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鼓励生育为名,制造新的不公平。 全文1115字,阅读约需2分钟 文/熊丙奇(教育学者)编辑徐秋颖校对赵琳 ▲日前,山西泽州县举行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九项措施”首批受益家庭补助发放仪式。图/今日泽州微信公众号 兑现数万元奶粉补助,二三孩中考还将加10分。 据澎湃新闻报道,来自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政府办的消息,该县于日前举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九项措施”首批受益家庭补助发放仪式,为来自全县16个镇的首批10户家庭发放了一次性生育补贴和奶粉补助,共计11万元。同时明确,在泽州县落户、就业的二(三)孩家庭子女,免费享受义务教育学校放学后托管服务。中考报考县内公办高中时可加10分。 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和奶粉补助,这是值得点赞的鼓励生育措施。而给二三孩中考加10分,则是涉嫌违规的加分项,这不仅会制造新的教育不公,还可能加剧教育焦虑。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本质是要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并为所有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公平的成长环境。 给二三孩中考加10分,毫无疑问,这对一孩是不公平的。鼓励生育不能越过一孩,去关注二孩、三孩。如果育龄夫妇一孩都不生,何来二孩三孩?鼓励生育,理应要对一孩、二孩、三孩一视同仁。如课后服务,一孩也应享有免费政策,而不能只是二孩三孩免费。 事实上,为推进教育公平、考试公平,我国对中高考加分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指导意见就明确,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总体看来,我国各地的中考照顾性质加分,已只保留确需保留的少数几项,如烈士子女加分,其余的都已经取消。在以往的中考加分中,就存在诸多出于完成部门工作的加分,包括购房、招商引资、引进人才等加分;对二三孩进行中考加分,则是为了完成鼓励生育的工作。但从公共教育角度看,这类加分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众所周知,当前各地的中考竞争十分激烈,一分之差,就会影响几百名的排名,还会决定学生是进普高还是中职。如果出现二三孩加分后,挤占一孩升学机会的情况,一孩及其父母恐怕难以接受。 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重要职责,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为此,应当努力清除影响教育公平的政策,不能以受教育者的公共教育资源作为奖励来鼓励生育。因为优待了某个群体,就会伤害另外一个群体的利益。 也有网友认为给二孩三孩中考加分,是鼓励生育的“硬招”,但这显然没有纳入公平视角。地方政府在制定鼓励生育政策时,除了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也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权衡各方的利益,确保其公平合理。
不能以鼓励生育为名,制造新的不公平。
全文1115字,阅读约需2分钟
文/熊丙奇(教育学者)编辑徐秋颖校对赵琳
▲日前,山西泽州县举行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九项措施”首批受益家庭补助发放仪式。图/今日泽州微信公众号
兑现数万元奶粉补助,二三孩中考还将加10分。
据澎湃新闻报道,来自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政府办的消息,该县于日前举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九项措施”首批受益家庭补助发放仪式,为来自全县16个镇的首批10户家庭发放了一次性生育补贴和奶粉补助,共计11万元。同时明确,在泽州县落户、就业的二(三)孩家庭子女,免费享受义务教育学校放学后托管服务。中考报考县内公办高中时可加10分。
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和奶粉补助,这是值得点赞的鼓励生育措施。而给二三孩中考加10分,则是涉嫌违规的加分项,这不仅会制造新的教育不公,还可能加剧教育焦虑。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本质是要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并为所有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公平的成长环境。
给二三孩中考加10分,毫无疑问,这对一孩是不公平的。鼓励生育不能越过一孩,去关注二孩、三孩。如果育龄夫妇一孩都不生,何来二孩三孩?鼓励生育,理应要对一孩、二孩、三孩一视同仁。如课后服务,一孩也应享有免费政策,而不能只是二孩三孩免费。
事实上,为推进教育公平、考试公平,我国对中高考加分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指导意见就明确,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总体看来,我国各地的中考照顾性质加分,已只保留确需保留的少数几项,如烈士子女加分,其余的都已经取消。在以往的中考加分中,就存在诸多出于完成部门工作的加分,包括购房、招商引资、引进人才等加分;对二三孩进行中考加分,则是为了完成鼓励生育的工作。但从公共教育角度看,这类加分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众所周知,当前各地的中考竞争十分激烈,一分之差,就会影响几百名的排名,还会决定学生是进普高还是中职。如果出现二三孩加分后,挤占一孩升学机会的情况,一孩及其父母恐怕难以接受。
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重要职责,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为此,应当努力清除影响教育公平的政策,不能以受教育者的公共教育资源作为奖励来鼓励生育。因为优待了某个群体,就会伤害另外一个群体的利益。
也有网友认为给二孩三孩中考加分,是鼓励生育的“硬招”,但这显然没有纳入公平视角。地方政府在制定鼓励生育政策时,除了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也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权衡各方的利益,确保其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