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论文数量连续4年世界第一!意味着什么?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8月27日 22点44分 PT
  返回列表
75451 阅读
50 评论
军武次位面

8月初,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研究所发出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科研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排在前10%的“受关注论文”以及被引用次数排在前1%的“顶级论文”篇数依旧是世界第一。

新的强国正在崛起

根据报告的统计,中国论文总数占全球份额的24.6%,比第2位的美国高出8.5%。而在衡量论文质量的引用次数上,中国“受关注论文”和“顶级论文”的全球占比分别为28.9%和29.3%。

总的来说,在论文数量、受关注论文数量以及顶级论文数量三个方面,中国已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当然,这里面也不是没有争议,因为中国论文的引用者很多都来自本国机构,所以也有人质疑这个统计的含金量。不过,在日本人看来,本国引用数量多并不影响统计结果,“虽然本国引用的数量很多,但中国属于在研究能力方面不容小觑的存在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实际上,中国论文数量早就已经超过美国好几年了,只不过有的机构统计是2019年,有的机构则表示2018年中国论文数量就已经世界第一了。

而除了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统计,今年6月份《自然》杂志搞了一个“自然指数”排行榜,根据官网介绍 ,“自然指数”是评估机构研究绩效的一个指标,由独立的科学家小组根据期刊声誉选择。其中针对论文“数量”(Count)以及“贡献”(Share)两项指标进行统计。

根据《自然》杂志的统计,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份额达到了21%,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牛津大学一位研究员在采访的时候表示,“我们正在看到一个多极世界,新的强国正在崛起,”

这位研究员说得没错,论文的数量和引用量这些指标,确实是强国崛起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

1962年,日本科学史专家汤浅光朝提出了“汤浅现象”。

他利用日本科学技术编年表所公布的重大科学成果数目,统计了1501年到1950年间的重大科技成果。根据汤浅光朝的定义,凡是重大科学成果超过同期全球25%的国家,可称为“科学活动中心”。

按照这个标准,汤浅光朝发现历史上“科学活动中心”发生了多次转移: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年之后),每个国家大概能引领风骚80年左右。

虽然论文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学成果,但的确有非常大的代表性,从上面的表里面也可以看出来,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这些排名靠前的国家,在整个地球上也是实力排在前面的国家。

人够多,钱更多

论文数量与国家实力的关系,在美国身上体现的最明显。在被中国超过之前,美国研究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基本上是断崖式领先,日本、德国这些同样科技发达的国家,论文数量跟美国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

而论文数量是其他数据的基础,在被引用数量方面,英国、德国、日本同样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并且基本没有追上的可能,直到近些年中国论文数据追赶上来。

有意思的是,从这些排名变化也可以看出,日本为什么会格外关注这个话题。因为不管是论文总量还是被引用论文的数量,日本的排名都在迅速下降,别说跟中美比较,日本在“受关注论文”方面甚至已经被伊朗超过。

所以日本人急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论文需要人来写,论文越多自然也代表科研人才越多、科研能力越强。

还是拿日本来说,在日本论文各项排行下降的背后,是日本科研人员规模的减少。2003年,日本新入学博士生人数达到顶峰1.8万,随后持续下跌。而日本的论文数量也紧接着在2006年达到峰值,之后便一路下降,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趋势。

日本人把博士不断减少的情况称作“博士远离”(博士離れ),这个现象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很多学界人士以及日本媒体都忧心忡忡,但是并没有什么用处,只能眼睁睁看着日本的博士以及论文同步减少,“日本这个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历史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国家将毫无未来可言。”

不仅如此,日本的专利申请数从2000年开始也在不断下降,2019年的申请数为30.8万件,而中国的专利申请数达到了140万件。

而在中国不断增加的论文与专利数量背后,则是不断增长的科研人员数量。根据科技部的数据,2012年中国的科研人员数量为325万人,10年后的2022年,这个数字超过了600万。

当然,日本毕竟还是底子厚,一共有28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科学领域的诺奖得主占比75%。但再厚的底子也经不住二十年的损耗,科研方面漫长的衰退还是让他们越来越着急。

根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从202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日本科研人员开始来到中国搞科研。这背后的原因也不复杂,因为在中国搞科研经费足。

日本研究经费的不足跟其他地方的画风还不一样。2017年,东京大学物理工学专业的讲师渡边悠树在网上称,自己正申请用科研费买一支笔,却被学校告知,他应该“避免用研究经费买笔和其他物品,因为即使是用于计算,这支笔是否真的用于研究值得怀疑。”

这条推文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渡边悠树随后又继续抱怨研究经费紧张,表示“发推特用的是自己的手机和流量,不是学校发的电脑和wifi。”

