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现一封密件 揭慈禧真面目 颠覆传统认知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1月11日 16点25分 PT
  返回列表
63061 阅读
24 评论
百家杂评

关于慈禧太后,传统观点认为,虽有祸国殃民一面,但究其书画修养来说,却一个货真价实的才女——学识渊博、书画惊人,《清史稿》的记载佐证了这一点。

《清史稿》:年十六时,五经成诵,通满文,二十四史亦皆浏览。慈禧太后内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直言,“除了政治才能外,慈禧还具有非凡的文学和绘画才能”。德龄公主、当时不少文人墨客等,都对慈禧书画才艺赞不绝口,比如《清稗类钞》中记载慈禧“工试帖诗”,还附上两首极有意境的小诗。

总之,慈禧以一个才女面目示人,从其署名或盖章的书画作品来看,虽然不如李清照,但也算得上才华横溢了。然而,北京故宫发现的一封清宫密件,却揭开了慈禧的真面目,以至学者感慨颠覆了传统认知。

1861年,咸丰病死之后,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之前,亲手书写了一封密件,内容主要是打倒顾命八大臣。

令人意外的是,北京故宫发现的这一封密件可谓不堪入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字迹不整,歪歪扭扭,根本不像有书法功底的作品,二是错别字过多,区区237个字的密件,却有12个错别字,且语句还不太通顺,三是密件中还有慈禧留下的一条铁证,即“求七兄弟(指奕譞)改写”,慈禧自知文辞不通、别字连天,所以希望别人帮她改写。

密件摘录: 进成(城)后,在(再)传旨著恭亲王总理赞襄正(政)务,是(当)否,求兄弟著议区区20多个字,竟然有4个错别字,可见至少在1861年时,27岁的慈禧根本不是什么才女,这一封密件完全可以推翻《清史稿》中对慈禧的少时才华介绍。可见,虽然不好说清史稿美化清朝,但可以看到肯定是美化了慈禧。

然而,德龄公主等对慈禧的印象,是在慈禧晚期,那么会不会是慈禧一直努力学习,由此才留下惊艳后人的作品?学者通过对慈禧作品的研究,推翻了这一种可能。

1865年,慈禧在罢免奕訢(见上图)时,写了一封上谕(见下图),与1861年时比较,几乎看不到什么进步,因为字迹依然歪歪扭扭和别字连天。在这封上谕之后,慈禧特意留下一条铁证,即“诏旨中多有别字及词句不通者,汝等为润饰之!”

1904年,四十多年过去了,慈禧书法又有多大的提高呢?这一年,慈禧抄写了一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见下图慈禧抄本),留下了慈禧书法的证据。对此,有学者评价慈禧书法“呆滞松散,笔力稚嫩”。

可见,40多年过去了,慈禧书法虽有提高,但依然几乎是初学者水平。换言之,慈禧一直到死,真实面目都与才女无关。

但这里却出现一个悖论,慈禧却有大量书画作品,而且每一幅作品艺术品位都比较高。

据相关统计,清代帝王、后妃流传后世的书画作品,一共有两万余件,其中乾隆皇帝一人便占了万件,堪称独霸文坛或毒霸文坛,而位居第二位的是慈禧,共有五百余件。

2002年至2011年,国内多次举办书画展,均有慈禧太后书画作品展出,有媒体赞其“画艳惊众人”(如以下一幅)。

书画不分家,甚至只有初学者书法水平的慈禧太后,为何能留下这么多的优秀书画作品?其实很简单,就是找人捉刀,与前辈乾隆皇帝一样。

清代才女缪嘉蕙通过慈禧面试,最终留在慈禧身边19年,她指出慈禧亲选了18个画师,不停的给慈禧作画,慈禧盖上“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之印,然后赠予他人,于是仿佛就变成了慈禧的作品,世间由此流传慈禧是书画才女的面目。至于慈禧所写的大字(纵两米左右,横一米左右)“福”、“寿”等,以慈禧160身高,60多岁的年纪来看,几乎可以肯定是找人代笔。

画由心生,慈禧真能作出这些优美画作,估计也就不会是阴狠、毒辣的慈禧了,而是一个宽容、温和的慈禧。可见,才女慈禧的面目,只是慈禧伪装出来的而已,实际文化学养并不太高,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低。

由此不难推测,虽然慈禧太后政治斗争能力很强,但知识储备可能极为有限,很难应付当时复杂的国际变化形势。

令人遗憾的是,在晚清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中,中国的掌舵者却是这么一个缺少文化的“粗人”,如此的清朝焉能不亡,如此的中国焉能进步?

