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强火箭完成三大新突破!更多星舰已做好准备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3月17日 20点39分 PT
  返回列表
34308 阅读
16 评论
报人刘亚东A


来源:返朴

作者:李贤焕

22年来,在马斯克和SpaceX的征途中,从来不缺大胆的尝试和不断的挫折,以及随之而来的失败和爆炸,这些经历为他们积累经验,从而铸就了一连串的成功成就。

3月14日,SpaceX拿到了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星舰的第三次轨道测试发射成功。22年前的这一天,马斯克在美国加州的仓库里开始了他的航天创业之路;22年间,历经无数挫折,如今成功把世界上最大的一支火箭送入轨道。

在这次历史性的试飞中,星舰一举完成了三大突破:飞船进入既定近地轨道、荷载舱门开关测试(未来部署星链卫星)、内部燃料转移测试(未来太空加油)。这些新增的考试科目,都是星舰飞船未来能成为星际旅行工具的关键步骤。SpaceX一直秉承“以飞代试”理念,每一次试射都要融入更多的测试项目,以迅速完善星舰的设计和试验数据。

唯一遗憾的就是,无论是星舰飞船,还是超重型助推器,都没能按原计划降落。



图:星舰发射升空丨来源:space.com

在此次任务结束时,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说:星舰将会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



进展夹杂挫折,22岁的SpaceX还在试错和迭代中前行。就像他们在官网写的:更多星舰已经为飞行做好了准备。



一次充满信心的发射

经过数十次的爆炸和无数的改进,此次星舰发射已经被寄予厚望。马斯克自己也在发射前表示,火箭要比第一、第二次试飞时更好,此次试飞能够达到地球轨道的概率有70%~80%。

根据SpaceX的说法,每次发射都被视为一项实地测试,每一趟飞行任务都伴随着详尽的数据收集和后续分析,那些曾经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不断的试错和优化过程,正逐步变为现实。

第一次星舰发射,现在看来是一次视死如归的实验。

2023年4月20日,完全体的星舰执行首次轨道级测试飞行任务,但升空后不久就遇到了问题,几台发动机在发射后几分钟失控,SpaceX下达了自毁指令,随后星舰在墨西哥湾上空解体爆炸。

这次发射甚至还造成了地面设施的严重损毁,发射台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坑洞,碎片散落到了距离发射场约5英里的小镇上,这一事件随即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审查。后来调查结果显示,星舰搭载的猛禽发动机集群对发射台施加了巨大的热量和压力,最终导致了混凝土结构的破裂。

为此,SpaceX对发射台进行了升级,增加了一个水浸系统,最终才能扛住33台猛禽发动机同时启动时的超高温。此外,星舰的一二级分离方式也在第一次发射后得到升级,SpaceX引入了一种新的“热分级”技术,在分级之前点燃上面级的6台猛禽发动机。到了去年11月的第二次发射前,马斯克表示,SpaceX星舰实施了超过1000项升级和改进,并进行了63次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规定的修正,以提高飞行安全和性能。

尽管如此,这仍没带来发射成功的结果。火箭虽然成功点火升空,33台发动机均按照预定程序成功启动,但是一级火箭完成了其预定的工作阶段后,二级火箭出现了技术故障,导致与地面控制中心的通信中断,以空中爆炸告终。不过,星舰的第二次发射,依然实现了关键的技术里程碑:经过一系列技术优化,这次发射并未对发射台造成损害;此外,星舰与助推火箭成功执行了“热分离”操作。



图:热分离效果图丨来源:SpaceX

在第二次整舰发射结束后,FAA介入,联合SpaceX对飞行全过程进行了调查。“星舰2号的飞行几乎达到了预定轨道,”马斯克在年初的一次内部讨论中提到。情况十分有趣,他认为如果那次任务搭载了有效载荷,星舰很可能已经成功入轨,最终失败的原因在于星舰进行了液氧排放操作,这一操作最终引发了火灾和随后的爆炸。而如果飞船搭载了有效载荷,通常不会有这个步骤。



图:第二次发射前星舰在发射场待命丨来源:SpaceX

虽然第三次试射也没有有效载荷,但星舰需要精准地进入预定轨道。而外界对这一临门一脚的目标,显得信心十足。事实也正是如此,第三次飞行的星舰顺利完成了上述任务,只是在最后再入地球大气层过程中失去信号,未能进行最后的受控落海环节。



另外,SpaceX在星舰3号上面级叠加了多重使命,包括进行内部燃料转移、载荷舱门开关、发动机真空点火以及再入大气层测试。其中,燃料转移测试中,有约10吨的液氧从一个储罐转移到另一个,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最终目的是实现星舰的“加油机”在轨道上进行补给,采用类似于飞机空中加油的方式,最终能够飞往更远的深空。虽然这次测试不会涉及两艘星舰在太空中的直接会合,但此次任务涉及到的阶段性测试仍是这一关键技术的重要一环。

