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为什么一下大雨就淹?谁学莫斯科谁倒霉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8月5日 1点12分 PT
  返回列表
11487 阅读
18 评论
一言二拍

这几天,京津冀的暴雨刷爆了朋友圈,让人心痛不已。失踪、遇难、断桥、漂车......这些惨痛的画面,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我们熟悉的华北地区。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我们的城市,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却还是经不起一场暴雨的考验?

难道全世界的大城市,都是这样吗?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看看,世界上其他的大城市,是怎么防洪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现代城市的排水系统,是从欧洲开始的。49后,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学习了苏联的管网式排水系统。

苏联的管网式排水系统是一种将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的形式,即合流制的排水系统,污水径流直接排入河道。这种系统的优点是管线单一、投资小、极少占地下空间资源,满足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条件。但是,这种系统的缺点是承载能力有限、易造成河道污染、不利于地下水补给,在降水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污水溢流、下水道倒流等问题。

这种系统,在莫斯科用得很好,因为莫斯科一年下雨不多。但是拿到中国来用,就不行了。因为中国的很多城市,一年下雨比莫斯科多得多。所以,只要下大雨,管网就会堵塞,城市就会被淹。

欧洲的巴黎和伦敦,就比苏联聪明多了。

欧洲的巴黎和伦敦采用了廊道式下水道的排水系统。这种系统是在地下建造巨大的排水管道,可以容纳大量的雨水和污水,然后将其排入河流或处理厂。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排涝功能强大、历史悠久、具有文化价值,巴黎的排水系统甚至成了参观景点。当然,这种系统的缺点是初期投资巨大、占用地下空间资源、可能造成河流污染。

廊道式下水道在地下建了巨大的排水管道,可以容纳很多雨水。巴黎和伦敦的排水管道有多大呢?你可能不敢相信,它们可以让小火车在里面开!而且它们的长度加起来,可以绕北京地铁两圈!

而巴黎和伦敦的年降水量,和北京差不多。所以它们基本上不会被淹。

除了巴黎和伦敦这种模式,在北欧还有一种模式,叫海绵城市。

北欧海绵城市模式是一种在城市中建设防洪防涝且兼具生态环保功能的新型城市模式,指城市如海绵一样,降水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平时则可“挤”出收集的雨水来利用。

北欧海绵城市模式的特点是以业主拥有的地块来形成“海绵模块”,每个项目都必须满足雨水沉降和引流的具体要求,从而减轻整个城市在强降雨中的压力。北欧海绵城市模式的优点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高城市防涝能力、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创造具备生态和景观等功能的公共空间。北欧海绵城市模式的代表性案例有德国慕尼黑、荷兰鹿特丹、瑞典马尔默等。

海绵城市就是把城市变成一个大海绵,能吸收很多雨水。它们把低洼地变成绿地和池塘,让雨水在那里停留。

哥本哈根和阿姆斯特丹就是这样做的。郑州也想学海绵城市,但是前年被淹了。为什么呢?因为海绵城市适合北欧那种平均降雨的气候,不适合中国那种极端降雨的气候。

除了欧洲模式,在亚洲也有两个城市值得我们学习。一个是东京,一个是新加坡。东京一年下雨比北京多三倍,但是它从来不怕淹水。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地下建了超级排水系统!

东京的排水系统是为了防止台风和暴雨带来的洪水而建造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地下排水工程。它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地下管道和巨型调压水槽等设施组成,能够在周边河川水位上升时引入超量河水,再将水流导向江户川和东京湾,达到排洪、调节水位的目的。

这个排水系统于1992年开始建造,2006年竣工,总投资2400亿日元(约合180亿元人民币(专题))。建成后的当年,该流域遭水浸的房屋数量由最严重年份的41544家减至245家,浸水面积由27840公顷减至65公顷,有效改善了东京地区的防涝能力。这个排水系统被称为“地下神殿”,因为它的规模和设计都非常壮观,有时也对游客开放参观。

你看看这张照片,这是东京地下排水系统的一部分。

这个排水系统有多厉害呢?

就拿这次北京的暴雨来说吧,北京6小时下了50毫米雨水。东京地下排水系统可以承受每小时50毫米雨水!而且东京还做了很多措施,让雨水慢慢流走,不会集中到一个地方。

新加坡也很厉害。它一年下雨比北京多四点五倍!

