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新冠疫苗临床效果好 可中和10种病毒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4月20日 20点56分 PT
  返回列表
73106 阅读
35 评论
快科技

前不久我国研发的COVID-19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阶段,日前科研人员公布了其中的灭活疫苗的详细数据,效果良好,可以中和10种新冠病毒。对付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最好的方法还是疫苗,目前各国都在加速疫苗研发,其中中国走的最快,有2种疫苗进入了临床阶段,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院士团队牵头研发的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重组新冠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正式进入II期临床试验。

另外一种疫苗则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发的灭活疫苗,直接进入了I、II期合并临床试验。

目前全球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都没有详细的数据公布,不过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灭活疫苗除外,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在bioRxiv公布了COVID-19灭活疫苗的保护力文章,透露了疫苗的具体效果。

根据健康博主@子陵在听歌的分析,,在动物接种之后,COVID-19灭活疫苗不仅安全,而且获得了高滴度SARS-CoV-2特异性IgG抗体,接种6周后血清中和滴度高达EC50 10e4,显著高于之前文献报道的康复患者血浆,而且免疫血清反应广谱,可以中和10个种不同SARS-CoV-2毒株。

整体来看,这次的灭活疫苗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疫苗开发,该研究评估疫苗的方法也很全面,除了血清中和、T细胞应答、组织学,更重要的是攻毒保护作用十分高效,且安全性良好。

我国已经有3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科学看待新冠病毒疫苗研发

近日,疫苗研发传来好消息:我国3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包括由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开发的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意味着我们离获得疫苗保护又近了一步。疫苗研发是一个复杂、较长周期的过程。人们翘首期盼,但也不能因此忽略科学设计、临床试验和审批等流程。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疫苗研发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既要有信心,同时每一步都应严谨求实,经得起科学的检验。

为提高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成功率,我国同步开展5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如何看待疫苗研发,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既要争分夺秒,又要以安全性有效性为准绳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疫苗的源头是病毒,不同之处在于,疫苗是一种改造过的病毒或病毒部件,由于没有了病毒的遗传物质,疫苗注射到人体以后,不会伤害人体,还能诱导免疫系统对抗病毒。

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记忆”能力,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它的特征。当人体再次接触到病毒时,“演习”过的免疫系统就能快速反应,迅速识别并消灭病毒。

疫苗的早期雏形是“牛痘接种术”。人类利用疫苗已有200多年,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等曾肆虐全球的传染病,都通过疫苗接种得到了有效控制。专家介绍,除了常规的预防接种,而今疫苗还在肿瘤、免疫缺陷等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般来说,疫苗研发要经历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安全性、有效性得到验证后,还需经管理部门审批,相关企业拿到生产批件。之后一款疫苗才能规模生产,进而上市应用。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告诉记者,疫苗上市应用具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疫苗研发有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程序,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是因为,疫苗要大规模在健康人群接种,其安全性、有效性需要经过严格验证。

丁胜说,现实研发活动中,很多疫苗在临床前研究时就被验证行不通,一些疫苗即便在这一阶段表现良好,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也可能遇到种种问题。疫苗研发不能在任何一个环节留下一丝隐患,达不到预设目的或预期要求就要被叫停。因此,从开发设计到最终顺利上市的疫苗并不多。

按照通行惯例,临床试验一般分为3个研究阶段。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考察人体安全性,一般受试者为几十至百例;Ⅱ期临床试验主要是进行疫苗的剂量探索研究,初步评价有效性并考察进一步扩大人群后的安全性。一般受试者为几百到上千例;Ⅲ期临床试验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设计,全面评价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般受试者数千到几万例不等。

“走完全部临床试验,少则3至5年,长则10多年,一些疫苗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做出来。”丁胜接着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即便在某些不太关键的环节做些简化,这个过程通常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丁胜介绍,为提升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进度,在临床前研究阶段,科研人员已经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方法。比如,为了与病毒抢时间,工艺设计、保护性评价、动物模型等环节,这些往常需要串联的工作,如今都在平行推进。

既要争分夺秒,又要以安全性有效性为准绳,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如同在钢丝上高速行走。“理解人们急切期待疫苗的心情,但从科学上看,再急也不能降低标准。”丁胜强调。

