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的背后:企业借机转嫁成本,民众承担一切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1月4日 3点51分 PT
  返回列表
65747 阅读
3 评论
华尔街见闻

美联储正在试图通过加息来抑制通胀。伴随着鲍威尔持续加息的呼声,美国的利率正“无情”地上行。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经济学家Paul Donovan在11月2日的文章中指出,现在人均工资增长已为负,但依旧没有抑制住通胀和消费需求,因此按照常规途径,试图通过创造闲置产能,来压低工资控制通胀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Donovan解释称,让这次通胀“顽固不化”的原因在于:企业通过上调自己的利润率转嫁了成本,抬高了价格,并借通胀之势合理化了价格的上涨,使消费者乐于接受这些高价。

工资负增长对目前通胀的影响微乎其微

Donovan指出,通胀通常伴随着劳动力成本问题,但这次美国面临的通胀与上个世纪70年代长期通胀后陷入“工资-价格”的螺旋”有很大的差别。

所谓的“工资-价格”螺旋是指:在实际工资刚性和高涨通胀预期下,工资和物价呈现螺旋式上升,形成生活成本提升-工人要求提高工资-企业转嫁成本-物价继续上升-强化通胀预期的恶性螺旋传导链条,这也被称为通胀“至暗噩梦”。

Donovan认为,目前美国实际工资增长已经是灾难性的负增长,但通胀依然在持续,因此美联储试图通过加息来抑制需求,创造闲置产能,从而压低工资控制通胀的方法是行不通的。Donovan指出:

通过观察美国餐馆和酒店行业,可以理解为什么工资在本轮通胀中仅发挥有限的作用:自2019年底以来,服务业的平均收入增长了不到20%,但员工人数下降超5%。意味着在这些行业中的企业需要向更少的人支付更多的钱。

自2019年底以来,在生产力调整后,工资成本上涨约为5%至6%,但餐厅和酒店的价格上涨了16%,远高于工资成本的涨幅。

Donovan认为,尽管实际工资增长为负,但消费者仍然在继续消费。在疫情后,消费者更愿意通过借贷消费来抵消工资负增长带给他们的不愉快。借由这种心理,企业便对于用比远高于成本增速的速度提高价格充满信心:

在疫情后,强劲的资产负债表表明,消费者试图通过增加的借贷来抵消工资负增长这一令人难受的事实。由此产生的需求弹性使公司认为提高定价并不是问题。

“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Nick Timiraos在10月30日发布的推文中暗示,美国消费者的储蓄水平依然十分强劲,而这种现金充裕可能意味着更高的利率会持续更长时间。

消费者乐于接受价格上涨

Donovan描述了一个场景:农民把小麦磨成面粉,随后烤成面包。这时,小麦价格上涨22%,这件事可以被用来证明面包价格上涨15%是合理的,但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面对这种情况,经济学家可能会慌张的辩解,虽然小麦的成本仅占面包成本的10%到15%,但决定一个发达经济体食品成本的是人工成本。

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这种说法似乎是合理的。消费者接受了这些企业编造出来试图证明价格上涨是合理的故事,但实际上这些故事正被用作企业们利润率扩张的掩护。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全球消费巨头联合利华的三季报显示,该集团在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15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48.7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17.8%。企业正通过提价的方式将不断上涨的成本转移给消费者,而消费者的需求依然十分强劲,毫无畏缩之势。

Donovan认为,在这种非常规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高失业率和低工资并不是唯一的降通胀方法:

尽管失业率的升高和工资的降低会削弱需求并挤压利润率,但如果通胀是由企业的高利润率引起的,那政策应该有更多的途径来降低通货膨胀。

g
glenduab12
1 楼
10月25日,美债继续遭到日本大量抛售。美国国债收益率再度大幅飙升,市场将之归咎于日本央行介入干预下的美债抛售行为,并称之为“金融珍珠港事件”。对于这一幕,市场的看法相当一致,认定是日本央行“不宣而战”,发动抛售美国国债“突然袭击”以控制日元贬值。 . 在二战中“偷袭珍珠港”时,日本失道寡助,遭到26个同盟国的一致宣战。但在“金融珍珠港事件”发生之际,日本央行却并不缺乏盟友、战友——各国央行普遍在采取减持美债的动作,以应对美联储以邻为壑的持续加息动作。 . 种种迹象表明,一直以邻为壑的美联储持续升息动作所催生的强势美元,在转嫁本国通胀和其他金融、经济风险的同时,也正让美国财政、金融乃至经济面临承受其金融政策“后坐力杀伤的风险。
j
jiaming
2 楼
美国的通胀是民主的体现,哈哈。老百姓使劲勒紧裤腰带,正好配合政府减肥。期待美元炸锅的那一天。
醉在今夜
3 楼
哦?原来美国民众也喜迎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