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写《“插队女”的神逻辑:我找了个集体,所以我可以不讲理》一文,惹得有读者不太高兴,有人说:“你怎么对插队婆孙这样的“弱势群体”重拳出击,五一还火了另一个新闻——“知名编剧”史航被20多个女性联名指控性骚扰,你怎么不敢说?一遇到文化名人,就互相维护起来了?” 说实在的,我看到这条留言的时候心情是比较懵逼,奇怪于这位读者能把理不直气也壮的插队婆孙视为“弱势群体”、亦或者他看我号这么久了,居然还觉得我“不敢说”倒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我真不知道这个史航是谁,还是什么知名编剧?文化名人? 然后我就看到了一堆辣眼睛的聊天截图: 我想高价求一双没看过这聊天记录的眼睛。 搜了半天之后我大体了解了此事的大概,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史航,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之一,你别说这个剧我当年还真看过,也算半个童年回忆了。可是百度一下这位史老师其他的作品,你会发现大部分作品其实我们都没听说过。而这个他最出名的《铁齿铜牙纪晓岚》,据说他也不是核心编剧,排位其实很靠后。 业内更早有人对他的编剧水平做了毒舌评论。 这么一个只编过半部都算不上的好戏的人,怎么就成为了“知名编剧”、“文化名人”了呢? 可能主要是因为史航把别人用来琢磨好剧本的时间都用在了“混圈子”上了。 据说他曾在大名鼎鼎的“京圈”里呼风唤雨,人脉深广。所以几个知名综艺节目都特别爱请他去当综艺嘉宾。 查到这里,我就知道为啥我不知这人是谁了。我这人主要看书、偶尔还追追剧、但貌似很有流量的综艺节目我是从来不看的,我真不明白请一帮戏演的稀烂、本职工作做的一塌糊涂的小明星聚在一起插科打诨到底有什么可看的? 鲁迅先生说,浪费他人生命等于谋财害命,那么照此推论,大部分内娱综艺节目大约就是大型谋财害命现场,奥斯维辛毒气室看了都自愧弗如的那种。 但为了写本文,我还真特地去看了一下史航在这些综艺节目上的片段。 说实在的,他的谈吐远没有达到妙语如珠技惊四座那个水平,甚至跟大部分中年男人在酒桌上的谈吐相仿佛,更有甚者,史老师还喜欢在这些综艺上说些挺不尊重妇女的恶趣味,比如他曾在一档“高品质谈话节目”中自曝年少时就曾经长期尾随某女同学,被人家发现并责骂后还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因为他自己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浪漫的事”。 看到这一段,我就不太理解为什么现在微博上有人称他被曝性骚扰是“塌房”了,人家分明用的是阳谋么!平素在综艺节目里说的不就总谈这些玩意儿么?你是觉得尾随不算性骚扰,还是觉得史老师在节目上说的只是他现编的故事? 马后炮的说,以史航在这些综艺节目上谈吐表现看,他后来的翻车真的一点都不奇怪,甚至有点姗姗来迟,怎么这么久了才东窗事发—— 4月末的时候,一名女性发帖,爆料史航两年前曾对性骚扰。 然后开始接二连三的有女孩出来指认史航曾经性骚扰过她们。 还有人公布了史航和她们之间的聊天截图。 从这些截图里我们可以获知,史老师是真的把少年时尾随女同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世界观和爱情观贯彻到底了——也算“不忘初心”吧。 这个“塌房”的过程,让我想起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在故事里,当小男孩说出那句“他没穿衣服”之前,其实大家都看见了国王没穿衣服,只不过所有人之前都以为是自己不够聪明,看不见那神奇的衣服。 同样的道理,在史航“塌房”之前,所有人其实也都见证了他在综艺栏目中怎么大谈自己对异性的态度,怎么把尾随当成浪漫、把骚扰当成调情。 