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没等到真相大白!孙维成“朱令案嫌疑人”后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月30日 17点58分 PT
  返回列表
73554 阅读
48 评论
最人物

没有奇迹。朱令没等到真相大白和凶手归案,也看不到下一个春天了。

2023年12月22日,在中毒的第29年,她和世界作别。

但这个世界并未选择和朱令告别,也不曾忘记她的冤屈。公众再次掀起对案件和嫌疑人的讨论。案件的最大嫌疑人,改名孙释颜的孙维,再次被网友找到。

朱令去世一个月,人们扒出已经改名换姓、修改年龄、定居澳洲的孙维及她的近况。澳大利亚华人自发递交了近4万份请愿书,要求国会驱逐已更名为孙释颜的孙维出境。澳洲最大媒体头版头条刊登了她的正面近照,并公开了她的居住信息、投资信息和多处豪宅。

这样的情形已不是第一次。朱令中毒近30年来,从毕业到海外定居,孙维的每一步,最终几乎都会被公之于众、被审判,甚至是被请愿驱逐。

公众似乎试图用这样的方法逼她被遣返回国。

一切还没到终结的时刻。朱令看不到的地方,还有许多人一直替她看着。

1994年12月11日晚上,北京音乐厅,白衣黑裙的女孩朱令完成了长达十分钟的古琴《广陵散》独奏。

这是这个21岁女孩,最后一次以优雅耀眼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此时,她忍着身体的疼痛,已经三天没有吃饭。

朱令年轻时候在弹古琴

以1994年为界,21岁前的朱令,生于北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是学霸级别的存在,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她英语好,大学后开始学习德语,哪怕中毒后智力严重受损,依旧能偶尔蹦出零星的德语单词。

她有艺术天赋,精通古琴和钢琴。大一进入清华学生乐团民乐队,又很快学会小镲和中阮,成为中阮首席和乐队骨干;获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擅运动,是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

众多同学的回忆中,有人形容她长得像王菲,有人直接给出最高评价“她的美是自外及内的,是全方位的,迄今为止,我还未曾见过如此完美、优秀的人”。

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称她为“清华大学最完美女生”。

年轻时的朱令

此后的事件走向为世人所熟知。《广陵散》后,朱令开始大量脱发,身体出现疼痛症状。1995年1月、3月两次住院,第二次进入ICU陷入长达数月的深度昏迷。最终检测报告确认朱令两次铊中毒,第二次中毒后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疑似有人蓄意投毒,朱令的父母报案。

从住院到确诊铊中毒,朱令等了50天时间,治疗花费50万,全身换了8次血,但真正的解毒药普鲁士蓝4元1支,解毒只需要40元。

太漫长的确诊时间,留住了朱令却给她的智力、肌体和语言功能带来不可逆的永久后遗症,双目近乎失明,此后30年,只能由父母照料,生活再无法自理。

同年,《北京青年报》报道了朱令中毒事件,朱令的遭遇第一次被公众看到。当时进行报道的还有当年红极一时的杂志《女友》,记者陈童在前往朱令所在的112寝室采访时发现,朱令的床铺上,已经被她的同学兼室友堆满行李。

室友以很忙为由拒绝采访,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留下一句:“朱令,女, 21岁,才貌双全,多才多艺,性格活泼,开朗大方,自去年12月生病,今年3月昏迷,至今仍在协和医生接受治疗,句号。”

康复治疗期间的朱令

那篇文章的题目是《昏迷、铊中毒、自杀、他杀、误服……人们在追问》。可在90年代,哪怕媒体、公众、朱令的家人都在追寻真相,但情杀、仇杀、同学矛盾甚至阴谋论的猜测中,少有人将怀疑的矛头指向舍友的孙维。因为她是朱令此前很要好的朋友。

直到2002年,孙维第一次作为被怀疑对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那时,朱令的初高中同学贝志诚在网络论坛发表文章《朱令案件的一些情况》,第一次明确暗示“孙某”是嫌疑人。

其中提到,“凶手一定是非常接近朱令的人,可以送给她食物和饮料”,“在警方调查下,承认只有孙某曾和一名教授做过的一个课题可以合法接触到铊”。

从筛查出疑似铊中毒到检测确诊,多年来,贝志诚一直在帮助朱令一家。那篇文章的开头,他写道:“七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拥有一个上百人的公司了……朱令仍然在瘫痪。”

那么他口中的孙某人呢?

