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从中国的监控摄像头里看到美国的未来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6月27日 6点9分 PT
  返回列表
95261 阅读
77 评论
纽约时报

前不久在中国旅行时,我经常听到一些让人惊讶的提醒。“把你的包留在外面,”我认识的中国人或中国导游在我打算走进大街上的公共厕所时会这样建议。“不用担心,”当我年幼的儿子暂时消失在人群中时,他们也会毫不在意地说。

接下来的解释总是——“没人会动你东西,”他们胸有成足地说道。或着“这里很安全的”。然后,必定会补上一句,“这里有这么多的摄像头!”

我上次在中国生活是2013年,那时我无法想象人们会对公共安全如此笃定,但这次旅行的情况确实是这样:电线杆上的摄像头虎视眈眈;我们的车经过十字路口时,摄像头会闪烁拍照;进入车站或商店时,摄像头会“刷”我们的脸。而这些不过是中国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多层次监控的最明显的一面。在世界上监控最严密的一些地方度过一段时间后,我心怀不安地离开了那里,让我忧虑的不是中国,而是仿佛提前尝到了美国未来的滋味。说到底,这不正是美国当前这样发展下去的必然结果吗?

一个无现金社会给我上了有关侵入现实的速成课:信用卡被拒收,濒临淘汰的纸币被嫌弃。我不得不做了件本想避免的事情:把信用卡绑定微信。微信是中国的一款巨无霸般的“超级应用”,提供从银行到市政服务、从社交媒体到购物的所有功能,而且必须跟官方共享数据。(顺便说一下,据说埃隆·马斯克想把他拥有的应用程序X变成一个仿效微信的侵入式产品。)无奈地接受了移动支付后,我知道我和其他人一样,被圈进了无间断监控的围栏,哪怕花一元钱或拐进无名小巷,都会被追踪记录。

作为儿子学校旅行的随行家长,我穿梭于中国各地,中国以前曾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是喧嚣杂乱,这次给我的感觉是国家变得更平静、更干净了。这种变化竟让我有些惋惜。在我的意识里,安全整洁的街道与支撑着万千监控镜头的管控体系始终无法被割裂看待。

中国共产党以监控手段压制异见著称,而且日益借助预测算法来防止犯罪和抗议活动发生。例如,被政府筛定为潜在政治煽动者的人可能会被阻止登上进京列车。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卫生部门使用算法追踪接触者,并使用二维码来阻止被怀疑为接触者的人进入公共场所。这些严厉的防疫措施帮助侵入式监控的普及,助推了生物信息采集的常态化。

如果认为中国已制造出来的反乌托邦世界独一无二、与美国的现实毫无关系,那也许让人稍感宽慰。但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我们一厢情愿以为的那么大。

幸亏我们的政治架构中没有类似于中共的那种统一权力结构。往往将个人自由置于集体福祉之上的美国人享有宪法保障的权利,至少在理论上,这些权利保护我们免受监控滥用。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但如果说美国人最近有所领悟的话,那就是我们过去认为不可剥夺的权利其实也是会消亡的。我们仍视监控为保护(例如收集大量数据的门禁摄像头和家庭防盗系统),让我们的生活更容易(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地图工具和实用应用软件),至多是推销利器(例如利用cookie、社交媒体)。许多美国人对私营公司收集个人信息与政府部门购买数据之间的模糊界限浑然不觉。随着特朗普政府日益采用威权化管控手段,中国的现状理应成为一种警示,即所谓安全便利的承诺,实则政治滥权的伪装。

***

我被中国各地的摄像头扫脸时,埃隆·马斯克麾下那个所谓政府效率部(简称DOGE)正在洗劫联邦机构,盗取美国人的数据和敏感信息。法律专家坚称,根据联邦隐私法,获取这些数据是非法的,联邦隐私法明文禁止政府机构在未经我们书面授权的情况下向任何人(包括政府的其他部门)泄露我们的个人信息。但这次,无论是法律还是我们的立法者都没有保护我们。

马斯克的团队已动手获取了社会保障局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医疗和心理健康记录、银行和信用卡信息,以及出生和结婚证明。本月,最高法院暂时允许了DOGE访问敏感的社会保障记录。这意味着,DOGE工作人员能打着消除浪费性支出这个模糊口号的幌子查阅文件,这些文件中有数百万美国人生活中最小心翼翼保守的细节,包括历年的工资记录,以及毒瘾和心理健康档案等所有东西。

“这些数据将作何用途?”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法学教授丹尼尔·索洛夫问道,他写过多本有关隐私和技术的专著。“有什么保护措施?他把这些数据放在哪里?当前作何处理?将来又会用这些数据干什么?”

