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今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
人生漫漫几十年,今年是最普通不过的一年,但同时,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年。
新冠疫情,让每个人都严阵以待。
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还有许多年轻人毅然逆行,为我们筑起安全壁垒。
有句话说: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只不过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是的,他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如今,各地响应级别陆续下调,我们,正在走向痊愈。
而他们,也已回归于平凡。
我们无法认识这些人,但也不能遗忘他们的奉献。
01
“一方呼应,八方来援”
腊月二十九那天晚上,
吕宁接到一通紧急电话,
听到要建设火神山医院,
他没有一丝犹豫,
当晚就赶到了施工现场。
而此时在另一端,
陈孝天放下手中的团圆饭,
办理好相关证明后,
从荆州老家自驾来到了武汉,
参建雷神山医院。
医院的建设,
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的工程,
这群身负使命的人,
在万众瞩目下,
只用了十天的时间,
就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工程,
说他们是“基建狂魔”不为过吧,
但陈孝天说:
“总有人要顶上去的
为什么不是我呢。”
更何况,
自己只是建设团队的四万分之一,
他们每天都起早贪黑,
刷新着身体极限,
卯足了劲往一个地方赶。
只为完成与死神的赛跑。
(素材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这批建设者中,不乏90后、00后的身影,虽然年轻,但他们的坚韧、担当令人由衷钦佩。
02
还记得隔着玻璃的那一吻吗?
这名女护士叫陈颖,
那是她的未婚夫黄千瑞。
大年初一凌晨,
陈颖刚刚吃过年夜饭,
就奔赴了抗疫一线。
而在家的黄千瑞,
则为了一线的未婚妻,
第一时间报名了防控志愿者。
那天,
在医院感染楼的玻璃门前,
这对儿相隔十一天的小情侣首次相见。
因为长时间佩戴防护设备,
陈颖的脸上,
被勒出了深深的印痕,
接下来,
是那段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对话,
陈颖说:
“我想要抱抱你”
黄千瑞心疼又无奈:
“我也想抱你……但抱不了”
明明心上人近在眼前,
却又无法相聚。
原本他们是打算今年情人节领证的,
却足足推迟了36天。
领证那天黄千瑞说:
“感觉挺幸福的,娶到了大英雄”。
陈颖不仅是黄千瑞的英雄,
也是我们的英雄。
如果你问我,
爱情是什么样子?
我想,
这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疫”无反顾。
03
比陈颖更早的,
是瞒着丈夫与家人,
在大年三十就出征的彭渝。
当丈夫从别人那里得知消息后,
两人大吵一架,
丈夫埋怨她总是独自做决定:
“连来看你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你就这样奔赴前线。”
可这次争吵,
并没有让彭逾忘记自己的职责,
她又开始14小时连轴转的工作。
等她好不容易有喘息的空隙,
再去看手机时,
收到了四千多条微信留言,
其中一条尤为特别,
是同为军人的丈夫发来的。
“你是我妻,也是战友
使命在先,早日凯旋”
漫天风雪时,唯有人间真情暖。
04
“开开门,爸爸要回来……”
听到那个年仅2岁的男孩,
止不住哭喊时,
她姐眼睛里就像砸了块砖头。
小男孩的爸爸赵亮是名民警,
已经在防疫一线坚守了十天,
看到这段视频后,
上一秒还在跟同事玩笑的他,
忍不住潸然泪下。
“想我儿啊”
这是作为父亲的他,
心底最直白的愿望,
可为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他必须坚守岗位。
接受采访时,他说:
“短暂不见面不可怕
无数的同事、医生、志愿者都在一线,
我们一定会坚守好自己的岗位。”(素材来源:红星新闻)
舍小家,为大家,
值得所有人的致敬!