孙维(左) 朱令(右)

按照孙某人哥哥的说法,妹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诺基亚,主导研发了诺基亚的一款用智能笔书写的手机。

此后,据《没药花园》的报道,疑似曾和她共事的同事透露了更多信息。比如孙某人在1999年就已加入诺基亚,任项目经理。在公司,她必须得是当办公室明星那种;她一定得是众星捧月,一定得让所有男同事都捧着她;身边长期有一两个“巴结她”的女性“跟班”。

网络方兴未艾的年代,朱令的遭遇流传得越广,孙某人的履历便被扒得越透彻。此后三四年间,论坛兴起辩论的混战,帮助朱令一家的贝志诚、朱令的同学、室友,均被网友列入嫌疑对象反复审视。

孙某人的更多信息因此被扒出。人们知道了她叫孙维,是朱令的好友,1995年后再未看望过朱令。而朱令中毒后一次集体看望时,孙维还在与朱令此前男友“眉来眼去”。

那之后,被骚扰成为孙维的常态,她们一家会在半夜收到电话或被塞进信件,哪怕搬家更换电话,也于事无补。生活计划无法继续,孙维自称想过自杀。

7年前,朱令原本顺遂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拨乱,近乎停滞。7年后,孙维的人生开始脱轨。

治疗中的朱令和母亲

孙维尝试过自证清白。

2005年11月30日,网友skyoneline在天涯论坛贴出《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不仅将嫌疑指向孙维,甚至详细介绍了孙维的家庭背景,暗示干扰司法的可能,关于孙维的讨伐愈演愈烈。

一个月后,2005年12月30日深夜十点多,孙维以天涯账号“孙维声明”发表《孙维的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8000字长文驳斥贝志诚及网友skyoneline的诸多论点。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与朱令、孙维同班的多名同学或实名或匿名跟帖,支持孙维的说法。

可不到一个月时间,又有匿名网友发帖,揭露孙维的此次声明和同学跟帖是一场策划好的集体行动,甚至公开了孙维发表声明前,发给同学们的“发帖纲要”,列明跟帖回复重点,以及如何配合。

后经证实,这是关注朱令事件的黑客攻入孙维联络的某好友邮箱,并从中盗取的信息。信件的公布不仅降低了诸多同学证实的真实性,也让朱令的父亲发现端倪。

朱令一家

孙维公开声明的原稿中,写明了1995年朱令家人报警和写信的具体年月日,2013年,朱令父亲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解释:

“我们确实给中央写信了,但孙维知道具体的年月日和写信的内容,这说明什么问题?以前我可能只是有点怀疑,她们同学之间怎么能仇恨那么大,那么自私,但我看到她的声明之后,我就认定了,孙维是唯一的,就是她干的。”

纪实书籍《朱令的四十五年》中,朱令父母又透露了另一细节,警方曾告知:“已经有了嫌疑对象,开始短兵相接,窗户纸一捅就破了。”此后,却再无下文。

2006年1月,孙维再次联系同学帮她证明时,几乎无人回应,更无人继续跟帖附和。

同年,孙维改名孙释颜,更改出生日期。

大量网友自发关注着她的动向,关注各领事馆,向孙维疑似递交出国材料的各国驻华使馆反映她改名之事,阻止其拿到签证,顺利出国。从论坛和过往报道中可以看出,孙维曾辗转多处,包括去广州的美领馆签证,均以失败告终。

年轻时的朱令

事实上,这不是孙维第一次出国受阻。

在2005年孙维在天涯论坛的声明中,她提到了自己作为嫌疑人被审讯和被校方扣押毕业证的过往。

“97年4月2日,在即将毕业的前夕我突然被公安局14处以‘简单了解情况,只是换个地方’为由从实验室带走讯问,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要求我在印有’犯罪嫌疑人’字样的纸上签名。”

8小时的连续突审后,孙维被家人接回家。2个月后的毕业典礼前,清华系领导通知孙维,学校通过官方渠道接到通知缓发放她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与此同时,有小道消息称,孙维的出国护照被警方扣下。

1997年9月末,孙维还是顺利拿到了她的毕业证书。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此后清华的薛方渝教授探望朱令时透露,毕业证书他已经交给孙维了,因为公安局拒不承认是他们授意不发证书。

