在这期间,一位创造奇迹的病人让卢骁印象深刻。

20多岁、从小就有严重的脊柱侧弯,这名病人在感染新冠后进了抢救室插管。脊柱侧弯导致肺部被压缩得很厉害,肺功能本就不太好,气管切开也缺乏条件,治疗难度非常大,他后面想脱离呼吸机很困难。

病人家里条件一般,但家属比较信任医生。

“我们治疗之后,给他尝试了拔管,跟家属讲好‘很可能失败’。但小伙子意志力顽强,拔管之后,虽然氧合情况一度也比较糟糕,我们用了各种方法,他最终撑住了,4天后转到了普通病房。我跟他父母说了,这种情况拔管还能活着的,基本上是万里挑一的,我觉得也算是个奇迹。”

卢骁坦言,这个方案算是“铤而走险”,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在监护室时间长了,可能会有并发感染,家人既负担不起这么大的费用,也舍不得放弃。

视频截图

“经常有人问医生,这要是你家里人,你会怎么办?也有些家属可能‘太在意’了,或许不是特别相信医生,那医生心里也不会特别相信家属,毕竟医患关系还不是那么融洽。”卢骁谈到了医患之间的敏感,强调对于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支持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急诊人的“开心”和“酸”

卢骁曾作为访问学者赴巴黎和伦敦深造,当时觉得特别惊奇:他们的急诊等待时间至少在6个小时以上,急诊科大夫一天就看10个病人。诊间外密密麻麻排着队,人群间不乏争执吵闹,但里面的医生并不理会。

“所以考虑到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医生数量还有欠缺,能够相对来说满足了这么大的医疗需求,还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卢骁表示,随着教育水平提高和网络科普,大家慢慢理解了急诊室的运行状态,体谅急诊科大夫的不易。

比如急诊不是“先来后到”,而是“轻重缓急”。

急诊室的等待与陪伴 视频截图

浙二急诊分5级,3级~5级的患者基本可以在诊间就诊,1级、2级患者需要第一时间进入抢救区域,就算是刚来,也要第一时间进行治疗。

当然,如果病人病情在等待期间发生变化了,从4级变成2级,也很快就会有医护人员介入治疗,让患者快速进入抢救区域。

再比如分级诊疗。

卢骁透露:“以前我们很多次觉得,很多比较基础的疾病在当地医院绝对是能解决的,真的有疑难复杂症状的病人可以转到上级医院。我们每年都有很多专家下沉到各地的县市级医院,做扶植,我觉得非常好,也非常有必要。”

浙二现在也提倡双向转诊制度,把解决疑难杂症的病人经过治疗稳定后再转回当地医院,进行后期的康复。

除此以外,他还强调了家庭医生在国外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我们的社区虽然也开展(家庭医生制度)了,但是可能还没有欧美国家这样成熟,所以也在慢慢推进,这能够非常大程度地减轻大型三甲医院的压力。”

家庭医生不等同于私人医生

新的一年,看到杭州高架上车水马龙,卢骁觉得“我们之前的努力是值得的”。他既开心,又有点“酸”——这样去三亚度假、年三十和家人团聚的“福利”,很多医护人员可能都享受不到。

