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快递员可能是最会功夫一批人。
他们的日常不仅包括送货、取货、上门安装,还有徒手对抗400种犬类。
踩着芝加哥的雪,迈阿密的雨,德克萨斯的热浪,闪现至民居前门,完成一次以肾上腺素驱动的极速投掷。
有人说美国的快递就像印度的伞降,谁都不知道最后会落到哪里。
不要惊讶于它落在后院的秋千架上、雨水桶里、厨房窗台上,那是某位快递忍者,在九死一生之后,为人们保留的最后一份文明慰藉。
快递员的制服,看起来像送货,其实是作战服,这些快递员不分昼夜地穿行在犬吠雷动的郊区小径,被迫修炼凌波微步。
美国街区不允许普通公民持枪,但默认快递员必须全程持盾,包裹就是盾。
在洛杉矶郊区的门铃摄像头里,一名FedEx员工用0.8秒完成了冲刺、跳跃、投递、翻滚四个步骤,在门前铺出一条物理意义上的抛物线。
他的动作精准、利落,最后回身一瞥,还再试图劝服一条小型的烈性犬,要不要再冷静一下。
在芝加哥,有人目睹快递员从垃圾桶上跳上篱笆,从篱笆翻过烧烤架,在落地的瞬间精准把一个亚马逊纸箱塞进门缝。
整个过程像一场经过训练的编舞,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又在心慌。
美国邮政系统曾试图用数据说服世界他们并非在表演。
在2022年,全美有5800多位快递员被狗咬。平均每天15位同行,以肉身体验口腔接触类攻击行为。
加州、得州、纽约三地分别贡献了675、404和321次,位列年度咬伤榜首。
到了2024年,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洛杉矶77次,休斯顿65次和芝加哥57次,整体数据稍有下降,据说是因为天热。
在狗咬人这件事上,美国的狗已经不屑于随机施暴,它们像识别目标一样精准识别穿制服的人类。
有人类学家认为,这是一种跨物种工作行为印象形成机制,听起来玄妙,其实就是“快递员来的次数有点多了,狗以为他们是专职入侵者。”
因为美国的狗也讲义气,它们听主人抱怨过快递迟到、包裹破损、门铃不响。狗狗理解不了资本主义供应链,但它们知道主人的情绪来自玄关那个突然出现的男人。
于是,每一次突如其来的敲门声,都是它们表达忠诚的大好时机。
这种认主式敌意被不断强化,狗发现,只要自己吠,他就跑,那自己是不是吠得更猛,他就跑得更远?
它们的内心逻辑仿佛是:既然一声“汪”有用,那十声“汪汪汪”是不是能彻底摧毁敌人的意志?
久而久之,狗对快递员的仇恨已经从本能反应进化成了职业偏见,哪怕只是问路,一看穿着马甲,也会被狂吠。
快递员不是没做过反抗,他们在入职培训时,就系统学习了防狗战术:避免眼神接触、不喷香水、不走快步、手中常备防狗喷雾。
部分人甚至发展出针对犬类心理战术的话术包,比如一边递包裹一边温柔念叨“乖狗狗不要冲动”,期望以语言艺术化解物理冲突。
还有人干脆走上了和解派道路,随身携带牛肉干,凡是送货就顺便投喂。
日久天长,狗和快递员之间形成某种半驯化供养关系。洛杉矶一位网友表示,她家金毛现在一听快递车响,就主动叼上玩具坐在门口,像迎接节日访客一样。
但这也会带一些潜在的问题,就是当你走后,当其他快递员来时,如果不喂狗,会继续被追咬,甚至会更狠。
当然,并不是每个快递员都有外交才能,更多人选择战术脱身,也就是人们熟悉的那一套空投的艺术,“从的篱笆外投送、从楼上扔下、从车窗抛物线打进阳台。”
被拍下的视频里,包裹在半空划出精确角度,落入后院躺椅上,像是和平精英临时叫来的空中补给,或被安静地放到门口,然后却被破门而出破口大骂。
住在这些社区的居民早已习惯这种空投日常,他们对快递员从不期望敲门说话,而更像等待一次信仰式投放。
你不需要交流,只要我知道你来过、东西还在、狗没咬你,那就是一笔成功交易。
但并非所有狗都具攻击性,USPS官方表示,大多数咬人的狗,在事发前都是乖宝宝,没有丝毫攻击记录。这不是性格问题,而是环境诱导。美国的独栋区块,几乎每户都有狗,但几乎没有围栏。狗的自由越大,快递员的生存概率越低。
