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乡造房的90后:最少的只花10万,实现住房自由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8月2日 10点56分 PT
  返回列表
68481 阅读
13 评论
一条

地点:重庆

建筑面积:250㎡

改造价:10万

特点:扩建室外花园和院子,把山林采进家里

去年9月,我帮我的公公婆婆改造了她们在重庆村里的自建房。

这个房子最开始建于1984年,当时只是一个土坯的小房子,2011年我们重新用红砖建了现在的两层小楼,年久失修,在2022年我们再次把房子进行改造,这次主要改造了室外花园和厨房两个部分。

房子改造后的航拍视角,右下角为新浇筑的水泥平台作为扩建

总共改造花销大概十万,因为山坡的地理位置,我们都是纯人力去担建筑材料,这两部分是支出的大头,我们没有请工人,都是自己家人还有村民帮忙一起做的。

比较大的硬装改造是打通了两个房子。

新改造的厨房窗明几净,并保留了原始的房梁

原本厨房是一个单独的小房子,光线特别暗,只能放下两口锅,其中一口锅常年闲置,利用率很低。每次拿油盐酱醋是要跑到房子里的西厨,动线十分不合理,有一次下雨天婆婆还在过道摔过一次,现在保证了老人家的安全性。

我们还重新粉刷了墙面。因为重庆的山里很潮湿,常年用柴火烤火和熏腊肉,油污已经完全浸入墙壁了,这次我们用明矾加外墙腻子、再刷大白和水泥,最后刷一层乳胶漆,终于让墙壁焕然一新。

厨房虽然刷了墙面,但保留了屋顶的原木横梁,实用就是一定要符合现代人使用的需求,又保留了原本生活化的东西,也可以节约预算。

室内外的餐桌,天气好时可以在小院儿的老餐桌上吃饭(右)

整个改造我们都用的性价比的材料,比如最简单最廉价的红砖,两三毛钱一块,在我看来建房不用红砖用什么呢?有些农村自建房追求个高级感,红砖外面里三层外三层,搞很多设计,甚至是高科技材料,有钱人可能就不考虑成本,但对我们来说,除了美观外首先考虑性价比。

第二个大改是扩建了室外的花园。

重庆的山非常多,导致房子平层面积会比较小,这次我们在房子侧面的架空层,浇筑了水泥平面,房子正前方围出了一个堡坎,空出来几十平方做了个小花园,种树种花,拓展了使用面积。

花园的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好像我们的改造观念也是一点点被公婆接受。

最开始我弄了一个小花池,种了点花,两个老人觉得不错,接着我又弄了一片地,慢慢地他们也喜欢上了。

两个老人的日常就是早上五六点起来,爷爷把地先扫干净,婆婆准备早餐,再去地里看看他们种的玉米和蔬菜,四季豆、黄瓜、丝瓜、还有水果,偶尔去赶赶集。

公公的39岁山茶树

公公很喜欢种花种树,院子里有一颗39岁的山茶花,就是爷爷早年间种下的,现在在乡间看到什么花,他都会捡回家种到院子里,很享受在村里的生活。

我的小孩虽然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但经常回到农村感受自然,平时放假我们都是自驾去附近的山里春游,他在路上看到比如栀子花果黄了,就揣到兜里带回来几颗,种在院子里,他会有这样的意识。

婷婷喜欢淘老物件做改造

我喜欢东西自然原本的状态。改造的原材料,基本都是我到处找来的,我不喜欢批量生产那种很新的东西,所以都是到处捡旧石头,人家拆房子拆下来的老石头。

野外的花随便捡两只插到花瓶,都是自然插花

我也经常在野外捡花来做插花,插花的罐子也是捡来的,爷爷就帮我在底下打孔。到了早春,很多野花红叶李、苗圃里的紫玉兰,随便捡回来插插就很好看,有点植物在家里会很有生气。重庆市里的家养不活的多肉和植物,在小院子的阳光和雨露滋润下, 长得非常茁壮。

房子改造之后,我们回来的频率也高了,他们也开心。

房子的白天(上)与黑夜(下)

