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瞬间倒闭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3日消息,美国硅谷银行暴雷事件在全球引起轰动,这家依托科技行业扶摇而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最终也是被它的硅谷客户们挤兑而死。 硅谷银行在1983年开业,为硅谷刚刚起步的科技公司服务。它鼓励其银行家富有创业精神,开发小众业务,比如向酿酒厂贷款。 成于科技业 科技行业一直是硅谷银行的基本业务。随着该行业的蓬勃发展,硅谷银行成长为美国最大的20家银行之一,并它在海外开设了办事处。 在美国由风投支持的科技和生命科学公司中,近一半都是硅谷银行的客户。硅谷银行拥有3234家公司的认股权证,有权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该银行还向企业创始人和风投高管提供只有受邀才能获得的抵押贷款。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条条大路通硅谷银行。”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平台Endor Labs CEO瓦伦·巴德瓦尔(Varun Badhwar)说。Endor是巴德瓦尔协助创立的第三家公司。在这些公司中,他们要么一开始就选择了硅谷银行,要么后来将业务转移到硅谷银行。 硅谷银行发迹于硅谷 新冠疫情时代的存款热潮让硅谷银行和其他美国银行一样,拥有了大量现金。硅谷银行的存款在两年内增加了两倍,达到1890亿美元,推动2021年成为硅谷银行有史以来最赚钱的一年。 隐患早已埋下 这种依赖科技业的策略虽然利润丰厚,但却让硅谷银行的存款基础严重偏向科技公司及其巨额账户。该行绝大多数存款(截至2022年底为1570亿美元)只存在3.7万个账户中,里面的资金超过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规定的25万美元存款保险上限(超过的部分不受保险保护)。 外界也曾对硅谷银行过于依赖科技业表示担忧,但其CEO格雷格·贝克尔(Greg Becker)对此不屑一顾。贝克尔去年11月在接受采访时称:“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最好的市场中。”硅谷银行代表尚未就此置评。 贝克尔曾对外界担忧不屑一顾 大约在那个时候,巴德瓦尔决定谨慎地获得信贷额度。信用额度是一份保险,如果需要的话,它可以帮助巴德瓦尔的公司再维持生存一年。巴德瓦尔说,硅谷银行愿意向Endor提供贷款,前提是该公司将所有资金转移到硅谷银行。 随后,巴德瓦尔将他的存款从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转到了硅谷银行。他说,自己觉得在硅谷银行受到了很好的照顾,他可以接触到该银行的高级银行家。 “一切都很好,”他说,“直到8-K监管文件的出现。” 恐慌开始 硅谷银行在3月8日提交给监管机构的这份文件中宣布出售股票和债券亏损,拉响了各种警报。但巴德瓦尔几乎没有注意到银行的情况,直到周四上午10点半左右。当时,一名员工在Endor的Slack频道上指出,硅谷银行的股价正在直线下降。 “我的第一反应是,”巴德瓦尔说,“这听起来像是反应过度了。” 几个小时内,科技行业对硅谷银行的支持似乎就消失了。知名风投公司开始敦促他们的投资组合公司转移他们在硅谷银行的存款。 硅谷银行的一家分行周六已关闭 当天下午两点半,巴德瓦尔给他在第一共和银行的前银行家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询问他在该银行的账户还能用吗?“我们可以着手激活它。”该银行家告诉他。 巴德瓦尔感到进退两难。他知道,从硅谷银行取出所有钱会影响他的信用额度。不过,转移大约四分之一的存款,将确保Endor有足够的现金支付6到8个月的工资。下午2点47分,也就是在硅谷银行切断当日电汇的13分钟前,他发出了转账申请。 几分钟后,巴德瓦尔接到了他在硅谷银行的银行家电话。后者告诉他,竞争对手一直在散布有关该银行状况的虚假信息。他说,是的,银行会帮他办理转账。下午4点50分,第一共和银行确认资金已经到账。 疯狂挤兑 马克斯·曹(Max Cho)是保险创业公司Coverage Cat的联合创始人,他在蒙大拿州的一辆穿梭巴士上发现自己陷入了银行挤兑。 他在周四抵达博兹曼机场,登上巴士,驱车一小时前往蒙大拿州的一个创业公司创始人休养地。 他坐上车后环顾四周,发现同行的乘客们都在疯狂地敲手机,争先恐后地提款。“银行挤兑,”他意识到,“真的发生了。” 硅谷把矛头指向了硅谷银行。到该银行周四营业日结束时,存户已试图提取420亿美元。周五上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该银行开门前接管了它。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案,仅次于2008年华盛顿互惠银行的倒闭。 硅谷银行及其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花了40年时间才在创业界建立了卓越融资银行的声誉,但毁掉它只用了36个小时。这一暴雷事件的罪魁祸首并不是那些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毁灭银行的奇异衍生品和冒险行为,而是存款和资产之间的不匹配,这些正是商业银行的基石。 它的余波可能会席卷硅谷。没有及时把钱取出来的客户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取出来。创业公司和他们的投资者在周末忙着寻找能够渡过难关的救生索。创始人用个人信用卡支付费用,风险投资公司也准备提供资金为他们投资的公司发放工资。一些公司直接向客户发出呼吁,要求他们采购以便将资金转入新的银行账户。 “让我们明确一点:这对许多小企业的生存构成了重大威胁。”亚洲预制食品制造商Omsom的创始人在发给客户的电子邮件中说。
