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Costco货架空了“末日套餐”也断货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3月2日 20点2分 PT
  返回列表
73971 阅读
40 评论
科技生活快报

2月27日联邦卫生部长哈伊杜(Patty Hajdu)表示,尽管在加拿大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相对较低,她仍鼓励加拿大人在家中储存食物和可能需要服用的处方药等。

她说,要确保您有足够一周左右的补给,以便家人中有人生病或自己生病时,您可以不用离开房间。

这样逐步地做好储备预防是好事,可以储备一些不易腐烂的食品,这样超市乃至厂家都能有序地生产营运,对经济发展也有好处,而不是等到将来疫情大爆发时去抢购,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这对于从病毒爆发或停电等任何潜在危机都是很好的建议。

然而,此话一出,有些加拿大民众表现出”疯狂“的行径……

网上出售的"末日套餐"已全部缺货,无论是Costco、Walmart 还是亚马逊的……

-亚马逊的网站提供30天的末日求生食品包,价格为660加元;

-Costco美国网站提供的食物包价格为8,499.99元的套装,包括600罐罐头食品,足够一年养活四个人;

-Walmart网站也提供了类似的450加元套装,可以让一个人吃一个月;

"末日套餐"包括罐头和冷冻干燥保存的食品,包括各种谷物、水果、蔬菜、蛋白质和乳制品。

它们提供顾客用餐时间表,以确保有足够的食物来持续到紧急情况结束。

制造商声称,这些食物的保质期可长达20到30年,并且可以在任何紧急情况下为客户提供足够的营养。

现在,Costco和Walmart这两种商品都已在公司的网站上售罄。亚马逊上29日上午还在,下午也已经售罄了。

不是说好了只用准备一周多吗?各位的理智呢?

一些美国的Costco超市内也出现了抢购潮:

不少民众购物车内都装的满满的: 所谓“家有余粮,心中不慌。”

虽然Costco经常会遇到排队等开门的现象,但是这次真的有点夸张了……

列治文的costco里,大家也开始囤积食品、用品:

有网友发图,列治文的Costco一早就排起了长龙,等待着一开门就蜂拥而入。

多伦多万锦的costco,也出现抢购:

多个Costco中,米丶矿泉水和鸡蛋出现脱销。

鸡蛋冷柜处张贴出大大的“售罄”告示:

多伦多活湃街(Woodbine Ave.)夹7号公路地区的Costco超市内,米在货架上只剩下数包,矿泉水和蒸馏水已经脱销,只剩下气泡水。

各地的其他类别的商品也有卖光的趋势。

肉类冷冻柜中,原本是堆砌有至少两三层的牛肉和猪肉,也只剩一层;而鸡胸肉也剩四分之一左右……

消毒杀菌产品自然难逃一劫。

朋友圈传,有人囤了两车的Lysol,这估计够用个几十年了吧...

卫生纸等日常必需品也成了必抢物品:

还有更夸张,一张在朋友圈疯转的照片里,一个顾客在买了一堆肉类之后,干脆又买了一个冰箱:

Costco店员表示,两日内货品就会补齐,大家不必担心。

部分华人超市也有被“一抢而空”现象,不过大部分货物相对充足:

在Shoppers,Walmart和Nofrills,Walmart,如果想买到洗手液等卫生物品,很可能面临几乎全空的货架。

一位当值店员称:"我们每天都会重新进货,但上午就会卖光。"

一些网站便借机抬价,将价格升至原来的10倍。

在亚马逊上,一排4支装的搓手液的售价要140元。在一元店(Dollarama),同牌子的搓手液1个只卖1元……

自从确诊人数飙升之后,意大利人民也开始慌了,一早就在超市门口排起了长龙。

意大利面当然难逃一劫,货架上早已空空如也:

甚至还有人因为一包意大利面打起来了...

疫情蔓延,属于重灾国家之一的日本也一度出现抢购卫生纸的现象。

日本民众甚至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的身后事,准备抢墓地了...

其实,大家恐慌的心理是很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们呼吁大家,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根据自身需求理智消费。千万不要盲目囤货,制造浪费。

