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晒女儿聊天记录曝残酷真相:毁一个孩子有多容易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4月27日 18点38分 PT
  返回列表
70326 阅读
17 评论
精读

之前,邓超在网上晒出了和4岁女儿的聊天记录。 

01

小花妹妹给邓超发了一大段语音,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她说自己做梦的时候,因为找不到爸爸都哭了。 并且很懂事地体谅爸爸在工作,下班再给他打电话。 这已经不是小花妹妹第一次表达对邓超的爱了。 小小年纪的她,总是喜欢粘着爸爸,对爸爸说“我爱你”、“爸爸辛苦了”。

用自己最喜欢的发夹和发圈,给爸爸扎头发。

而邓超的儿子等等,也经常跟爸爸视频,表达自己的想念。

你永远也不知道,孩子有多爱你。

 世人皆赞颂父爱母爱的伟大,但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最纯粹的。 下雨天,一个戴着兜帽的小弟弟,害怕妈妈的电动车坐垫湿了,就趴在那里遮雨。

满脸泪珠的小妹妹,心疼工作劳累的爸爸:“叫爸爸回来吧,叫爸爸不要赚钱钱买奶给我吃了。饿死我吧。”

走路还走不稳的小弟弟,虽然自己也害怕吊桥,却更怕妈妈掉下去,就勇敢地走过吊桥来牵妈妈回去。

医生要给妈妈打针时,一旁的小孩哭得撕心裂肺,用小手挡住针头:“不要扎我妈妈,她会疼。”

一个家境贫苦的孩子,在黑板上用“如果”造句:“如果我变成母鸡,我就给妈妈下蛋吃。”

一家幼儿园开展地震逃生演习,小男孩撤离到操场上后,因为担心着妈妈还在家,崩溃痛哭。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孩子正用他们的方式傻傻地爱着你。 只有孩子,才会把你当成全世界在爱。 然而,有多少不合格的父母,肆意无视着这份爱,打破孩子的安全感,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圆桌派》有一期中,作家马家辉说自己是“食冷淡”。 他对食物是麻木的,没有热情,觉得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吃。 而这种冷淡,来源于童年时,父亲带给他的一次创伤。 小时候,虽然他家境不错,父亲会给家里买芒果,但无奈家中姐妹众多。 家里“重女轻男”,每次一个芒果得分成不对等的7份,而自己总是拿到最少的那份。 有一次,他把零花钱都攒了下来,自己买了一个芒果,放在厨房的角落里。 晚上等其他人睡了后,他就偷偷躲在厨房一个人吃。 拥有一整个芒果的感觉让他太满足了,然而就在他吃得开心的时候,他父亲来到了厨房。 父亲没有骂他,却从此认定他是一个自私的人,一个人躲在厨房吃,不跟姐妹分享。 在马家辉成长过程中,他父亲屡次将这件事拿出来说,前前后后说了大概有3000遍。 这件事给马家辉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以后每当他面对美食时,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愧疚感。 他觉得自己不应该、也不配去吃好吃的东西,一吃他就内疚。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重要他人”,指的是:一个人在人格形成及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对自己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比如父母。

 他们的一个动作,一句责备,一个习惯,都有可能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的某些性格和反应模式,由于这些重要他人的影响,而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就像《中毒的父母》中的那句话:“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童年时的伤痛,有时候真的会摧毁掉一个爱你的孩子。

知乎答主乌卡乌卡阿啾啾说过自己的一次经历。 有一次同学聚会吃火锅,她不小心失手打翻了一盘牛百叶。 她被吓得脸色发青,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 同学都诧异地看着她,问她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她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哪怕打翻了东西也没关系,不会再有人狠狠骂她。 那一刻她突然想什么都不管了,直接坐在那里嚎啕大哭一场。 她打翻东西后一动不动的原因是,她在等,等她妈妈骂她。 她的身体条件反射一样地告诉她:你等着,你马上就会被骂。 这就是她和她妈妈的相处模式,从小到大20几年,她都是在这样的阴影中长大。 比如说,快过年的时候,妈妈和她一起做了一锅豆沙馒头。 馒头要出锅的时候,她妈妈没把放馒头的案板放稳,最后一个馒头放上去后直接翻了。 她急忙接住了案板,挽救了大概四分之三的馒头,剩下的都滚落到地板上。 她妈妈边捡馒头边骂:“要不是因为你在旁边,我也能多小心点,要你有什么用!连个馒头都接不住!” 然而这一切都不是她的错啊,但她妈妈已经习惯了将责任都迁怒到她的头上。 而这种相处模式带给她的阴影就是,她一辈子都在小心翼翼地讨好别人,没有安全感,动不动就想哭。 许多家长都不明白,孩子不是他们的附属品,他们有独立的人格,需要被尊重,而不是被当作情绪发泄的工具。 童年时创伤性事件的发生,会打破孩子的安全感、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导致出现偏差反应,直至一生。 许多人这一生,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治愈好童年时期的伤痛。 他们带着那些难以愈合的伤口,在成长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演员陶虹说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她要带女儿一起出门,出门前女儿不小心把桌子上的牛奶打翻了。 牛奶撒了一地,陶虹看到后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冲女儿吼:“你怎么回事!” 被她这么一吼,女儿当场就愣住了,不说话也不敢哭,只是哆嗦着望着她,眼里充满了恐惧。

