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中国一幅古画 放大10倍,竟然发现了...(组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0月14日 3点19分 PT
  返回列表
110733 阅读
41 评论
国学之美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繁荣景象,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后来在明代的时候,著名画家仇英画了一幅《南都繁会图》,描绘的是明朝旧都南京的市井繁荣景象,被誉为是南京的《清明上河图》。然而这幅500年前的古画中,放大10倍后却发现了一个戴眼镜的男人,真够诡异的,难道是穿越了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幅画的历史,作者仇英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没怎么上过学,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漆工,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明代著名的绘画大师,他与沈周、文徵明、唐伯虎并称为“明四家”。仇英画《南都繁会图》的具体时间不明,但是根据仇英的生平,可以推断出这幅画大约是在1520年左右画的,已有大约500年历史。

明代画家仇英

这幅画长350厘米,纵44厘米,被珍藏在国家博物馆,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但是这幅画因为时间久远,磨损得很厉害,很多地方已经模糊的看不清楚了,所以博物馆就把它保存起来,一直没有展览过。直到南京为了开发秦淮河文化资源,两次前往北京求此画,在国家博物馆的帮助下,才获得了这幅画的扫描件,我们才得以看到这幅古画。

《南都繁会图》中生动地描绘了明朝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商业兴盛。画面中出现了郊区、农田、城镇、街市以及皇宫等地。画中的建筑也非常多,寺庙、衙门、戏台、民宅、牌坊、城门等。商铺也多,比如茶庄、金银店、药店、澡堂、肉行、粮油店等。此外河中还有运粮船、龙舟、渔船等。并且画面中还有100多个商店门面以及牌匾,共出现1000多个身份不同的人物,商人、渔夫、戏子、男女老少等。展现出明代南京繁华、富庶、热闹的市井生活画面。

仇英《南都繁会图》局部

但是将这幅画放大10倍后,却在画面的局部发现了一个戴眼镜的男人,这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南都繁会图》是500年前画出来的,那个时候怎么会有眼镜这种高科技呢?难道是画家穿越到古代了吗?

《南都繁会图》放大10倍后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翻了几天资料,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眼镜这种高科技竟然是中国最早发明的!南宋的作家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这样记载:“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这里说的“叆叇”指的就是老花镜。赵希鹄生活在1170年至1242年之间,这属于13世纪前半叶,而西方关于眼镜的最早记载则是13世纪后半叶。而到了明朝,眼镜就比较常见了,明朝的文学家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这样写道:“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

而西方有关眼镜的记载时间恰好比中国晚了四五十年,那有没有可能是由中国传到西方的呢?那么是谁在13世纪后半叶把我国的“高科技”带到国外的呢?南宋于1276年被元朝灭亡,元朝的时候,有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了中国,后来他把在中国的见闻写了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游记》,书中有这样的记载:1260年的时候,中国的老年人看小字时都戴眼镜。马可波罗在元朝做官17年后,就返回了故乡意大利。而西方记载的关于眼镜最早的出现地也是意大利,时间和地点都非常吻和,所以说眼镜很有可能就是元朝的时候,由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到意大利的。