“所有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他说。“没有透明度,没有问责,也没有任何限制措施。”

与此同时,自从特朗普再次担任总统以来,由亚历克斯·卡普和彼得·泰尔(特朗普的又一个追随者)共同创立的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已从联邦政府获得了逾1.13亿美元的资金。官员们对《纽约时报》说,特朗普政府正在用Palantir的技术帮助整合不同联邦机构持有的美国人数据,让政府有可能建立一个集中档案。今年4月,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简称ICE)宣布与Palantir签订了一份价值3000万美元的合同,让公司创建一个系统,使ICE能“近乎实时地追踪”自我离境者,并据此锁定优先驱逐对象。

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里,关于人工智能的论调喧嚣尘上:投资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领域获胜,为人工智能做准备,同时,科技巨头们不惜为特朗普掏大钱,试图博得他的欢心。总统已明确表示,他不想让那些令人讨厌的州政府阻碍这项敏感新兴技术的发展。

在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中,众议院向各种减税和社会支出削减措施中塞进了一项措施,将废除所有监管人工智能的几十项州法律,各州将被禁止在未来十年制定新的人工智能法规。参议院共和党人提议用另一项措施来取代该禁令,即一旦一个州要监管人工智能,联邦就停止拨发宽带项目经费。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弄清特朗普、科技高管及其政治盟友的真实想法,并非一种杞人忧天。

政府对这种新兴技术的热情令人不安。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扩大监控国家的规模,提供快速综合大量数据,并从中得出推论的潜力。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个人数据被整合起来,”人权观察组织中国部副主任王松莲说。“我不仅是我,还包括我喜欢这些东西,我和什么什么有关,我的朋友是这样的,我喜欢每周三6:30定期去参加这些活动。它了解人际关系、活动以及任何异常行为。”

王松莲提到了警务云,这是一个庞大的中国公共安全项目,利用收集的各种数据来发现事件和人之间的隐藏关系;监视那些被认为危险的人(上访者、异见者、维吾尔人,还有被人权观察查阅的一份文件声称为有“极端思想”的人);并将实时监测与可能发生的事情的预测结合起来。中国各地的地方政府都采用了预测软件:天津的一个旨在阻止抗议活动的数据项目分析了谁最有可能提出投诉;南宁市的一款软件可以在“三个以上关键人物”入住酒店时向有关部门发出警告。

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政府使用监控设施的方式和中国一样。然而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这是可能的。

“人们过去常以一种仇外的方式说,‘我们不想落得和中国一样,’”数字时代权利倡导组织“争取未来”常务董事凯特琳·西利·乔治说。“实际上,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没那么明显,看起来可能有点不同,但支持那种数据共享的系统,其实在这里也已经建立起来了。”

政府也一直在使用私人收集的数据来打击普通美国人——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在移民执法领域,但并不仅限于此。

例如,在2023年,内布拉斯加州的一名少女和她的母亲被监禁,因为警方获得了她们在Facebook上讨论使用堕胎药为少女终止妊娠的私人信息。

2018年,The Verge报道称,Palantir(是的,又是Palantir)多年来一直在与新奥尔良警方秘密合作,试验使用以前被隔离的数据来识别被认为更有可能犯罪的人。

自从马斯克的DOGE开始大规模获取数据以来,公民自由和技术监管机构、工会和州政府提起了一系列诉讼,试图阻止这些数据的获取,并获得更多有关已提交数据的信息。

政府几乎没有解释它在用我们的数据做什么,但《连线》在4月报道称,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将移民数据与社会保障和税收数据整合起来。

鉴于最近移民执法的滥用,这种做法尤其恶劣。持有效签证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政治言论——特别是参加争取巴勒斯坦人权利的合法示威——而成为公开攻击的目标。美国国务院官员描述了利用人工智能监控梳理社交媒体帖子,以识别需要被吊销签证的学生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对社交媒体的侵入性研读是两党共同的趋势——例如,在拜登总统的领导下,国土安全部在罗诉韦德案被推翻后,搜寻了社交媒体,寻找有关堕胎的讨论。)

监视和技术专家警告称: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高级政策顾问科迪·文兹克说:“一旦你像这样大规模地整合数据,你的税务记录就与你的联邦合同记录和政治捐款记录放在一起,滥用数据的机会就很大了。”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是起诉联邦政府、要求政府部门提供数据泄露信息的组织之一。