05
每一位在前线的执勤人员都不容易,
而在零下十几度的东北更是艰辛。
沈阳高速口的疾控人员,
用自身体温温暖体温计,
因为怕过低的温度使体温计不灵敏。
小姐姐说话的时候,
连声音都是颤抖着的,
说完还不忘把体温计收回怀里。
这时她姐觉得,
比太阳更温暖的地方,
是人心。
06
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
也参与了这场战斗。
报完名后,
杜富佳才敢告诉家人,
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杜富佳的那句:
“雷场是哥哥的战场,
医院就是我的战场”
至今让人心生感动。
除了这个妹妹之外,
杜富国还有两个弟弟,
杜富强是边防军人,
杜富民是重症监护室的医生。
而杜富民说: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
肯定要往前线冲。
(素材来源:中国日报)
这不是英雄的妹妹,这是一个英雄的家庭,是英雄兄妹!
07
你能骑自行车走多远?
又能骑着车走多久?
也许很多人半天就累了,
然而有位女医生,
骑了整整四天三夜。
疫情爆发后,
甘如意一心想要返岗工作,
碍于交通十分不便问题,
她只得骑着单车走上返程路。
“工作也好,抗疫也好,只想出一份力”
一月三十一日,
她从家里出发,
经历了骑行、步行、好心人留宿、民警帮助,
历经重重坎坷,
二月三日上午,
终于抵达了工作地。
图片来源于中国青年杂志
一个人、四百公里,
无法想象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
明明是一副弱女子的身躯,
却做到了无畏生死,逆行返航!
08
想要扛起肩上的责任,
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太多了。
还记得那个剃了光头的女护士吗?
她是武大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单霞,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
节约脱防护衣帽的时间,
她剪掉头发,光头明志。
24岁的急诊科护士贾娜,
除夕夜那天被确诊,
十一天后成功自愈,
她献出300cc血浆,
“我身体有抗体,凭什么不来一线?”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北京和谐医院、华西医院等医疗队,
以及陆、海、空军医大学组成解放军医疗队,
纷纷加入到一线,
而在这场战斗中,
他们绝大多数人,
每天只睡三个小时。
“明知前路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他们不辞辛苦,只为早日战胜病毒!
09
还有一群人,
他们虽不在一线,
却是最坚实的后盾。
他们冒着风雪为边防哨所送物资,
哪怕遭遇暴雪侵袭,
也绝不退缩。
因为他们要保护的,
是祖国和人民!
是的,
没有人与生俱来英勇,
这些人是千千万万一线疫情防控人员的缩影,
他们在危难之际迎难而上,
才有了如今的雨过天晴。
这群可爱的人,
谢谢你们!
事实上,
除了这些在一线的工作者们,
还有一票“不平凡”的普通人!
10
山东的一名90女孩,
免费捐赠第一批口罩后,
接受采访时说:
“不为别的,就想大家有口罩用”。
后来,
她又陆陆续续捐赠了一些口罩,
总计五万到六万个。
仙女长什么样?
大概就是这样。
11
小伙喊停了从一旁路过的特警车,
接着从车里拿出来一包口罩,
扔给了跟自己对话的特警同志。
在特警的询问之下,
小伙坚持不透露自己的姓名,
扬长而去。
做好事不留名,
小伙子,你火啦!
12
一名外卖小哥突然来到警局里,
放下了一兜外卖食品,
当警察蜀黍问到谁送的时,
小哥说是“热心市民”,
订单备注上还写着:
“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我们”
这位不留名的热心市民,
做的太棒啦,为你点赞!
13
高速收费口处,
收费员在递还物品时,
突然收到货车司机送的防疫用品,
司机那句:“拿着,你们比我更需要防护”,
温暖的不只是工作人员,
更是看到这条新闻的你我。
14
马来西亚中国领事馆门口,
突然出现三个可疑包裹,
经过排爆,
箱子里飞出大量口罩。
后来发现,
这几箱口罩是有5男2女早前放置,
他们还高喊:中国加油!
