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富人区贫民窟对比 才知道该如何养育精英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1月11日 22点36分 PT
  返回列表
79434 阅读
27 评论
精读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步很重要,但可以抵达的终点更重要

上个月,一位在日本生活的网红博主,上传了自己拍摄的一段视频。 她分别去了日本的富人区麻布十番,和贫民窟寿町,对比了日本的贫富差距。 首先是富人区,街上大多是小别墅和平房,因此特别明亮。

街上随处可见欧美面孔的妈妈和婴儿车里的小孩。

这里的学校大多都是学费贵得吓人的国际学校。

富人们的休闲活动,经常是带着小孩在足球场、网球场一起运动。

这里的机构也很不一般,各国大使馆,还有日本最大的图书馆都在此地。

接着,她又去了贫民窟,这里的采光不是很好。

年轻人很少,小孩也很少,大多是老年人,街上垃圾很多。

街上随处可见的,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

房间一般没有浴室,因此一楼设有投币式洗浴房和洗衣机。

这里的父母都是很少陪小孩的,经常去一些不合法的小赌场、麻将厅。

因此,小孩的素质不高,有个骑着自行车路过的小孩甚至对她出口成脏。

看了日本富人区和贫民窟的对比才知道:养育一个精英,家庭因素真的很重要。

很多出生在贫困家庭里的人,他们的眼界、格局、思维、拥有的社会资源,都和富裕家庭的小孩完全没办法相比。

作家格十三,写过关于上海家长的生活。 有一次,朋友对她说:“现在骂孩子开不了口,打孩子下不去手。” 为什么呢? 因为眼前的这个娃,早上喝的是进口牛奶,晚上吃的是深海鳕鱼。 上着外教的一对一口语,请着大师上800一节课的钢琴。 周末各大机构加起来学费可以买个矿,出门车接车送。 寒暑假都是贵族享受般的深度营,动不动玩个帆船潜水。 为了不生二孩,还给他养个狗作伴,连狗洗个澡都比我做头发还贵...... 每骂一句,就像对自己巨额投入的否定; 每打一下,就如同对自己投资成本的损毁。 为了养育出一个精英,不让自家娃输在起跑线上,魔都家长们也是铆足了劲。 而北京海淀区家长,更是不肯落后于人。 作家米粒妈,曾写出自己的亲眼所见:海淀区的孩子有多牛? 一个3岁的海淀区小孩,英语词汇量8000,在纽约也许够用,在海淀区却还差点;

 一个4岁的海淀区女孩,张口就是核聚变原理,周末的爱好是参观北大清华北航的实验室; 一个6岁的海淀区男孩,最爱读的是英国的科普杂志《How It Works》,这本书长这样......

而这一切,很难不归功于他们的家庭环境。 海淀区家长,动不动就是人大教授、名校海归、知名互联网公司创始人。 大量听书、看书只是标配,他们还在跑步机和通勤路上,学完了十几门常青藤名校的公开课。 也就是说,在忙碌的工作和带娃之外,他们还要按时上课、写作业、复习考试。 这是海淀某顶级小学奥数课的教室后部,家长们都在认真学习、记笔记、全程录上课视频。

为的就是回家提问孩子、巩固复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看了这些场景,你不得不相信:有钱人与穷人教育资源的差距,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大。

有一部纪录片《对看》,导演跟拍了北京贵族学生和湖南留守儿童的成长轨迹。 农村孩子林森,因为家境贫穷,只能辍学在家。

妈妈外出打工后,再也没有踏进这个家里半步。

父亲则偏执地守着家里的几亩地,让两个孩子帮忙干活。 林森每天需要耕田、放牛、做饭,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在狭窄的院子里骑破烂不堪的自行车。 有一次,因为4岁的弟弟林晶不肯干活,哥哥林森对弟弟拳打脚踢。

他说,当时他的想法是:“想让他死,自己也一样,活着干什么。”

父亲想让林森去镇上的汽修厂学修摩托车,但林森心底一直有个愿望: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

但是,父亲却觉得读书没用,如果让林森去上学,他就少了一个干活的帮手。

他酗酒后终日躺在床上,宁愿让孩子跟他一样,过着卑微又贫困的一生。

很多原生家庭的贫穷,穷的不止是金钱和物质,而是思维方式。 他们的认知太过狭隘,没有长远目光,只注重眼前的短利而不是长远的利益。

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发展事宜,于是陷入贫穷的恶性循环中。 从小在贫困家庭长大的作家马拉慢感慨道: “有些东西是从娘胎就带出来的,改不了,造不了。” 原生家庭所带来的思维方式,对一个人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影响,真的很大。

被富养长大的孩子,身上那种自信和勇敢,更是精英阶层所追求的。 前段时间,王菲女儿李嫣晒出自己在国外读书的近照。

照片中的她,黑发红唇,穿搭颇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

她所在的那所学校,是全世界最贵的寄宿学校,每年学费高达约82万人民币。

据说每年只在全球招收250名学生,就读的很多学生本身就是贵族或王室的王子公主。

王菲和李亚鹏,除了给她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之外,总是鼓励她做自己:

“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的人生,我们支持你。”

正是在如此开放的环境下,李嫣对自己总是自信的,甚至坦言:“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完美的。” 她兴趣广泛,全方面发展自己的爱好,一幅书法《信念》曾拍出26万的天价;