只不过当时,大众神奇的误以为,“史老师”谈的那是“文化名人”的真性情,一种看似低俗的高雅。 而直到有女性真的踢爆他在现实中性骚扰,人们才惊觉:哦,原来他那些赤裸裸的发言,不是在搞思想的人体艺术,而是在真耍流氓。他以前说的低俗,原来就是真低俗…… 所以这真的是一个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一个共有知识变成公共知识的案例,安徒生真的诚不欺我。 可是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明明没有国王权威身份的加持,更兼快十年都一直热衷混各种圈子,不再专心本职工作了,为什么史航还能把这出《皇帝的新装》演的这么久。 想了半天,觉得无他,唯其人脉使然。 你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反用鲁迅先生的那句真言,把别人埋头工作的时间都用在陪领导、大腕儿喝咖啡上了,但这样的人很多时候,往往会比你混的更好——他们明明工作成绩、业务能力、勤奋程度一样都不如你,却总能在机会的风口上占得先机。 原因就在于人这种生物相比于工作这类死物,是更容易对人本身产生亲近感的。我们相比于能干的人,更容易想到让自己亲熟的人,所以《西游记》里唐僧偏爱八戒,《水浒传》里宋江独宠李逵,不是因为这俩货能耐大、品行端、或者长得好。而仅仅是因为他们与自己“更熟”。 在翻车以前,史航成功的秘诀其实也就在此,他相当于一个娱乐受众的“八戒”和“李逵”——明明长得也不好、品行也不端、知名作品就那么半部、言谈举止更称不上有什么锐见。但架不住人家会混圈子,跟大家都“脸熟”啊!在编剧界混了几年之后,精明的史老师应该是很迅速的就发现,打入“京圈”这个圈子所能获得的影响力,远大于在幕后苦哈哈的写剧本,所以他很迅速的就把重心移过去了。成了一个不琢磨剧本,改琢磨圈子的人。 而事实证明,和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大量“不琢磨事,只琢磨人”的人能混的更好一样,史航很迅速的成了编剧这个冷行当中的热门人物。一个缺乏代表作的“知名编剧”、一个让人看不出来有啥文化的“文化人”。 而你别眼红人家的成功,人家这种成功也是需要能耐的。你看史航跟被他骚扰的女性们爆出的那些聊天就很明显了——你真的觉得他有那么“真性情”,是初心未泯么? 我就不相信,一个年过半百、在“贵圈真乱”的“京圈”里浮沉了这么久的人了,当一个女生面对其调(sao)情(rao)说出“我是个很正经的女孩”时,他能看不出人家是在礼貌的拒绝他,警告他适可而止。 他肯定看得出,他只是觉得自己可以无视这些警告。因为说到底,你什么“咖位”,我什么“咖位”啊?你压根没有权利拒绝我,而我完全可以无视你的警告。 这就让我想起了《纸牌屋》里那句名言——一切都与性有关,除了性本身,因为性只关乎权力。 是的,这不是一场史航自我辩解的一个“长不大的男孩”过于莽撞的“调情过度”,这是一场一个掌握权势、过于精明中年老男人在摸清姑娘底牌之后的熟练拿捏,一场权力强势对权力弱势的精准把握火候,既不让你叫出声,又能从你身上揩最多油的精准压榨。 而史航那些让女孩们敢怒不敢言的“权势”从哪儿来呢?从他混圈子,从更高“咖位”的人那里借来的。所以打死我也不相信史航敢和女制片人甚至知名女演员们聊天时这么释放他的“真性情”(截至目前,也没爆出哪个女大咖遭过他的骚扰),他的这些“文人真性情”,只对着权势远不如自己的女性精准释放。 那这还算是“真性情”么? 莫扎特小的时候去哈布斯堡宫廷演出,见到了奥地利公主、后来法国的“断头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顿时惊为天人,情难自已的直接当众求婚,“您真是天使!您将来愿意嫁给我吗?”我们说小莫扎特这才是艺术家的真性情,因为他会不考虑双方权势的对比自己地位高的女性“情难自已”而完全不考虑其带来的后果。 而史老师的“情难自已”跟莫扎特一笔?