陌生人,谢谢你们的慷慨赠送。
15
西安的一处广场前,
突然出现一个爱心货柜,
凡是白衣战士、公安民警、环卫工人等一线抗疫战士,
都可以免费领取食品、饮品和用品。
我想,设立这个货柜的人,一定很可爱。
16
95年的王硕,
本来是一名外卖小哥,
他接下了一笔“最难订单”,
在武汉做病毒采样志愿者。
其实开始他也很害怕,
但他仍选择坚持,
因为他觉得大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没错,在这个特殊时期,
我们必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17
因为医护人员的头发太长,
穿的防护服又厚,
头发全都被打湿,
很影响工作。
理发师接到医院电话后,
没有多余的想法,
直接奔向了一线医院。
18
疫情之下,
买药变得极其困难。
武汉中学教师吴悠和朋友们,
加入到了免费送药的行动中。
这次决定,
他被很多人质疑是“作秀”,
于是每次买药,
他都把照片和发票发给求助者,
就这么坚持到最后。
感谢你面对质疑,仍不忘初心。
19
武汉封城后,
超市成了日常供给的主力军,
即便再危险,
这些商家仍坚持开店,
并主动承担给医院送物资的使命。
“不是我们不怕死,
是责任让我们无法回避,
是使命让我们必须前行。”
“掷地有声背后,是大写的无悔与坚定”
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人,
每一次的举动,
都牵动着旁人的心。
说星星很亮的人,
一定没见过这群人带有善意的眼睛。
现在春暖花开,
万物复苏,
可是我们在庆幸的同时,
绝不能忘记,
有些人,
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年。
20
29岁的医护人员彭银华投入一线战役前,
和妻子约定好疫情不散,婚礼不办。
可是后来,
朋友在他的追思厅上留言:
吃了你的喜糖,却没能参加你的婚礼。
没错,
被感染之后,
他与病毒斗争了27天,
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时妻子已有六个月的身孕。
让人心痛的是,
病倒前,
他连续上班了48小时,
不断的诊治病人。
去世前,
他还在不断地跟护士说“谢谢”。
彭银华殉职后,
大家发现,
他的抽屉里还有没有发出的结婚请柬。
现在,
同事们早已准备好的红包,
再也送不出去了。
21
提到李文亮时,
钟南山院士忍不住哭了起来。
当初,
李文亮医生接收了一名确诊病人,
很快,
他被确诊感染上了病毒。
2月7日的凌晨,
经全力抢救无效,
李文亮医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再过不久,
他的第二个孩子就要出生了,
可是他却再也看不到了。
李文亮的妻子说:
“失去一生挚爱,
这样的痛苦,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陌生人可以忘记,
我不能。”
图为李文亮去年九月发表的动态
但她姐想说,
有良心的每一个人,
都不会忘记这名吹哨人,
他曾经为了这个社会,
付出了生命。
22
其实,
她姐并不想国家多一个“英雄”,
因为这代表又一个家庭活在失去的痛苦中。
夏思思就是其中一名,
一月中旬,
她接诊了一名新冠病人,
之后被感染去世。
今年,
夏思思的儿子才两岁,
关于妈妈,
这个两岁的孩子说:
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
夏思思的父亲发了条朋友圈,
他说:“亲爱的女儿思思,
今天凌晨六点十五分,
你的年龄永远定格在29岁9个月零20天……”
“国家多了个英雄,
我们永远失去了女儿”
夏父的痛苦之语,
扎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然而,
像他们一样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成为生命的战士的人还有不少,
她姐就不一一例举了。
但我们必须牢记,
在今年有部分人,
点燃了自己的生命,
为同胞们筑起一道高墙。
都说90后被誉为垮掉的一代,
可是他们,
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责任,
什么叫家国情怀。
这群年轻人,其中有很多都是拼命工作、攒钱买房、孝敬老人、抚养孩子。
等到他们的孩子长大,希望我们所有人还记得,
曾经有这样一群人,用舍生忘死的精神,冲在了第一线,成为抗议战场上的勇士。
五四青年节到了,钟南山院士说广大青年在这场战斗中,起到了主力作用。
是的,这些人不应该随着疫情褪去而被忘记,我们应该化感动为尊重。
现在,让我们对着所有在2020年为中国、为同胞拼命的青年们,说一声:
谢谢你们保护了我们!