中国通过数据操控来创建社会信用评分,以识别不值得信任的企业,或者让那些好大喜功的官员可以将他们觉得行为不端的公民列入黑名单。

许多美国人——不管他们是否知道——也被州政府当局利用非法获取的信息和预测软件进行了评分。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你手机上的许多应用程序收集的所有私人信息,更不用说智能家居设备、门铃摄像头,当然还有你的汽车——这些信息最终落入了被称为数据掮客的销售人员手中。反过来,这些数据中间商经常把数据卖给政府机构,尤其是执法部门。用我们的税款购买这些数据的警察正在利用可疑的漏洞,在没有搜查令或传票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搜查和扣押——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发生。

一些美国执法机构已经尝试将大规模监控的成果——面孔、社交媒体帖子、位置数据以及他们可以从数据掮客那里搜到的任何其他东西——输入预测软件,为个人生成“威胁评分”。

司法部去年年底发表的一份关于人工智能和刑事司法的报告对软件生成的风险评估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指出人工智能精算模型“可以超越仅靠人类的判断”。

“透明度也是一个问题,”报告承认。“受风险评估工具影响的个人(及其代表)可能不知道该工具已被使用,或者没有足够的信息来理解它是如何工作和执行的。受影响的个人也可能没有意识到向工具提供的输入信息,也没有机会纠正错误。”

不仅仅是警察。全国各地的公立学校都热衷于采用了“早期预警”算法,这种算法可以探测学生的私人信息,为他们退学的可能性打分。这里也存在成本/收益的问题——早期预警系统的倡导者说,它们保护了面临困难或有风险的儿童,使他们不会被忽视。但许多家长并不知道,有关他们孩子出勤、行为和考试成绩的数据正在被收集并提交给预测软件。

更令人不安的是,学校收集的数据有时会落入执法部门的手中。

不知何故,在发生这一切的同时,我们对隐私的理解——为什么隐私很重要,谁需要隐私——似乎有所下降。起草美国最早一份权利清单的人曾发起反抗殖民统治的起义——当时的殖民者会随意闯入他们的住宅和商铺。因此他们深信,隐私是自由的一个条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权利法案》保护一系列隐私——家庭、身体、宗教信仰,甚至知识和个人信息方面的隐私,正如第五修正案中规定的不自证其罪的权利所体现的那样。

法律学者、耶鲁大学法学院蔡崇信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杰里米·道姆在中国生活多年,研究中国的法律制度。他说,这项工作让他见证了中国和美国对隐私态度的迅速转变。他指出,美国人,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曾经说要为了安全而放弃隐私”。

“现在我们为了方便而放弃了隐私,在我看来,我们的私人信息正变得越来越廉价,”他说。“在这一点上,这笔交易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从中国回来后,我开始通读1974年的《隐私法》,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时间胶囊。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萨姆·欧文在介绍这项因水门事件和联邦调查局监控事件而产生的立法时提醒立法者,隐私确保了“美国人的思想和心灵保持自由”。他直截了当地警告说,向政府透露任何信息都是在放弃自己的自由。

“政府或任何机构对我们了解得越多,它对我们的权力就越大,”欧文说。“当政府知道我们所有的秘密时,我们就赤裸裸地站在官方权力面前。被剥夺了隐私,我们就失去了权利和特权。”

很难想象一名如今的参议院领导人在谈到隐私问题时能讲得如此透彻。自9·11恐怖袭击以来,我们一再听到我们的领导人诋毁我们的私人信息孤岛机制,仿佛这是一种障碍,而不是一种旨在保护我们免受政府侵害的关键保障措施。特朗普的一项行政命令明确指出,信息孤岛(这是一种历史悠久、法律规定的做法,联邦机构将人们的私人信息安全地存储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包括政府的其他部门)是“浪费、欺诈和滥用”的来源。

这种文化转变也许和监控本身一样隐蔽。我们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暴露在无形的观察者面前。我们被它带来的技术所吸引,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它。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它。到目前为止,国会和联邦政府对过度监控仍然无动于衷,州和地方官员则表现出了更多的勇气。

就在上个月,蒙大拿州成为第一个关闭所谓的“数据掮客漏洞”的州,限制政府购买人们的私人信息——尽管经过多年的立法努力,这种保护仍然不存在于联邦层面。至少有20个州颁布了全面的消费者数据保护法,许多城市试图阻止面部识别技术的使用——尽管警方有时会通过将这项工作外包给邻近的执法部门来绕开禁令。

