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物易物:可口可乐换万物 葱姜蒜是硬通货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4月12日 21点46分 PT
  返回列表
74148 阅读
47 评论
三联生活实验室

谁能想到,上海年轻人现在要以物易物过日子了。 牛肉饼换米面油,半瓶朗姆酒换4个蛋挞……在食物之间的交换中,零度可乐站在了顶端:可换万物。

 

青椒和葱姜蒜变成了硬通货,因为蔬菜包里不会出现。疫情中的真友谊,就是我的姜愿意切你一半。 发展到后来,跨物种的交换越来越离奇。 买菜app上抢来的1条400g鲈鱼,换2盒抽纸;两包软包中华,换5斤牛肉;未开封的Lamer套装,换3瓶老干妈;一瓶全新的SKII,换1块牛排;万能青年旅店的CD,换1袋速冻饺子。 关键时刻,家里的猫还可以交换出去陪玩,能帮你换到3个橙子。

 

在抢不到菜,团购也迟迟未到的魔幻场景下,上海的年轻人都换到了些什么?

我用一切换青椒

Lucy,媒体人 我们小区以物换物的风潮,算是我开的头。 我平时属于一天没吃到辣,就像一天的饭都白吃了一样,所以非常非常需要青椒。 为了提高效率,我直接在小区群里把“底牌”亮出来了:

很快就跟邻居们换到了10多个青椒,足够吃好几天。 就此,我开启了以物换物的道路。目前为止,我换了4次东西。 4月6日晚:跟对门的年轻夫妇换了点生抽。他们本来要直接给我,但是我执意用3根烤肠换,想着他们的小儿子应该喜欢。 4月7日白天:用两包袋装奶茶跟群友换了袋料酒。

4月8日白天:和一个带儿子在家的妈妈,换了青椒和番茄。 这位妈妈还想送我自己做的酱油肉,我让他们自己留着,因为还要封多久大家都不知道。

她说:“没关系,我和儿子胃口也不算大。你一个人身在异乡的,要好好照顾自己呀。” 结果我最后收到的,是比团购套餐还丰富的赠菜。

换青椒时,我顺便用1瓶老抽和5个鸡蛋,和另一个邻居换了一小块肉。

4月8日晚上:我分别和5个人互换了物品—— 1、3袋牛排换了8片蒸汽眼罩2、7片面膜换了一盒12片蒸汽眼罩3、3袋螺蛳粉换了1袋紫燕百味鸡凤爪4、奶酪棒方便面小饼干换1袋肉皮三鲜预制菜5、5袋牛排、香肠腊肉烤肠、3袋螺蛳粉、1个花菜、1个萝卜、1个包心菜、2个土豆,换了3盒+7片蒸汽眼罩。

除了以物换物,我还需要盯着团购的群。稍不小心错过了接龙,就会痛失团购名额。 我前几天捡漏了一个别人放弃的水果团购名额,终于续上了水果。放在冰箱里供着的、每天看两眼望梅止渴的苹果和橙子,终于敢吃了。 你从前可以相信,自己一个成年人,已工作、能挣钱、会做饭,在21世纪外卖便利店极其发达的超一线城市,怎么也不可能饿着。 经历这几天后,你唯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手里拥有的东西。冰箱里的蔬菜、肉、水果、牛奶,才是唯一的安全感。

Lucy记录的“战略储备”

但还是很感动陌生人之间无条件的善意。

我以前还觉得我们这里挺偏挺远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住。现在我要说:

我们小区人间值得!

小区“物价”:一瓶可乐=二分之一瓣蒜

大喜,市场营销 我们小区现在以物换物的“物价”是: 1瓶可口可乐=1/2瓣大蒜=5支香烟;1瓶酱油=6个鸡蛋;1个梨 / 苹果=10元左右等价物品。 我昨天是用一棵杭白菜换到了面粉,全部拿来做了8个韭菜盒子。 好久没吃这么热乎扎实的碳水了。在此之前,我冰箱里只剩这些一目了然的东西,能维持7天吧。

啤酒是过期的,我也喝,因为这是目前我除了自来水之外唯一可以饮用的东西。 毕竟,我看到某位上海的顶流博主,现在也只能吃发芽的土豆。 为了能撑过7天,每天吃的量要严格控制。所以我现在一天只吃两顿或1.5顿: 第一顿“brunch”,一般在12点以后吃,以速冻食品为主。

