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琼瑶离世,大陆网友告别"爱情至上"时代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2月5日 8点48分 PT
  返回列表
38578 阅读
38 评论
RFA

作家琼瑶

台湾作家琼瑶在家中离世,在大陆引发热议。作为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闯”进大陆的台湾作家,曾在中国制造了几波流行文化热潮。她对于大陆的读者有什么特殊意义?

台湾作家琼瑶于12月4日下午在家中离世,享寿86岁。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发布报道,新浪微博数条热搜均与琼瑶有关,大陆网友纷纷发文纪念,一时呈现比台湾更热烈的怀念场面。

八十年代:是爱的启蒙,也是悲哀

琼瑶的第一部小说在台湾出版于1963年,1970年代琼瑶作品就成为台湾的主流文化代表之一,但直到1980年代,才传入中国大陆。

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琼瑶作品在大陆的最早现身是《海峡》杂志于1982年刊出《我是一片云》。根据花城出版社原社长范汉生回忆,当初国家对港台文学作品的出版是有管制的,在80年代中期政策慢慢放宽,特别允许花城等6家出版社出版港台文学作品。

那时中国刚刚结束文革不久,伤痕文学萌发,但依然处于抵制“精神污染”的气氛中,琼瑶的小说“使长期荒芜、隔绝的心灵逐渐复苏”,迅速受到大陆年轻人的追逐,仅花城出版社的《菟丝花》一本就卖了几十万册。于是,《海峡》杂志之后,多家没有获得许可的出版社,也开始出版琼瑶的小说。据统计,仅1986年,就有超过20家以上出版社同时出版了琼瑶言情小说。

据1986年11月13日《文学报》,广州地区70%的学生读过琼瑶。

《波士顿书评》主理人罗小虎对自由亚洲电台回忆:“我没看过琼瑶的书,但我们班上基本都看。她影响了80年代很多人。80后有一批人给孩子起名字都是琼瑶小说里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她的影响。”

罗小虎认为,琼瑶在台湾和大陆的流行都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中国是文革结束,她突破了过去那种宏大叙事,直指谈政治的禁忌。中国文革的那一代人,十年中没有任何教育,没有通俗文学,没有读过书的那一代人的渴求,刚好遇到了琼瑶,就符合了这种需要。在台湾的流行也是一样的,在白色恐怖时期,左翼文化盛行,刚好出现了这样一种文本。”

这种流行同时也伴随着包括流行歌曲,武侠片、港台电影等全方位的流行文化需求。罗小虎说,“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悲哀。”

作家琼瑶

九十年代:新型影视剧产业链

1997年的《还珠格格》成为琼瑶事业的又一个高峰。

与之前不同,这部电视剧是由中国大陆湖南电视台发出邀约,提出市场创意和构想,琼瑶根据“甲方”邀约完成剧本。《还珠格格》收视率最高达到过65%,捧红了一众明星演员,给湖南经济电视台赚来了巨大的利润、甚至还有声誉。

80后的大陆网友小武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之前不怎么看电视剧,也不知道琼瑶,但我看《还珠格格》看得十分痴迷,放假时常常一天看十几集,还有一些贴画呀,估计没有授权的笔记本一些没有授权的周边什么的,确实是非常热议的一个文化话题。”归结原因,他分析说,“之前的电视剧都比较严肃正经的,《还珠格格》突然让人觉得电视剧还可以是这样的,就是不怎么正经的,打打闹闹的。”

《还珠格格》不仅是琼瑶事业的又一个起点,也代表了中国大陆娱乐产业的新起点。《还珠格格》第三部播出时,媒体开始报道琼瑶电视剧的产业链条,并且将之命名为“琼瑶经济”,《还珠格格》更是被当作样本,小燕子的形象塑造,和戏说历史的方式,还有情戏中的闹剧,文戏中的武戏……将电视剧的市场化分析和大众心理分析联系在一起:原来大众的趣味是这样的!

