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只挨打不吃肉”,恐成全球受AI冲击最大的国家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3月15日 8点32分 PT
  返回列表
66883 阅读
9 评论
南亚研究通讯

图源:网络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会对印度产生什么影响?在AI时代,印度还能不能依靠用工成本优势继续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号称“擅长软件”的印度人究竟能不能把这一优势延续到AI时代?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最近与哈佛商学院的一位印度老师谈及了这些问题,再结合社交媒体的相关讨论,笔者发现,很多印度人对于本国的AI发展高度乐观,甚至有些过度乐观。他们的典型看法是印度能把计算机编程、服务外包等既有业务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延续到AI时代。然而,这种线性外推思路可能过于简单,难以准确描述AI对于印度的重大影响。如果观察美国、中国的产业科技发展,AI时代的印度经济或将面临更多挑战。

对于美国,AI被“寄予厚望”。从经济基本面看,美国近年来用工成本节节攀升,折损了美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而AI赋能的无人化技术,不仅可以优化经济运行成本,也会为华盛顿心心念念的“制造业回归”创造可能。从更大的地缘经济角度看,AI被美国视为保持自身产业科技金融竞争力的寄托,是确保美国即使面临产业空心化,仍能使自身通过AI在金融、媒体、娱乐等行业的发力,继续从全球虹吸人才、资金、资源的“奇迹武器”。

对于中国来说,“AI红利”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中国比较优势最突出的制造业部门中短期内受AI直接冲击较小,反而可以依靠AI赋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特别是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推进。其次,AI驱动的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技术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与此同时,DeepSeek的问世表明,中国自主开发的AI大模型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不仅不用担心“技术孤立”,反而还能分享AI发展带来的“投资盛宴”。

至于印度,它当前的产业科技发展与美中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在科技创新能力、AI技术等前沿领域,印度仍处于追赶阶段。印度想要汲取“AI红利”有着相当的难度。

一是印度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使其更易遭到AI冲击。印度产业以服务业为主,消费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作为其经济支柱的呼叫中心、基础编程等低附加值服务业,一旦遭遇AI冲击,就会向其他部门快速传导,容易形成螺旋加速的恶性循环。印官方近期公布的《经济调查报告》警告说,AI如果冲击服务外包、基础编程等行业,造成大规模失业,就会导致印度消费下滑,继而拖累更多企业,造成其他部门更大规模的失业,很容易引发整体性危机。

二是印度内生的“人口红利”恐会遭到AI的“抹平效应”。印度已经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大量年轻人口被视为印度发展的重要红利。然而,在AI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印度不仅要和越南等同生态位经济体进行竞争,而且要和AI加持的高收入经济体较量。因此,印度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工业化的难度不断加大,甚至可能导致它错过本轮产业升级的窗口期。

三是印度目前在自主研发AI技术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AI人才的短缺、AI研发能力的落后、“数据孤岛”现象的存在等,意味着印度短期内难有自研AI产品,很可能只能利用中美现有技术实现应用层面的创新。因此,尽管全球AI热潮会为作为个人的印度工程师和程序员带来额外机会,但对印度经济的整体贡献不会太显著。

即使面临这些诸多挑战,印度仍致力于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以避免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掉队。去年3月,印度政府启动耗资12.5亿美元的“印度人工智能计划”。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部长阿什维尼·维什瑙今年1月表示,印度的AI基础大模型将在几个月内准备就绪,该模型是根据印度不同文化和语言需求设计的。

总而言之,对印度而言,上一个发展阶段软件的比较优势不会自动延续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只有通过练好内功,才能更好适应AI时代的新形态产业科技竞争。

作者简介:

毛克疾,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

s
stingermcu
1 楼
再过几年印度人口就20亿了,多的是人,要人工智能干嘛?人工智能能进恒河洗浴吗?人工智能会涂牛粪吗?啥啥不行怎么在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扎根。
s
slimane
2 楼
印度it本來就是做應用的,至於硬件,強國現在連28奈米量產都難,還不如印度直接買先進的現成芯片。對了,35奈米28奈米都是強國花了幾百億美元買來的技術,這幫廢物每次買來技術就是研發不出下一代。
y
yx_jy
3 楼
印度有不乐观的事吗!
J
Jagaa
4 楼
回复【2楼】 slimane: 你厉害,咖喱💩都可以吃 [1评]
T
TEC101
5 楼
它妈还天天喝咖喱精呢,这种绿蛆全家一天三餐都得靠三哥下半身😂
L
Lin
6 楼
Ai就是海外华人干中国人,没有阿三什么事
d
dhy1998
7 楼
咖喱味大肠杆菌AI
m
melaleuca
8 楼
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化会对印度本土那些做customer support的公司有很大的影响,会产生很多失业。印度人也很清楚这一点,但是说的容易做的难,一个产业要转型不但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人们自己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印度很难做到这一点。
郑长仁
9 楼
印度产业以服务业为主,他妈是“青岛路虎婆”,他爸是“江西毛奇”,2024,敢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