地点:广东佛山

建筑面积:60㎡*5层

造价(包括装修):80万

特点:天井和绿植围绕的五层之家

我是90后,从事设计行业。目前我跟先生和公婆五个人,住在我们建的自建房里,一共5层楼。

我跟先生住在4和5层,因为我们喜欢视野好一些,还有个露台,经常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一楼是公共区域,2楼是妹妹在住,3楼是父母的房间,视野不错,也不用爬太高的楼层。平时也会在一楼一起吃饭,想要自己独立空间的时候就会到自己的房间。

房屋改造前(左)后(右)

设计图纸

每层的设计风格都有所不同,因为公婆喜欢一切从简,老人家用的顺手的东西和年轻人也不同,所以当初他们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厨房和一个阳台就足够了,软装上也相对简单很多。生活上我们互相独立和尊重。

我平时工作在广州市里,现在上下班通勤时间3个小时,早上7点多点出门,晚上快9点才到家,但我依然觉得很值得。

天井中的4米树

以前在广州住出租屋,打工人比较多住在城中村,人员复杂,环境也没那么好,在广州租房子也租不到这么大的,自己家还是舒服自在一些。

现在的房子在一个村子里,前后左右基本都是同一个姓的,广东的村子都是这样,每家每户挨得非常近,我们叫“握手楼”,因为推开窗子就能和邻居握手。

在硬装上有一个特色四层五层中间做了一个天井,顶楼就变成了个小复式。视野也更广阔了,现在天井里这里种了一棵4米高的树,阳光也更充足,有助于树的生长,像是家里的小森林。

旁边我挂了一幅很大的画,选了一个鲜艳的颜色,这个区域跟天井的阳光结合,我把它打造成家里的C位。

打通天井这个操作其实是会浪费掉一个房间的空间,但这里是整个屋子变通透的关键。

我家也有些工业风的元素,比如我的屋顶保留了原本的土坯,没有刷墙漆,因为我很喜欢井柏然的家,尤其色彩搭配方面,这样也节约了一些成本!

小路也是家居博主

我们家的窗户也很多,因为我喜欢充足的阳光。

其实对于广东人尤其城中村或者农村的房子,他们不是很喜欢开大窗户,反而喜欢小而密的窗,一方面是成本原因,第二个方面是广东人不太喜欢西晒,很热。我们设计了一些错落有致的窗户,长条形的,保证了采光的同时,不会太晒。

我们是2019年开始建的,当时的老房子地基已经歪掉了,算是危楼,外加当时政策鼓励尽快重新盖房子,所以算是个契机,推了我们一把。我们干脆推倒了原本的旧房子。

设计上,当地的要求是房子总共不能超过18米,所以规划了一个五层楼的自建房。我先生是做别墅和室内设计的,整栋楼都是他的设计。

最开始清东西就用了一两个月,之前的老房子杂物实在太多。广东这边,每家每户都有神台,建房期间都搬到亲戚家放着。三四月实在太潮湿,施工停了好一阵。后来砸墙、打桩、砌砖,加一起用了五六个月。

软装上就是由我来负责,我挺爱折腾家里的布置。周末是我很宝贵的个人时间。我喜欢按照春夏秋冬的主题布置长桌,请朋友来天台吃饭做客,还喜欢插花。

如果问我一个房子里什么是不可或缺的,我的回答肯定是绿植。我在天台上也种了很多花草,很解压。

我以前也向往大城市的繁华,现在窗外都是村景,看不到高楼大厦,但渐渐发现周围朴素的烟火气更适合我,也算是一种妥协。但我发现,把大部分时间和心思都放在怎么过好生活上,内心反而变得十分静谧。

地点:福建泉州惠安

建筑面积:650㎡

造价(包括装修):350万+

我们的自建房在泉州惠安的一个小乡镇,是宅基地,离市区大概40分钟车程。

我是独生女,94年生泉州人。之前在厦门做设计师,加上读大学的四年,在厦门的时间占了目前人生快三分之一。我是在去年年底备婚时候考虑回惠安,结完婚后,在今年年初辞职。