疫苗研发有多种技术路线,各有优缺点

疫苗研发出来后,规模化生产、保存和运输便利性等多种因素,也影响着疫苗上市的速度。

丁胜告诉记者,小规模临床试验与大规模量产的生产工艺不一样,稳定性可能也有差异,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需要继续评价。再好的疫苗,如果产量跟不上,或者大规模量产后免疫效果打折扣,也难以派上用场。

不少科学家认为,乐观估计,12个月到18个月后,新冠病毒疫苗有望获批上市。这相比非应急状态下,疫苗研发动辄10年以上的开发周期来说,已经相当快了。科学家做出这一判断,除了全球科研人员的全力投入,审批上开辟绿色通道外,也与疫苗制备技术不断“进化”,人们有了更加高效的开发手段相关。

专家介绍,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进步,疫苗制备技术路线更加多样,技术也日臻完善。其中,既有传统的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也有亚单位疫苗,近些年以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为代表的核酸疫苗也发展较快。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告诉记者,每种疫苗各有特点,优缺点相辅相成。比如,传统的灭活疫苗研发工艺路线成熟,免疫效果好,但需要有生产疫苗的安全实验室;病毒载体疫苗免疫性强,易于制备和放大;mRNA疫苗的临床前制备过程相对简单,应急响应快,但该类疫苗没有获批上市的先例,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大规模化接种后的效果还有待验证。

为提高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成功率,我国5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正同步开展并稳步推进,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流感病毒疫苗为载体的减毒疫苗,覆盖了全球在研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类型。

目前,我国已经有3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陈薇院士团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已于3月底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Ⅱ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这是全球首款进入Ⅱ期人体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12日,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申请的灭活疫苗获批,已进入临床试验;4月13日,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灭活疫苗也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了解病毒是研发疫苗的前提。丁胜表示,由于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当前的疫苗研发工作都是基于已有认知做出的。人们对病毒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加上病毒自身可能出现变化,疫苗研发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些对科研人员都是比较大的挑战。在安全有效疫苗上市之前,很难判断哪条路线可能走到最后,甚至都无法保证一定能做出来。

丁胜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背景下,各条疫苗开发路线都采取了非常规的研发策略,科研人员的努力都值得尊重,这些工作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病毒的认识,至少能告诉后人哪条路行不通,避免走弯路。

用长远眼光看待疫苗研发,为未来做好必要的技术和产品储备

专家表示,疫苗研发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一般来说,临床试验需要找到足够多的患者,如果没有新的临床试验对象,疫苗研发工作很难往前推进。

以2003年暴发的SARS为例,当时我国SARS病毒疫苗研发工作走到了Ⅰ期临床试验阶段,但到夏天,病毒消失了,缺少感染人群支撑后续临床试验,成为疫苗研发工作中断的原因之一。

SARS病毒与新冠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一些SARS疫苗研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或许有帮助。不过,目前全球还没有冠状病毒疫苗上市,考虑到疫苗研发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有一套严格的流程,这些帮助可能比较有限,并不能大幅压缩研发时间。“SARS疫苗研制确实能为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提供一些借鉴,但大多数工作还得从头开始。”清华大学医学院教学科研系列独立研究员丁强说。

丁强认为,2003年至今,全球疫苗研发技术进展很大,出现了mRNA疫苗等新的制备方法。我国有出色的科研团队,采取了一些国际先进的技术方法,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工作的科技含量很高,预估会比SARS疫苗进展顺利。

早在1月22日,科技部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第一批8个应急攻关项目,快速研发疫苗就是任务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快速响应,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分离出病毒毒株,并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此外,又快速启动多条疫苗研发路线,临床前研究也取得不错的进展。丁胜认为,这些科研成果说明,SARS疫情之后,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能力提升很多。

丁胜认为,要用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疫苗研发,即便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疫苗研发计划也不宜半途而废,应为未来做好必要的技术和产品储备。