那些靠建立监控国家而发家的公司是不会宣布他们的意图的。我们的立法者也不会站出来说出这些,如果他们的选民不注意或不关心,他们宁可回避与那些试图监视我们的强大高管以及领导人对抗。

特朗普和他的科技界伙伴们正在快速前进。如果我们继续梦游,走入一种被监视的状态,最终醒来时,或许会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几乎认不出的陌生国度。

Megan K. Stack是观点文章作者。她曾驻中国、俄罗斯、埃及、以色列、阿富汗和美墨边境地区担任记者。她的首部著作讲述了“9·11”事件后的战争,并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奖项。

q
qwertyuiop5656
1 楼
人渣们有投票权让整个西方国家变成了傻逼。你不做坏事情,担心什么隐私?
j
jeffinvade
2 楼
白左脑子里都是浆糊
j
jeffinvade
3 楼
白左脑子里都是浆糊
版神
4 楼
不敢零元购很伤心
g
gugu911
5 楼
嫌摄像头太多那就应该先去文宣下英国伦敦
不明智
6 楼
。 狗逼智商真他妈low 怀疑你这个狗逼根本没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 美国人均摄像头多那也是安装在住宅内外,主要保护不动产安全的私人行为 和这个文章中提到的在公共场合大量安装的由政府控制的监控有本质不同 傻逼
L
LanceChenAtPark
7 楼
等她孩子丢了的时候,她就不仇视监控了。
C
Chainhortz
8 楼
马克思指出,国家本来就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这个工具必然有受益人和受害者,在任何国家都如此,只不过在有些国家受害者无法发声,显得就好像没有一样。
d
daoshi5179
9 楼
还拿摄像头说事儿?摄像头多就社会就一定安全吗?英国伦敦是人均摄像头最多的城市,伦敦安全吗?写这种报道的人就为了骗骗西方的民众,反正这些民众在西方媒体的反复洗脑中早就对中国抱有偏执刻板的印象了。
樱桃儿熟了
10 楼
我注意到美国人早在2002年的时候就骂中国的摄像头是侵犯隐私。 后来每年我都发现,只要有技术,有钱,美国也是能装摄像头的地方也照样装,只是钱不够,远不能达到中国的普及效率。 ----------- 因此,米国的恶心之处就是:对中国羡慕嫉妒恨。先进的中国电动车不让用,米国大街上经常看到冒着黑烟的破车;犯罪横行,却很难破案,。。。米国的老百姓正在迅速被甩到落后的时代,正如日本人还在用翻盖手机和40年前的传真机。。。
t
treebear
11 楼
傻逼美国人不知道你所谓的个人隐私数据早就被美国政府看得干干净净。
潜水多年002+
12 楼
作者12年前来中国看到混乱肮脏感到愉悦,现在中国干净平和他感到担忧?
p
parrot
13 楼
啥意思? 米国也到处是摄像头啊
b
bradlg
14 楼
作者是个喜欢生活在枪击、大麻、犯罪无处不在的“自由世界”的傻逼。鉴定完毕。
吃斋念佛大灰狼
15 楼
纽约时报脸都不要。
悉尼唐人
16 楼
总想在鸡蛋里头挑骨头,结果是告诉全世界,我没牙!
s
shanshi
17 楼
“中国以前曾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是喧嚣杂乱,这次给我的感觉是国家变得更平静、更干净了。这种变化竟让我有些惋惜。” 操他妈,得啥逼人儿才能说这话呀?
真是太烦人
18 楼
所以作者更喜欢街头的零元购,街友,无证的润客,耳边飞过biubill…
真是太烦人
19 楼
所以作者更喜欢街头的零元购,街友,无证的润客,耳边飞过biubill…
灯塔路
20 楼
很简单 等待着未来的到来
意见没
21 楼
你这狗逼的儿子,即使按装在公共场所的摄像头,google AI也给出一样的答案,若你怀疑答案不对,那就怪google AI太弱智吧!: 根据 Security Sales & Integration 的数据,美国是人均公共场所监控摄像头数量最多的国家。虽然中国是监控摄像头总数最多的国家,但从人均摄像头数量来看,美国的密度更高。具体来说,据 Security Sales & Integration 报告,美国每 100 人约有 15.3 个摄像头。 另,若不在公共场所干有损别人或见不得人的事,你tnnd怕什么公共场所的政府装的摄像头?!🙄 [1评]
y
yidianm
22 楼
这个作者内心阴暗,总想做坏事的人才怕监控,监控又不是媒体视频,你的脸又不是你的逼,哪里来的隐私
