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确诊背后 奥密克戎如何在5个月内席卷全球?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4月13日 21点46分 PT
  返回列表
59148 阅读
7 评论
澎湃新闻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13日,全球新冠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超过5亿,距离突破4亿仅过去了63天。

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的快速攀升,源于席卷全球的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自2021年11月南非首次在病例样本中检测出奥密克戎毒株以来,该毒株不断进化升级,成为了全球大流行的绝对优势毒株,引发了各地区新的疫情感染浪潮。

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显示,截止至2022年3月29日,奥密克戎约占全球所有变种的99%。

奥密克戎在进化,关于病毒的认知在刷新

奥密克戎在不断进化的同时,人类对于它的认知也在逐步变化。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报道,4月11日,世卫组织将奥密克戎的新子变体BA.4和BA.5列入受监测名单,并正在对其传染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世卫组织还在2022年3月3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此前英国发现了奥密克戎子毒株BA.1和BA.2的重组变异株XE,并确认了超过600个基因序列。据南方日报报道,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表示,有待进一步证实的早期研究显示,XE变异株的传播速度比目前在全球占主导的奥密克戎BA.2变异株还要快9.8%。

根据世卫组织的命名规则,目前该重组变异株XE仍属于奥密克戎变体,是17种重组毒株(XA~XS)的其中之一。

奥密克戎不断进化,其传播力也随之变化。那么,奥密克戎传播力究竟如何呢?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在奥密克戎流行初期,各界人士对奥密克戎的R0值预测相对较高,差异较大。有专家认为奥密克戎的“大规模传播但不会太致命”的特性可能是新冠病毒“流感化”的转折点。但另一些专家持不同意见,认为奥密克戎的严重性仍有待观察。

与新冠原始毒株相比,奥密克戎的传播也更具有隐蔽性,它对物品的传染效果不容小觑。今年初,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可以在塑料表面存活193.5小时(大约为8天),几乎是原始毒株(56小时)和德尔塔变异株(59.3小时)的4倍,在人体皮肤模型表面的存活时间也是奥密克戎最长,这一特性为现阶段世界各国的疫情防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奥密克戎出现1个月内:约4成国家迎来感染高峰

“迄今为止最糟糕的变异株”,这是奥密克戎刚被发现时英国政府对它的评价。

5个月过去了,奥密克戎毒株究竟给全球疫情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为此,澎湃新闻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中截至2022年4月2日的177个奥密克戎确诊国家,结合各地的新冠确诊人数与死亡人数,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由于奥密克戎的超强传染性与隐匿性,在最终收集到的157个地区疫情数据中,约4成国家在感染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就会迎来了新增确诊病例的小高峰。

同时,部分国家的统计数据呈现出了奥密克戎感染率高病死率低的特征。相比2021年11月之前的5个月,有107个国家面临着确诊人数上升的压力,85个国家的新冠死亡人数减少。

而且在上图也能看出,即使是在确诊人数与死亡人数双增长的第一象限,它们当中的绝大部分国家确诊增速大于死亡增速,这也就意味着其实它们的奥密克戎毒株病死率低于此前毒株。

不过值得思考的是,病死率下降也不一定说明它的危害减轻,也有可能是感染基数大造成的。

以加拿大为例,它在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2021年11月-2022年3月)的病死率确实是下降了,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实际上比德尔塔毒株流行时期(2021年6月-2022年10月)的死亡总数增加了6030例,环比增长了210.77%。而另一方面,作为病死率分母的确诊人数则从33万到177万例,增幅高达431.34%,远超于死亡增速。

进一步分析各地疫情数据发现,仅有15个地区的奥密克戎病死率小于等于0.1%,可见奥密克戎毒株危害性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流感。

防疫从严还是放宽? 确诊前20国家各有应对措施

在奥密克戎毒株的威力之下,各国的应对策略尤为重要。

依据牛津大学布拉瓦特尼克政府学院推出的政府疫情政策“严格性指数”(Stringency Index),目前奥密克戎确诊病例最多的二十国,面对奥密克戎带来的确诊人数波动变化,采取的防控措施严格程度各有特点。

以德国和印度为首的12个国家,在奥密克戎出现初期升级新冠防控措施,到了近期却有所放松;以英国、波兰为代表的6个国家,初期政策严格程度趋平,近期也出现了下降;而美国和巴西则总体管控政策趋严。