然后就剩晚饭了。晚上会做点简单的饭菜。 晚上会饿的,但忍忍也就睡觉了。 抢菜我已经放弃了,靠小区团购生活。但团购最近也停了,我比较幸运,在团购取消的前一天团到了一袋大米。 目前最缺的是水果和绿叶菜。没有维生素,嘴里开始起溃疡了。 我还算好。一些有孩子的家里没奶粉,没纸尿裤;女孩儿没有卫生巾。这些东西目前很难团购上,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借邻居锅碗瓢盆,邻居借我烟酒消愁

阿达,市场营销

我们这栋楼很多年轻人平时不做饭,自然也不会囤东西。所以我就借出去了几个炒菜锅、几个碗还有几把刀。 调料大家平时也不会囤,但我买东西喜欢买大份,所以像油盐酱醋、厨房纸、洗洁精这些,我都挨个给大家匀一点。 别人支援我的都是烟、酒和咖啡。我从3月初就被封了,烟和酒的存货早就不够了,非必需品又很难买,只能在楼里跟大家借。

小红书博主用火锅底料换到的红酒 我以前抽烟喝酒其实都挺挑的。喝酒只喝精酿,从来不喝什么水啤或者太便宜的红酒。抽烟也只抽固定的牌子。 但到了现在,还能挑什么?大家给我什么我就收什么。 我以前喝咖啡也从来都是买新鲜的,连冻干粉都不喝。现在每天早上喝别人给我的杂牌速溶。 但这些无论如何是没办法戒掉的。 现在居家办公,我经常半夜一两点才能收工,工作压力非常大。 然后你还要想着抢菜。晚上12点左右要把菜放入购物车,早上6点要起来玩命刷新,通常又陪跑抢不到。 这意味着你永远都是晚睡早起,还买不到菜,还要工作,整个人非常焦虑。没有烟酒咖啡,一个人根本扛不下来。

小红书博主用速溶咖啡换大蒜

我家里养猫,但我们家已经快没水了。所以现在仅剩的一点点纯净水我让猫喝,自己喝自来水,用壶烧开了消消毒。 今天我就吃了一点意面、一点包菜和一点冻鸡肉——怎么办呢,只能说还好我在刷脂期。

以物易物,来自“附近”的一点温暖

TT,国企会计

昨天是我以物易物的第3波,我用1颗姜,换到了1根大葱和1杯生抽。

前面几天,我用两斤大米,换了两袋酵母粉。蒸了馒头和包子,也送给了周围邻居。 还有用一盒牛奶换到了打火机。洗洁精我本来是送给邻居的,结果她偷偷在我家门口放了盒拼图作为回礼。

有一家要换我的土豆,还没来得及交易。我昨天刚收到了第3轮物资,加上这次来的菜,我已经囤了16个土豆了,十分“富有”。 除了以物易物,这些天我还收到了邻居们送的猫砂、香肠,甚至还有防晒霜。

很多时候大家都没想着要换什么,自己有什么就都给出去。

邻居送的猫砂和猫粮

今天我家燃气炉打不着火了,小区里的群友群策群力,有一位让老公给我送来了一节1号电池,再加上打火机,总算吃上了饭。 平时跟邻居们没有多少交往,但在这个时候,看着那些用楼号房号作代称的邻居们,突然感觉到这种原始社会的交流方式,也挺好。 ??????

从上周开始,很多身在北京的人也开始加入抢菜,想为上海的朋友们做点什么。 我连续两天上闹钟5:30起床。上海的朋友自己抢馒头和面包,我在北京帮抢蔬菜和水果(以及一根大葱)。据说这样能分担抢菜压力,成功率更高。 然而,频繁忙线的app告诉我,我连初赛圈都进不去。

这还只是两个早上。他们的焦虑,我只体会到了万分之一。 但上海朋友们的述说都带着克制。他们总说,我还好,还有更多人比我更难。 在朋友圈里,预产期还有3天的怀孕妈妈,成为了团长。临去医院前,还在和团友交接团菜信息。 有朋友收到了蔬菜包物资,其中有一袋“楼外楼”的干菜焖肉,想来是来自杭州的驰援。

还有来自福建的大礼包,里面有熟悉的“沙县小吃”。

有上海的朋友把切下来的萝卜根泡在水里水培,能不能种出来不知道,但是个安慰。她说,那些发芽的蔬菜很像房间里新来的朋友,是被隔了一扇门的春天。

群友分享疫情前泡出来的土豆花

所有的普通人都在尽自己所能,向“附近”释放善意,与那些熟悉的陌生人,相守相助。 等大家解封了,可以再和那些艰难时刻交换过东西的邻居们,重新好好认识一下。

走出家门,跟他们认真地说一声:侬好呀。

评论区聊聊:上海的朋友,你们换到了啥?