转眼间,今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
人生漫漫几十年,今年是最普通不过的一年,但同时,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年。
新冠疫情,让每个人都严阵以待。
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还有许多年轻人毅然逆行,为我们筑起安全壁垒。
有句话说: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只不过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是的,他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如今,各地响应级别陆续下调,我们,正在走向痊愈。
而他们,也已回归于平凡。
我们无法认识这些人,但也不能遗忘他们的奉献。
01
“一方呼应,八方来援”
腊月二十九那天晚上,
吕宁接到一通紧急电话,
听到要建设火神山医院,
他没有一丝犹豫,
当晚就赶到了施工现场。
而此时在另一端,
陈孝天放下手中的团圆饭,
办理好相关证明后,
从荆州老家自驾来到了武汉,
参建雷神山医院。
医院的建设,
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的工程,
这群身负使命的人,
在万众瞩目下,
只用了十天的时间,
就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工程,
说他们是“基建狂魔”不为过吧,
但陈孝天说:
“总有人要顶上去的
为什么不是我呢。”
更何况,
自己只是建设团队的四万分之一,
他们每天都起早贪黑,
刷新着身体极限,
卯足了劲往一个地方赶。
只为完成与死神的赛跑。
(素材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这批建设者中,不乏90后、00后的身影,虽然年轻,但他们的坚韧、担当令人由衷钦佩。
02
还记得隔着玻璃的那一吻吗?
这名女护士叫陈颖,
那是她的未婚夫黄千瑞。
大年初一凌晨,
陈颖刚刚吃过年夜饭,
就奔赴了抗疫一线。
而在家的黄千瑞,
则为了一线的未婚妻,
第一时间报名了防控志愿者。
那天,
在医院感染楼的玻璃门前,
这对儿相隔十一天的小情侣首次相见。
因为长时间佩戴防护设备,
陈颖的脸上,
被勒出了深深的印痕,
接下来,
是那段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对话,
陈颖说:
“我想要抱抱你”
黄千瑞心疼又无奈:
“我也想抱你……但抱不了”
明明心上人近在眼前,
却又无法相聚。
原本他们是打算今年情人节领证的,
却足足推迟了36天。
领证那天黄千瑞说:
“感觉挺幸福的,娶到了大英雄”。
陈颖不仅是黄千瑞的英雄,
也是我们的英雄。
如果你问我,
爱情是什么样子?
我想,
这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疫”无反顾。
03
比陈颖更早的,
是瞒着丈夫与家人,
在大年三十就出征的彭渝。
当丈夫从别人那里得知消息后,
两人大吵一架,
丈夫埋怨她总是独自做决定:
“连来看你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你就这样奔赴前线。”
可这次争吵,
并没有让彭逾忘记自己的职责,
她又开始14小时连轴转的工作。
等她好不容易有喘息的空隙,
再去看手机时,
收到了四千多条微信留言,
其中一条尤为特别,
是同为军人的丈夫发来的。
“你是我妻,也是战友
使命在先,早日凯旋”
漫天风雪时,唯有人间真情暖。
04
“开开门,爸爸要回来……”
听到那个年仅2岁的男孩,
止不住哭喊时,
她姐眼睛里就像砸了块砖头。
小男孩的爸爸赵亮是名民警,
已经在防疫一线坚守了十天,
看到这段视频后,
上一秒还在跟同事玩笑的他,
忍不住潸然泪下。
“想我儿啊”
这是作为父亲的他,
心底最直白的愿望,
可为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他必须坚守岗位。
接受采访时,他说:
“短暂不见面不可怕
无数的同事、医生、志愿者都在一线,
我们一定会坚守好自己的岗位。”(素材来源:红星新闻)
舍小家,为大家,
值得所有人的致敬!