谁是真纯,谁是装纯,不言自明了吧? 说的在形象一点,现在但凡有个女大咖站出来说“史航也骚扰过我”,我对他的印象反而还能改观一点,因为这至少能证明史老师在“真流氓”的同时,还真有点“真性情”。 可现在,我们基本可以认定他只是披着“文人性情”外衣在耍流氓。不仅文人是伪的,连流氓都做不大气,只敢对比自己权势低的女性单向输出“真性情”——这和只敢捏小尼姑脸的阿Q有啥区别? 是的,古来有些才子是很流氓,可人家好歹也是“大才子加大流氓”,史航这个——伪才子加小流氓? 而话又说回来,史航又到底能算什么“文化人”呢?最近这十年,他剧没写几部,光混圈子、上综艺、琢磨人了。这么一个人居然成了“文化名人”“知名编剧”“业内巨擘”,想想就是一件和他骚扰20多个女性一样恶心而又可耻的事。 而这一重恶心和耻辱应该属于整个娱乐圈、文化圈。 如果这样的事儿是业内常态,那么内地影视剧这些年剧本一茬比一茬更烂,好多剧看了之后叙事凌乱的让观众想自杀的原因也算找到了——你见过哪个行当里,若流行混圈子、让只琢磨人不琢磨事儿的人独领风骚时能有好的? 所以我觉得无论敢什么行当,还是应该少混些圈子,多留点作品。虽然“圈子”的确能给人带来太多机会,像史航这样不琢磨剧本、只琢磨圈子的人在什么行当里暂时都最吃香。 但我想一个时代奔驰而过,就像人活一世一样,总应该留点“立得住”的念想给后世吧? 想象我们历史上曾经的那些年代,留给后世的“文化名人”群像是怎样的? 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这个民族,其实从来不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埋头苦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和他们的工作,也许并没有立刻卓著与彰显,但他们才终究是我们这个时代留给后世的荣耀与念想。 他们才是真正的“文化名人”。 不然呢?难道你想让若干年后,人们回想这个时代,只有史航这样的“文化名人”,和他那“啜饮肥白的你”吗? 史航也能算文化名人? 屁,啥名人啊,他就是人名。
前两天写《“插队女”的神逻辑:我找了个集体,所以我可以不讲理》一文,惹得有读者不太高兴,有人说:“你怎么对插队婆孙这样的“弱势群体”重拳出击,五一还火了另一个新闻——“知名编剧”史航被20多个女性联名指控性骚扰,你怎么不敢说?一遇到文化名人,就互相维护起来了?”
说实在的,我看到这条留言的时候心情是比较懵逼,奇怪于这位读者能把理不直气也壮的插队婆孙视为“弱势群体”、亦或者他看我号这么久了,居然还觉得我“不敢说”倒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我真不知道这个史航是谁,还是什么知名编剧?文化名人?
然后我就看到了一堆辣眼睛的聊天截图:
我想高价求一双没看过这聊天记录的眼睛。
搜了半天之后我大体了解了此事的大概,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史航,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之一,你别说这个剧我当年还真看过,也算半个童年回忆了。可是百度一下这位史老师其他的作品,你会发现大部分作品其实我们都没听说过。而这个他最出名的《铁齿铜牙纪晓岚》,据说他也不是核心编剧,排位其实很靠后。
业内更早有人对他的编剧水平做了毒舌评论。
这么一个只编过半部都算不上的好戏的人,怎么就成为了“知名编剧”、“文化名人”了呢?
可能主要是因为史航把别人用来琢磨好剧本的时间都用在了“混圈子”上了。
据说他曾在大名鼎鼎的“京圈”里呼风唤雨,人脉深广。所以几个知名综艺节目都特别爱请他去当综艺嘉宾。
查到这里,我就知道为啥我不知这人是谁了。我这人主要看书、偶尔还追追剧、但貌似很有流量的综艺节目我是从来不看的,我真不明白请一帮戏演的稀烂、本职工作做的一塌糊涂的小明星聚在一起插科打诨到底有什么可看的?
