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清华北大毕业生进体制内” 这事不能深挖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月11日 7点26分 PT
  返回列表
63046 阅读
29 评论
叶檀财经

文/顾天杰

清北的尽头 三分之一是编制

最近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上了热搜: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向。

有媒体打出的标题是:

七成清华毕业生进体制内就业。

从数据上看确实如此,但表达的意思很容易被读者误解。

从这个数据衍生出来的讨论是:

清北毕业生去体制内,算不算人才资源浪费?

网友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种认为大批清北毕业生进体制,是一种资源和人才浪费的表现,显然进入产业界或者教学科研,更能发挥他们的专业能力,要去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第二种认为,清北学子选择安稳有保障的体制内工作,是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下,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大家都是双向选择,不必要求过高。

数据的源头是2021年清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里面显示前三方的毕业生合计3669人,其中前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占比分别为15.8%、30.3%、23.8%,合计69.9%。

问题就出在这个“七成去体制内”的数据有效性上。

(清华2021毕业生单位性质分布)

少部分媒体这么说,既对也不对,故意缩小了分母。

首先看一下清华、北大2015到2021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人数从6000逐渐上升到8000左右,北大比清华多。

他们的去向可分为三大类:

1.就业:签三方或者灵活就业2.深造: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3.未就业:拟继续深造、待就业、暂不就业

具体到北大,2015到2019年间进入体制内的毕业生,占总人数的比例在24%到30%之间浮动,总数不超过2200人。

清华从2015到2019年间,每年同样也是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占比还下降了点,民营企业略有上升。

总的来说,北大、清华2015到2021年间,平均每年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体制内,整体接近40%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加强自己的竞争力。

事实上,如果再细分到本科生数据,北大每年只有约4.5%的人进入体制,清华大约3%的本科生进入体制内。

这一方面是因为清北学生本来读书的意愿就更强,另一方面是因为体制内工作和互联网大厂的招聘,对学历的要求提高了。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城市,硕士起步基本是标配。

从五年的长周期来看,清北毕业生的就业风向,没有大的变化。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对2021届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与结果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直接就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平均获得的工作录用通知分别为2.22个、3.69个和3.28个。

清北毕业不愁找不到工作,手握几个offer是很常见的,主要是综合自己的兴趣、行业前景、薪资之后的结果。

从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数据来看,所有应届生对体制内的接受度,都在提高。

2021年末脉脉发布的《告别氪金时代·人才吸引力2021报告》显示,相比资深职场人,年轻人更青睐铁饭碗。工作1到3年的人群里,超过40%职场人把铁饭碗作为理想工作。

2022年1月初猎聘发布的《未来职场“六感”研究白皮书》也显示,被问到择业首选的时候,28.39%的职场人选择了“相对安全稳定的平台,不用经常加班的公司”。

26.77%的职场人选择“考公务员,进入政府或事业单位”,8.7%的人选择进入互联网大厂。

互联网大厂依旧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只不过代价越来越高了。

三十年前辞去体制内工作去经商,被称作下海。

三十年后,毕业考研然后考编进入体制内,被称作上岸。

还有一个有趣的数据是,过去三年,选择自主创业的清华毕业生整体下降了:

2019年毕业生6965人,创业人数52人2020年毕业生6995人,创业人数36人2021年毕业生比2020年增加446人,是近三年最多,27人创业,是近三年最少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越来越高,毕业生在选择的时候越是追求稳定,避免风险。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都创下历史新高。

海外疫情也在大规模扩散,最近两年回国的留学生数量也大大增加了。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真的不是一个段子。

学历在贬值 教育迈向功利化深渊

通常来说,在中国的就业市场,学历确实和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薪资挂钩。

1月5日有一条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本科毕业生月平均起薪5825元。

这是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于2021年6月起对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

调查样本包括了东、中、西部地区19个省份的34所高校,人数超过2万人。

调查结果是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数分别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

本科生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硕士生的就业落实率最高(82.2%),本科生的落实率最低(74.4%),专科生(80.6%)和博士生(77.9%)的落实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根据这个课题组的调查,2021年教育、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成为占比最大的5个行业,占比分别为15.1%、14.5%、13.1%、8.5%和7.4%,合计为58.6%。

和过去两年相比,制造业从第三位上升到了第二位,IT行业下降了一位,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取代建筑业,上升到第五位。

企业吸纳了最多的劳动力,其中民营企业吸收35.2%的毕业生,国有企业吸收25%的毕业生,三资企业占比为6.6%。

如果把国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入职的毕业生加总,占总人数的49.3%。

可以看出清华和北大两所顶尖学校,每年大约30%左右的毕业生进体制,和北大课题组49.3%的调查结果相比,并不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单纯把教育和就业捆绑在一起,教育这件事本身,就有点过于功利化了。

过于功利化的教育也是整个东亚国家的通病。

长期下去必然是不能持续的,这样的教育还导致了过于看重学业发展,忽略健全的人格塑造,过于看重外在忽视内心。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

教育重回本质,就是从功利化教育,逐渐过渡到适合的教育,既能尊重教育规律、学生的个性,以及进入社会后的长远发展。

教育整体上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又主要来自于国家意志。

中国当下的产业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两类人才:

1.合格的高素质劳动力。

所以我们需要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未来还要普及有竞争力的职业教育,筛选出优秀的职高、技校等等。

一方面让普通家庭都能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把高素质的制造业、工业人才输入给各行各业,让生产力能够和经济发展需求匹配,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劳动力基础。