而根据统计,2019年日本政府发放给大学的科学技术预算是4.2万亿日元,跟2000年相比基本没有增加,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科学技术预算已经暴涨了8倍。2020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相当于美国的49%,是日本的2.1倍,德国的2.9倍,加拿大、意大利和法国研发经费总和的2.9倍。

虽然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跟美国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至少研究人员不用担心,买根笔还非要证明这根笔被用于研究才行。

4篇美国论文就有1个中国作者

当然,中国研究人员与经费的不断增加,直接的体现就是论文数量增多,而背后则是研发能力的不断进步。

有些人会说,这里面不知道有多少论文是灌水弄出来的,这种情况当然存在,但你要说灌水灌出来世界第一,未免太不把外国人当人了。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21年10月份发布了一份报告,称美国大学的研究人员选择来自中国的论文共同作者多过任何其他国家的学者,2020年大约每四篇国际合著的美国论文中就有一篇作者的机构在中国。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选择中国研究者合作,用《纽约时报》的话来说,那当然是因为这些研究者不是傻子:“学者根据谁最能帮助他们推进工作来选择合作伙伴。”

不仅如此,《纽约时报》在2023年5月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叫做《美国不该把中国科研人才拒之门外》,呼吁美国政府不要限制与中国科研人才的合作,“在没有明确的国家安全担忧情况下阻止国际合作,我们就限制了潜在合作者的范围,从而可能削弱研究。对于已经成为科学强国的中国来说,尤其如此”。

根据汤浅光朝的分析,美国应该在2000年让出“科学活动中心”的头衔,而中国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科学中心。而现实情况是,尽管中国已经在迅速拉近差距,美国目前仍然是地球上科研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汤浅光朝的预测为什么不准自然众说纷纭。比如有人认为应该把卓越科学家作为指标来体现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剔除跨国迁入美国的科学家后,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时间将推后至1945年。也有人认为,现实中的科学中心并没有呈现“汤浅现象”,而是某段时期内存在多个科学中心,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都是科学中心,而在另一段时期,并没有科学中心。

不论汤浅光朝的预测有没有道理,论文背后的科研力量的确不能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科研成果,这中间必然有一定的滞后性。

近些年中国取得的很多科技成果,比如“玉兔”月球车、“羲和”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C919大飞机、量子计算机,无一不是在长时间的研究基础上取得的成果。

作为先导信号的论文数量不断增长,自然也代表着我国未来的尖端技术与高科技设备将会在几年后迎来爆发式增长。

与汤浅光朝一样,2006年,著名科学计量学家格兰采尔同样对中国的科技地位进行了预测,“采用科学技术指标这面镜子所反映的美欧日‘三极对垒’模式在21世纪将不会长久,中国作为第4股强大力量开始加入美国、欧盟和日本组成的‘三极’格局中,正在形成四分天下的新局面……中国正在挑战一流科学经济强国的地位,并且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科技强国的时代正在到来。”