SpaceX还有4艘星舰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建造阶段。此次飞行测试结束后,后续的星舰有望进行更加密集的发射任务。



图:多艘星舰已经准备就绪丨来源:SpaceX



最大、最便宜的火箭

在一次次改进当中,星舰“成长”为史上最大的火箭。

星舰由底部的超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和上部的飞船组成,整体高达121米,直径约9米,重量达到500万公斤,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火箭。

从BBC给出的对比图里可以看到,几枚火箭都是在航天史上排得上名号的大家伙。从左到右包括了能够载着一船人往返太空的航天飞机;SpaceX自家的重型猎鹰火箭;如今参与到了美国新一轮登月计划中的SLS超重型火箭;以及目前为止唯一执行过载人登月任务的土星五号火箭。

星舰不只是个头稳压它们一头,在各项性能、成本方面都有跨世代的追求,一副要书写新的航天历史的姿态。

回想起去年NASA备受瞩目的重返月球计划,尽管NASA的空间发射系统(SLS)被誉为“地表最强火箭”,但与星舰相比,SLS在尺寸和性能上都显得稍逊一筹。



为了把长期使用的成本压到最低,星舰的设计采用了不锈钢材料,成本低廉、易于加工和修复。可调节的向量发动机,使得引擎可以多次点火和重复使用,从而减少了发射过程中的损耗。马斯克曾宣称,星舰的飞行成本远低于大多数火箭,单次发射成本未来将降低到200万美元,每公斤有效载荷的发射成本可能降至10美元。

在诸多降本增效的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火箭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发射任务后,可返回地球并实现垂直降落,准备下一次发射任务。如今这一技术路线已经成为全球航天企业的努力方向。面向未来,星舰还能执行多种任务,包括将航天员和货物运送到地球轨道、月球、火星等目的地,使其成为未来太空探索的多功能火箭。

一路走来,星舰所面临的挑战正是其价值所在。一旦SpaceX实现了快速且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将极大地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完成有深远影响的变革。



先上月球,再去火星

对于星舰的成功发射、后续投入实际使用,另一层期待是,星舰有望在新一轮的登月计划中执行载人登月任务。NASA已经向SpaceX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合同,用于开发载人登月系统的星舰版本。作为合同的一部分,SpaceX需要先进行一次无人驾驶的月球试飞。

对NASA而言,星舰作为着陆器的成功至关重要,若不能及时投入使用,整个登月计划都将受到影响。在此之前,马斯克必须向NASA证明星舰的性能和可靠性。有分析认为,在执行登月任务前,星舰至少还需成功飞行30至40次。



图:NASA授予SpaceX合同,开发载人登月飞船,此为效果图丨来源:SpaceX

星舰成功实现登月后,马斯克将把目光投向其终极目标——火星。

几乎从SpaceX成立以来,马斯克一直强调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的重要性。而星舰任务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在火星上建立人类殖民地。

根据马斯克的计划,到2050年将有100万人登上火星,这意味着星舰需要每天进行大约3次飞行,每年总共需要执行1000次飞行任务,这就要求SpaceX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生产火箭,因此生产过程中的简便性变得至关重要,把随处可见的不锈钢拿来作为制作材料便是其中的体现。

为了实现规模化的火星往返目标,马斯克计划在太空舱前部的有效载荷区域安装大约40个客舱,每个舱内可容纳2-3人,以实现他之前承诺的每次将100人送上太空的愿景。载荷舱还将设有公共区域、存储空间、厨房和避难所,躲避太阳风暴释放的有害带电粒子。

星舰就是这样一个代表着“太空探索的巅峰”,旨在打造一个能够前往月球、火星等目的地的全功能、可重复使用的发射与着陆系统。它诞生在这个时代,看起来却超越了这个时代。



写在最后

22年来,在马斯克和SpaceX的征途中,从来不缺大胆的尝试和不断的挫折,以及随之而来的失败和爆炸,这些经历为他们积累经验,从而铸就了一连串的成功成就。

2008年,SpaceX在濒临破产之际,经历了连续的失败后,终于成功发射了猎鹰1号火箭,并获得了NASA的商业补给服务合同,这笔资金无异于雪中送炭。尽管SpaceX在探索过程中屡遭挫折,但他们的目标始终坚定——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

马斯克提出的火星殖民计划,被许多人视为不切实际的幻想——计划从2029年起通过星际飞船将人类送往火星,并在2050年之前将100万人迁移至火星,在那里建立城市,实现真正的定居和成为“火星人”。然而,SpaceX的实际进展正逐步让这一幻想变得不那么飘渺。

目前,SpaceX正在加快星舰的试射速度。第一、二次发射间隔为7个多月,如今仅过去4个月,就第三次发射。第四次试射的时间和成就都值得期待。要知道,SpaceX的“猎鹰1号”可是在经历三连败、公司几近破产后,到第4次发射才回收成功,也从此掀开了人类航天史的新篇章。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普通人真的能够像马斯克所说的那样,拥有前往火星的“船票”。

