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的研究员保罗·希尔(Paul Heer)说,气球事件助长了许多观察家已经称之为新冷战的局面。希尔本星期在美国政治外交杂志《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发表文章指出,双方都可能会继续高估自己,而与此同时,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另一场危机可能会迅速升级。”
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全球安全项目主任劳拉·格雷戈(Laura Grego)说,与其说目前的问题是气球收集情报及其引发的各种技术或法律问题,不如说这更是一个外交和战略问题,两国间收集情报并不令人意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双方在新的领域还会有更多的相互碰撞,最重要的是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在紧急情况下的沟通能力。
Cold War is best way to settle pecking order between the world's powers. The last Cold War ended peacefully when the USSR lost arms race. This time with China, the outcome won't be any different.
美中之间的外交摩擦星期三(2月15日)继续升温,北京指责美国高空气球飞越新疆和西藏地区,并称将对损害中国主权的美国实体进行报复。
自上个月底一个中国侦察气球飘入美国领空以来,一场外交危机步步拉开帷幕,中国从最初被认为颇温和的反应逐渐转化为对美国的强烈抨击。
“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将依法对损害中国主权、安全的有关美国实体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三说,但没有具体说明具体措施。
在美国方面,一位消息人士星期三对路透社透露,拜登总统考虑就中国气球事件发表演讲。一个多星期以来,拜登总统一直受到来自国会议员和舆论的压力,要求他就中国间谍气球和其他三个被美国战斗机击落的物体向公众作出说明。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对路透社说,拜登目前的想法是在下周早些时候启程前往波兰之前发表演讲。
美中将陷入长期冲突和竞争?
事件爆发之初,中国外交部不仅很快承认气球来自中国,并解释说,飞入美国本土上空并非本意,称该飞艇自身控制能力有限,偏离了预定航线,其新闻发言人还在2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罕见地对他们所说的“误入美国”表示“遗憾”。
“北京表示‘遗憾’,这是一种外交形式的道歉。”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Robert Bruce Zoellick)星期二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
然而此后几天,中国开始逐步加码抨击美国,在称美国高空气球自去年以来十余次飞越中国领空后,又在星期二和星期三进一步指责说,自去年5月以来,美国在本土放飞多个高空气球,持续进行全球环行,至少十多次飞越中国领空,包括新疆、西藏等省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要求美国就此向中方作出解释和交代,并“切实反躬自省”。
“我认为危机已不再与气球有关,而更多地与中国对击落气球的反应有关。”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说。
美国联邦调查局仍在对打捞上来的气球残骸进行分析,但是这一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间谍气球本身、甚至情报损失的范围。
“我认为这将由此迎来长期的冲突和竞争。”肯塔基大学帕特森外交与国际商务学院助理教授罗伯特·法雷(Robert Farley)对美国之音说。
在击落中国侦察气球后,美军在北美上空又击落了三个飞行物,其中包括周日在密西根州休伦湖上空的一个飞行体。美国还在打捞分析这些不明飞行物,但就目前所了解的有限迹象来看,这三个飞行体被认为很可能为无害物体。
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 (CSET) 的研究员山姆·布雷斯尼克(Sam Bresnick)说,如果美国发现中国对其他不明飞行物也负有任何责任的话,情况肯定会继续升级。
同时在美国陆军战争学院任客座教授的法雷说,这一危机揭示出,美国存在着强大的对中国不满的力量,即使对他这样一位长期的政治观察人士来说,美国国内的反应也“着实让我吃惊。”
“我认为它揭示了美国政治的某些方面,这将可能、或者不可避免地使两国关系化为一种长期的冷战关系。”法雷说。
美中之间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不断加剧的科技战、以及在亚太地区厉兵秣马等等,都被认为两国间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进入新冷战阶段。
国家利益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的研究员保罗·希尔(Paul Heer)说,气球事件助长了许多观察家已经称之为新冷战的局面。希尔本星期在美国政治外交杂志《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发表文章指出,双方都可能会继续高估自己,而与此同时,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另一场危机可能会迅速升级。”
不过也有观察人士指出,目前看来气球事件还不至导致直接的军事紧张关系。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商业和经济高级顾问甘思德(Scott Kennedy)说,与当年在海南岛附近上空发生的美军EP-3侦察机与中国战斗机相撞事件相比,气球事件本身不太可能转化为实际的军事危机。他在接受英国iNews新闻网采访时说,“原因很简单,2001年的撞机事件导致一名中国飞行员死亡和美国机组人员被拘留。”
严重缺乏可靠对话渠道
尽管如此,甘思德说,目前的争端仍可能会给两国关系的未来带来严重的麻烦,可能会加大有效管理南中国海、台湾等未来潜在危机的难度,因为“我们的沟通渠道很少”。
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全球安全项目主任劳拉·格雷戈(Laura Grego)说,与其说目前的问题是气球收集情报及其引发的各种技术或法律问题,不如说这更是一个外交和战略问题,两国间收集情报并不令人意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双方在新的领域还会有更多的相互碰撞,最重要的是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在紧急情况下的沟通能力。
“我特别感到担心的是,美国和中国有一个可靠地相互沟通的渠道是多么困难,尤其是在发生危机时。”格雷戈对美国之音说。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启程前往德国、土耳其和希腊访问。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交消息人士星期三向美国之音证实,美国正在为布林肯和中国外交主管王毅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可能举行会晤做准备,这将是自美国击落中国间谍气球以来美中外交高层的首次面对面会谈。
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在2005年的一次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应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一说法。他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评论文章说,世界主要大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变得“越来越危险”,而外交的宗旨就是通过交流来管理这些危险。这位美国高级外交官说,布林肯本应在前往中国时私下告诉习近平,中国必须明白它让拜登别无选择,只能摧毁入侵气球,中国也会如此。
希尔在《国家利益》上发表的那篇文章也说,两国要将受损的关系修复到“华盛顿和北京都准备继续布林肯访问的地步将是困难的,也需要时间。”
尽管美国两党在中国问题上存在高度共识早已为人所知,但气球事件以来两党的同心戮力仍属罕见。
美国众议院在事发后几天就以419比0票的结果全票通过决议,谴责中国“公然侵犯美国主权”,并要求白宫提供更多信息。由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也在星期三无异议通过两项决议,谴责中国高空侦察气球侵犯美国主权。在民主党议员泰斯特(Jon Tester)主导下,参议院还发起对五角大楼为什么花这么长时间才发现中国间谍气球的调查。
乔治城大学的布雷斯尼克说,拜登政府一方面施行了几项对华强硬政策,在另一方面似乎也很希望与北京进行建设性对话。“然而。。。拜登政府摆脱气球事件危机的主要挑战将是日益强硬的美国国会以及对中国持怀疑态度的公众。”布雷斯尼克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
中国一名高级外交官最近披露说,美国最初曾暗示不会击落中国气球。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官网上的一篇专访实录显示,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2月6日)在接受法国LCI电视台《观天下》栏目直播专访时说:“真正令人震惊的并不是美国击落了飞艇,而是在于美方已经对中方的解释表示理解,并似乎表示不会击落飞艇,但最终却还是将其击落了。”
中国问题专家库珀说,中国政府当然希望气球事件尽早过去,但拜登政府需要时间,要确定这对他们来说不会有政治上的风险。他说,虽然他不能肯定布林肯和王毅是否会在不久后会面,他毫不怀疑华盛顿与北京总会有沟通,问题是,即使能够会面,很多问题也仍难得到解决。
“关系紧张与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有关,”他说,“这些都不好办,不会在会议上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