之所以回乡,一是出于婚后不想继续异地。我老公2019年回家乡泉州惠安创业,做雕塑衍生行业。我老公从小接触石头,对石雕的感情很深,家里人也大多在这个行业。

另一方面是去年爷爷奶奶相继离世,我常常后悔、遗憾没能多陪陪他们。父母年纪渐长后流露出来的对我的依恋,让我选择离他们更近点。

还有就是城市的生活成本太高,每个月两千多只能租一个单间,忙碌又消耗地结束工作回到家,打开门就看到了生活的全部。我总觉得自己渐渐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和热情,失眠内耗。

家门口的七里香

新家从门口的小庭院开始,就充满温馨。庭院里是从老宅移过来的50多岁的七里香。从小到大,每年七里香花开的时候,夏天就来了。

房子总共5层,从上到下都装了电梯,主要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之后,爬楼梯会比较辛苦。

左:入口小厅;右:客厅

一楼和二楼是公区。一楼有佛龛小厅,因为闽南人一年中要拜拜的日子非常多。会客厅是做的复式挑空,高度6m,闽南人待客习惯就是一定要泡茶。

天井是我公公的设计,全家人最喜欢的地方之一。之前天气不那么热的时候,我们会自己准备点小吃水果,泡点茶倒点酒,跟爸爸妈妈一起居家露营。

二楼的休闲客厅,是我们一家人回到家,就聚在一起休息聊天的地方。

非常明亮的天井区

三楼是公公婆婆的起居空间。主卧是家里风景最好的一间房,床正对着一面落地窗,看出去就是庭院。

庭院的高度有6m,用的是闽南传统的绣石,有着不同的工艺纹理,都是石雕匠人手工敲打制作的。

各种风格的家具融入其中

四楼就是我和老公的独立空间。打开门进去是一个五颜六色的中古风书房,代表他的性格。我在家待的最久的就是在主卧了,我很喜欢坐在地台上靠着窗看书。

家具软装摆件都是家庭成员一起挑选的。每一个空间的居住风格不是统一的,员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

五层的茶台

五楼大部分面积是空置的,就看之后的需求再去改造。三楼庭院顶部的采光井就挖在了五楼,我们将这个采光井砌成一个茶台。每个采光天井,设计的时候提前规划好位置、尺寸等,在建造时就预留出镂空位置。

因为农村自建房,大家都没有设计的意识,都是跟着隔壁邻居的格局稍加修改。我们找过乡镇里的设计师,但是几版方案都不喜欢,所以爸爸就决定自己来,边建边学习。他会上网从各个建筑公众号看很多的案例,也去线下建材家居商城实地看材料、了解材料。

房子大概建了三年半。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一个专业的施工团队。每个环节都是爸爸去找的相应工人来做,全程自己监工。他想得很细,比如提前预留管道,将三台中央空调的主机置于楼顶,外立面显得干净的同时又不影响邻居生活。

室内地面基本上平整无落差,沐浴间做了整块的防滑石材地板,降低老人年纪大了之后摔倒磕碰的风险。

我们还撇弃了通用的门洞传统高度,将室内门做到顶,视觉上拉伸了整个空间感。

我们家建成后,多少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后来周围邻居都来家里参观。他们对这个房子的喜爱,也激发我想做个家居博主的副业,分享回到农村后的生活。

回到农村后情绪非常平和稳定,每天作息也很规律。早晨可以去海边看日出,也有时间欣赏日落和晚霞。工作和生活可以自由调节,做自己喜欢的事和家人在一起。

家里还装饰了很多小雕塑,因为惠安曾有过石雕兴盛的“黄金时代”,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这也是我很想传达的。

树屋建筑呈白色,好像漂浮在森林之上

我是90后,学艺术与设计,毕业后投身金融行业,在城市里“卷”了8年后,他毅然决定回到老家江西抚州的农场,希望找回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回乡之后,老胡与爷爷一起散步、做农活