05
每一位在前线的执勤人员都不容易,
而在零下十几度的东北更是艰辛。
沈阳高速口的疾控人员,
用自身体温温暖体温计,
因为怕过低的温度使体温计不灵敏。
小姐姐说话的时候,
连声音都是颤抖着的,
说完还不忘把体温计收回怀里。
这时她姐觉得,
比太阳更温暖的地方,
是人心。
06
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
也参与了这场战斗。
报完名后,
杜富佳才敢告诉家人,
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杜富佳的那句:
“雷场是哥哥的战场,
医院就是我的战场”
至今让人心生感动。
除了这个妹妹之外,
杜富国还有两个弟弟,
杜富强是边防军人,
杜富民是重症监护室的医生。
而杜富民说: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
肯定要往前线冲。
(素材来源:中国日报)
这不是英雄的妹妹,这是一个英雄的家庭,是英雄兄妹!
07
你能骑自行车走多远?
又能骑着车走多久?
也许很多人半天就累了,
然而有位女医生,
骑了整整四天三夜。
疫情爆发后,
甘如意一心想要返岗工作,
碍于交通十分不便问题,
她只得骑着单车走上返程路。
“工作也好,抗疫也好,只想出一份力”
一月三十一日,
她从家里出发,
经历了骑行、步行、好心人留宿、民警帮助,
历经重重坎坷,
二月三日上午,
终于抵达了工作地。
图片来源于中国青年杂志
一个人、四百公里,
无法想象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
明明是一副弱女子的身躯,
却做到了无畏生死,逆行返航!
08
想要扛起肩上的责任,
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太多了。
还记得那个剃了光头的女护士吗?
她是武大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单霞,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
节约脱防护衣帽的时间,
她剪掉头发,光头明志。
24岁的急诊科护士贾娜,
除夕夜那天被确诊,
十一天后成功自愈,
她献出300cc血浆,
“我身体有抗体,凭什么不来一线?”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北京和谐医院、华西医院等医疗队,
以及陆、海、空军医大学组成解放军医疗队,
纷纷加入到一线,
而在这场战斗中,
他们绝大多数人,
每天只睡三个小时。
“明知前路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他们不辞辛苦,只为早日战胜病毒!
09
还有一群人,
他们虽不在一线,
却是最坚实的后盾。
他们冒着风雪为边防哨所送物资,
哪怕遭遇暴雪侵袭,
也绝不退缩。
因为他们要保护的,
是祖国和人民!
是的,
没有人与生俱来英勇,
这些人是千千万万一线疫情防控人员的缩影,
他们在危难之际迎难而上,
才有了如今的雨过天晴。
这群可爱的人,
谢谢你们!
事实上,
除了这些在一线的工作者们,
还有一票“不平凡”的普通人!
10
山东的一名90女孩,
免费捐赠第一批口罩后,
接受采访时说:
“不为别的,就想大家有口罩用”。
后来,
她又陆陆续续捐赠了一些口罩,
总计五万到六万个。
仙女长什么样?
大概就是这样。
11
小伙喊停了从一旁路过的特警车,
接着从车里拿出来一包口罩,
扔给了跟自己对话的特警同志。
在特警的询问之下,
小伙坚持不透露自己的姓名,
扬长而去。
做好事不留名,
小伙子,你火啦!
12
一名外卖小哥突然来到警局里,
放下了一兜外卖食品,
当警察蜀黍问到谁送的时,
小哥说是“热心市民”,
订单备注上还写着:
“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我们”
这位不留名的热心市民,
做的太棒啦,为你点赞!
13
高速收费口处,
收费员在递还物品时,
突然收到货车司机送的防疫用品,
司机那句:“拿着,你们比我更需要防护”,
温暖的不只是工作人员,
更是看到这条新闻的你我。
14
马来西亚中国领事馆门口,
突然出现三个可疑包裹,
经过排爆,
箱子里飞出大量口罩。
后来发现,
这几箱口罩是有5男2女早前放置,
他们还高喊:中国加油!