而孙维的出国护照,从后来她在国外的行踪来看,也已经顺利回到她的手里。

这样的延缓,在一定程度上绊住了孙维的脚步。天涯论坛曾有匿名帖爆料,孙维的托福成绩很好,毕业前已申请到国外奖学金。因为当时无法出国,才留在北京工作。

直到2006年,舆论再次发酵,孙维暴露在聚光灯下。

孙维想逃离。但太多人不希望她逃离。

康复中的朱令

任何新闻都无法始终占据热搜头条,朱令案也一样。但总有人一直记得朱令。

2013年4月,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杀害室友。被捕后,林森浩承认,向室友投毒的原因之一便是朱令案至今未破。

公众和媒体掀起了新一轮围绕朱令案的回顾与追问。当众人试图寻找孙维时,惊讶发现,她疑似定居美国。

2013年5月3日,居住在佛罗里达迈阿密的华人,以缩写Y.Z.的账号,在美国发起关于朱令铊中毒案的请愿。请愿书的标题为《调查和驱逐孙维》(Jasmine Sun)。

请愿书的结尾写道:“为了保护我们公民的安全,我们请愿调查并驱逐她。”

按照请愿网站的规则,白宫需要对30天内超过10万人签名的请愿,做出回应。而这封请愿书发起三天时间,就超过了10万签名数,且请愿人数还在持续增长。在美华人快速而热切地请愿,希望将孙维驱逐出境。

孙维近照

直到如今,许多人还误以为请愿之后的故事走向是孙维被顺利驱逐。

遗憾的是,这封请愿书太过草率且有着许多事实错误。Jasmine Sun是一个在任何正式身份证明中都从来不存在的人,朱令名字的拼写是Zhu Ling而非请愿书中的Zhu Lin。孙维通过假结婚获得绿卡是谣言,她是否在美国也没有确证。

事实上,哪怕请愿书事实正确,驱逐也很难成行。有美国律师表示,美国司法遵从无罪推定原则,法院判决前,不可能将嫌疑人驱逐出境。“这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但从法律的角度上很难站住脚。”

可请愿并非全无用,声势浩大的请愿后,许多海外媒体开始关注并报道朱令案。在国内,新华网发文七问朱令案:

1.朱令案到目前为止19年悬而未决的局面,究竟是何原因?

2.警方当时掌握了哪些证据?

3.案子卡在哪里?

4.当初警方那些“只剩一层窗户纸了”的表态是否属实,又指向哪个嫌疑人?

5.对朱令家属的询问乃至申请信息公开,究竟为何搪塞、不予告知?

6.玄之又玄的所谓“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具体指的是什么?

7.特别是公众质疑的,当年本案有没有受到权力的不正当“干涉”?

广泛的讨论和报道,使得美方不得不有所作为。同年5月8日,北京警方再次回应朱令案,表示“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朱令在弹奏古琴

众所周知,1995年朱令父母确定女儿铊中毒病报案后,相关方没有封锁朱令所在的寝室保护现场,此后不久,宿舍失窃案发生,财物没有丢失,丢失的只有朱令的洗漱用品和不少可能相关的证物。证据缺乏,便没有给嫌疑人定罪的证据。

朱令中毒时脱落的头发,她的父母始终保存着。2018年,朱令父母将头发交给相关机构,利用新技术进行铊毒素分析,还原95年朱令中毒的次数与峰值,结果显示1994年10月到1995年3月,朱令体内的铊含量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数量可能有18次之多,极有可能是多次持续投毒。

但这依旧不是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正如贝志诚说过的:“作为一个个人,我掌握的信息足以让我认定孙维是凶手。但如果我是法官,我不会判孙维有罪。”

法律无法作出审判。法律之外,人心自有判断。

2023年12月22日,冬至,朱令终于完成了这场长达30年的告别。可她离开得并不“安详”,走时眼睛没有闭上。

离开的人无法瞑目,活着的人同样不能释然。众人又一次开始寻找孙维。

这一次,不再是“疑似定居”的字样,孙维在澳洲,生活优渥。

朱令离世4天后,在澳华人向澳洲国会递交请愿书,提交对象包括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移民部长安德鲁·吉尔斯、外交部长黄英贤。一个月时间,超过40000人签署请愿书,要求将孙维遣返回中国,再次接受朱令中毒事件的质询。

人们的不甘和期望有了回响。

孙维在澳洲

1月19日,澳大利亚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主流新闻机构之一《澳大利亚人》报,在头版以《深陷中国投毒案件的投资人在澳洲》为题,报道了朱令案和孙维。

