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是越来越冷了,有些人开始了反季节减肥之路——“我要悄悄减重,势必在夏天惊艳所有人。”
然而,每日计算卡路里的人类,总会在减重的路上踩无数坑。
这也许体现在你被高价“草料”坑瘪的钱包里;也许体现在“减糖”来“生酮”去,却依然不减的体重里;抑或许体现在吃一口主播推荐的健康黑面包,被崩掉的大牙里。
没错,说的就是德国捷森黑面包。
△来源:B站@满洲里秋月白
来,所有捷森受害者请同我一起喊:德国面包,你不做人!
一直觉得,捷森面包的存在,可能是为了真切地告诉我们,真正的杀手,要深深根植于我们的生活里,以一种简单朴素的面目出现,然后冷不丁给你以打击——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物理打击。
以捷森为代表的德国面包,虽然它看上去像一份快乐碳水,但事实上对你的牙齿、上消化系统以及心理素质,有着几乎致命的威胁。
虽然它的升糖据说只有0.2,但只有真的勇士能消受得了。
吃到嘴里的那一刻,二战时阴冷的防空洞,饥荒时在冷雨里扛枕木的铁路工人,以及欧洲街头拉着手风琴的流浪者一一映入眼帘。
天呐,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能让人忆苦思甜的食物?!
硬就算了,社交媒体上对这玩意最多的评价一般是难吃,又硬又酸又难吃。
无论你口味包容性有多强,也无论你的味蕾有多异端,吃一口德国黑面包,你会瞬间跟世界上大多数人站在一起,说一句:德国佬,我瑞思拜。
不过这句话也不完全正确,“除德国人以外的人类”格局明显窄了,事实上,觉得德国面包难以下咽的群体,没准可以扩大到碳基动物。因为,连熊都知道,这玩意需要在水里泡一泡才能吃。
毕竟,见过人说“像鞋底一样硬的面包”,少见“像面包一样硬的鞋底”。
都说德国的面包店贩卖爱情。这里有年轻貌美的女士,爱上只卖隔夜面包的落魄青年;也有麻瓜和神奇小姐的梦想,以及久别重逢的欢聚。然而现实却是惨烈的,在吃惯了“软饭”的东亚人眼里,浪漫的德式面包店里,大约全都是石头。
怎么说呢,看这东西切面包还挺爽的,甚至有很多人专门去超市围观它干活解压。但即便如此,德国人也不想把面和得稍微软和点,而是宁可发明一个机器来证明自己的执拗——可能也是民族特色了。
再往后,世界大战期间,面粉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十分吃紧,掺杂了豆类、谷糠等的杂粮黑面包因为廉价和易于保存等特点,受到工人和贫民的欢迎,甚至被用在战场上。可以说,硬面包是欧洲人的时代记忆,就像窝窝头之于中国人一样。而落在德国人身上,这件事又变得迷惑了起来。从地理和气候的角度来说,德国气候偏冷,不适合小麦的种植,黑麦反而适应性良好,这就是德国人经常吃黑麦面包的缘故。但是,北欧环境更冷,人家对把面包加工得坚硬如铁就没有执着。不仅如此,就算是黑麦,人家刚出炉的时候也是软的,但德国人非要放凉了吃。就算一次买好几顿的,吃之前热一热总行的吧?感觉就是,别问,问就是缺天然气(bu shi)。德国人热爱硬面包,不仅仅因为它磨砺了日耳曼民族的精神和牙齿,也不是艰苦年代形成的斯德哥尔摩,而是一种真正的、身与心的合一——德国人是真的觉得这玩意好吃。据称,仅疫情前的2018年,整个德国消费重达一百六十多万吨的面包,德国人光用在面包上的消费,就有四十多亿元,人均购买面包21.1公斤。甚至连面对能源危机时,也不忘解决面包的问题。
每个早晨、中午、晚上,尤其是周末的上午,你都能看到德国的面包店门口排着长龙,衣着或随意或鲜亮的德国主妇们,期待着新鲜出炉、热腾腾的面包。虽然那玩意儿和我们对面包的理解可能相距甚远,却可能是一个家庭一天,甚至几天的主食。没错,德国人的主食,大部分时候是面包,各种各样的面包。
△来源:小红书@VeryScorpio
不过,和日本的可生食鸡蛋类似,需求产生工艺——德国人抹面包的生猪肉,也是一种经过严格灭菌的特殊肉类,不会轻易吃坏人。不过德国人的面包配菜大多时候也没有那么逆天,黄油、奶酪和香肠,才是更常见的搭配。据说,在德国有超过一千五百余种的香肠,啤酒香肠、狩猎香肠、火腿、茶肠,类似东北人吃的血肠,用猪头肉做的Sülze……甚至还有专门给孩子吃的小熊香肠。有的高级超市还有专门的肉类柜台,柜台上有切片机,帮你把香肠切成小片,好方便搭配面包。
此外,一些沿海地区的德国人,还喜欢用面包夹生鱼片,一般是三文鱼。日料爱好者表示听起来还挺爽的。离不开面包的德国人,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还发明了面包罐头这种逆天的玩意。一般是一个像普通罐头一样的铁皮拉罐,只不过是纸做的,打开之后里边会有几个预制的面团,拿出来扔进烤箱,按照说明调好温度时间,快手面包拿捏。
△来源:小红书@大海姑娘vintage
在做面包的手法上,德国人的硬核也让你难以想象。比如德国最具特色的碱水面包,这个碱,说的不是小苏打,而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熟悉吗?强碱啊妈妈!!!
