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被BBC点名:中国最伟大诗人 真不是盖的!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4月18日 1点59分 PT
  返回列表
74507 阅读
44 评论
带你游遍英国

话说最近,BBC为全球宅家居民们献上了一部东方文化巨制纪录片,荐“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甚至都没有加上“之一”这一说,直接盖棺定论中国排名No.1了…

本月6日,BBC推出了一部短小精悍的杜甫诗集纪录片,名为“Du Fu: China 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让中华儿女有点错愕的是,这个奖项跳过了想象力足以上天揽月的诗仙李白,去到了大部分人初中时代读不懂的“诗圣”杜甫那里。

“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亚,还有杜甫。”

BBC对杜甫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而这也是第一次,杜甫成了外语媒体的关切对象。

BBC情有独钟杜甫,背后的原因也让人动容。

纪录片在中国拍摄,在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的脚步中,辗转河南、西安、成都和长沙,用杜甫写于人生各时期的15首诗串联起了杜甫普通但不平凡的一生。

先隆重介绍一下纪录片的班底。

纪录片的“探路人”迈克尔·伍德是BBC资深制片人,对中西方文化痴迷的他近几年拍了不少关于中国的纪录片,

如今,他把志趣投放到中国古诗这个说不完的话题中。

而让这个纪录片更余音绕梁的,是一位古典大师浓厚又抒情的英腔——

曾出演“指环王”中灰袍巫师“甘道夫”的英国演员伊恩·麦克莱恩爵士(Ian McKellen)朗诵全诗。

嗓音迷人又低沉有力,浓浓的抒情味和历史感,这也靠老爷子经年累月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表演积攒的文化底蕴。

歪果仁拍古代诗人,一听觉得很新奇,再听就觉得悬了…

这个歪果仁探寻中国古诗的特别纪录片中,难以避免地,是挥洒着一股子“洋气”——

杜甫的诗,全给你大白话翻译成英文了,只求简单好懂朴实无华,不求押韵意境那些虚的…

不过人家本来就是一部英语纪录片嘛,

而且一上来就整出古诗的意境这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又高级之物——很容易把围观外国群众全吓跑…

于是,为了营造诗中的意境,BBC给诗中的各个“镜头”配上了应有的场景。

在繁闹的长安市集,杜甫的“7岁即作诗”场景呼之欲出,

在乡间,“探路人”伍德踏上千百年前杜甫走过的土路,

河深两岸阔,就乘一夜扁舟和浆夫一起划到水中央。

简单的几帧画面,剩下的想象力自动会填充满。

BBC到底讲述杜甫,讲述中国古诗的呢?

而就算对于土生土长的我们,这部纪录片也堪称是一部寻根之旅,精神文化盛宴。

影片一开头,BBC就甩出了强烈对比——

“在东方,他是不朽之一;

在西方,几乎没人听说过他。”

简单的一句话,配上我们的山水图,让人不由得对东方的这个“他”万分着迷——

神秘,美好,自然…他到底是谁?

继而开始铺垫杜甫生平那个特殊的年代,

“生于712年,那是英国叙事长诗《贝奥武夫》的时代。杜甫的一生,经历了盛唐的倾覆。”

接着再开始不吝赞美中国古诗这块巨大的瑰宝——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迄今仍在世的诗歌传统,绵延超三千年,比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更古老。”

这些对比让外国观众来说更容易代入,同时也让我们暗暗称奇。

随后就有了那句对杜甫至高地位的总结——

There is Dante, there s Shakespeare, and there s Du Fu.

世上有但丁,有莎翁,还有杜甫。

随后,杜甫的生平才被娓娓道来。

出生于官僚家庭,只可惜家族声势渐微;

而教育没有落下,饱读诗书,日日壮想入朝堂、侍君王、报国家。

杜甫的童年成长环境注定未来他会成为一代文豪——

长安城艺术繁盛,艺术不分形式,不分阶层,但求创造力。

幼年的杜甫记录下观赏开元盛世唐宫第一舞人公孙大娘的演出。

写下诗句——

“㸌如羿射九日落/当她向后弯腰时,你看到后羿射下9个太阳的样子

矫如群帝骖龙翔 /当她轻跳之时,你想到天神在云海中乘龙翱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当她前行时你看到暴风中的闪电惊雷震响

罢如江海凝清光/而当她停下了,你看到了一片无垠的、平静的海”

颠沛流离中,写下对往昔的凄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毁了,而人还在。城里的春天,草木四处生长。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过去悲伤时,就算花也会滴下眼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烧了3个月了,一封从家里寄来的信值得到1万金“

随后,杜甫南下前往成都,建造了草堂,写下《春夜喜雨》;

到达了长沙,得到片刻安宁,胸中有大量灵感化身为一句句有力的诗语。

而在最后,这个颠沛流离一生的诗人病逝于一条小船上,年仅59.