慈禧老了也闲不住,叫一男子进宫,男子逃出来后说:再也不敢去了

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统治者乾纲独断,一言可定人前途,断人生死,专制至此,还美名曰“金口玉言”!这也难怪封建制度为历史所不容!

清朝表面十二帝,实际从咸丰帝之后,慈禧就成为实际掌权者,同治、光绪等帝都是她的傀儡!慈禧独断专横,顺者昌逆者亡,整个国家围绕她的意志运行,没人敢违背她的命令!

但据《满清实录》记载,清朝有一琴师多次违背慈禧命令还毫发无损,这是怎么回事呢?

晚年寂寞

慈禧是满洲镶蓝旗,叶赫那拉氏,据《清史稿》记载:她1852年进宫,被咸丰帝封为懿贵妃,仅仅9年后,咸丰帝驾崩,慈禧守寡,此时的慈禧年仅26岁!

慈禧年轻时忙于政治斗争,晚年大权在握后转而迷上琴棋书画,据《清宫遗闻》记载“光绪中叶以后,慈禧忽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学作擘窠大字”。慈禧藏有一张好琴,宫中乐师的水平难令慈禧满意,为此慈禧多次下令在民间征召优秀的琴师。

当时北京琉璃厂有一琴师名为张春圃,琴技出神入化,名声响亮,慈禧得知后派人召其入宫。

一拒慈禧

慈禧有意考察张春圃的水平,待张春圃进宫后,先派人把他带到琴房选琴,琴房中都是各地进贡的好琴,谁知张春圃看了一圈后,摇摇头,都不满意!向慈禧禀报“启禀老佛爷,琴房之中无一好琴”!

慈禧听罢,不怒反笑,派人将珍藏的宝琴拿了出来,张春圃一见宝琴,眼睛都亮了,不顾慈禧在前,一把抢过宝琴仔细打量,边看边说“好琴,好琴,真是好琴啊”!

言罢,张春圃席地而坐,双手抚琴,悦耳的琴音随之传出,一曲弹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颇有绕梁三日犹未尽的感觉!

慈禧沉浸在琴声中难以自拔,在宫女的提醒下才反应过来,连声叫好!再看张春圃外表英俊不凡,慈禧“见猎心喜”,下令赏赐张春圃,并命张春圃留在宫中,成为宫廷琴师。

周围的人全都羡慕的看着张春圃,得“老佛爷”赏识,以后怕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谁知张春圃跪在地上说到“多谢老佛爷赏识,只是春圃一向自在惯了,不喜欢宫中的诸多规矩,特请老佛爷允许我出宫”!

这话说出来,周围的人都吓坏了,还没有人敢当面拒绝慈禧!慈禧先是一愣,显然没想到张春圃会拒绝,但出乎意料的是慈禧并未发火,反而同意了张春圃的请求。

再拒慈禧

张春圃出宫后,慈禧念念不忘,眼中经常浮现张春圃英俊的容貌,动人的琴声仿佛就在耳旁回响!

一日深夜,慈禧又想起张春圃,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思念”之情,派人宣张春圃连夜进宫,这其实与礼法不合,但慈禧显然管不了那么多了。

深夜进宫,任谁也能看出其中的猫腻,张春圃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硬着头皮再次违背了慈禧的命令,宣旨太监回禀慈禧后,慈禧并未发怒。只是眼中失落的神情难以掩饰。

此后慈禧又多次传召张春圃,但都被张春圃以各种理由拒绝,但令人奇怪的是慈禧并没有使用强硬的手段,也没有一怒之下斩杀张春圃,时间一长,慈禧也不传召张春圃了,张春圃就这样逃过一“劫”!

多次违背慈禧命令还能毫发无损,张春圃算得上大清独一份!

侥幸逃生

张春圃多次拒绝慈禧,时人甚为惊奇,有人问张春圃为何放弃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却遭张春圃当面斥责,直言“此等龌龊富贵,我不羡慕”!