要说无比坚硬的碳水类食物,德国面包可能也只能算榜上有名。毕竟人类在比硬度的领域,总是输人不输阵。在宇宙硬物榜上,剩下荣获提名的,可能还有法棍、俄式大列巴、以及陕西石头饼等等。
身为一种需要拿锯子来料理的食物,法棍的硬度早已声名远播。有新闻称,有一位11岁的英国女孩,曾用一条面包砸跑超市劫匪,这种条状的面包很可能就是法棍。法棍硬成这样,即使是最快的伐木工人,也不知道能处理它到什么时候。运刀时,艰难和滞涩是不可避免的。
但很可惜的是,当你试图自行操作时,一般连这种待遇都不见得有。
△切之前没人告诉我刀上去拿不下来啊?!from以身试法的我
至于俄式大列巴,更是把大和硬集于一身的典范。首先,一般来说它的尺寸远超常人想象;另外一方面,它的硬度也非常出类拔萃——敲水果,敲核桃,甚至敲手机,生活里难有大列巴干不碎的东西。据传闻,二战时苏联人还曾用大列巴筑工事。
在这两位面前,陕西特色石头饼,因为有脆的特性在,可能只能算弟弟。但这种用石头烙出来的饼,在经过为了远销全国而改良之前,也残害过无数人的牙床子。
有网友提名,山东寿光产的一种叫麦特尔的杉木面包,可以代表浩克山东入围。看了一下,是这样的,也有不少道理。
△来源:抖音@B不了
关于用法棍、大列巴和德国捷森打一架,谁会赢的问题,坊间总有不同说法。有人说法棍输在身材,大列巴输在灵巧度,而捷森只能像砖头一样用来近战拍人,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不过总的来说,在宇宙硬物神仙打架的现场,在动物油脂和起酥剂这个点上,东亚面包,直接输在了起跑线。吃点硬面包,感受下生活的真实直击大脑,是欧洲人的生活哲学。而啃一口捷森,追求饱腹感之前,先让生活的酸涩溢满唇舌,可能也是德国人独特的浪漫。如果生活给予你冷硬,你就与它硬碰硬。如此这般,生活这块硬骨头,又算得了什么呢?
天气是越来越冷了,有些人开始了反季节减肥之路——“我要悄悄减重,势必在夏天惊艳所有人。”
然而,每日计算卡路里的人类,总会在减重的路上踩无数坑。
这也许体现在你被高价“草料”坑瘪的钱包里;也许体现在“减糖”来“生酮”去,却依然不减的体重里;抑或许体现在吃一口主播推荐的健康黑面包,被崩掉的大牙里。
没错,说的就是德国捷森黑面包。
△来源:B站@满洲里秋月白
来,所有捷森受害者请同我一起喊:德国面包,你不做人!
一直觉得,捷森面包的存在,可能是为了真切地告诉我们,真正的杀手,要深深根植于我们的生活里,以一种简单朴素的面目出现,然后冷不丁给你以打击——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物理打击。
以捷森为代表的德国面包,虽然它看上去像一份快乐碳水,但事实上对你的牙齿、上消化系统以及心理素质,有着几乎致命的威胁。
虽然它的升糖据说只有0.2,但只有真的勇士能消受得了。
吃到嘴里的那一刻,二战时阴冷的防空洞,饥荒时在冷雨里扛枕木的铁路工人,以及欧洲街头拉着手风琴的流浪者一一映入眼帘。
天呐,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能让人忆苦思甜的食物?!