s
ssbbss
1 楼
活着吧,好好活着 活着可以唧唧歪歪,这个不满意,那个不合适
X
XXyourOO
2 楼
: 👅
A
AMONIA
3 楼
封个一年半载,进入共产主义,原始的。
P
Policeman2015
4 楼
那就不算真正高档
l
lovepark1
5 楼
国际化大都市, 被小学生领导 就这样。 克服一下吧, 还会连任几届呢。
青春永万岁
6 楼
单身女的没吃的,饿急了怎么办?有的有权利分配的人就占人便宜
m
matrixyard
7 楼
厉害国 不是吹的, 硬生生回到原始社会 这个要热烈庆祝 墙国的奇葩一出又一出, 真好看
m
matrixyard
8 楼
以后墙国,只要有一例, 就封城 要是发现有艾滋病例,就封城停止一个月的性生活
人生没有智慧
9 楼
粉蛆会告诉你这是乐趣,你不懂的快乐
一人分饰两角
10 楼
上海的小三们都在独守空房啊。
大多利猫
11 楼
一群走资派群众。硬通货应该是习主席语录宝书。什么可乐。简直是一群腐化的东西。所以要社会主义来改造你们
海德
12 楼
社会主义的铁拳来了,上海人民有福了。
w
wndqm
13 楼
哎,叫你们多看看新闻 多听听国家的建议,都不听. 国家近期以来一直发言建议民众囤粮食 囤必需品. 现在明白了吧?就连上海都避不了,更不要说二三线城市了,有时间 有能力 多屯粮食 多屯必需品
胡不语
14 楼
我个人强烈认为中国的防疫证策已经到了该调整的时候,甚至有些滞后了。COVID演变至OMICRON后情况已经大不同了,中国当下急需积极寻求清零之外的高效防疫手段,摸索如何将疫苗,特效药, 中医等与政府的超强组织能力有机全面结合
对不起我是警察
15 楼
幸好留园的大家都移民了
Y
YL0115
16 楼
不知道该说可怜呢,还是可悲呢
g
gotballs
17 楼
共产主义就这么实现了?伟大领袖xi禁评万岁!
你信不
18 楼
: 天天打卡减肥,断食减肥
你信不
19 楼
死亡马上创新高
胡不语
20 楼
: 未必。方舱里的人不是都得了,有几万的样本,死亡率甚至重症率都没有创新高啊。Omicron比起最初出现的COVID单细胞病毒复杂很多,突变的可能性尤其是变得更为致命的可能性大为降低.从现有非常丰富的数据看,Omicron是没有必要用清零来对待的
琉元愤青
21 楼
上海这回被人治坑惨了。
k
kaikaikai1984
22 楼
哈哈 疫苗 特效药 中医 政府能力…..就是没用的国产疫苗+国难财无用的莲花清瘟+清零…这已经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壑颦
23 楼
这是要回到石器时代了?
雪中奔牛
24 楼
华夏文明是孔孟之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拿着一个俄国自己都不要的邪教砸孔庙,排军队警察志愿者把癌症病人堵家里不让上医院,把小孩和父母强行分离的独裁,就是真正反我华夏文明!
N
NSB
25 楼
中国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善良最好管理的老百姓。
j
jeffinvade
26 楼
你认为没用,钟南山认为也没用 领导不知道换肩啊
j
jeffinvade
27 楼
死亡人数=感染人数*死亡率 用封城限制感染人数,限制不住,而且得不偿失,弊大于利 应该在用合理疫情控制,比如口罩,健康码,入境隔离,核酸检测,密切接触者隔离来限制感染人数的基础上,想方设法降低死亡率. 怎么降低?批准复星的国产mRNA,给老人打疫苗 中国老人疫苗接种率很低,80岁以上只有一半打了两针,打三针的只有20% 如果不抓紧时间给老人打疫苗,中国也会和香港那样死很多人。 靠封城救命,只是暂时的。传染无法被彻底断绝,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靠疫苗救命,才是靠谱的
j
jeffinvade
28 楼
绝非只有躺平和一刀切封城两种选择 口罩,健康码,入境隔离,核酸检测,密切接触者隔离,都应该继续 但不应该一刀切封城,让老百姓没地方看病吃不饱饭。这样弊大于利得不偿失。老百姓可以不旅游,不看电影,不逛街,不下馆子,不娱乐,但不应该限制老百姓买菜上班。
j
jeffinvade
29 楼
靠封城救命,只是暂时的。传染无法被彻底断绝,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靠疫苗救命,才是靠谱的。 香港这次死人很多,为啥?很多老人没打疫苗.截至3月21号,香港60岁以上疫苗2针接种率只是49%,结果就是96%的死亡,是60岁以上的,其中70%是没打疫苗的. 中国情况也类似,八十岁以上老人疫苗接种率才一半,三针接种率才20%,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高危人群不打疫苗,简直本末倒置 中国如果不抓紧时间给老人打疫苗,肯定会死很多人。
你信不
30 楼
那是疫情不严重的时候,上海都折腾成什么样了,呵呵,随便买个菜可能就传染十个八个。
j
jeffinvade
31 楼
: 既然不能用封城来限制疫情,想减少死亡,就得靠减少死亡率,靠疫苗 中国到现在都不批准复兴国产的mRNA,药监局的专家评审都过了10个月了,但因为是进口专利,和共产党大搞的民族主义不符至今不批。 再不用mRNA给老人打疫苗,打加强针,中国会死很多人。
n
neophoenix
32 楼
换来换去最后人民币还没来得及国际化就被国人抛弃了
t
tracytracy
33 楼