闲人老修
23 楼
其实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就是对于个人行为的规范越来越广泛的过程,从宗教到法律到各种规则,都是要约束个人的行为,以维系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处,尤其是人口膨胀、科技手段升高,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竞争日渐尖锐。所以这种幼稚、不切实际的认知是一个反文明反人类的误区。
s
ssbbss
24 楼
文章太长,没有兴致看到一半
b
bukanbuzhidao
25 楼
牠擔心牠老姆每次站街被記錄
s
shanshi
26 楼
Megan K. Stack是观点文章作者。她曾驻中国、俄罗斯、埃及、以色列、阿富汗和美墨边境地区担任记者。她的首部著作讲述了“9·11”事件后的战争,并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奖项。欢迎在Twiiter上关注她:@Megankstack。
颂叹子
27 楼
打完伊朗又没事干了,重新找中国的碴
雪中悍刀行
28 楼
病态
尽人事
29 楼
狗着急了
j
jamesun
30 楼
美国不用装摄像头的,他们层次高,NSA 各种电脑后门,收集的数据,比你自己都了解你自己。各软件巨头的数据,政府挥之则来,还要镜头。
e
enjoyS
31 楼
去咖喱国吧,那里你可享受喧哗和被群Fxxk。
b
bombe
32 楼
“    “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个人数据被整合起来,”人权观察组织中国部副主任王松莲说。“我不仅是我,还包括我喜欢这些东西,我和什么什么有关,我的朋友是这样的,我喜欢每周三6:30定期去参加这些活动。它了解人际关系、活动以及任何异常行为。””-----------这是什么新鲜事么?西方软件早就在这么做了。
郝大爺
33 楼
隱私?關起門來舔“鋼萌“的隱私???
j
jimmy64
34 楼
当人民没好日子过,再多的摄相头也阻止不了反抗!当监狱里的生活比在外面好时,再多的摄相头也阻止不了零元购!
t
tigerking8888
35 楼
摄像头多是一回事,抓不抓是另外一回事,外国警察根本不管小事。我车停马路上被人撞了,旁边就是摄像头,警察根本不去看。我儿子掉了二个苹果笔记本,一次是在地铁站里面,一次是在马路上拍照被人顺手牵羊,都有监控,警察根本不管,除非杀人放火他们才会去看监控。就像美国零元购,有没有监控一样。
千奇百怪党
36 楼
婊子给自己立牌坊而已。美国的电讯监控无处不在。
a
ak47a
37 楼
中国共产党以监控手段压制异见著称,世界没有忘记前CIA特工斯诺登那个人,也没有忘记美国实施全国大范围监控,包括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登录信息等的“棱镜”计划。
士不可不弘毅
38 楼
挺有意思的。 很多美国政客过度标榜民主,自由与权利。 如果让美国人自己做出选择,是要晚上能上街不担心被抢,被杀的自由,还是不被摄像头看到的自由; 是要随时能去医院看病的自由,还是看不起病,在ER等死的自由; 是出行随时能上公共交通,花销基本不用考虑的自由,还是电费,车费都得精打细算。 我想很多美国人一样回选择放弃所谓的隐私权。 [1评]
j
jptv
39 楼
没那么神吧!拐卖儿童这事还搞不清!
干矮倭草汉奸的汉人
41 楼
白猪就希望中国像伊拉克,叙利亚一样乱,没秩序,无镇府。黒鬼奥x妈就说过,如果让中国人过着美国人的生活,就是个悲剧。太他妈的恶心了。白猪的虚伪和肮脏的屁眼是大多没有底线的狗粮的一道美味!
干矮倭草汉奸的汉人
42 楼
白猪就希望中国像伊拉克,叙利亚一样乱,没秩序,无镇府。黒鬼奥x妈就说过,如果让中国人过着美国人的生活,就是个悲剧。太他妈的恶心了。白猪的虚伪和肮脏的屁眼是大多没有底线的狗粮的一道美味!
d
dudode
43 楼
中国以前曾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是喧嚣杂乱,这次给我的感觉是国家变得更平静、更干净了。这种变化竟让我有些惋惜。 这是人话吗
a
anywho
44 楼
Fuck牛屎!歐霉菌詐騙𡷊才是监控地方、 看看世界第一☝️倫敦监控攝像頭、到處都有、
南方兔儿爷
45 楼