陶虹看到女儿这个反应,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有点过了,赶紧去握女儿的手。

 然而,女儿的手却在不住地发抖,冰冷冰冷的。 陶虹这才意识到,自己无意识的一次发脾气,对女儿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她对这件事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还读了不少育儿书籍。 当女儿再次啪叽不小心把牛奶摔翻在地上时,陶虹没有批评,而是走过去抱住了孩子。 这时,手足无措的女儿才有了安全感,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好的亲子关系,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控制,而是学会尊重孩子,避免无法挽回的伤害。 看过一位国外网友发的一段话:

“我孩子自己滑倒了,把她的牛奶麦片泼了一身,地毯上也是。

 我没有冲她大喊大叫,怒气冲天。 我把她扶了起来,帮她换了一身衣服,然后她跟我一起把这里都收拾干净。 全过程没有泪水,没有羞耻心没有喊叫。 我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冲我喊叫,会收拾我揍我。 我拒绝让自己变成那样。” 如果童年时被烙印下一些负面情感,积累了一些负能量,我们可以努力发掘内心的力量自我疗愈。 记忆无法改变,但我希望你生命里的每场雨都会停。 愿你的童年阴影,最终都能被很多很多的爱治愈。 共勉。

小烦
1 楼
中国的好父母太少了,没有几个是真的爱孩子的。
p
phakov
2 楼
孩子爱父母也要看父母教的好不好,教不好很容易变白眼狼
f
flow
3 楼
这是扯淡。孩子还没有独立人格,对父母的爱其实是有功利目的的,是精神和物质的需求推动的。有些被父母虐待还依然依恋,那更是标准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
专捉害虫
4 楼
小时候亲娘亲,长大了是党妈伟大了。
米兰必胜
5 楼
恩 你洋爹爱你 都是恋童癖
筱溷石
6 楼
抗疫在家最好的一面就是天天跟娃一起玩
k
karmaboy
7 楼
所以1楼活成这德行,怪谁么?可能不能怪美爹啊
叫主人
8 楼
这楼主和父母关系有这么差吗? 可怜
慈禧小学毕业善于权术
9 楼
一个家境贫苦的孩子,在黑板上用“如果”造句:“如果我变成母鸡,我就给妈妈下蛋吃。” 人均300万为什么没有鸡蛋吃?
米兰必胜
10 楼
邓超不是前年宣布退去娱乐圈吗
小心谨慎2
11 楼
那啥。 矫情什么 谁不一样。
冠希非潮人
12 楼
滚出娱乐圈去
物业担当
13 楼
也是两个爱装逼的狗男女
汀汀
14 楼
有好的父母,也有很多坏的。有多少父母是真的因为爱孩子、喜欢孩子才要的?大多数是因为别人都要,所以他们也要!中国的国情还是停留在养儿防老的阶段。在国外没有养儿防老的概念,孩子是家庭的组成,并且西方社会对小孩在法律层面上的保护较中国更完善。 中国很多地区、家庭还信俸 ’棍棒出孝子‘的教条主义,甚至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很多地区还是很严重。所以很多中国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童年阴影。最可气的是很多父母打着 ’这是为你好的‘ 旗号对孩子进行头脑和身体上的限制和拘禁。电视里还整天歌颂 ’天下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理论,所以有些孩子一旦遇到不爱自己的父母,根本不会意识到 ’其实他们就是没有那么爱子女‘ 而痛苦,不知所措。父母没得选。但是长大后的人生还得靠自己来把握。 父母有义务抚养我们到18岁,但是法律没有规定他们一定要爱自己的孩子。因为爱是道德层面的需求,而有些人因为要孩子的动机和起因不纯,所以爱子女不能一概论为 ‘本能’。所以我们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要自己爱自己。遇到好的父母要回报,遇到不好的父母要学会看开放下。投胎真的是个技术活。
不知道怎么办
15 楼
是怎样的家庭能让你如今写出如此阴暗的言论?替你感到悲哀
y
yuanfangzhi
16 楼
最反感这对夫妇,矫情!
树枝孤鸟
17 楼
70,80后有哪个没挨过父母打。难道这些人长大了都是罪犯和变态?心理有缺陷?其实真正脆弱的是90,00后。 别总让父母背锅。 社会的影响因素才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