这一时期,被热捧的还有《欢乐总动员》、《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纯粹娱乐性的综艺节目,“电视娱乐热”拉开大幕,以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为主的都市报纸都受到市场欢迎,周星驰和他的无厘头喜剧从大学校园的BBS传到全社会——大众消费进入“娱乐”为主的时代。

通过电视剧,琼瑶在大陆也打造了一批新星,赵薇、范冰冰、王艳……在琼瑶离世之际,他们纷纷发文悼念。其中赵薇是在时隔三年后首次发博。陷入商业与政治风波被封禁后,赵薇只写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两岸再难以出现双方都认同的文化现象

“言情”一直是琼瑶作品的关键词。但进入2000年代后,对琼瑶小说渐渐出现了负面评价,许多人评论她作品的爱情“矫情“,评价她的影视剧中的人物动不动就大喊大叫。马景涛、周杰等演员在剧中的夸张表情,都被制作成“表情包”在网络上大量使用,作为调侃和讽刺。

有媒体评论说:琼瑶是矫情的,而且矫情得低级,但是她满足了大众的爱情幻觉。

有网友总结为什么会喜欢看琼瑶:“看张爱玲看多了,就会很厌倦,很累,很逼仄,弥漫使出浑身力气都无法钓到凯子那种不甘和失落,充满了各种狩猎失败的苦涩。这时候看看琼瑶,立刻觉得好多了,至少她推崇的那种青春男女团体配对恋爱模式,还是很无脑很轻松,经常出现好几对男男女女结伴玩耍,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永远有钱有闲大团圆,不需要太有文化也有人爱你爱得矫揉造作的那种。”

琼瑶则对中国大陆导演史蜀君解释说:“有人说我的小说假,我的故事假可我的感情是真的,就像圣诞树,明知是假的,叮叮咚咚 ,闪闪发光,每个人都爱看……”

在罗小虎看来,琼瑶的作品可以满足一时的浅层需求,因而也无法持久。“她的小说是架空的,随便放在哪个年代都可以,没有太多文学价值,所以琼瑶热也是迅速消失的。为什么?因为思想解放了以后,我们很快就能看到更有营养的东西了,很快就出现了更好的作家,大家就不会再去看她了。”

而在小武看来,琼瑶正好处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与台湾经济快速腾飞一个绝好的历史时期,这也为她的作品在两岸三地的流行创造了条件。“两岸之前从对立、政权的割据, 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大幅提升,让她的作品在中国大陆这个最大的华语市场获得了传播机会。在她之前,没有这样的人出现,在琼瑶之后呢,两岸的政局和关系急速恶化,特别是中国大陆民族主义的崛起,让台湾对大陆抱有很大的戒心,我觉得短期内也不可能再出现琼瑶这种两岸都认同的文化现象。”

小武举例说,“我印象中,报纸还比较繁华的年代,中国大陆哪个导演拿了台湾金马奖,中国大陆媒体都是以比较正面的、骄傲的心态报道。现在虽然传播媒介更发达了,但是你如果不专门去搜索,几乎看不到任何金马奖的消息了。”

尽管不认为琼瑶的作品有什么文学价值,罗小虎十分敬重琼瑶对生命的选择:“我觉得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死亡,她能这么圆满地面对死亡,主动选择死亡,这完全不是从她浅薄的小说里能看到的,反应了她对死亡的理解,她能够想得这么明白、高高兴兴地离开 这个世界,原来中国人也能够把死亡看成那么美好的事。”

回顾琼瑶的一生,几乎所有的人生转变都是她主动选择的结果:事业道路,感情与婚姻,进入电影圈,进入电视圈,从台湾转向大陆,从悲情风格转型大众喜剧……她一直在掌控自己的人生。

罗小虎说:“这么看,她这一生也真的是很‘琼瑶’。”