鲁迅先生说,浪费他人生命等于谋财害命,那么照此推论,大部分内娱综艺节目大约就是大型谋财害命现场,奥斯维辛毒气室看了都自愧弗如的那种。
但为了写本文,我还真特地去看了一下史航在这些综艺节目上的片段。
说实在的,他的谈吐远没有达到妙语如珠技惊四座那个水平,甚至跟大部分中年男人在酒桌上的谈吐相仿佛,更有甚者,史老师还喜欢在这些综艺上说些挺不尊重妇女的恶趣味,比如他曾在一档“高品质谈话节目”中自曝年少时就曾经长期尾随某女同学,被人家发现并责骂后还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因为他自己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浪漫的事”。
看到这一段,我就不太理解为什么现在微博上有人称他被曝性骚扰是“塌房”了,人家分明用的是阳谋么!平素在综艺节目里说的不就总谈这些玩意儿么?你是觉得尾随不算性骚扰,还是觉得史老师在节目上说的只是他现编的故事?
马后炮的说,以史航在这些综艺节目上谈吐表现看,他后来的翻车真的一点都不奇怪,甚至有点姗姗来迟,怎么这么久了才东窗事发——
4月末的时候,一名女性发帖,爆料史航两年前曾对性骚扰。
然后开始接二连三的有女孩出来指认史航曾经性骚扰过她们。
还有人公布了史航和她们之间的聊天截图。
从这些截图里我们可以获知,史老师是真的把少年时尾随女同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世界观和爱情观贯彻到底了——也算“不忘初心”吧。
这个“塌房”的过程,让我想起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在故事里,当小男孩说出那句“他没穿衣服”之前,其实大家都看见了国王没穿衣服,只不过所有人之前都以为是自己不够聪明,看不见那神奇的衣服。
同样的道理,在史航“塌房”之前,所有人其实也都见证了他在综艺栏目中怎么大谈自己对异性的态度,怎么把尾随当成浪漫、把骚扰当成调情。
只不过当时,大众神奇的误以为,“史老师”谈的那是“文化名人”的真性情,一种看似低俗的高雅。
而直到有女性真的踢爆他在现实中性骚扰,人们才惊觉:哦,原来他那些赤裸裸的发言,不是在搞思想的人体艺术,而是在真耍流氓。他以前说的低俗,原来就是真低俗……
所以这真的是一个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一个共有知识变成公共知识的案例,安徒生真的诚不欺我。
可是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明明没有国王权威身份的加持,更兼快十年都一直热衷混各种圈子,不再专心本职工作了,为什么史航还能把这出《皇帝的新装》演的这么久。
想了半天,觉得无他,唯其人脉使然。
你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反用鲁迅先生的那句真言,把别人埋头工作的时间都用在陪领导、大腕儿喝咖啡上了,但这样的人很多时候,往往会比你混的更好——他们明明工作成绩、业务能力、勤奋程度一样都不如你,却总能在机会的风口上占得先机。
原因就在于人这种生物相比于工作这类死物,是更容易对人本身产生亲近感的。我们相比于能干的人,更容易想到让自己亲熟的人,所以《西游记》里唐僧偏爱八戒,《水浒传》里宋江独宠李逵,不是因为这俩货能耐大、品行端、或者长得好。而仅仅是因为他们与自己“更熟”。
在翻车以前,史航成功的秘诀其实也就在此,他相当于一个娱乐受众的“八戒”和“李逵”——明明长得也不好、品行也不端、知名作品就那么半部、言谈举止更称不上有什么锐见。但架不住人家会混圈子,跟大家都“脸熟”啊!在编剧界混了几年之后,精明的史老师应该是很迅速的就发现,打入“京圈”这个圈子所能获得的影响力,远大于在幕后苦哈哈的写剧本,所以他很迅速的就把重心移过去了。成了一个不琢磨剧本,改琢磨圈子的人。
而事实证明,和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大量“不琢磨事,只琢磨人”的人能混的更好一样,史航很迅速的成了编剧这个冷行当中的热门人物。一个缺乏代表作的“知名编剧”、一个让人看不出来有啥文化的“文化人”。
而你别眼红人家的成功,人家这种成功也是需要能耐的。你看史航跟被他骚扰的女性们爆出的那些聊天就很明显了——你真的觉得他有那么“真性情”,是初心未泯么?