急诊病人少下去,能够抽空陪陪家人,出门品尝美食,这就是他的新年愿望。

学术大湿
1 楼
但在中国,没钱根本就不给你看病,让你等死! [1评]
g
gzwyh
2 楼
中国医生6小时可以看60个病人甚至更多。
m
monkeyfan
3 楼
那为什么要没钱呢? 问狗粮。 LOL 再问狗粮 你以为别的国家不是么?你以为医疗真的是免费的吗? 当然了 吃福利的狗粮不懂这个 [1评]
群X乱舞
4 楼
整天跟别的国家比,真要比就比两个,一个是财政的医疗投入的比例,一个是医疗资源分配的平均程度。 [1评]
q
qwertyuiop5656
5 楼
洋傻叉真能磨洋工。
一人分饰两角
6 楼
在中国其实好处很多的,美中不足的就是人得在中国。
E
EdwardsWilson
7 楼
中国现在真的太强大了!客观的评价,目前中国以一国之力打全世界,都是分分钟秒杀的节奏。虽然中国总是抱着善意、怜悯对待全世界,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怒了,打掉全世界的军队,我估计半个小时就够了! -- --- -- 习总书记,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千秋万载,一捅江湖!
d
daoshi5179
8 楼
美国全国医疗支出占GDP比重19%,人均预期寿命76.2岁。 欧盟医疗支出占GDP比重9.9%,法国和德国都略高一些,约为11%,法国和德国的人均预期寿命都超80岁。 所以你觉得钱是怎么花掉的? [1评]
群X乱舞
9 楼
中国的数据呢? 我以为是中国比外国? 谁要你美国比欧洲? [2评]
d
dingding6
10 楼
西方国家的健康福利高大上,好看不好用,有比没有还要痛苦。中国的健康福利服务到位,扎扎实实,效率比西方国家还要好。
y
youmyyou2016
11 楼
有时候看加拿大急诊室里那些医生不紧不慢毫不在乎的样子。。 真是想抽这些傻逼 根本不在乎你等了5/6个小时,然后毫不在乎的给你打发走
R
Robin_Snow
12 楼
这个确实是中国赢。有一次在美国急诊室疼的满脸是汗等了三个小时,然后到里面小房间又躺了一个小时也没人理我… 最后来个人看了半天打了一针吗啡,说你回去吧,没事儿,我nmb…
d
daoshi5179
13 楼
中国医疗支出占GDP6.6%,人均预期寿命78岁。 我没好意思提中国的数字,美国支出三倍于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还不如中国,呵呵 [1评]
O
OolongTea
14 楼
[14楼]评论人:群X乱舞 The life expectancy for China in 2022 was 77.30 years, a 0.22% increase from 2021. The life expectancy for China in 2021 was 77.13 years In 2021, health expenditure in China equaled about 6.7 percent of the GDP,(Data by Google) Compared to Uncle Sam, what do you think?
其实早知道
15 楼
就是听你说国外比国内好才出来的 几年后已经回不去了 你赔我青春! [2评]
j
jaychong
16 楼
在霉呕等国家,你还没看到医生就嘎嘣装袋了,急诊骨折必须等半年,笑死,这不是人矿谁是人矿 [1评]
y
yehehe
17 楼
看在你捅了他那么多年菊花的份上就算了吧
群X乱舞
18 楼
我说的是政府预算对医疗的投入,至于美国人均寿命低的时候,五毛又不说美国人均两杆枪的事了……抗议的是武汉的退休老人,医疗保障如何是他们的亲身感受,需要离岸爱国五毛代表他们说话? 甚至污蔑人家是crying Baby? 你起码要在国内跟人家同样的待遇下才有这个资格吧?不能自已吃着肉,说人家抱怨吃糠的是crying baby?
群X乱舞
19 楼
看得出来,又一个翻墙的……没听说谁骨折等半年的……骨折直接看急诊……
群X乱舞
20 楼
怎么就回不去了?你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被人忽悠忽悠就出来了,出来生活几年就回不去了? 这个逻辑牛逼~~
大春哥
21 楼
小編繼續吹,美國急診醫生看6個病人。我大家庭有四𠆤美國醫生,哈哈
阿乌乱
22 楼
看来毒空气 地沟油 毒奶粉 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 继续吧
俺样
23 楼
我在好奇、这次疫情又胜利了,咋还没张罗庆功大会?要知道上次发奖给钟南山那老匹夫的时候,抗疫的成功度是远不如现在呀。这次怎么得发一对儿大金镯子风火轮吧?或者、判钟老贼欺君之罪、判个株连抄家,
狐狸笑着走了
24 楼
有一位穿医院工作服的,每周到列治文Costco退货一两次。 不知她工作忙不忙。
阿乌乱
25 楼
翻墙蟑螂🪳 滚回墙内 吃屎 舔领导的肛门 吧 😄🪳
w