这是澳洲销量第一的全国性报纸。报社记者LIAM,在中国志愿者的帮助下,用两周时间追踪到了孙维。关于朱令案的文章标题旁,配以孙维高清近照。

这是极为罕见的。过去20多年间,哪怕2006年和2013年两次全民甚至世界范围内对朱令和孙维的讨论中,从没有孙维的照片流出过,她始终被“保护”得很好。

而这一次的,澳洲记者捕捉到了孙维夫妻二人的行踪,以及他们的房产投资、经济和生活情况。

从报道中可以得知,孙维更改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进入澳大利亚定居澳大利亚的海滨小镇,新南威尔士州中央海岸,过着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日聚会,举行豪华晚宴,游玩度假,买卖房产,做志愿者。

孙维在澳洲的房产

2014年,孙维和丈夫在澳大利亚通过房产投资,经手10套房子,获益数百万美元。如今依旧共同拥有五处房产,包括几处靠海双层豪宅,一个53亩的大型农场。两年前,似乎是因为想有更多社交生活,她们从大农场搬来蒂芬斯港。

孙维夫妻还有一个作为民宿的豪华海滨度假屋。民宿介绍一栏写着,他们喜欢斯蒂芬斯港一带的海滩游泳、皮划艇和休闲游玩。他们喜欢骑自行车去海鲜市场买新鲜牡蛎,喜欢在码头看鹈鹕。

随着报道,30年前朱令中毒案在澳洲在原本宁静的蒂芬斯港流传,当地人的第一反应是震惊。他们眼里的孙维是个普通的母亲,可爱善良,热情慷慨。

他们在此隐姓埋名,拥有着太过悠长的假期,生活愉快而优渥。可朱令始终困在30年前,一生与病痛、死亡作斗争。

面对Liam的采访,孙维一次次拒绝,而她丈夫的回答是:“我们太倒霉了。”

孙维

全民追踪还在继续。国内的社交网站上,网友自发制作并上传详细指控指南,内容为指导在澳华人提交孙释颜(即孙维)以虚假姓名和年龄进入澳大利亚。

在澳华人律师试图推动引渡孙维回中国。

记者Liam甚至就孙维疑似签证等信息造假问题采访了澳洲内政部工作人员。

越来越多的民众和媒体加入寻找和质询。孙维原定拍卖于1月拍卖的房产,在报道后,已确定取消拍卖流程。

最新的消息中,在日本的中国网友在一个豪华滑雪小镇拍到了孙维一家,疑似离开澳洲在日本度假散心。

网友评论:能不能找找还在这个滑雪场的国人,号召大家都拍她,让她无处遁形。拍摄者秒回:已经发在滑雪群了。

评论里说她比实际年龄老,状态很差。或许这是许多人的期望,希望她活得并不如意,夜不能寐,饱受良心谴责。可孙维在澳洲这悠长的十几年,似乎都是她无忧虑生活的明证。

至少此刻是不同的。虽然现阶段,引渡或让孙维回国出庭、接受质询,都机会微渺。

朱令(左) 孙维 (中)

11年前,十万人请愿驱逐孙维的讨论下,再次盖起高楼。高赞评论写到:

“我曾经以为这些都是无用功。可有人告诉我,如果你追求公正的结果,那这些行为确实是无用的;但这些努力让孙维一个手握巨大资源的人都不得不四处逃避,本质上是有作用的,至少防止了她继续骑在普通人头上。”

朱令的人生里,真相和正义缺席了。朱令去世后,朱令父母托朱令基金会的代表转达《澳大利亚人》报:“正义或许不会到来,但他们希望全世界都知道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朱令都没有合上她的双眼。”

这并不意味着凶手和嫌疑人不需要接受审判,人心的审判会一直继续。人们会记得,一次次讲述,一遍遍寻找和求索。

“我们会一直盯着你,所有人都会一直盯着你,直到你付出应有的代价。”

部分参考资料:

1、《女友》 昏迷、铊中毒、自杀、他杀、误服……人们在追问

2、《解放日报》 重访清华铊中毒女生朱令和她的亲友们

3、《南方人物周刊》 重访10年前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

4、《东方时空》 朱令的十二年

5、《法制日报》 清华才女朱令铊中毒案真相调查

6、《博客天下》 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7、《三联生活周刊》 寻找铊毒,朱令的发病与确诊