既然我们在南宋的时候就发明眼镜了,那么在明朝画家仇英的画作《南都繁会图》中,发现戴眼镜的男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G
GuoLuke2
1 楼
没见识。眼镜早就有了,
十五的月亮
2 楼
中国有五大发明了,厉害啊!我的国
z
zhangliben
3 楼
瞎扯。
党组组长
4 楼
燕王 明成祖 朱栎 废其侄搬到北京去了。
x
xiaohui2000
5 楼
马可波罗真不简单,冰淇淋、面条、披萨、风筝、口琴都是他传回欧洲的,现在还得加上眼镜。
小毛er
6 楼
瞎猜。这应该是后来有个调皮的小孩加上去的。 不能证明是原作者的笔迹。
j
jack-121
7 楼
眼镜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了,就是没人看到过而已
a
aluminiums
8 楼
\u4E2D\u56FD\u90FD\u70E7\u4E0D\u51FA\u900F\u660E\u73BB\u7483\uFF0C\u505A\u73BB\u7483\u6700\u6709\u540D\u7684\u610F\u5927\u5229\u4EBA\u53D1\u660E\u773C\u955C\u6709\u4EC0\u4E48\u5947\u602A
云本无心
9 楼
中国玻璃都不会制作,哪来的镜片?应该是进口的眼镜,从阿拉伯那里来的
p
pop4
10 楼
”中国玻璃都不会制作,哪来的镜片?“ 镜片不一定要玻璃做的。天然石英等都可以磨成镜片。 “据记载,中国古代的眼镜呈大椭圆形,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用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镜片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材料稀少,价格昂贵,普通老百姓是戴不起的,在那个时候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p
pop4
11 楼
不看不知道——原来,眼镜和我国渊源颇深。历史记录中眼镜的雏形出现在中国。目前发掘到的最古老的眼镜,产于我国东汉末年。眼镜的“进化史”,经历了原始传说、单片单柄、双片无腿、双片单腿、双片曲腿5个阶段。最早的眼镜,度数和镜片颜色都由水晶本身质地说了算。古时候,眼镜还是地位和时尚的“代言人”,别说玳瑁眼镜和动物皮制成的镜盒价值不菲了,就是普通一副镶圈眼镜都值一匹马的价钱!
p
pop4
12 楼
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广陵王刘荆墓金圈嵌水晶石放大镜的出土,就是实证。该镜直径为1.3厘米,镶嵌在用黄金精制的联珠花纹金圈中,全重2.3克,放大物体4至5倍。形体之大小、选材之考究、工艺装饰之精美,在当时的我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此镜雄辩地证明,我国在东汉初(公元1世纪前半期)就能加工磨制水晶石凸透镜片
p
pop4
13 楼
南京北郊晋墓出土了用水晶石制作的放大镜片,直径2厘米,中心厚0.5厘米,可放大物体3至4倍。这又一次证明,我国早在东汉、晋代已把水晶用于光学镜片制作。
p
pop4
14 楼
江苏省吴县祥里村毕沅墓中出土了一副眼镜,其形状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所绘类似,只是在两个装镜片的圆形框上附有供系结于脑后的绦带,眼镜架是一个黑漆木框,眼镜是水晶镜片。
挺没劲
15 楼
明朝是肯定有的,再早不知道
t
tesuji
16 楼
一提到中国发明,有一群人群肯定就会冷嘲热讽,真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还在华人社区混。Anyway,在网上研究了一下,谁发明了眼镜好像没有定论,虽然在古罗马人们就开始利用光学镜片,但第一个把镜片装在镜框里佩戴的据说是一位意大利人在1285年前后,也有人说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中国人带眼镜,但又说没有证据证实,由于中国和意大利出现眼镜的时间很近,有人怀疑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但我认为眼镜,特别是老花镜,很可能是中国发明的,(BTW,据说墨镜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个也很有意思),因为纸张是在1250年前后才传播到意大利,而使用老花镜的主要目的就是阅读,中国在公元前就开始用纸张印书了,这个需求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F
FastTurtle
17 楼
中国最早玻璃是春秋末期出现,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上手把装饰上就有玻璃件,但是稀罕品,普及为家庭用品是唐宋
庄园1984
18 楼
说明是假画。
k
kiki-wq
19 楼
真画被调包了
血刀老祖
20 楼
唐朝就有琉璃,即玻璃。因为瓷器,玻璃始终难大行其道
罗马军团
21 楼