她参加救助大熊猫活动,一幅大熊猫的画作,更是以100万的价格成交;

她还喜欢琢磨时尚美妆,自己设计的帆布袋,更是简约有个性。

再来看“矮大紧”高晓松,一个对自己的外貌、才华,有着无与伦比自信的男子。

他从小就在清华园长大,外公是深圳大学创办者,外婆是北航大奠基人;

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母亲是建筑学家和教育家。 他在《鱼羊野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家有好多书,连走廊里都摆满了书。 书柜下面都是卡片柜,那个时候没有谷歌搜索,看书得把笔记记在卡片上。 于是我们家到处堆满了卡片......” 他上清华的时候,想要辍学去玩乐队。 他妈妈说,可以,你要是分文不拿,能在天津坚持一周,我就让你玩乐队。 那是因为富人家庭的父母都知道,人生有无限可能,远远不止读书这一种选择项。 他现在在脱口秀节目上的谈笑自若,更是源于其原生家庭的生长环境所赋予他的,自由有趣的灵魂。

其实,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引发育儿焦虑。

 养育一个精英,家庭因素确实很重要,但这并不是你将自身失败全部归结于原生家庭的理由。 塞涅尔说:“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就像纪录片《人生七年》中的尼克,出身底层,但靠自己努力,考上并读完牛津大学。 最后他当上教授,带领自己的家人彻底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的逆袭。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今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步很重要,但可以抵达的终点更重要。

愿我们都有勇气,穿过最深沉的夜,突出重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共勉。

鹌鹑
1 楼
不是他爹他妈的名字,这幅熊猫能卖23万?
鹌鹑
2 楼
我靠,看错了,这熊猫卖了100万
q
qeeee
3 楼
李嫣那个就算了吧,没爹妈自己就是个废物残疾,不炒作谁知道你是谁?
e
evision
4 楼
三岁小孩词汇量8000,吹牛也不能这样吧。。。
自思的脑袋
5 楼
富人对孩子说:“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的人生,我们支持你”,富人的选择空间有很多,所以可以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而穷人基本没有选择的空间,所以命运只能由别人来安排。 富人与穷人就像是不同维度的空间,穷人的空间就是一条线,从起点到终点,一条道走到黑没得选。中产阶级就是一个平面,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权富们则是立体空间,他们经常可以抄近道。让穷人看到他们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王菲女儿的画作大熊猫卖了100万,靠,她确实是神一样的存在!这要羞死多少画家,画家们真要感叹金钱与经济的力量啊!) 穷人要翻盘成功,那真得靠神的眷顾!
飞天小花猪
6 楼
资源,分配
p
pamayou66
7 楼
3岁小孩词汇量8000太假了。一般3岁小孩母语词汇量也没8000。神童不讨论。
乱世狗熊
8 楼
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y
yuanfangzhi
9 楼
: 就像国内省委书记卖字画一样,真值那么多钱吗?买的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w
waterproof
10 楼
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了。。。。。。
风凤
11 楼
别误人子弟了, 麻布十番是东京的富人区? 到世田谷区的住宅区去看看, 通街别墅,为了防火没有饮食店, 秋天红枫,春天满条大街几公里的樱花树, 街面上的散步道结的果子垂到地面 各大明星的住所聚集,
爱天蝎的巨蟹
12 楼
只有垃圾父母才觉得读书无用
p
poipuy
13 楼
当然就是因为她爸妈的名字 问题是 有几个人有这样的爸妈?
v
vanpig
14 楼
8k还差点 纯tm有病 还不赶紧去看医生 投资白头了
n
nukeman365
15 楼
讲到精英,一下子就联想到托尔期泰笔中描述的highest society in Moscow & Pertersburg中的人物、他们个个衣装前卫;讲几国外语;政府地位高、社会资源丰富;收入消费极高。但具有讽刺性地是这些精英往往一灵魂肮脏、男盗女娼。
l
laolongdie
16 楼
这是在教傻逼啊?一个3岁的海淀区小孩,英语词汇量8000,在纽约也许够用,在海淀区却还差点;
英国流氓
17 楼
就是 能一天说出300个不同的音节就很牛逼了
刁太大
18 楼
你们别不信,我弟和表弟都告诉我他们的英语词汇量在一万多到三万之间。我也很郁闷。出来20年,天天上班听说读写都是英文,词汇量也就是五千左右。他们一直在国内天天背单词,倒是有上万词汇量。哈哈哈。
r
run007
19 楼
真的张口就来,世田谷区那么大就为了防火没有饮食店?
r
run007
20 楼
哪有人不是灵魂肮脏,不只是富人灵魂肮脏,只不过穷人没有资本去灵魂肮脏。泡妞还是需要资本的,起码买个包包人家才让你上吧。穷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已。
S
Sinagawa2020
21 楼
星星星
22 楼
那个词汇量显然是一个笑话啊,较真就是你没幽默感啊
y
yamagutihg
23 楼
哪个国家都这样,不舍得给孩子投入,轻信素质教育那些人,最终就是把孩子送到工地上。
苦尽甘来
24 楼
那个申请院士的带自己的博士生去,难道不是以权谋私吗?
t
tfera
25 楼
王思聰呢?父给他5亿做了什么?还让政府法官限制消费!
m
monash
26 楼
他妈的黑穷人捧富人的傻逼舔鸡巴生孩子没屁眼到傻逼微商忽悠文
南朝人
27 楼
特例当范例的文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