农场是爷爷退休之后经营起来的,离南昌市区一个半小时车程。他是个闲不下来的人,80岁了,还经常和工人们一起在地里干活。父亲走得早,所以我和爷爷的感情非常深,从城市回到老家,也是为了能更好地陪伴他。

家里的亲戚朋友都觉得农场的条件差,不愿意回来住,2020年底开始,我开始想到造房子,让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这样爷爷也不会觉得孤单。

建筑的前端向外悬挑,主体功能区被抬升

我找来了大学同学Michael一起做整个方案,我们选择了农场入口的一个半岛上建房,三面环水,四周都是竹林,因而取名为“半岛树屋”。

这座树屋通体白色、长24米、宽11米的方盒子。远远看去,房子就好像漂浮在茂密的森林之上,轻盈而简约。

因为房子的地势比周围要低将近3米,这就导致,在汛期时,建筑可能每3到5年就会被淹没一次,正是为了解决这个安全隐患,才需要建筑呈现一种悬挑的形态,从地面被抬升起4.5米。

一层则作为地下室,包含厨房、储藏、展览这些辅助空间。这样即使洪水来了,把一层全部淹掉,也不会影响大家在二、三层的正常生活。

树屋主入口位于建筑二层,底部悬空

建筑的主入口也设置在二层,通过一段悬浮的廊桥连接到室内。

轻盈的楼梯与明亮、通透的中庭

二、三层总共布置了8间卧房,各自朝向不同的方向。为了能接待好家里的亲戚朋友,走廊在设计的时候也考虑到社交属性,楼上楼下彼此都能够看得见,轻轻喊一声就能沟通。

客厅正对自然

经过中庭再往前,就是我最喜欢的客厅空间。挑高5米、面宽11米的巨大落地窗,让空间豁然开朗,自然的绿意不断地透过窗,渗透到室内。

家具的细腻木纹理

客厅的陈设布局简约自然,没有任何繁杂的装饰。

树屋夜景

有了这栋房子以后,镇子上的年轻人也很喜欢聚在树屋的开阔草地前,张罗篝火。他们都很感慨,在我们老家的小县城里也能有这么酷的设计。

爷爷也慢慢开始接受年轻人的审美了,他最喜欢和他的老伙计们在树屋里打打牌、喝喝茶。

以前在城市里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到农场后就是学会慢下来,顺应自然:3、4月份,在春天挖笋,8、9月份到田里去收获。农闲的时候就跑跑步、读读书,一边享受生活、一边彼此陪伴,生活也很充实。

g
goupizaozao
1 楼
第一套的院子真不错,取景自然,院内院外融为一体。
g
gg1985
2 楼
第一套的房子真的难得啊,其他的都是垃圾
z
zmxnv
3 楼
投一号一票
俺样
4 楼
所以,我的宅基地没啥不批了?
如意金箍棒
5 楼
不知道当地改建管的严不严,无论如何把文件弄清楚, 免得回头被眼红人一告, 政府就让人来查,还得罚款加拆回原样。
g
greentee
6 楼
最后两套造价可不低
阳光俊男
7 楼
350万建泉州那套,刚刚被水淹了吧?
r
rally
8 楼
地皮天上掉下来的吗? 通水通电通汽通路通排污的地皮价值就已经超过房子的造价了。
远望天
9 楼
这种房子没法住,有蛇,和耗子,其它动物,必须养狗和猫 ,但是味道难闻,到处是猫屎狗屎,猫尿狗尿
d
dingding6
10 楼
这才是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住房,非常漂亮,实用,充满了艺术气息,是未来人类居住里程碑式的发展方向。
t
treebear
11 楼
每个村民有合法免费的宅基地,院子是自己家的土地,不能计入宅基地面积。通水通电通汽通路通排污都是国家投资的村村通工程,村民不需要掏一分钱。非村民可以和村民签个20年租赁合同,就可以安心居住了。
r
rally
12 楼
11楼, 村民有没有儿子,儿子有没有儿子? 如果不是最后一代,这块地皮能分多少次?
水中的深呼吸
13 楼
盖得足够隐蔽坚固,在末世里是很好的避难所,但是首先你要有地,其次海拔不能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