杜甫走过的路,今人也顺着一路寻至,“探路人”伍德一路上遇到了普通人,舞者和音乐家,

千百年前杜甫的一生,那些跌宕起伏的际遇,那些由此诞生的天才杰作,就在中国的山水、洋人的视角和脚本中,栩栩如生被还原出来的。

简洁,但是回味无穷。

就像古诗本身。

质朴中带着唯美,乡愁中藏着古典…

生于陨落盛唐,卒于乱世,一生坎坷却从来眼含别人的凄苦,记录现实,再发出一声声真挚浓厚的呼号,

片中邀请的哈佛大学的教授赞誉杜甫的诗歌“是中国文字里最伟大的诗歌”,

“在中国,诗人往往被视作人民心声和国家历史的真实记录者,

对于中国来说,杜甫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是这个民族道德和良知的守护者。”

“和但丁、莎士比亚一样,他们创造着何为伟大诗歌的标准。”

战争、腐败、饥荒和自然灾害,杜甫的诗有着宏大的主题,却又分明述说的是常人的故事。

在自己清苦的生活面前,还会怜悯比他“更普通”的普通人——

“如果我作为一个有着特权的,生活都如此苦,那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该糟糕多少?”

杜甫的写实主义,写尽了现实残酷人间不易,甚至映射着疫情下最新的魔幻现实,

杜甫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如今,是奶农倒牛奶,蔬菜水果刚成熟就变成土壤的肥料,美丽可人的鲜花被成吨销毁…

他们是被迫的,然而这一幕同样魔幻。

对比之下,在疫情下的第三世界,无数孩子饥肠辘辘,无数人为了不沦落到风餐露宿而奔上遥遥返乡路…

只会让人感叹人生不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逝去的是没有声音的——棺材堆成了小山,里面躺着每个社会最脆弱的人,和想要守护他们的人…

另一头,生活的消遣娱乐仍是生命的主题。

而在疫情火势蔓延当下,这个不到一小时的纪录片,被无数歪果仁认真观摩学习了一遍。

“电影真的很美,是我评分过最美的纪录片之一。BBC9点档,享受吧~”

还有人发现了疫情当下的适用性——

“这首‘梦李白’尤为适合当下啊”

“死亡造成的分离最终人会克服的,

然而活着的分离却是长长久久的悲哀,

老朋友,好久没收到你的来信,

但是你曾出现在我的梦中,就像你知道我有多思念你一样。

我感觉你已经不在人间,我们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

水很深,浪很宽,

别让河神把你带走了。”

(对照《梦李白》原文节选)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真的道出了疫情当下人们胸中聚集的复杂情绪…

