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人被当作奴隶的历史,我们深表同情,凸显了基督教白人的残忍和虚伪。但是,对矫枉过正,美国社会过分分饰黑人,给黑人的过分照顾(很奇怪,老西也被给予各种照顾),编造了很多黑人的“美丽故事”,也应清醒。楼下网友 cqyu 给出了很好的论点和相关资料。我去看了一下,真是如此,现我援引一部分如下:
Quote:
The teachers said that Collins misrepresented her credentials. They charged her with plagiarizing ideas for an opinion column she wrote, and criticized her for carefully selecting pupils rather than accepting true public-school dropouts. And the teachers charged that Collins had taken nearly $70,000 in federal money, despite her repeated disdain for public education funds.
But most significantly, the teachers challenged Collins to document her until-then-undisputed successes with some independent testing. To date, said the teachers, no test results had ever been made public to substantiate reports of the ''miracle improvements'' in student reading abilities - Collins's biggest claim to fame. The Marva Collins story, said the article, was a carefully constructed ''media event.'' [1评]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和教学系统。”
说出这句话的,正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玛瓦·柯林斯(Marva Collins)。
她曾任教于教育资源最匮乏的贫民区,所接触的学生全都是社会“混混”,最终却凭借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这些旁人眼里的“差生”全都送进了大学,创造了美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两任总统还曾亲自邀请她担任美国教育部部长,但都遭到了她的拒绝:“我不属于官场,我属于教室”。
如今,玛瓦的学生早已遍及学界、政界、商界,成为各自所在领域里的中流砥柱。而她的励志人生和教育秘诀也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着……
1936年,玛瓦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父亲是非裔美国人,母亲是印第安人。
在种族歧视泛滥的美国,玛瓦一出生就被贴上了“有色人种”的标签,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受着白人的鄙视和压迫。
不过,玛瓦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反而在父亲的教育下树立起了很强的自信心。
父亲时常会夸赞她“漂亮”“聪明”“特别”……不管玛瓦想做什么,父亲也总是会第一时间鼓励支持。
在这样一个有爱的家庭里,玛瓦表现出了同龄孩子少有的自立与坚强。
22岁那年,玛瓦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成为一名秘书,自由穿梭在高级办公楼里。
这对于黑人女性来说,的确是一份体面又光鲜的工作。
但两年过去了,玛瓦发现曾经渴望的这份工作竟如此枯燥乏味,完全与自己向往的生活背道而驰。
为了寻到一条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道路,玛瓦将目光投向了教育事业,希望未来能够成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
后来,她报名了一家夜校,白天上班,晚上去学习。几年后,当玛瓦拿到教师资格证时,她果断向原单位提出离职,来到芝加哥的一所公立学校任职。
虽然在去之前,玛瓦就听别人说过,那里已经沦为了黑人聚居的贫困区,到处充斥着毒品交易与帮派暴力,青少年犯罪率也极高。
但令玛瓦想不到的是,自己所看到的情况,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孩子们厌恶学校、厌恶学习,逃学旷课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不过,老师们倒也习以为常,他们只管按照教科书来上班,至于孩子们学不学,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儿。
这也导致很多学生还没完成学业就早早辍学,加入到了各种帮派当中,无恶不作。
对此,玛瓦深感痛心,立志要改变这种现状。
从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起,玛瓦就对学生们说:“我们好好树立自己的信念”。
父亲当初的言传身教改变了玛瓦的一生,玛瓦也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奇迹发生。
她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不认为他们有好坏之分。
在日常的相处中,玛瓦还会积极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着重培养,并且时刻鼓励他们:“我相信你”“你能成功”“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别再埋怨,成功与否全在于你”……
在玛瓦的教育观念里,阅读和表达能力被摆在了第一位。
她决定让孩子们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以此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她还时刻告诉孩子,一定要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悟。
可就在这时,玛瓦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
在资本的运作下,教育被当成了一门生意,学校里充斥着各种垃圾教材,严重毒害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玛瓦决定摒弃教科书,从图书馆和书店里借阅一些词汇书和故事书,来帮助孩子们扩充词汇量、增强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这群外人眼里的“坏孩子”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在四年级的时候熟读莎士比亚和爱默生的文学作品,还能掌握高中数学的解题技巧。
可就是这样优秀的成绩,却遭到了同事们的嫉恨诋毁和排挤,这让本就对学校教育现状不满的玛瓦更加心寒。于是,她果断选择了离职,准备自己创办一间学校。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玛瓦只能将自家厨房进行改造,用来当作教室。
刚开始,她的教室里只有四名学生,后来大家听说了玛瓦创办了家庭学校后,都纷纷前来报名。其中不乏一些从公立学校退学的学生和街头的帮派成员,年龄也是参差不齐。
好在玛瓦的课堂上并没有具体学科的区分,所有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大量阅读。玛瓦也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分配对应的读物。
词典、报刊、名著……玛瓦要求孩子们在读完一本书后,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并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而玛瓦也会针对读本里遇到的历史、科学等相关知识进行具体讲解,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即便条件艰苦,依然挡不住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遇到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玛瓦也是慷慨解囊,不收取任何费用。
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上,玛瓦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不管他们过往经历如何,只要进入玛瓦的课堂,他们都会得到尊重和重视。
玛瓦一直向孩子们强调,要做一个自信独立的人,即便是孩子们犯了错,玛瓦的惩戒方式也是让他们写出100个夸赞自己的词语,让孩子们学会深刻反省:自己那么棒,为什么还会做错事情?
十多年来,玛瓦为了平衡学校的各种开支,日子并不好过,但她始终坚守初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庆幸的是,玛瓦熬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也迎来了新的转机。
1979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制片人在得知玛瓦的故事后,非常感兴趣,并邀请她参与了当时最热播的节目——《60分钟》。
仅仅15分钟的录制,就让玛瓦一炮走红。很多人都被她的励志人生所折服,就连总统也不例外。
1980年,美国时任总统里根亲自打电话邀请玛瓦来担任教育部部长,却遭到了玛瓦的拒绝:“我太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了”。
听完,里根总统只能作罢。
8年后,时任总统布什又一次拨通了玛瓦的电话,目的也是邀请她担任教育部部长一职,但最终还是遭到了拒绝。
玛瓦根本不看重所谓的功名利禄,在她心里,能够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电影《The Marva Collins Story》剧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玛瓦也总是这样说道:“一旦我走进教室,世界上其他的东西将不再存在”。
她孜孜不倦铺就的教育路,引领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向成功。就连那些曾被旁人嘲笑、鄙视的差生、混混,也被玛瓦送进了大学。
后来,她的学生遍布全美,在各行各业里大放异彩。而玛瓦的教育之道,也吸引了成千上万名教育大咖前来取经。
在分享心得时,玛瓦时常会把“赞美”“鼓励”和“信任”挂在嘴边。这也是玛瓦对“何为好的教育之道”,给出的最中肯的答案。
为了表彰玛瓦所做出的贡献,2004年时,老布什总统亲自为其颁发了“国家人文勋章”,并在授奖仪式上这样赞扬她:“你作为一名黑人女性,生长在种族主义最严重的时代,却变得如此明亮。”
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默默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015年,79岁的玛瓦离开了人世,但她的教育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
她只是一名教师,一个领路人,她没有魔法,却为孩子们建造了一个魔法世界。
在那里,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努力,大家都能成为理想中的模样。
老师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位好老师足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今天是第38个教师节,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也愿每一个学生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