玻璃不是近代发明,只是近代才出现大规模制造的方法,从而才开启大规模应用。天然玻璃在自然界并不罕见,在火山喷发的地方很多,因而人类很早就知道玻璃这种东西,并知道一些沙石在高温下会变成玻璃,从而逐渐掌握了制作方法。 中国来说,如楼下所说,春秋就有出土的玻璃实物,战国时代玻璃的制造方法以及比较成熟,含铅量比较高,有毒但折光率比较大,不是用来代替瓷器做器皿,而是用来装饰。
十具
22 楼
史学主流观点是 the first form of eyeglasses was produced in Italy by monks or craftsmen in Pisa (or Venice) around 1285-1289. 汉人对光学的认识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也妨碍了中国在天文和生物上的进步,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s
shanemshane
23 楼
明朝是个神奇的时代,现代12音律也是出自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不知道。
猪年行运
24 楼
古人多杰作,现在的三陪大学就别指望了。
十具
25 楼
明代的仇英,1494-1552,《南都繁会图景物图》是在意大利有了眼镜200多年后作的,大家就不要牵强附会了。Yale的中国史教授Jonathan Spence在《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中,讲到清庭不屑所有西方的”雕虫小技“,唯独眼镜除外,因为几个皇帝酷爱阅读读。严格意义下的实用工具眼镜,肯定是西方传入的。 楼下瓷器抹杀了玻璃一说,自己信吗?对玻璃的物理性质古汉人不为所动,他们都有认知障碍?别忘了,古人是非常推崇薄而半透明的细瓷的,他们只是不懂透明与厚薄基本无关。意大利教堂什么时候用玻璃采光的,中国皇宫什么时候有玻璃窗的?
d
duty
26 楼
唉,也许是Da Vinci Code看多了。
国色
27 楼
中国有5千年历史。所以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来自于中国的发明创造。美国才3百年历史,很多东西都是在中国的发明创造下衍生出来的。。。孙子偷了爷爷的技术还总要倒打一把,真可谓:不孝子孙。
十具
28 楼
这个”国学之美“自媒体用力过猛,弄巧成拙,只能哄不读书的孩子们张大嘴巴而已。其实今天大陆、港台,新加坡的正经大学里中国史研究用的方法论都是西方的实证主义。”红豆补血,黑豆补肾“那套就别来丢人现眼了。
八戒.
29 楼
中国早就有水晶放大镜、眼镜了,这并不需要玻璃。中国几千年前就有铜镜,说明磨制工艺已经成熟,磨水晶当然比磨铜镜难,但并非不可能。中国通过磨镜来放大字体不是什么特别的技能,只是成本很高而已。
老大粗
30 楼
tesuji 发表评论于 2019-10-12 14:13:40 中国在公元前就开始用纸张印书了,这个需求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 中国的纸张确实出现在公元前,但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昇是北宋的。所以公元前是不可能用一千年后发明的玩意来印书的。
老浙大79
31 楼
老大粗 活字印刷前是雕版印刷,为什么非要毕升以后才有印刷物呢?思考一下!
党组组长
32 楼
我见过造纸:浆纸滤过,贴在暖墙上。 还见过检铅字造版呢!
方知妻美
33 楼
还发现了避孕套
山东狂人
34 楼
眼镜最早来原于中国。我问一位白人眼镜专家,眼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他说不清,但说出最早来源于中国。
h
hkhawaii
35 楼
肯定来自韩国。
党组组长
36 楼
纸窗户不用挂窗帘。 储秀宫是不让游客进的。 按上了玻璃。
十具
37 楼
好嘛,不妨大胆假设中国人早于西方发明了阅读用的眼镜,那么为什么没有萌发几何光学,顺势发明望远镜和显微镜呢?真是如此,不光是太遗憾祖先们偶然错过了太多的科学和应用的先机,更要命的是证明了他们的思维不够深刻,方法论落后。临门一脚偏了那是技术问题或运气不佳,但连门的意识都没有就太要命了。不少小留就是这个状态。 明朝更值得骄傲的是儿科医生萬全(萬密齋)写的痘疹心法,published in 1549.这是牛痘的雏形。中医有以毒攻毒的观察,但其文献连免疫学的初心都不曾有。我想还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细胞,这不,方法论离不开工具。拿不到实证,就虚呀实呀,凉呀热呀,干呀湿呀,顶多再组合一番,干热呀湿热呀,总之就是八卦,难怪韩国人不服气。
十具
38 楼
一次参观藏区的喇嘛庙,解说员声称藏医早于西方有了解剖学,顿时兴趣大增。接下来就哭笑不得了,原来他指的是天葬,天!出于礼貌,我没笑非常认真地点点头。 烽火算得上是telecommunications的先驱。但细究的话,烽火只能传递1 bit information。而非洲部落的talking drum是靠调制声波频率来编码的,信息量就呈指数上升了。
V
Vertical
39 楼
再仔细看看,还会发现使用iphoe的潮人呢
小信人
40 楼
叆叇是阿拉伯文音译,怎么会是中国发明?
小信人
41 楼
随便查了一下: 清代陆凤藻《小知录》卷九云:“叆叇,眼镜也。洞天清录载: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洞天清录》为南宋赵希鹄著,现存版本中,此条已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