我就不相信,一个年过半百、在“贵圈真乱”的“京圈”里浮沉了这么久的人了,当一个女生面对其调(sao)情(rao)说出“我是个很正经的女孩”时,他能看不出人家是在礼貌的拒绝他,警告他适可而止。
他肯定看得出,他只是觉得自己可以无视这些警告。因为说到底,你什么“咖位”,我什么“咖位”啊?你压根没有权利拒绝我,而我完全可以无视你的警告。
这就让我想起了《纸牌屋》里那句名言——一切都与性有关,除了性本身,因为性只关乎权力。
是的,这不是一场史航自我辩解的一个“长不大的男孩”过于莽撞的“调情过度”,这是一场一个掌握权势、过于精明中年老男人在摸清姑娘底牌之后的熟练拿捏,一场权力强势对权力弱势的精准把握火候,既不让你叫出声,又能从你身上揩最多油的精准压榨。
而史航那些让女孩们敢怒不敢言的“权势”从哪儿来呢?从他混圈子,从更高“咖位”的人那里借来的。所以打死我也不相信史航敢和女制片人甚至知名女演员们聊天时这么释放他的“真性情”(截至目前,也没爆出哪个女大咖遭过他的骚扰),他的这些“文人真性情”,只对着权势远不如自己的女性精准释放。
那这还算是“真性情”么?
莫扎特小的时候去哈布斯堡宫廷演出,见到了奥地利公主、后来法国的“断头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顿时惊为天人,情难自已的直接当众求婚,“您真是天使!您将来愿意嫁给我吗?”我们说小莫扎特这才是艺术家的真性情,因为他会不考虑双方权势的对比自己地位高的女性“情难自已”而完全不考虑其带来的后果。
而史老师的“情难自已”跟莫扎特一笔?谁是真纯,谁是装纯,不言自明了吧?
说的在形象一点,现在但凡有个女大咖站出来说“史航也骚扰过我”,我对他的印象反而还能改观一点,因为这至少能证明史老师在“真流氓”的同时,还真有点“真性情”。
可现在,我们基本可以认定他只是披着“文人性情”外衣在耍流氓。不仅文人是伪的,连流氓都做不大气,只敢对比自己权势低的女性单向输出“真性情”——这和只敢捏小尼姑脸的阿Q有啥区别?
是的,古来有些才子是很流氓,可人家好歹也是“大才子加大流氓”,史航这个——伪才子加小流氓?
而话又说回来,史航又到底能算什么“文化人”呢?最近这十年,他剧没写几部,光混圈子、上综艺、琢磨人了。这么一个人居然成了“文化名人”“知名编剧”“业内巨擘”,想想就是一件和他骚扰20多个女性一样恶心而又可耻的事。
而这一重恶心和耻辱应该属于整个娱乐圈、文化圈。
如果这样的事儿是业内常态,那么内地影视剧这些年剧本一茬比一茬更烂,好多剧看了之后叙事凌乱的让观众想自杀的原因也算找到了——你见过哪个行当里,若流行混圈子、让只琢磨人不琢磨事儿的人独领风骚时能有好的?
所以我觉得无论敢什么行当,还是应该少混些圈子,多留点作品。虽然“圈子”的确能给人带来太多机会,像史航这样不琢磨剧本、只琢磨圈子的人在什么行当里暂时都最吃香。
但我想一个时代奔驰而过,就像人活一世一样,总应该留点“立得住”的念想给后世吧?
想象我们历史上曾经的那些年代,留给后世的“文化名人”群像是怎样的?
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这个民族,其实从来不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埋头苦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和他们的工作,也许并没有立刻卓著与彰显,但他们才终究是我们这个时代留给后世的荣耀与念想。
他们才是真正的“文化名人”。
不然呢?难道你想让若干年后,人们回想这个时代,只有史航这样的“文化名人”,和他那“啜饮肥白的你”吗?
史航也能算文化名人?
屁,啥名人啊,他就是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