这文章酸的,人不在于有没有自由,而在于给你自由后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的问题。看看邮轮堵塞以后几千人在船上酗酒拉撒的真实面目,这才是自由状态下的人类和野生动物毫无区别。
南方兔儿爷
46 楼
对啊,因为他们不敢问自己,让你为所欲为的时候,你想干什么?
t
tinyL
47 楼
国情不同,鹰酱要什么摄像头?拥枪不爽吗?摄像头能消灭恐怖分子吗?枪能……
南方兔儿爷
48 楼
摄像头无法阻止一个人想干的任何事情,它只能记录下事实。正如一个人可以保留你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是你做出来就是事实,事实让什么人害怕?没杀人放火盗窃通奸那么记录下的一切有什么问题?
老李飞刀催人老
49 楼
哈哈哈哈哈,西方病态审视东方的标准动作啊这是。这东西好不好,主要看当地老百姓乐意不乐意。别说中国了,我在澳大利亚看到所在council在公共区域加装摄像头,安排更多的警力巡逻,都会觉得很正面。其实都是废话,你又不准备作奸犯科,用一定的所谓“隐私”权换更有价值的“安全”环境,有啥好抱怨呢
老李飞刀催人老
50 楼
这就是一波很典型的西方白皮游客的旅游指南,他们喜欢去看“原住民”,并不是怀着尊重和敬仰,就是喜欢自上而下的俯视------“忆你的苦思俺的甜”
d
dgm11
51 楼
简直是胡说八道,没有摄像头现在的中国一样很安全 [1评]
醉厨
52 楼
国难思良将,没有经历过社会治安混乱对于自己利益的巨大伤害,自然慷他人之慨。个人信息和公共平台的无缝对接确实会产生个人隐私被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但这个风险是保障基础安全的一个让渡成本,就跟美国911之后的爱国法案是同样道理。而且还有一点,这个成本并不是一定要付出的,迄今为止,美国的爱国法案和中国的监控体系从未造成公民信息的重大泄露事件,反而我们在公共社交平台上自己主动披露的个人隐私才会陷自己于危险当中。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个人信息大数据化确实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那么究竟是带着金锁链跳舞,还是光着屁股裸奔,看自己选择了。
桑拿
53 楼
笑死,既然一样安全 那还装那么多摄像头干什么? 欲盖弥彰
桑拿
54 楼
搞清楚,隐私是给人的,china 牛马 社畜 耗材废料 还要什么隐私,能在监控摄像头上个镜还得 谢主隆恩呢
出自网络
55 楼
全世界摄像头密度最高的地方不是在中国吧。
c
ccdb99
56 楼
自己一身屎,却指责别人臭!恶心的强盗国强盗!
中国岩
57 楼
人不能既要又要, 安全和摄像头,你要哪个?
玉面小飞狐
58 楼
为了证明自己的文章强行装逼
五十而立
59 楼
牛屎最近半年来的写文章套路: 中心思想是要大骂特朗普,论据就强行拉上中国躺枪。
p
pumaking0614
60 楼
中国以前曾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是喧嚣杂乱?? 更加平靜美好的中國就不是好中國??
沙漠甘泉!
61 楼
美国社会治安太差了,真心希望美国也能跟中国一样把治安搞好,不管用什么方法。
c
coroner3164
62 楼
中国以前曾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是喧嚣杂乱,这次给我的感觉是国家变得更平静、更干净了。这种变化竟让我有些惋惜。 坏逼一个,其他啥都不用说了
雨鱼
63 楼
这边有个节目,可以说明摄像头的好处,每次遇到犯罪案件的时候,警方就去找有没有录像镜头,这样就可以方便寻找犯罪嫌疑人。
娄克宇
64 楼
监控是针对犯罪的,你不犯罪还怕监控干什么?自由是在法律框架下才能推自由。人权也是在法律框架内才能提人权。
c
ccdb99
65 楼
自己一身屎,却指责别人臭!恶心的强盗国强盗!
h
horse_long
66 楼
纽时的文章真是好玩
大师画拾苟奴
67 楼
西方人那种把个人权益凌驾于公共安全的扭曲意识,终会让社会与个人都付出代价
p
pimento73
68 楼
建议区一次伦敦看看到底有多少摄像头再写一篇民主的摄像头是怎么保护隐私的。
z
zhangjiakou
69 楼
既然是游客就好好参观一下吃点好吃的得了,唧唧歪歪的替别人的生活担忧,下次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