17年后再来看,跟汤浅光朝相比,格兰采尔的预测要更加准确。只不过第二大科技强国是不是中国的最高点,恐怕还不好说。

曾祖爷爷
1 楼
😂
曾祖爷爷
2 楼
https://www.swpu.edu.cn/xjpsx/info/1023/1036.htm 😂
曾祖爷爷
3 楼
会过性生活
4 楼
: 你喝了多少假酒能说出这样的话😂
R
Robin_Snow
5 楼
真实情况是只有在中国,论文成了大学和科研单位升职的唯一途径,甚至很多不入流的科研单位的行政岗,升职也需要论文。这就造成大量垃圾文章在那种没人理的垃圾杂志上大量被发表 [2评]
纯洁的我
6 楼
世界会回到他本来的样子
王师南下
7 楼
自然也是垃圾?
W
Washington001
8 楼
你说的这种现象在哪里都存在。美国好大学博士毕业也要发表文章。教职人员职称升级也有文章要求。很多大学教职人员在tenure之后还有最低文章数要求,不然有部分工资或奖金就拿不到。如果统计世界顶尖期刊文章,中国科研也是很出色的。
珠峰顶泡温泉
9 楼
意味着能造出芯片了?
h
hhhhe
10 楼
强国更强了,宇宙第一👍
h
hhhhe
11 楼
从今年开始要囊括诺贝尔奖😀😀
山药
12 楼
意味着造假越来越多。
樱桃儿熟了
13 楼
"因为中国论文的引用者很多都来自本国机构" ------ 留园网除了润狗外,有做科研的吗?有在国外做科研的话一定会亲身体会到,西方特别是盎撒的学者是尽量引用有西方名字的学者的。
大风起
14 楼
意味着学术垃圾 [1评]
c
cccxxx
15 楼
中国科研论文数量连续4年世界第一!意味着在小学生俄孝帝亲自指挥和部署的科研论文指鼠为鸭弄虚作假毫无道德底线和科研水平!!! [1评]
不说假话
16 楼
👍
不说假话
17 楼
👍这种垃圾绝对是300斤的最爱!
吃货百分百
18 楼
不错,很快全世界都要学习查中文论文了,习主席高瞻远瞩,指明方向
a
anywho
19 楼
🧎‍♀️狗糧噴:吹、
沙发
20 楼
三年疫情期间也是第一,这不科学
R
Robin_Snow
21 楼
: 第一,国外确实看,但是真的不像中国,大大小小学校都看,那些压根没有科研能力的所谓科研机构,也看。这个不一样。我知道很多state u, cc,真心不看。但是你看看中国二本三本,老师升级,主要就是文章数。第二,我不确定其他领域,材料和化学类,中国顶级期刊文章是不少,但是开创性的,几乎没有。原因就是中国学术界标志性的篡改数据,还有比谁发的数字吓人的高。这些,发一个IF高的,很容易,但是等于是在这个领域贡献了一篇background trash。
e
eabc
22 楼
: 你要去看病了
R
Robin_Snow
23 楼
: cns 只是说文章innovation 和significance 过硬,不代表文章真的有影响力。你说自然,我猜你不是学术圈的,或者也没读过博士。真实情况是,大部分开创性的,过一百年能进课本的学术成果,第一次发表都不是cns. 比如LiB, LED 最牛逼的第一篇,都不是。我不是说cns都是垃圾,但是从我读大学到博士,真的觉得化学类材料类好文章越来越少,水文章越来越多,我反而更喜欢去Jacs, adv materials, nano letters 里面看,甚至Chen comm 有的文章都让你眼前一亮。最后,就像我说的,学术界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Corresponding author牛逼,或者co author 拉几个AAAS member, 顶级期刊 editor, 你的文章基本上就能上cns, 起码是子刊。而很多很好的工作,如果没有大佬签名,就只能去IF 15以内的杂志
龙起卷
24 楼
哈哈…气死狗粮😂,发表论文最多不算,关键是引用多关注也多这才厉害,都不知道论文为何物狗子怎么会明白呢?
笔名太长不好记
25 楼
已经赢麻了,还有我大中医已经研发出长生不老的金丹,庆丰大帝要万岁万岁万万岁了!
z
zilliz
26 楼
科教经费多,毕业博硕多,自然论文多
c
cedarbird
27 楼
意味着制造了大量垃圾。
m
mckever
28 楼
撒逼玩意,你打一个你试试?你领导第一个给你亿耳光。今天在监狱发的贴就白干了。刑期加长
k
kkk8
29 楼
众狗哀鸣
v
visible
30 楼
傻叉,懂得论文发表过程吗?不懂就把屁眼子闭上,丢人!
t
targer
31 楼
基本上把领导名字加上,交公款发表的。
l
llllllllllllIlllll
32 楼
盗版和正版比数量?二次猿全票通过,好高的数量。
l
llllllllllllIlllll
33 楼
西朝鲜帮助北朝鲜侵略,被美国皮鞋狠狠打脸。萨达姆被斩首,螂五国蛋操饭皇子被斩首,伊朗苏莱曼尼被斩首,伊拉克螂五国伊朗排名前三,三贱客,非常象霸主,长期霸占贱货榜,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q
qwertyuiop2017
34 楼
意味着中国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意味着中国参与科学研究的队伍
雁过留言机
35 楼
水稻上山,退林还耕,掩耳到零,指鼠为鸭,当代大禹,萨格尔王。 太厉害了👍!
雁过留言机
36 楼
懂的,全过程民主可见
够亮
37 楼
意味着狗粮要开始喷了
学术大湿
38 楼
中国论文造假的很多,很多论文的结果都是根本没法复现的。这样的论文在统计的时候也是被统计进去的,但是对生产实践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能产生误导。
e
ewrqeterwtwrrhf
39 楼
学术大湿
40 楼
另外,这文章明里暗里说中国是“科学活动中心”,真是贻笑大方。想成为科学活动中心,第一条就是要别人都主动用你的语言来写论文发表。你现在自己用着英语写论文,发表的期刊会议又都是欧美国家举办的。你真好意思说自己是“科学活动中心”,要点猪脸行吗
德国丹
41 楼
看到楼下一群狗粮说中国论文多是靠造假,我就放心了。有这帮傻逼忽悠欧美,战忽局的工作轻松多了!
s
superspider
42 楼
意为着垃圾论文铺天盖地。
桑拿
43 楼
有数量没质量,滥竽充数,乌合之众,china 向来如此
l
llllllllllllIlllll
44 楼
你主子也很放心,党委书记狠踹院士,继续踹,踹死这帮吃里扒外的畜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