如今再看杜甫,

世界上的人都能多读懂他几分,

多尊敬和喜爱他几分了…

r
reporter1228
1 楼
滚你妈比的BBC, 中国诗歌傻逼BBC有什么屌资格评判。
我有仙心一颗
2 楼
我喜欢的诗人
有一说1
3 楼
差评,竟然没有方方
6
66parker
4 楼
千古第一绝句,就是杜甫的,当之无愧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n
nukeman
5 楼
杜甫當然是最偉大的詩人,杜詩就是詩史,對我而言太沉重太悲愴。我最愛王維。王維他是詩佛,他放開一切以佛法的眼光來寫詩
品春风
6 楼
假新闻,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是毛泽东: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张玉缝。不需放屁,试看翻云覆雨。
脑油小生
7 楼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g
ggma
8 楼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c
carmensandiego
9 楼
翻译个溜够,也没敢翻译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
w
wate03
10 楼
用几个字表达一段故事,真牛逼。现在那些小清新,白话不像白话,古文不像古文,夹在一起就敢称自己大师。
8
88108081
11 楼
不错,终于不光光看中国的资源和女人了,开始关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进步了。 说明文化上的强大,离不开强大的国力。
q
qwery
12 楼
已阅,英文不能尽其美也。但可以让人了解我们以前很牛逼。现在嘛,已经弃毛笔废八股,口语书面语几乎一样了。花了2000多年雕琢的全球最华美的语言就此没落了,只能去日本看看吴服店的招牌,感受下字间的大唐遗风。日本不忘记他们的衣服来自三国东吴,所以叫做吴服。再看看我们,哎呀,数典忘祖了。我们要复兴文艺,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书面语里介词的回归,你会发现英语的表意之所以很少有歧义是因为of on in from to,正是兴白话时抹去的之乎者也。还有中国高速物质发展导致精神层面的匮乏
苏浩
13 楼
赵门酒池肉林臭 路有冻死单身狗
大灰鸡
14 楼
你他妈的怎么不去死
系统不忙了
15 楼
论诗杜不如李,但人家有一定的阶级觉悟,所以被官家捧上去了。
h
huzihuzi
16 楼
杜甫是个大诗人华语体系的人都知道, 如果西语的人喜欢也是好事. 中国人也可以喜欢莎士比亚.文化就是要交流, 互相欣赏. 可是, 这个题目起的为什么这么别扭? "杜甫被BBC点名:中国最伟大诗人 真不是盖的!" 被BBC点名?老师给学生点名吗?它说伟大,中国文化才能得到validation了吗? 没有脊梁骨的人, 呼出的二氧化碳都透着奴性.
y
youmyyou2016
17 楼
这个估计只有学会了中文才能更好的欣赏了。。
自在的疯
18 楼
李白的小舔狗
常山赵子龙
19 楼
完了, 一定会有死鬼佬调侃成 Du Flu,
d
divingsnake
20 楼
: 目前还不是,因为韩国人还没有看到这个纪录片 等他们看见了,不要说杜甫是韩国人,连这个纪录片的创作者野史韩国人
C
Cuisiner
21 楼
杜甫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诗人!
不醉
22 楼
没办法,无论哪国的诗翻译总是不得其神
g
ggma
23 楼
生命诚可贵, 选票价更高, 若为资本故, 二者皆可抛!
m
marshalchen
24 楼
BBC 懂个屁。 借古讽今。 指桑骂槐。
a
angelkilier
25 楼
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 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置李白于何地?
月下偷心人
26 楼
迷弟这件事是无关的
g
gxd
27 楼
弃毛笔废八股被你说成了罪过,也是醉了。唐诗的年代诗词和白话就很接近,按你对今天的要求也应该让唐人用先秦的语言,书写用刀木刻大篆才对。别指责今天的人忘记了大唐遗风,同样的标准唐代的人何尝不是忘记了秦汉遗风?时代在发展,语言必然有变化。世界上像中文这样一脉相承几千年的语言已经很不容易了,上千年一成不变的只能是死语言。另外古文少歧义是哪国理论?古文正经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多几个白话文里有替代的介词有什么意义?民可使之由之不可使之知之,一句话四个之,歧义少了?容易产生歧义是分析语的特点,古文这种高度精炼化的问题最严重。从这点来说英文比中文歧义少属于五十步笑百步,只不过是英文还有一点综合语的特点。不过分析语适合创造新词汇适应新概念,各有优点罢了。 作为中国人应该为传统文化自豪,传统文化也确实挺牛逼值得我们插会儿腰。但那是和别的传统文化比,不是和现代文明比。弘扬传统文化的方法是让传统在现代社会繁荣发展,不是削足适履的刻板复制粘贴下去。
g
gengshuang
28 楼
日本🇯🇵👌
n
nukeman365
29 楼
李白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完全不能降低杜甫作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地位。孔孟之道,李杜诗文,这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最精华的精华
d
daren
30 楼
比秦始皇焚书坑儒坏一万倍的就是地主崽子出身的画皮恶魔老屄毛了。这个共残党魔头彻底毁灭了大中国的文化传统美德,使无数的人变成了衣冠禽兽。
南十字
31 楼
杜甫可以写出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现在主流是纵做鬼,也幸福。
刚钢缸
32 楼
纵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世外桃仙
33 楼
: 不是被官捧,恰恰相反,杜甫的诗深受人民的喜爱。该多读一读,才有发言权,否则贻笑大方。
r
reporter1228
34 楼
: 你着急让我给你死妈捎个电爹去么?
世外桃仙
35 楼
BBC会欣赏杜甫的诗,真想不到。中国的文化和诗词底蕴深厚,不同的文化难以理解更别提欣赏了。我对BBC刮目相看了。
留住你的泪
36 楼
古往今来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浩
37 楼
生命誠可貴, GDP價更高; 若為维稳故, 两者皆可抛。
半就半推
38 楼
: 老狗是先干你老婆还是先干你女儿
F
FBL
39 楼
: 就这个逼样还品春风?你就知道翻云覆雨,想疯了吧!
留住你的泪
40 楼
狗儿好乖 主人刚拉了一泡💩就迫不及待的屁颠屁颠的来帮主人舔干净了
q
qwery
41 楼
哈哈,人类在进步?物质的极度繁荣没有精神的支撑会招致毁灭性的灾难。你所谓的人类文明万年之后能剩下的可能就是一堆降解不了的塑料垃圾。可能你对“发展”这个词有什么偏见
W
Winterfog1
42 楼
上高中的时候曾经读过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非常喜欢。 上大学的时候喜欢Frost,松尾芭蕉的诗。 去年接触了Rudi。 诗歌超越语言,但是需要一个敏感的心。
0
09031952
43 楼
懂得欣赏和收藏中国文化精华、人物精品的洋人多了去了,只可恨敞国古往今来的窃国大盗、贪官污吏只顾私下拥有不愿与民分享令后来(现在)的中国人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