上海大家冰箱里都不冰冻食物吗?南北真的生活习俗不一样, 沈阳封城一个月了,物价没怎么涨,也没人抱怨没吃的,政府也不给送菜, 也不让下楼,估计好多家庭冰箱里面都有够吃几个月的食物…
你信不
34 楼
: 疫苗真的有用吗?难说。打完扛不住的已经走了。
j
jeffinvade
35 楼
: COVID-19 Mortality and Vaccine Coverage —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hina, January 6, 2022–March 21, 2022 Early Release / April 8, 2022 / 71 Dallas J. Smith, PharmD1,2; Avi J. Hakim, MPH1; Gabriel M. Leung, MD3; Wenbo Xu, MD4; W. William Schluter, MD5; Ryan T. Novak, PhD1; Barbara Marston, MD1; Bradley S. Hersh, MD1 Among persons aged ≥60 years in Hong Kong, 49% had received ≥2 doses of a COVID-19 vaccine, and vaccination coverage declined with age. During January–March 2022, reported COVID-19–associated deaths rose rapidly in Hong Kong. Among these deaths, 96% occurred in persons aged ≥60 years; within this age group, the risk for death was 20 times lower among those who were fully vaccinated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were unvaccinated. 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352899 看得懂不? 截至3月21号,香港60岁以上疫苗2针接种率只是49%,结果就是96%的死亡,是60岁以上的,其中70%是没打疫苗的.60岁以上人口中,打疫苗的死亡概率比不打疫苗小20倍
j
jeffinvade
36 楼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1/wr/mm7104e3.htm CDC的统计,65岁以上人群,打了三针mRNA之后,住院率比不打的老人要低52倍
你信不
37 楼
: 中国没打疫苗吗?我知道的老人都打了。也有打完有后遗症的。 香港这些没打的是因为什么不打?身体不好的本身也不想打,打了可能顶不住副作用就死了,比如台湾打AZ打死的。不打传染了也是会死。
j
jeffinvade
38 楼
: "3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在去年8月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扬州疫情中,老年人占比很高,所以重症比例比较多。扬州疫情总共有1388例感染者,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里面出现了67例重症,67例重症中,65例是没有接种或者没有完成全程接种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截至3月17日,总的来看,我国60岁以上有2.64亿人口,其中有2亿1176万老年人完成了全程接种,还有52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就完成加强接种的比例来看,60-69岁为56.4%,70-79岁为48.4%,80岁以上为19.7%。 以此数据推算,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的占比近20%;没有打加强针的比例更大,60-69岁为43.6%,70-79岁为51.6%,80岁以上为80.3%。 “80岁以上完成全程接种才50.7%,完成加强免疫的才19.7%,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低的。”曾益新表示。 相比之下,加拿大80岁以上人群,两针接种率97.56%,三针接种率85.45%,比加拿大全国平均水平高得多 加拿大的数据在这里: https://health-infobase.canada.ca/covid-19/vaccination-coverage/
j
jeffinvade
39 楼
疫苗副作用,本事就是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强,才会有副作用.老人免疫系统弱,打完基本没反应. 这就是为啥Moderna疫苗,在欧洲很多国家不推荐30岁以下打,因为计量大,副作用大.但在美国加拿大,政府推荐老人打Moderna而不是辉瑞,因为对老人来说剂量更大,能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更多抗体,在防止死亡方面比Pfizer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