8、《新华社》 舆论呼吁及时澄清“朱令案”传闻

8、《21世纪经济报道》 朱令案白宫请愿书被指事实错误 亲友不支持请愿

10、《朱令的四十五年》李佳佳著

11、《The Australian》 Investor linked to China poisoning

12、房间内的粉色大象 朱令铊中毒案

13、天涯论坛 孙维的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

无畏
1 楼
c
collins
2 楼
要靠“敌对势力”来维护正义,实在荒唐 [1评]
媚眼瞟瞟
3 楼
告诉过你们了。 贝是杀害朱令姐姐和毒害朱令的凶手。 有动机有时间有机会。 [2评]
江左盟主
4 楼
通过很多事实是可以100%推出孙维是案犯,现在就差封存的证据或未挖掘的证据。
惯看江月
5 楼
泥马!还在洗,俺忍不住要暴粗口!看一下证据: 2018年,朱令父母将头发交给相关机构,利用新技术进行铊毒素分析,还原95年朱令中毒的次数与峰值,结果显示1994年10月到1995年3月,朱令体内的铊含量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数量可能有18次之多,极有可能是多次持续投毒。 草泥马,贝天天候在女生宿舍下毒? [2评]
4
4水5痕
6 楼
不是老天不开眼,善恶到头这报应循环
惯看江月
7 楼
一旦有关朱令报道出来,你就孜孜不倦地拼命洗,拼命甩锅,你是谁?再洗也是个脏东西。
E
Edmondon
8 楼
SB自媒体最你妈B得人物,过去那么久的烂事还拿出来炒作,吃人血馒头丧尽天良全家不得好死 [3评]
f
f24050000
9 楼
怎么又变成多次下毒了,权威说法不是两次吗? 会不会过几年,技术再先进点儿,又变成1次? 能靠谱点儿不? [1评]
谁主沉浮?
10 楼
我们太倒霉了。。。 ——————— 反击啊,傻子?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吧,尤其是在有“人格“一词的两脚兽中,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所谓“要留清白在人间“。。。 什么叫“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谁主沉浮?
11 楼
靠啥都行,只要罪犯伏法
惯看江月
12 楼
权威的结论在北京公安局以机密封存着,有种孙铊请求解封以视正听,敢吗?
谁主沉浮?
13 楼
漂漂他妈就是这么没的,所以他有这结论
谁主沉浮?
14 楼
孙女士: 别在这儿装了。人间是有正义的,你丧尽你家所有人的良心才能说出“陈芝麻烂谷子。。。“这样惊天地 泣鬼神的畜生话
惯看江月
15 楼
哈哈,不管是谁,我们的良心应当遣责毒害朱令的凶手全家不得好死!
R
Riordan
16 楼
法律之外,还有道德谴责,这是人民最朴素的美德
g
granddad
17 楼
毒妇☠️鉈女👎
随意岁月
18 楼
伟大的公安部拒绝公开档案
大春哥
19 楼
臉相說明一切
维基解密3
20 楼
你是真正的五毛坏狗是个活畜生!
飞行的板砖
21 楼
在中国孙维这种有权势的人可以胡作非为,就算杀了人也可以逍遥法外
惯看江月
22 楼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此案未结,民心难解。孙家毒女,连同其家族,必载于历史,遗臭万年!
媚眼瞟瞟
23 楼
网传贝杀害朱令姐妹真像: 贝中学时已经认识朱令姐妹。 向朱令姐姐求爱被拒, 得知朱令姐姐郊游路线, 暗地跟踪, 将其推下悬崖杀害。 后接近朱令。 贝与朱令多次私会。 希望占有, 被拒绝。 与朱令的交谈中, 贝得知过同室女生的爱好和研究课题, 朱令描述了孙课题中的铊与老鼠药的联系。 贝便将混进含铊老鼠药的营养品送给朱令。 朱令每天吃一点。 手混不够均匀, 于是朱发生两次过量急性中毒。 事发后, 贝志城潜入封门的朱令宿舍, 偷走洗刷用具, 消赃灭迹。 贝两起谋杀案成功并且未被发现, 他兴奋之余, 旁敲侧击, 积极引导医院警方意识到是铊中毒, 从而各方矛头直指孙, 金蝉脱壳。 [2评]