wjb2009
26 楼
别的国家不知道,加村情况大家说的都对,还有就是加村医生协会限制医生人数,不管有多少医学院毕业的,能够获得职业医师资格的有卡死的名额限制,加上加村医科大学稀少,每年毕业的医学生寥寥无几,所以造成恶性循环和办事拖拉的作风, 巨额薪水
r
rally
27 楼
医生超负荷工作对病人是好事吗?
r
rally
28 楼
大外宣偷梁换柱骗人矿而已。 自己走进医院“急诊”部的并非自动就成为“急诊”,要救护车拉进医院的才是急诊。
t
tschus
29 楼
国外急诊室基本没有严重外伤,要排队到天荒地老的。上次做饭切到手去急诊消毒包扎,在空旷的急诊室大厅登了四个小时。中间看给我治疗的医生中间打了三杯咖啡,出去抽了两次烟,还和小护士们在外面聊天欢声笑语了很久。。。。
赵子龙
30 楼
望反华黄俄监狱五毛阉狗多多发帖赚五毛 到时候不会因为没钱被踢出ICU在路边水沟里嗝屁
我要干冰冰
31 楼
所以说要善待国内的医生,国外的医生真是一言难尽
老董
32 楼
在美国加拿大待过的,如果不幸切身体会过这边ER的,真是懂的都懂。。。你或你自己家人朋友觉得很辛苦,希望快点治疗,然后那些个ER的医生和护士,就慢悠悠地飘过来,问两句就飘走。最烦就是那些护工护士,啥决定权都没有,慢慢地问你问题,同样的问题有3个人来重复问,前台,前台RN,ER RN,3个人问完居然还见到不到医生。最后医生来,看两下,30秒,说了两句,打个止痛针吧,飘走了,去tmd。老子差点爆发了。
英国流氓
33 楼
毛猪们见过没钱被拒绝治疗的吗? ICU一夜3000 一个月大病 全家回到解放前 退烧药都买不到 呵呵😄 这就是赢嘛了 对吧 好好享受吧 加油 [1评]
y
yehehe
34 楼
狗粮真的是和五毛一样的不要脸,这还能使劲舔去洗白
y
yehehe
35 楼
脑残又来了,3000…… 真的是p都不懂 [1评]
高级打狗棒
36 楼
德国也一样,而且,我一年交相当于人民币7万的医保费 狗粮们说外国福利好
英国流氓
37 楼
: 对 你懂个屁 赵家国医疗适合你 [1评]
m
monkeyfan
38 楼
我跟你讲实事啊 我有两个朋友 两个香港人 在加拿大拖到死 (一个最后不行了 跑回香港 但是太晚了) 这边看病怎么回事大家还不明白么? 最牛逼的是我朋友食物中毒 躺在医院活活躺到好也没看见医生(躺了8个小时) 你说如果医疗投入比例和分配好的话 还能出现这种情况 里面怎么回事你自己想吧 我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但我听说BC全省,核磁共振的机器才只有三台(两台温哥华一台科罗纳) 真要是这样的话那解释一下吧 1 每年的钱都去哪了 2 为什么这种情况下还要政府医疗垄断 我来这快29年了。 我就听说过这边真不行了立刻跑回国看病的,还真没听说过国内不行了来这看病的
y
yehehe
39 楼
哈哈哈我对医疗的依赖没你大
w
wilburwang
40 楼
新加坡遇到小病诊所能搞定的,至少排1小时。遇到要去医院的,有预约都要排1-2小时,直接去A&E急诊的除非是躺着进去的,不然基本4小时起步,儿童医院的急诊更死,发烧41度送去贴个绿标签,尼玛烧都退了还没见到医生
i
ichbinhier
41 楼
在德国看病非常难,预约都要等很长时间,急诊等上几个小时非常普遍
老董
42 楼
: 别跟那傻屌浪费时间,住在这边的体会过的都知道什么情况。我以前也在bc待过,不过说真的整个bc只有三台MRI这确实吓到我了。我在加州LA这边,自己和家人朋友去照过的也不止三间医院有MRI。说真的,中小病这边真的比不上国内,可能是那种奇难杂症,特别是需要到动手术的,这边会有一些顶尖医院吧。
m
mike3
43 楼
几万武汉退休老人正在政府门口抗议政府降低医保费70%,没钱看病呢!
m
monkeyfan
44 楼
: 是有。是要你能有那命等到你手术 [1评]
j
jaychong
45 楼
加拿大的 https://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s/1808266/ 加拿大在ER平均等待22小时,人都凉了吧? https://www.ctvnews.ca/politics/canada-s-health-care-crisis-who-s-accountable-and-how-can-we-fix-an-overburdened-system-1.6255774 英国的一堆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3/jan/21/not-medical-tourism-desperation-britons-resort-treatment-abroad
老董
46 楼
: 同意,而且还要有钱。普通政府福利保险和商业保险可不会轻易cover那些高精尖手术。
p
pchalex
47 楼
国外某些国家吧。至少我这边好得很
英国流氓
48 楼
: 呵呵😄 继续 继续 别润啊 好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