陌生人,谢谢你们的慷慨赠送。
15
西安的一处广场前,
突然出现一个爱心货柜,
凡是白衣战士、公安民警、环卫工人等一线抗疫战士,
都可以免费领取食品、饮品和用品。
我想,设立这个货柜的人,一定很可爱。
16
95年的王硕,
本来是一名外卖小哥,
他接下了一笔“最难订单”,
在武汉做病毒采样志愿者。
其实开始他也很害怕,
但他仍选择坚持,
因为他觉得大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没错,在这个特殊时期,
我们必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17
因为医护人员的头发太长,
穿的防护服又厚,
头发全都被打湿,
很影响工作。
理发师接到医院电话后,
没有多余的想法,
直接奔向了一线医院。
18
疫情之下,
买药变得极其困难。
武汉中学教师吴悠和朋友们,
加入到了免费送药的行动中。
这次决定,
他被很多人质疑是“作秀”,
于是每次买药,
他都把照片和发票发给求助者,
就这么坚持到最后。
感谢你面对质疑,仍不忘初心。
19
武汉封城后,
超市成了日常供给的主力军,
即便再危险,
这些商家仍坚持开店,
并主动承担给医院送物资的使命。
“不是我们不怕死,
是责任让我们无法回避,
是使命让我们必须前行。”
“掷地有声背后,是大写的无悔与坚定”
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人,
每一次的举动,
都牵动着旁人的心。
我想,
说星星很亮的人,
一定没见过这群人带有善意的眼睛。
现在春暖花开,
万物复苏,
可是我们在庆幸的同时,
绝不能忘记,
有些人,
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年。
20
29岁的医护人员彭银华投入一线战役前,
和妻子约定好疫情不散,婚礼不办。
可是后来,
朋友在他的追思厅上留言:
吃了你的喜糖,却没能参加你的婚礼。
没错,
被感染之后,
他与病毒斗争了27天,
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时妻子已有六个月的身孕。
让人心痛的是,
病倒前,
他连续上班了48小时,
不断的诊治病人。
去世前,
他还在不断地跟护士说“谢谢”。
彭银华殉职后,
大家发现,
他的抽屉里还有没有发出的结婚请柬。
现在,
同事们早已准备好的红包,
再也送不出去了。
21
提到李文亮时,
钟南山院士忍不住哭了起来。
当初,
李文亮医生接收了一名确诊病人,
很快,
他被确诊感染上了病毒。
2月7日的凌晨,
经全力抢救无效,
李文亮医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再过不久,
他的第二个孩子就要出生了,
可是他却再也看不到了。
李文亮的妻子说:
“失去一生挚爱,
这样的痛苦,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陌生人可以忘记,
我不能。”
图为李文亮去年九月发表的动态
但她姐想说,
有良心的每一个人,
都不会忘记这名吹哨人,
他曾经为了这个社会,
付出了生命。
22
其实,
她姐并不想国家多一个“英雄”,
因为这代表又一个家庭活在失去的痛苦中。
夏思思就是其中一名,
一月中旬,
她接诊了一名新冠病人,
之后被感染去世。
今年,
夏思思的儿子才两岁,
关于妈妈,
这个两岁的孩子说:
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
后来,
夏思思的父亲发了条朋友圈,
他说:“亲爱的女儿思思,
今天凌晨六点十五分,
你的年龄永远定格在29岁9个月零20天……”
“国家多了个英雄,
我们永远失去了女儿”
夏父的痛苦之语,
扎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然而,
像他们一样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成为生命的战士的人还有不少,
她姐就不一一例举了。
但我们必须牢记,
在今年有部分人,
点燃了自己的生命,
为同胞们筑起一道高墙。
都说90后被誉为垮掉的一代,
可是他们,
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责任,
什么叫家国情怀。
这群年轻人,其中有很多都是拼命工作、攒钱买房、孝敬老人、抚养孩子。
等到他们的孩子长大,希望我们所有人还记得,
曾经有这样一群人,用舍生忘死的精神,冲在了第一线,成为抗议战场上的勇士。
五四青年节到了,钟南山院士说广大青年在这场战斗中,起到了主力作用。
是的,这些人不应该随着疫情褪去而被忘记,我们应该化感动为尊重。
现在,让我们对着所有在2020年为中国、为同胞拼命的青年们,说一声:
谢谢你们保护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