惯看江月
24 楼
你是贝肚子里的蛔虫啊?什么都知道!孙铊啊,其实智商也不高,470多分走后门考上清华官二代,成绩在其高中学校挂着呢!所以每次洗白,越洗嫌疑越大。你们大大低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 [2评]
媚眼瞟瞟
25 楼
接受残酷的事实是件痛苦的事。 但这是朱令家惨剧最合理的解释。 执迷不悟只能说明你的智商不高。 [1评]
惯看江月
26 楼
其实呢要学庇护你的长者:闷声发大财!不作死就不会死!
f
flapjack
27 楼
孙铊很厉害啊。当初我们班一个官二代也要考清华但分数不够最后只能去了别的学校。其父后来成为尽人皆知的正国级人物。
我是路过
28 楼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变成了把别人拉下起跑线。
f
flapjack
29 楼
能给大家推推看100%是怎么来的吗?
惯看江月
30 楼
哈哈,贝用铊下毒,恨不得全世界人都知道朱令是铊中毒。孙千古奇冤,却改名换姓,避走他乡,大家想想,副国级的孙女啊!这么胆怯性格?看了她在澳洲的像片,风风火火,满脸横肉的样子,不像呀!你说我智障低,不错!但我高兴的是你比我更低!哈哈!
耳大叶
31 楼
公安对于杀人案明目张胆地包庇可能性极小 在审案流程上应该没有纰漏 至少现在没有办案人员和同宿舍 同学的任何证词和信息 悬案
夜的风
32 楼
报应什么的就别说了,纯属扯淡,杀人也逍遥法外的多了去了
惯看江月
33 楼
所以呢,公安为什么不怀疑贝志诚呢?其实凶手已经断定了!那为什么结案呢?手眼通天不了了之呗!为什么案件不公开呢?因为见不得人,见人了民沸反天了! [1评]
媚眼瞟瞟
34 楼
你以为那些公安很聪明吗? 那时候当警察的, 都是些连中专都考不上的。 你也没聪明到哪, 出自于对中共的仇恨而已。 贝跟朱令姐妹有过一腿早就是没公开的秘密。 事发后他肆口否认, 并且不敢踏入朱家, 而是让他母亲多次探望朱家。 如果是孙投毒, 她有没那智商和毅力都是个问题。 并且还要担心是否误伤自己。 而贝跟朱令约会过多次, 也有机会送给她营养品。 [1评]
郑长仁
35 楼
孙维是唯一的“朱令案嫌疑人”!
y
yuba
36 楼
中共不处没有司法公正⚖️
y
yuba
37 楼
老百姓心中有个秤
惯看江月
38 楼
这也能扯上中共?开始带风向了?反对你们就是反对中共?你们是啥呢?就是个屁,好不好?你们不敲木鱼去忏悔,就等着下地狱吧!这是朴素中国人的最真实的想法!
t
txf
39 楼
操你妈血逼,随便你怎么洗老子就是认定你他妈孙维是罪犯,你继续洗吧,傻逼。
邋遢葫芦
40 楼
满脸横肉,相由心生
j
jiddy322
41 楼
最可疑的并不是孙维或是消失的证据,而是中国官方那令人费解的“不公开”态度。究竟不公开的理由是什么呢?说好的透明执法呢?
C
CHN2USA
42 楼
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 孙铊的好日子不多了
B
BARBECUE
43 楼
权贵多恶魔
韭菜梗
44 楼
谈不上引渡,在中国也没有被定罪,回去只要不重启调查也没事
来臭臭热闹的
45 楼
上一次这个成热点还是十年前,孙铊逍遥了十年。希望从今往后大家不要忘了,要反复报道孙铊的行踪,让她从此没有逍遥日子过。
j
jijiwiwi
46 楼
永远的江湖追杀令,由全体正义人士发布
江左盟主
47 楼
如果你看过朱令的案情,就明白这些事实和疑问 1. 如果孙维不是罪犯,可以回到中国,起诉网民或贝志诚 2. 在当时仅有孙维爷爷有权势让一个杀人案两年结案 3. 仅有她爷爷有权势封存公安案底,到至今案底不能公开 4. 凤凰卫视的采访有明显的撒谎。孙维自称不了解对铊的毒性,实际上他们化学课接触铊时老师强调了毒性。采访时各种事情都有很好的记忆,对铊或朱令的事情就是口口声声不知道。她却不知心中反复排练过的“不知道”答案证明了她正在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