硅谷银行瞬间倒闭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3日消息,美国硅谷银行暴雷事件在全球引起轰动,这家依托科技行业扶摇而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最终也是被它的硅谷客户们挤兑而死。
硅谷银行在1983年开业,为硅谷刚刚起步的科技公司服务。它鼓励其银行家富有创业精神,开发小众业务,比如向酿酒厂贷款。
成于科技业
科技行业一直是硅谷银行的基本业务。随着该行业的蓬勃发展,硅谷银行成长为美国最大的20家银行之一,并它在海外开设了办事处。
在美国由风投支持的科技和生命科学公司中,近一半都是硅谷银行的客户。硅谷银行拥有3234家公司的认股权证,有权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该银行还向企业创始人和风投高管提供只有受邀才能获得的抵押贷款。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条条大路通硅谷银行。”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平台Endor Labs CEO瓦伦·巴德瓦尔(Varun Badhwar)说。Endor是巴德瓦尔协助创立的第三家公司。在这些公司中,他们要么一开始就选择了硅谷银行,要么后来将业务转移到硅谷银行。
硅谷银行发迹于硅谷
新冠疫情时代的存款热潮让硅谷银行和其他美国银行一样,拥有了大量现金。硅谷银行的存款在两年内增加了两倍,达到1890亿美元,推动2021年成为硅谷银行有史以来最赚钱的一年。
隐患早已埋下
这种依赖科技业的策略虽然利润丰厚,但却让硅谷银行的存款基础严重偏向科技公司及其巨额账户。该行绝大多数存款(截至2022年底为1570亿美元)只存在3.7万个账户中,里面的资金超过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规定的25万美元存款保险上限(超过的部分不受保险保护)。
外界也曾对硅谷银行过于依赖科技业表示担忧,但其CEO格雷格·贝克尔(Greg Becker)对此不屑一顾。贝克尔去年11月在接受采访时称:“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最好的市场中。”硅谷银行代表尚未就此置评。
贝克尔曾对外界担忧不屑一顾
大约在那个时候,巴德瓦尔决定谨慎地获得信贷额度。信用额度是一份保险,如果需要的话,它可以帮助巴德瓦尔的公司再维持生存一年。巴德瓦尔说,硅谷银行愿意向Endor提供贷款,前提是该公司将所有资金转移到硅谷银行。
随后,巴德瓦尔将他的存款从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转到了硅谷银行。他说,自己觉得在硅谷银行受到了很好的照顾,他可以接触到该银行的高级银行家。
“一切都很好,”他说,“直到8-K监管文件的出现。”
恐慌开始
硅谷银行在3月8日提交给监管机构的这份文件中宣布出售股票和债券亏损,拉响了各种警报。但巴德瓦尔几乎没有注意到银行的情况,直到周四上午10点半左右。当时,一名员工在Endor的Slack频道上指出,硅谷银行的股价正在直线下降。
“我的第一反应是,”巴德瓦尔说,“这听起来像是反应过度了。”
几个小时内,科技行业对硅谷银行的支持似乎就消失了。知名风投公司开始敦促他们的投资组合公司转移他们在硅谷银行的存款。
硅谷银行的一家分行周六已关闭
当天下午两点半,巴德瓦尔给他在第一共和银行的前银行家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询问他在该银行的账户还能用吗?“我们可以着手激活它。”该银行家告诉他。
巴德瓦尔感到进退两难。他知道,从硅谷银行取出所有钱会影响他的信用额度。不过,转移大约四分之一的存款,将确保Endor有足够的现金支付6到8个月的工资。下午2点47分,也就是在硅谷银行切断当日电汇的13分钟前,他发出了转账申请。
几分钟后,巴德瓦尔接到了他在硅谷银行的银行家电话。后者告诉他,竞争对手一直在散布有关该银行状况的虚假信息。他说,是的,银行会帮他办理转账。下午4点50分,第一共和银行确认资金已经到账。
疯狂挤兑
马克斯·曹(Max Cho)是保险创业公司Coverage Cat的联合创始人,他在蒙大拿州的一辆穿梭巴士上发现自己陷入了银行挤兑。
他在周四抵达博兹曼机场,登上巴士,驱车一小时前往蒙大拿州的一个创业公司创始人休养地。
他坐上车后环顾四周,发现同行的乘客们都在疯狂地敲手机,争先恐后地提款。“银行挤兑,”他意识到,“真的发生了。”
硅谷把矛头指向了硅谷银行。到该银行周四营业日结束时,存户已试图提取420亿美元。周五上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该银行开门前接管了它。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案,仅次于2008年华盛顿互惠银行的倒闭。
硅谷银行及其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花了40年时间才在创业界建立了卓越融资银行的声誉,但毁掉它只用了36个小时。这一暴雷事件的罪魁祸首并不是那些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毁灭银行的奇异衍生品和冒险行为,而是存款和资产之间的不匹配,这些正是商业银行的基石。
它的余波可能会席卷硅谷。没有及时把钱取出来的客户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取出来。创业公司和他们的投资者在周末忙着寻找能够渡过难关的救生索。创始人用个人信用卡支付费用,风险投资公司也准备提供资金为他们投资的公司发放工资。一些公司直接向客户发出呼吁,要求他们采购以便将资金转入新的银行账户。
“让我们明确一点:这对许多小企业的生存构成了重大威胁。”亚洲预制食品制造商Omsom的创始人在发给客户的电子邮件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