新加坡用了一个叫ABC的模式。新加坡ABC模式是指Active, Beautiful, Clean Waters Programme,即活力、美观、洁净水域计划。这是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于2006年提出的一项综合水资源管理策略,旨在将城市的排水系统、水渠和水库转变为与环境和社区相融合的活跃、美观、洁净的溪流、河流和湖泊。

ABC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降雨径流管理,即通过源头、过程和末端的全流程系统综合治理,实现减少径流总量、净化径流污染、利用径流资源的目标。ABC模式还提供了一套专业、细致、常新的技术引领,为不同类型的项目提供了本地化的规划设计参考路径,推广了分散式的生态化径流治理工程技术。

新加坡把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结合起来,用了很多高科技,让雨水变成饮用水。你看看这张照片,这是新加坡的一个水库。

新加坡本身就缺水,所以它把雨水当成宝贵的资源,不会浪费。

说了这么多,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国内。国内有没有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呢?

当然有!

苏州就学习了新加坡的模式,建了一个工业园区。武汉也学习了阿姆斯特丹的模式,建了一个泵站体系。

其实,防洪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要看我们有没有决心和远见。

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如果我们只顾眼前,只做面子工程,不做百年工程,那么我们的城市就会一次又一次被淹。

最后,祝愿华北的同胞们,早日渡过难关!

r
rootrootroot
1 楼
自己治理失败就怪莫斯科,都看不上俄罗斯多少年了,脸皮能再厚点吗?要不再过300年再怪莫斯科,什么白痴。
人生没有智慧
2 楼
土鳖治国,你和它们说太先进的东西,脑子理解不了啊
a
adodi
3 楼
我去,这次责任难道不在美方?
雁过留言机
4 楼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治国无术也能当国家主席,是因为他有红色基因
刁太大
5 楼
俄爹永远是对的。北京可以借雨扫除低端人口。
澳洲LKJ
6 楼
建国初期是不考虑地方实际情况,一股脑的学习苏联老大哥。 目前有是有资金,但不专业,水利局、住建局领导很多不是科班出身,外行领导内行,加上城市下水道建设这种资金量大、油水巨大且地面看不见、短期内无法判定好坏的项目,多少领导想要进来分一杯羹,管你后面人的死活。 这种局面,下水道能做好,才是稀罕事。 [1评]
饭团子
7 楼
雄安是千年大计,岂是他国的一些奇技淫巧可以比拟的?
莱克多巴辐射蛙
8 楼
傻逼狗粮,纽约和和东京不一样淹水
雁过留言机
9 楼
当代大禹王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治国无术也能当国家主席,是因为他有红色基因。 他曾指示:涿州“贱民”要誓死保卫鬼城雄安!
c
cloct
10 楼
面子工程是最好的,见效快,油水多。 给排水工程真的是百年大计,花钱多,又短时间看不出来效果,领导5-10年可能就调任了,干这种真的是无利可图。 [1评]
沉羽
11 楼
千百年前,雨线南移,西域成荒漠,北方城市不需要大规模排水系统。现在,气候暖化,雨线北上,原来的排水系统不行了。现在要挖泄洪湖,和加强排水系统,否则,今后年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水患。
阳光俊男
12 楼
学莫斯科,罗刹就不是洋人吗?中共就是狗日的汉奸崇洋媚外。
s
skyfall
13 楼
下台吧,丢人现眼啊
夜雨濛
14 楼
这文章就尼玛瞎几把扯,中国主要原因还是太平洋季风和山川地理,气象影响,顺时间大面积强降雨造成的。这种强降雨,没有固定规律与时间性,所以即便有排洪的设施,百年要不用不上,要不顺时间不够用。我家乡山西,城市也有排洪措施,我印象里唯一一次发洪水,我7岁,现在我都快50了,还没有第二次呢,排洪的渠里几十年过去都种的庄稼,而且虽然不发洪水,每年下雨,也会有泥沙冲下来,河道地势越来越高。遇到这种极端天气,再所谓的排洪设施都没用。每年光维护需要多少费用。别都逼逼,我在德国这么旧,当遇到洪水,德国不是也是到处放水淹地淹村庄,保证大城市嘛,甚至放了水都确保不了。水文这东西,不是几十年就能有一手数据的。有的需要百年千年。 [1评]
财富绽放
15 楼
所以中国这地方只要下雨就必定灾害,再怎么基础建设也无济于事,根本不是建设的事,就是地方不好,老天注定了的,几千年来一直如此,以后别说什么人定胜天了,肯定胜不了,痴人说梦罢了
c
carlos067
16 楼
这文章前几天看过?东京和新加坡都靠海,好处理些。新加坡前几年也淹过地铁隧道。
g
gzwyh
17 楼
总是喜欢摸着石头过河,即使旁边有小桥大桥。因为河底摸石头大家都看不见,捞了多少没人知道。按照这个秉性,未来仍然会继续暗中摸黑前行,以便给子子孙孙攒下用之不尽的财富。
s
snake1101
18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