美国快递员有不少是退役消防员、军人、超龄运动员这些阳刚的角色,但在面对社区舔狗群体时,还是不可避免地表现出疲软。
曾有橄榄球运动员在比赛时被冲击声带后无法说话,他第一次下社区送快递时经验不足,对着凶神恶煞的泰迪打出手语“请您滚蛋”,还没打明白动词,左手中指就被咬掉半截。
为了减少损伤,USPS训练邮递员学习“观察犬类细节动作”:尾巴角度、耳朵张力、爪子位置、鼻孔湿度……这些细节一旦组合,就像某种预测火山喷发的预警系统,只不过有时预警对象是一个充满肌肉的斗牛犬。
美国的狗讨厌快递员不是新闻,可这场战争的荒诞程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密歇根州有个社区,由于连续几个月快递员被咬,USPS直接暂停服务,全区居民必须去邮局自取。于是,一个有狗的居民就此剥夺了全体邻居的物流权,形成一种微型犬权社会结构。
这些快递员每天上班,都可能遭遇吠叫、跳跃、追逐、咬合……像极了一个没有结局的跑酷游戏,地图每天刷新,Boss随机生成。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留学生回国后泪眼朦胧地说:“我最想念国内快递的速度。”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和速度其实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因为谁也搞不懂,当物流遇上獒系反派,谁才是这个街区真正的主人。
美国的快递员可能是最会功夫一批人。
他们的日常不仅包括送货、取货、上门安装,还有徒手对抗400种犬类。
踩着芝加哥的雪,迈阿密的雨,德克萨斯的热浪,闪现至民居前门,完成一次以肾上腺素驱动的极速投掷。
有人说美国的快递就像印度的伞降,谁都不知道最后会落到哪里。
不要惊讶于它落在后院的秋千架上、雨水桶里、厨房窗台上,那是某位快递忍者,在九死一生之后,为人们保留的最后一份文明慰藉。
快递员的制服,看起来像送货,其实是作战服,这些快递员不分昼夜地穿行在犬吠雷动的郊区小径,被迫修炼凌波微步。
美国街区不允许普通公民持枪,但默认快递员必须全程持盾,包裹就是盾。
在洛杉矶郊区的门铃摄像头里,一名FedEx员工用0.8秒完成了冲刺、跳跃、投递、翻滚四个步骤,在门前铺出一条物理意义上的抛物线。
他的动作精准、利落,最后回身一瞥,还再试图劝服一条小型的烈性犬,要不要再冷静一下。
在芝加哥,有人目睹快递员从垃圾桶上跳上篱笆,从篱笆翻过烧烤架,在落地的瞬间精准把一个亚马逊纸箱塞进门缝。
整个过程像一场经过训练的编舞,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又在心慌。
美国邮政系统曾试图用数据说服世界他们并非在表演。
在2022年,全美有5800多位快递员被狗咬。平均每天15位同行,以肉身体验口腔接触类攻击行为。
加州、得州、纽约三地分别贡献了675、404和321次,位列年度咬伤榜首。
到了2024年,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洛杉矶77次,休斯顿65次和芝加哥57次,整体数据稍有下降,据说是因为天热。
在狗咬人这件事上,美国的狗已经不屑于随机施暴,它们像识别目标一样精准识别穿制服的人类。
有人类学家认为,这是一种跨物种工作行为印象形成机制,听起来玄妙,其实就是“快递员来的次数有点多了,狗以为他们是专职入侵者。”
因为美国的狗也讲义气,它们听主人抱怨过快递迟到、包裹破损、门铃不响。狗狗理解不了资本主义供应链,但它们知道主人的情绪来自玄关那个突然出现的男人。
于是,每一次突如其来的敲门声,都是它们表达忠诚的大好时机。
这种认主式敌意被不断强化,狗发现,只要自己吠,他就跑,那自己是不是吠得更猛,他就跑得更远?