至于慈禧为何多次饶恕抗命的张春圃却是不得而知,后人猜测原因不过两点:其一,慈禧爱惜张春圃之才,不忍下手;其二,慈禧作为晚清的实际掌权者,位高权重,自有傲气,怎么可能会去为难一个小小的琴师,再加上宫中能人异士甚多,时间一长,慈禧也就把张春圃给忘记了,说起来张春圃也算是侥幸逃生!

无论何种原因,张春圃不畏强权,不慕富贵,高风亮节的品格值得我们敬佩!

t
tulanduo
1 楼
慈禧说不定还不如小学生习包子文化水平高
t
tulanduo
2 楼
让慈禧念念‘精湛’就知道了
n
northlight
3 楼
tulanduo傻逼
天临
4 楼
@1楼 就算是习是小学,他能把中国带入第二大经济体,足可以看出他的智慧。 学历高又如何?没有本事,乱叫如你。你的学历高,却超越不了习,你的学历就是一张废纸。因为你智商太低
F
FromDowntown
5 楼
这错别字要被鲁迅写肯定就成通假字了,老太名气虽大可惜是恶名,别字没专家有空来洗白
贯军
6 楼
包子蒂敲着键盘赶快加上一句,“阅后即骟”。
贯军
7 楼
“就算是习是小学,他能把中国带入第二大经济体,足可以看出他的智慧。” 感情墙国的发展没邓二、江三和胡四啥事哈。自然更没14亿草民啥事,对吧。 你一尊思想学的也太好了吧。
阿凡提骑毛驴
8 楼
慈禧太后:蛇蝎心肠,丑陋不堪,祸国殃民,殿英酒醉,为民鞭尸!
学术大湿
9 楼
统治者乾纲独断,一言可定人前途,断人生死,专制至此,还美名曰“金口玉言”! ———— 我怎么感觉现在的中国也差不多是这样啊……
h
henlihaia
10 楼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直到今天,皇帝一言九鼎,当然会这样
h
henlihaia
11 楼
笑死我了,哈哈哈
l
lanjian45
12 楼
"在晚清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中,中国的掌舵者却是这么一个缺少文化的“粗人”,如此的清朝焉能不亡,如此的中国焉能进步" ---- 你妈这是明目张胆的妄议党中央吗
e
entang1egeogeo
13 楼
古代女人有几个识字的?更别说写字了。
可乐军团
14 楼
谁带领的一定要搞清楚!摘别人果子别往自己身上贴金!邓江湖时代的果实!
u
ukpioneer
15 楼
我蒂说:“你评论地很精甚!赐萨格尔王一部,通商宽衣去吧!”
顽童在线
16 楼
以古讽今,影射一腚。
g
greentee
17 楼
“通满文”绝对是吹捧她了。 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父亲叫王增昌,慈禧被取名为「王小谦」。由于家境贫寒,慈禧在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家作女儿,改名叫「宋龄娥」。等慈禧长到12岁的时候,又被卖给了正在潞安府做知府的惠征为婢女,改名为「玉兰」。惠政是一个满族官员。到了咸丰二年( 1852年),宫中秀女大选得时候,玉兰便以惠征的女儿叶赫那拉氏的身份,被选入宫。之后平步青云。 这个最新的调查结果是有长治当地农家的文物做支持的。因此,慈禧不大可能精通满文。出生于满族官员惠征家只不过是她家贫被卖去做婢女,却歪打正着走上入宫之路,直到统治整个中国。
c
coreychang
18 楼
火车开得快 全靠司机拉
c
coreychang
19 楼
当朝史书写当朝军臣 都只能是看看而已。 史书对大事的记录作用很大,对本朝人物,基本都是没什么用。
烟花三月xyz
20 楼
兔烂剁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每天都在留园找骂!
h
ha1T
21 楼
说得好像大清末年只要宋徽宗李后主再世就不亡了.
沙拉维
22 楼
哈哈哈,还是美国好,历届总统都是实打实的展现实力,有一点口误纰漏,媒体和竞争对手肯定死咬不放大肆攻击。
a
adodi
23 楼
个人认为有科学造诣的才叫才子才女,做什么书法文章的叫米虫。
N
Nelsonman
24 楼
慈禧太后的中文水平比臺灣省省長蔡英文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