y
yxqp
1 楼
断你大爷!笑死人不偿命
老仓鼠
2 楼
加拿大本地卫生官员提醒大家屯吃的屯药,有问题?
M
Mukdenboy
3 楼
超市都好好的,只有costco这样,因为退货太方便
别告诉我女朋友
4 楼
狗粮说的素质呢?
加国多宝
5 楼
感觉是加拿大的促销手段!而且抢的大部分是华人
d
diu
6 楼
不是说第二天Costco全又stock up了吗?真心就希望到时候别再排队去退货。去抢已经很丢人了,抢完再退就真的让人不齿了。
j
junezhe
7 楼
寡人无忌雞巴, 就是閹豬,造謠有意思嗎? 你這閹豬。
j
junezhe
8 楼
diu 畜生們造謠【搶貨】的目的是要污衊:【中國人會日後退貨】---這才是造謠的目的:詆毀,抹黑一下中國人。可是別忘了在老外的眼裡,你們也是中國人,這尼瑪的傻逼造的謠是【往自己狗頭上扣狗屎】,真夠下賤的!
j
jeffinvade
9 楼
Costco的股票今天已经上涨10%了
飞龙大祭司
10 楼
亲身感受美国本周除了洗手液脱销,其他一切供应正常。costco 大米充足。可见少量亚人在大米货架前徘徊似乎拿不定主意买还是不买。 等瘟疫平息后肯定会有人厚颜无耻拿抢购来的食物去退货,因为costco 承诺无条件退货,而且食物类退货不会被放回货架,一般都是直接丢弃了。除了造成巨大浪费外还极大损害海外华人形象。
吃软饭的
11 楼
谣言,刚刚从Costco 回来,货物堆积如山,还减价。售货员看到我们买的多的还偷偷乐,看来今年奖金有着落了。
登途
12 楼
退货是必须地
登途
13 楼
阉猪,你见过你妈逼吗?我见过。
手肿得胖胖的
14 楼
各地情况不一样,病例多的地区抢购囤货是正常的吧。 泛泛地说加拿大,好像全国都这样似的,会造成大家恐慌的。
回来了
15 楼
早晨刚从costco回来(小城市),不寻常现象:1,人多,赶上圣诞节前的规模,早晨应该是人最少的时候。2,进门有人专擦推车扶手。3,华人爱吃的面没了,米少量还有。4,有很多非华裔车里就两捆卫生纸和两箱水,显然是储存来的。
屠狗专业户
16 楼
这就像是大型超市连锁商的阴谋
j
junezhe
17 楼
18楼 回来了 說:在Costco買『两捆卫生纸和两箱水,显然是储存来的』---這也只有沒去過Costco的豬才會這麼說,100%確定! 人們去Costco就是大宗買貨的,買【两捆卫生纸和两箱水】,我可以說再平常不過了。你這頭胡說八道的叫驢---我只能冷笑了!
X
XXyourOO
18 楼
请问,作为疫情中的最大赢家,Costco会是整个事件的幕后推手么?
财富绽放
19 楼
基本上都是华人在抢
搞清弄明
20 楼
2017年12月14日 | 日内瓦 -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世卫组织和全球卫生合作伙伴的最新估计,每年多达65万人死于由季节性流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这相当于每天死1780人。平均摊到中国每天356人。这次武汉流感哪?多少? https://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7/seasonal-flu/zh/
回来了
21 楼
二十楼,冷笑的驴,你见过一开门就去买纸和水的?而且不止一两个。尼玛,就说个事实,你爱信不信。
日他妈的本
22 楼
Costco现在是赚大发了,不过疫情一过,退货也少不了
l
lymangg
23 楼
都是扯淡,这些照片平时也可以看到,有时候上货慢了也这样
豆腐面
24 楼
只求囤货的人别退
j
junezhe
25 楼
回来了 驴,一开门就去买纸和水, 有問題嗎? 驴!
y
youmyyou2016
26 楼
应该规定这种恶意囤货的禁止退货 明显是因为消耗不了的情况不能退就好了
回来了
27 楼
回28楼,你是驴,啥干不出来?你心虚啥?跟你爷爷的帖子,禁止爷爷跟帖骂你?
奶熊宝宝
28 楼
我此时此刻 在多伦多 woodbine的Costco。没有发生文中所描述的情况。
y
yongyu168
29 楼
商家就喜歡這樣子,無脑的民眾,傻逼十之八九,悲哀的人類。每年下大雪的時侯都是這樣子。好像真的世界末日到了一樣,要是真的有那麼一天世界上的人都死了,只留下你一个傻逼也活不了幾天。
f
foxcity
30 楼
加拿大,我所在的城市,目前大米和卫生纸还在周末打折,一切如往常。 加拿大华人主要是改革红利之后,积累财富见识之后才出国定居生活的华人群体,以及香港新加坡地区的富人和中上产阶层,总之这个群体基本不会去阅读和在意美国独轮运媒体的反华鼓噪造谣说辞。这与墨黑穆杂居的美国形成很明显的反差,美国八成华人群体是独轮运和底层偷渡类华人移民,其余也都是出国较晚的穷学生,以及台湾越南菲律宾这类东南亚地区的没有见识的底层,所以经常凡事被洗脑造谣影响比较明显,物质决定意识。
药监
31 楼
过两周大家排着队去COSTCO退货!!!
二赖他哥
32 楼
看看照片里的,都是什么人在大量囤货。。。 呵呵 屯过量的货,就是你个人问题,回头别脸不要的去服务台退货丢华人的脸就行!自私自利的小人!
空空空空虚
33 楼
这婆娘是不是持有Costco股票
不屑二顾2
34 楼
感觉是假新闻.....昨天周日刚去的Costco,感觉很正常啊,东西和平时一样多,没有发现有断货的,也没有人抢购和明显的大量购物,付钱排队也就2-3人,感觉反而比平常周日空很多.....
d
dontaskwhy
35 楼
小编昨日那篇被下架了,今天换个照片又上来了
w
wisn
36 楼
无良媒体接着编!
M
Mac_QQ
37 楼
下班后顺路去了趟 Costco, 里面没啥人,门口倒是有工作人员在发消毒巾。里面货架上基本都是满的。加拿大也就这么点人,没有必要采取恐慌性购买+囤货。当然,备点货无可厚非,这样大家就可以少去几趟超市,减少接触新冠病毒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