它们的内心逻辑仿佛是:既然一声“汪”有用,那十声“汪汪汪”是不是能彻底摧毁敌人的意志?
久而久之,狗对快递员的仇恨已经从本能反应进化成了职业偏见,哪怕只是问路,一看穿着马甲,也会被狂吠。
快递员不是没做过反抗,他们在入职培训时,就系统学习了防狗战术:避免眼神接触、不喷香水、不走快步、手中常备防狗喷雾。
部分人甚至发展出针对犬类心理战术的话术包,比如一边递包裹一边温柔念叨“乖狗狗不要冲动”,期望以语言艺术化解物理冲突。
还有人干脆走上了和解派道路,随身携带牛肉干,凡是送货就顺便投喂。
日久天长,狗和快递员之间形成某种半驯化供养关系。洛杉矶一位网友表示,她家金毛现在一听快递车响,就主动叼上玩具坐在门口,像迎接节日访客一样。
但这也会带一些潜在的问题,就是当你走后,当其他快递员来时,如果不喂狗,会继续被追咬,甚至会更狠。
当然,并不是每个快递员都有外交才能,更多人选择战术脱身,也就是人们熟悉的那一套空投的艺术,“从的篱笆外投送、从楼上扔下、从车窗抛物线打进阳台。”
被拍下的视频里,包裹在半空划出精确角度,落入后院躺椅上,像是和平精英临时叫来的空中补给,或被安静地放到门口,然后却被破门而出破口大骂。
住在这些社区的居民早已习惯这种空投日常,他们对快递员从不期望敲门说话,而更像等待一次信仰式投放。
你不需要交流,只要我知道你来过、东西还在、狗没咬你,那就是一笔成功交易。
但并非所有狗都具攻击性,USPS官方表示,大多数咬人的狗,在事发前都是乖宝宝,没有丝毫攻击记录。这不是性格问题,而是环境诱导。美国的独栋区块,几乎每户都有狗,但几乎没有围栏。狗的自由越大,快递员的生存概率越低。
美国快递员有不少是退役消防员、军人、超龄运动员这些阳刚的角色,但在面对社区舔狗群体时,还是不可避免地表现出疲软。
曾有橄榄球运动员在比赛时被冲击声带后无法说话,他第一次下社区送快递时经验不足,对着凶神恶煞的泰迪打出手语“请您滚蛋”,还没打明白动词,左手中指就被咬掉半截。
为了减少损伤,USPS训练邮递员学习“观察犬类细节动作”:尾巴角度、耳朵张力、爪子位置、鼻孔湿度……这些细节一旦组合,就像某种预测火山喷发的预警系统,只不过有时预警对象是一个充满肌肉的斗牛犬。
美国的狗讨厌快递员不是新闻,可这场战争的荒诞程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密歇根州有个社区,由于连续几个月快递员被咬,USPS直接暂停服务,全区居民必须去邮局自取。于是,一个有狗的居民就此剥夺了全体邻居的物流权,形成一种微型犬权社会结构。
这些快递员每天上班,都可能遭遇吠叫、跳跃、追逐、咬合……像极了一个没有结局的跑酷游戏,地图每天刷新,Boss随机生成。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留学生回国后泪眼朦胧地说:“我最想念国内快递的速度。”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和速度其实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因为谁也搞不懂,当物流遇上獒系反派,谁才是这个街区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