专家表示,疫苗从研发到生产是个长链条,我国有整合全链条资源的优势,可同步推进研发、审批、生产各个环节。当前各国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在疫苗研发上,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合力,在保证安全性、有效性前提下,早日研发出新冠病毒疫苗。

m
mrp
1 楼
我是不会打的,我更相信我的民主肺泡
i
inconfirmi
2 楼
你可以打独裁的狂犬病疫苗 .
z
zhangxuefeng
3 楼
中恐输,中必输。还有中啥输来着?记得的给提个醒。
m
mike3
4 楼
一帮疯子和一帮傻子
t
thd
5 楼
只有输急眼了才会不顾体面的骂街,甩锅,抹黑……
小男子
6 楼
中国科学家牛逼!
z
zaku2ass
7 楼
加油啊
潜水点赞
8 楼
呵呵 我希望所有狗粮都和一楼一样,就怕说一套做一套。
l
loserswinners
9 楼
假疫苗,快打,晚了的赶不上。
s
sheng诸葛
10 楼
一种新冠疫苗可中和10种病毒???!!! 吹这种牛逼的是个大傻逼。
B
BH
11 楼
狗粮应该继续扮演中共战忽局(或者美国猪队友)角色,仿照过去批判中国封城措施从而成功阻延美国封城的经验,开始大举批判中国疫苗,使美国将来拒绝使用中国疫苗,推迟战胜疫情
大风起
12 楼
疫苗又放了卫星,文革老一套骗术擦擦灰又拿出来用。 只有共惨党,最爱骗中国。
s
spiderlnk
13 楼
有个疑问,sars搞了14年疫苗没出来,这几天就出来。这是科技进步了?
k
kk79
14 楼
5种国产疫苗,让常委们每人先来一针
s
sjrqb
15 楼
一个行内人说中国建国以来从来就没有独自研究出一款疫苗,不知道这个说法对不对?
超大狗熊
16 楼
不喜欢中国的。千万不要用中国的任何东西。你们一定要按西方这边的指南来。比如不要戴口罩。一定要面对面聊天。可以去人多的地方玩。 不要停。很多人支持你们。千万不要按中国指南来。 不要让我们失望。😂
裸裸
17 楼
够呛 还要一年才出来
d
dh5000
18 楼
全世界都在等疫苗,早日成功,世界也早日恢复正常
l
luchenxin
19 楼
不是没搞出来,是sars消失了,没有任何国家会用自己财力去研究一个消失的病毒疫苗。
落雪轻舞
20 楼
一楼应该是在反讽刺吧
o
onceagain
21 楼
: SARS有疫苗,只是没用上病毒就没了。
y
yayidaye
22 楼
: 网上传sars不是人工的吗,人工的就是非自然的,要什么疫苗,早不稳定消失了。就像所谓杂交的作物,比如无籽西瓜,没人工,下一代就没了。 如果sars不是人工的,那就是有人传谣,请举报,网上一搜一大堆。
山河一统
23 楼
: 文章里面有说。
山药
24 楼
可中和10种病毒,是疫苗万金油吗?
J
JonnyChoi
25 楼
中国技术还是有的。但大家对她的产品没信心, 因为有一小部分不诚实的人搞的太多假的东西来骗人。大陆有钱人都去香港台湾买奶粉打 vaccine.希望这次能弄个真的有效的出来。
l
lgl
26 楼
生物科学一曰千里,能大大的缩短研发时间,美国的方法更快.
爱香的男人
27 楼
如果以后有中国的疫苗,你在这里发誓不要用
浪漫love
28 楼
中国加油
A
AntibioticsAce
29 楼
灭活疫苗是最快捷有效的办法,西方国家搞些花架子弄些花里胡哨的DNA,RNA, 腺病毒载体等等的东西,华而不实。
长尾兔子
30 楼
上次有个做疫苗的讲, 10个待选的能有一个成功就很幸运了。OXford那个只说有80%的把握。 中国这三个听上去好像个个都成功得不行了。 话说的太满反而不让人相信。
谁赞成谁反对
31 楼
还是老话,党员干部,老领导,新领袖以及家人先用,老百姓才能放心,别把大家当傻瓜
D
David哈咯咯
32 楼
习猪为了红色家族的荣华富贵,算是尽职了!腐共的执政理念并不是为草根大众,以共产主义为幌子,以高楼和LED灯色为表象,保卫由红色性器官操出的世世代代帝王将相般的糜烂生活才是共产党的执政目的!
午哥牧人
33 楼
: 汤非凡, 他领导选定的牛痘“天体毒种”和由乙醚杀灭杂菌的方法,能在简单条件下制造,大量优质牛痘疫苗,为我国提前消灭天花奠定了基础。1961年,采用其研究的方法,中国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16年。
f
fatmeat
34 楼
中国科学一曰千里。我吃过, 觉的这种疫苗太酸了, 要放多点糖
m
major2000
35 楼
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