硬就算了,社交媒体上对这玩意最多的评价一般是难吃,又硬又酸又难吃。
无论你口味包容性有多强,也无论你的味蕾有多异端,吃一口德国黑面包,你会瞬间跟世界上大多数人站在一起,说一句:德国佬,我瑞思拜。
不过这句话也不完全正确,“除德国人以外的人类”格局明显窄了,事实上,觉得德国面包难以下咽的群体,没准可以扩大到碳基动物。因为,连熊都知道,这玩意需要在水里泡一泡才能吃。
毕竟,见过人说“像鞋底一样硬的面包”,少见“像面包一样硬的鞋底”。
都说德国的面包店贩卖爱情。这里有年轻貌美的女士,爱上只卖隔夜面包的落魄青年;也有麻瓜和神奇小姐的梦想,以及久别重逢的欢聚。然而现实却是惨烈的,在吃惯了“软饭”的东亚人眼里,浪漫的德式面包店里,大约全都是石头。
怎么说呢,看这东西切面包还挺爽的,甚至有很多人专门去超市围观它干活解压。但即便如此,德国人也不想把面和得稍微软和点,而是宁可发明一个机器来证明自己的执拗——可能也是民族特色了。
再往后,世界大战期间,面粉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十分吃紧,掺杂了豆类、谷糠等的杂粮黑面包因为廉价和易于保存等特点,受到工人和贫民的欢迎,甚至被用在战场上。可以说,硬面包是欧洲人的时代记忆,就像窝窝头之于中国人一样。而落在德国人身上,这件事又变得迷惑了起来。从地理和气候的角度来说,德国气候偏冷,不适合小麦的种植,黑麦反而适应性良好,这就是德国人经常吃黑麦面包的缘故。但是,北欧环境更冷,人家对把面包加工得坚硬如铁就没有执着。不仅如此,就算是黑麦,人家刚出炉的时候也是软的,但德国人非要放凉了吃。就算一次买好几顿的,吃之前热一热总行的吧?感觉就是,别问,问就是缺天然气(bu shi)。德国人热爱硬面包,不仅仅因为它磨砺了日耳曼民族的精神和牙齿,也不是艰苦年代形成的斯德哥尔摩,而是一种真正的、身与心的合一——德国人是真的觉得这玩意好吃。据称,仅疫情前的2018年,整个德国消费重达一百六十多万吨的面包,德国人光用在面包上的消费,就有四十多亿元,人均购买面包21.1公斤。甚至连面对能源危机时,也不忘解决面包的问题。
每个早晨、中午、晚上,尤其是周末的上午,你都能看到德国的面包店门口排着长龙,衣着或随意或鲜亮的德国主妇们,期待着新鲜出炉、热腾腾的面包。虽然那玩意儿和我们对面包的理解可能相距甚远,却可能是一个家庭一天,甚至几天的主食。没错,德国人的主食,大部分时候是面包,各种各样的面包。
△来源:小红书@VeryScorpio
不过,和日本的可生食鸡蛋类似,需求产生工艺——德国人抹面包的生猪肉,也是一种经过严格灭菌的特殊肉类,不会轻易吃坏人。不过德国人的面包配菜大多时候也没有那么逆天,黄油、奶酪和香肠,才是更常见的搭配。据说,在德国有超过一千五百余种的香肠,啤酒香肠、狩猎香肠、火腿、茶肠,类似东北人吃的血肠,用猪头肉做的Sülze……甚至还有专门给孩子吃的小熊香肠。有的高级超市还有专门的肉类柜台,柜台上有切片机,帮你把香肠切成小片,好方便搭配面包。
此外,一些沿海地区的德国人,还喜欢用面包夹生鱼片,一般是三文鱼。日料爱好者表示听起来还挺爽的。离不开面包的德国人,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还发明了面包罐头这种逆天的玩意。一般是一个像普通罐头一样的铁皮拉罐,只不过是纸做的,打开之后里边会有几个预制的面团,拿出来扔进烤箱,按照说明调好温度时间,快手面包拿捏。
△来源:小红书@大海姑娘vintage
在做面包的手法上,德国人的硬核也让你难以想象。比如德国最具特色的碱水面包,这个碱,说的不是小苏打,而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熟悉吗?强碱啊妈妈!!!
要说无比坚硬的碳水类食物,德国面包可能也只能算榜上有名。毕竟人类在比硬度的领域,总是输人不输阵。在宇宙硬物榜上,剩下荣获提名的,可能还有法棍、俄式大列巴、以及陕西石头饼等等。
身为一种需要拿锯子来料理的食物,法棍的硬度早已声名远播。有新闻称,有一位11岁的英国女孩,曾用一条面包砸跑超市劫匪,这种条状的面包很可能就是法棍。法棍硬成这样,即使是最快的伐木工人,也不知道能处理它到什么时候。运刀时,艰难和滞涩是不可避免的。
但很可惜的是,当你试图自行操作时,一般连这种待遇都不见得有。
△切之前没人告诉我刀上去拿不下来啊?!from以身试法的我
至于俄式大列巴,更是把大和硬集于一身的典范。首先,一般来说它的尺寸远超常人想象;另外一方面,它的硬度也非常出类拔萃——敲水果,敲核桃,甚至敲手机,生活里难有大列巴干不碎的东西。据传闻,二战时苏联人还曾用大列巴筑工事。
在这两位面前,陕西特色石头饼,因为有脆的特性在,可能只能算弟弟。但这种用石头烙出来的饼,在经过为了远销全国而改良之前,也残害过无数人的牙床子。
有网友提名,山东寿光产的一种叫麦特尔的杉木面包,可以代表浩克山东入围。看了一下,是这样的,也有不少道理。
△来源:抖音@B不了
关于用法棍、大列巴和德国捷森打一架,谁会赢的问题,坊间总有不同说法。有人说法棍输在身材,大列巴输在灵巧度,而捷森只能像砖头一样用来近战拍人,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不过总的来说,在宇宙硬物神仙打架的现场,在动物油脂和起酥剂这个点上,东亚面包,直接输在了起跑线。吃点硬面包,感受下生活的真实直击大脑,是欧洲人的生活哲学。而啃一口捷森,追求饱腹感之前,先让生活的酸涩溢满唇舌,可能也是德国人独特的浪漫。如果生活给予你冷硬,你就与它硬碰硬。如此这般,生活这块硬骨头,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