本文受科普中国·星空计划项目扶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时不时来看看
1 楼
别再炸了再做下一步
宝刀屠龙
2 楼
刘亚东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科技工作者,其言论基本都是建立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D
Deepspace_01
3 楼
这次没炸啊,啥叫别再炸再做下一步?莫名其妙。 ====================================================== 时不时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2024-03-17 09:05:59别再炸了再做下一步
裘千里
4 楼
NASA授予SpaceX合同,开发载人登月飞船, 几十年前就登过月了,今天怎么变的这么难呢?难道是月亮变轨了?
老寓公
5 楼
裘千里 发表评论于 2024-03-17 09:56:38 NASA授予SpaceX合同,开发载人登月飞船, 几十年前就登过月了,今天怎么变的这么难呢?难道是月亮变轨了? =================================== 这次是去火星,登月只是热身。
时不时来看看
6 楼
deep: 您的工作变成了回我的评论?您拿美国纳税人的票子常驻文学城就该对我尊重点,我是您的衣食父母;您如果拿新台币,还是应该对我尊重点,因为我是最不愿意台湾成为炸弹实验场的人之一。不要老是回我的贴当您的工作,挺没趣的,用这个时间多学点,教育子女有用,您的子女不可能和您一样靠发帖挣钱
时不时来看看
7 楼
deep您连炸没炸都没看,怎么好意思评论登月呢?您不懂登月了的宇航员得回家吃饺子吗?离地面500米爆炸和1米爆炸有区别吗?美国伟大不是您喷中国喷伟大的,美国登月也不是您的上辈喷共党喷上去的。那是兢兢业业的科学家搞出来的。现在政治挂帅,靠打压别人保持自己领先。波音客机半空掉机门,您肯定不敢坐,再为之辩护就有点丧心病狂了吧?
时不时来看看
8 楼
文学城变成这个鬼城,都不好意思让下一代来访问,这能作为下一代的教育地方吗?整版整版的谎言,造谣,洗脑,反自己不喜欢的人国家政党和事?文学城的老板和小编都挺短视的,没有灵魂,也没有骨头,更没有气节
裘千里
9 楼
老寓公 发表评论于 2024-03-17 10:20:40 裘千里 发表评论于 2024-03-17 09:56:38 NASA授予SpaceX合同,开发载人登月飞船, 几十年前就登过月了,今天怎么变的这么难呢?难道是月亮变轨了? =================================== 这次是去火星,登月只是热身。 ========== 有过登月光荣称号的霸主,热身都热不会,是最新的光荣?
k
kingdale1
10 楼
这位想法太简单,没有具体去了解情况。以前登月是和苏联竞争,不计成本,登上后就胜利了,没有可持续性。现在登月不仅要回去,还要建地月太空站 (在地球和月球的平衡点)和月球地面站,以及开发月球资源比如月球南极冰等。这也是为以后登陆火星开发技术和培养人才。 ======================================= 裘千里 发表评论于 2024-03-17 09:56:38 NASA授予SpaceX合同,开发载人登月飞船, 几十年前就登过月了,今天怎么变的这么难呢?难道是月亮变轨了?
不允许的笔名
11 楼
回想起去年NASA备受瞩目的重返月球计划,尽管NASA的空间发射系统(SLS)被誉为“地表最强火箭”,但与星舰相比,SLS在尺寸和性能上都显得稍逊一筹。 ============== 稍逊岂止一筹啊。星舰100%重复使用,SLS是一次性火箭,根本是两种动物。
D
Deepspace_01
12 楼
中共的航天是越来越落后的。中共的卫星比苏美落后13年。卫星回收晚了15年。载人航天晚了42年。着陆火星落后美国45年,着陆月球晚了47年。空间站落后苏联53年,落后美国51年 (如果今年能投入使用的话}。载人登月已经晚了55年,还没影子呢。楼下粉红,为中共航天骄傲可以,毕竟在进步嘛,但不要和美国比。50多年的代差实在太大。从莱特兄弟造出人类第一架飞机 (离地几米高,飞了几十米)到飞行30万公里踏足月球才六十来年。况且科学技术是加速发展的。五十年的差距可想而知。中共搞卫星时很穷,现在很富了。所以不是钱的问题。那是什么问题呢?在制度。
z
zhongguoren8
13 楼
即使成功了,你敢坐吗?
八戌
14 楼
为什么要用不锈钢,用马口铁制作不是成本更低
e
exds
15 楼
这玩意儿 和航天飞机 一样这么大个儿,如果可以 safely 返回地球,那为什么 要停了航天飞机 ? zhongguoren8 发表评论于 2024-03-17 12:48:39 即使成功了,你敢坐吗?
b
balsam_pear_k
16 楼
航天飞机停飞,是因为运营成本太贵了。美帝不像大国天朝那样,不计成本不计代价。 exds 发表评论于 2024-03-17 19:22:14 这玩意儿 和航天飞机 一样这么大个儿,如果可以 safely 返回地球,那为什么 要停了航天飞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