2.专精特新、前沿领域人才。

九年业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说到底还是带有就业倾向的。

除此之外当然要进一步筛选,将有能力、有天赋的人才选拔出来,并且在高校的实验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聘请专业教授,让高端人才得以进一步学习深造。

这些人才能够区别于前面培养的就业型人才,进入到中国最尖端领域去学习和实践。力求在重点科技,比如芯片、半导体、智能装备、自动驾驶等领域做出贡献,为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最近两年,我们讨论了很多外国曾经的模式,比如日本、德国、欧洲等等。

它们的模式和成功经验,都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美国有华尔街和硅谷,也有特朗普、反智和民粹盛行。日本有领先的精细化工业,索尼、丰田穿越周期基业长青,也有民众失去的三十年。

个人选择与国家意志,很多时候并不能统一,没有任何一个方案是完美的。

无论作为普通学校毕业生,还是清华北大学霸,先做好自己,把专业所学和未来职业规划结合起来,找到自己所爱,才是长期可持续的。

d
ddwcool
1 楼
党国里都是以大局为重,到哪混还不是都一样,让你牺牲个人利益,你就要照做,社会主义铁拳随时等着你。
水中的深呼吸
2 楼
我也想把自己上交国家,奈何学识不够
一将功成万骨枯
3 楼
比米国强多了,米国除了超级财团的后代,谁能干预米国政府?底下屁民死80万也没人管。
f
figaro0610
4 楼
自2016年9月底开始,叶檀陆续在“叶檀财经”微信公众号上以《我眼中最无前途的十个中国城市》为题,先后“点名”多座城市,长春、哈尔滨、沈阳、兰州、大同、洛阳、南昌、温州、唐山、大连10座城市进入榜单。其中,多座城市随后刊文予以反驳。
c
chiropractor
5 楼
在天朝不进体制哪能享受到高丽大屌任意横操四方的超级待遇呢?!
X
XJPBJYYW
6 楼
不是争相出国,就是拼命挤进事业单位。名校培养了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花费国家巨资的名校,已经培养不出优先人才,留之何用。
水货
7 楼
你看以后清北学生很有可能也是有越来越多小的权贵后代- 最近通过设计了无人自行车而获奖的少年就不知道是谁的公子,现在已经开始铺路了
等着看
8 楼
学而优则仕咯。
1
123321
9 楼
要做事,先做人,会读书,不代表会做人
大师画拾苟奴
10 楼
这种现象国家稳定时期越长会月凸现,看看英国的名校毕业生去向,也就只有毛泽东那样的神人会让年轻人要深入劳苦大众的生活去锻炼。习近平的下乡经历使他更了解民众,所以才会领导大家搞共同富裕,这在西方的政客中想都不用想。
k
kakakuku2016
11 楼
还是出国去霍霍外国人吧
…………
12 楼
赶紧回中国共同富裕啊
…………
13 楼
清华人肉电池去了体制就不用发电啦,抱在大腿上吸血就行
大师画拾苟奴
14 楼
狗粮三姓家奴:………… 你以为这是你的地盘?在你主子那里,你是连看门狗都算不上的无名无号的下贱痞子。
l
luckjim
15 楼
诸葛亮谈四川人才张松时候说,刘璋暗弱,不能用之。即使国家每代都出人才,统治阶级的低能,也只能是浪费了,不如出国可能还能给世界做点贡献。
l
luckjim
16 楼
西方国家,尤其是北欧,早就共同富裕了!他们还从来不吹牛。
l
luckjim
17 楼
,习搞的到底是共同富裕还是共同贫困,现在还不好说。后者可能性更大,因为其阶级能力问题,没法代富任何人,自己都要靠别人廉价劳动。
大师画拾苟奴
18 楼
狗粮三姓家奴:luckjim 那是因为你的视野与判断力有问题,让子弹再飞一会,二十年后,你会重新反思。
l
luckjim
19 楼
不需要二十年,可能很快就能见分晓。目前我国内公务员朋友已经三个月没开工资了,美其名曰补税。工资都不发,怎么共同富裕?喝西北风?
大师画拾苟奴
20 楼
狗粮三姓家奴:luckjim 你那朋友被停职了吧?你太幼稚的可笑了。别回复我了,你的问题不值得回答。
l
luckjim
21 楼
,为什么你能回复,我不能回复你?人格障碍?
l
luckjim
22 楼
,停职个鬼?整个单位都没发工资。
l
luckjim
23 楼
无产阶级没有厚德载物的能力,如果有,也就不会沦为无产,懂吗?靠他们共同富裕,只能是杀鸡取卵,一起挨穷。
大师画拾苟奴
24 楼
:狗粮三姓家奴:luckjim 你说的事情,也就你这样的被洗脑者会信。你还是活在你的世界里自己嗨去吧,骂骂祖宗混点饲料。
l
luckjim
25 楼
骂祖宗?你祖宗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不是,我家都是耕读传家的有产有文化的人。
大师画拾苟奴
26 楼
狗粮三姓家奴:luckjim 傻缺,汪精卫秦桧哪个不是读书人?你这狗粮做的心虚,三姓家奴做的辛苦。看来,靠骂祖宗混饲料苟活的日子过的够阴暗的,还得找各种借口为自己求的心灵上的安慰。够下贱的!
l
luckjim
27 楼
,读书人只有汪精卫?唐诗宋词有几首是无产阶级写出来的?
M
Moonlight3
28 楼
草民一天到晚担心此事,權貴子女早已留學回歸坐享其成了,躺平夢寐吧
苏浩
29 楼
翰林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