但需要注意的是,“严格性指数”并不衡量或暗示一国应对措施的适当性或有效性。是否依据新增确诊人数的变化调整管控措施,管控措施调整后对新增病例产生什么具体影响,这些问题还需要各国政府依据自身进行综合研判。

新冠疫苗接种仍是对抗疫情的有效方式。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疫苗接种与否和患者的病死率有着密切关联。从香港疫情数据来看,没有接种疫苗的病死率是3.2%,接种一针疫苗的病死率为0.96%,接种两针为0.34%,接种三针为0.03%。

为此,在世界范围内,多国正积极推动新冠疫苗接种。目前奥密克戎确诊病例最多的二十国中,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4日,多数国家全程疫苗接种人数增长了10%左右。二十国的全程接种率均已超过半数,58.7%至86.09%不等。其中,印度受前期完成全程接种人数占比较少的影响,在奥密克戎流行期间,全程疫苗接种率增长较为突出,约为150%。

奥密克戎之下,新冠疫情将走向何方,对全球影响几何,犹未可知。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如何与疫情共处,可能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答案。

金三
1 楼
支持墙内清O政策,这样就可以看到墙内跪族被捅,像猪一样封在圈内,给世界带来欢乐。
江南来者
2 楼
和毛腊肉一个德行的路线斗争,习包子是利用清零政策立威的。拥护清零的是自己人,反对清零的就是敌人,他通过上海疫情来区分敌我的。同时也让党内看看他的权威到底有多大,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在观察呢,呵呵 其实,习包子一点也不阴险,他的小心思小算计,一眼让人看透,小透明一枚
圣杯探索者
3 楼
新冠病毒最终形态是不是会发展成丧尸病毒要看美国土壤是否够肥沃! 现在,假如有一个邪恶的天才研究者想让世界毁灭,那么他需要做的就是将朊蛋白附加到一个真正的病毒上,因为想单单抑制住朊蛋白疾病还是相当容易的,所以为了让一切更像世界末日,邪恶天才需要的是一种传播速度很快的病毒,并且能携带上朊蛋白让它去感染额叶和小脑。 现年68岁的巴里克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病毒学和传染病学教授,在冠状病毒领域已深耕30多年,并有自己的实验室。 早在2003年,“非典”(SARS)疫情暴发后不久,巴里克就克隆了具有传染性的SARS病毒毒株。北卡罗来纳大学校刊《奋进者》2003年秋季号报道说,巴里克当时是在马里兰州的“美国陆军顶级BSL3实验室”,即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完成了这次实验。校刊还说,巴里克是“唯一能克隆所有冠状病毒的美国研究人员”。   2004年,巴里克团队开始“SARS病毒逆向遗传学”研究,并连续多年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基金资助。项目介绍上说:“我们是美国唯一能成功组装SARS病毒、鼠肝炎病毒和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的全序列互补DNA(cDNA)的研究团队。”这项研究分三步:第一是制作SARS病毒的全序列互补DNA克隆,第二步是用这个互补DNA克隆来合成SARS病毒,第三步是用鼠细胞验证这样制作的SARS病毒的传染性。互补DNA特指在体外经过逆转录后与RNA互补的DNA链,可作为合成冠状病毒等RNA病毒的“中介”。   2008年11月25日,巴里克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发表论文《合成重组的SARS样冠状病毒对培养细胞和实验鼠具有传染性》,宣布这次研究成功。有媒体称,这是全球首次在实验室人工合成SARS病毒。   下一步,巴里克团队开始尝试“杂交”不同的冠状病毒。2015年11月,巴里克团队在《自然·医学》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成功制作了一种“嵌合体”病毒,拥有一种蝙蝠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和另一种冠状病毒的骨干,这种“嵌合体”病毒对人类细胞有传染性。   记者查阅美国专利局网站发现,巴里克团队拥有与合成病毒相关的多项专利。比如,一项编号为7279327的专利于2002年4月申请,2007年10月获批,名为“制作重组冠状病毒的方法”。巴里克曾在多个场合承认,他的团队掌握了合成多种冠状病毒的独家技术。
乐透
4 楼
放狗屁。全世界能制造病毒的研究所也多了,人家不是追究武毒所制造病毒,而是“泄露”,懂吗?
z
zmxnv
5 楼
SB
天罡
6 楼
又是江湖骗子出来疫苗洗地。
灯塔路
7 楼
躺平任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