A
Armweak
1 楼
一头扎在钱眼里,嫁大款嫁大官找大碗、至少必须有房有车才会出嫁的大陆人民,什么时候曾有过“爱情至上”的观念?:)
野彪
2 楼
好像这些剧都是一样的情节: 一位女生,生于贫困家庭,而且父亲还酗酒,没有工作。母亲靠给别人缝缝补补维持家计。这个女士长相不算丑,但也不漂亮,而且脾气特别古怪,不能和人正常相处。个子矮小,胸部几乎没有发育。 一位高富帅,帅的程度以年轻时候的秦汉为标准,温文尔雅,被众多美女以及豪门千金追逐,但却偏偏喜欢那位很普通的女生。 那位女生坚决不同意。觉得那位男士虽然各方面都不错,但那方面不能满足她,太小了,时间也短。 那位高富帅男士,事业成功,成为霸道总裁,但为了她可以放弃一切。为她自杀三次,上吊、跳楼、跳河都用过了,后来因为绳子断了、楼下的晾衣架挡了一下、河水太浅等原因,没有死成。
秦唐
3 楼
还相信爱情的人一般都40多岁以上,现在的小年轻精明通透得很,哪来那么多情情爱爱的
L
LaBrisa
4 楼
爱情至上没问题。功利的人可能有更顺利的人生更优越的物质生活,但他们灵魂的花却从不曾绽放过,在审美意义上而言,这样的生命苍白且乏味。但像琼瑶这种只呈现戏剧性的爱情而未能触及人性更深层面的作品,价值有限。而且,她的文字怎么看怎么别扭。
橡皮潜艇
5 楼
看几行就扔,无聊得很
白云蓝天
6 楼
在罗小虎看来,琼瑶的作品可以满足一时的浅层需求,因而也无法持久。“她的小说是架空的,随便放在哪个年代都可以,没有太多文学价值,所以琼瑶热也是迅速消失的。为什么?因为思想解放了以后,我们很快就能看到更有营养的东西了,很快就出现了更好的作家,大家就不会再去看她了。” ---------------------------------- 这个罗小虎也是不懂文学装懂文学的装逼。通俗小说本身就无所谓文学价值,只要情节编得吸引人就是成功的好小说。成功的通俗小说远远好过绝大多数的经典小说,因为很多经典小说既不深刻也很无趣,就更谈不上什么文学价值了。很快就出现更好的作家?是哪些?有当时琼瑶那么大的影响力吗?
白云蓝天
7 楼
歌颂爱情有什么错?不歌颂爱情,难道歌颂建立在金钱、地位上的婚姻关系?
网迷
8 楼
现在的小孩怎么能跟80年代的小孩比? 我在80年代,看我姐的借的琼瑶小说,什么彩霞满天,在水一方,看到里面的男女主人公拥抱接吻,在外面租房同居,那简直是羡慕的心驰神往。 现在的小孩,什么不知道?钱多了,什么都不是问题,同居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找小姐的也不是少数阿。 不过琼瑶也没想到,她写了这么多小说,最后大家记住的竟然她的还珠格格。
网迷
9 楼
应该说琼瑶是很多人当时接触古典诗词的启蒙人,因为之前都是毛主席诗词,然后什么朦胧诗人。 琼瑶的书一出来,她的背后,就是唐诗宋词,尤其是婉约的诗词,你看的她的小说,心有千千结,烟雨朦胧,在水一方,庭院深深,都非常有古诗词的意境。 只不过你现在看,这些东西都没啥用,只有你是富家子弟,学这些还可以,普通人,就不要中这个毒。
p
pop4
10 楼
“好像这些剧都是一样的情节: 一位女生,生于贫困家庭,而且父亲还酗酒,没有工作。母亲靠给别人缝缝补补维持家计。这个女士长相不算丑,但也不漂亮” 呵呵,琼瑶本来就被公认是现在流行的霸道总裁爱上我,追妻火葬场等流行网文的鼻祖。 专供普通女性YY 自己那么普通还那么自信天下男人都爱我,感觉好棒耶。
p
pop4
11 楼
供男人YY的小说是金庸武侠,供女人YY的就是琼瑶的。
匿名用户
12 楼
一群中国人悼念一个外国人,哈哈哈!
网迷
13 楼
她小说的名字都起的非常好,如果是你之前没有接触过宋词,像我们当时80年代,会对这些书名非常崇拜,我刚才又找了一些她的小说名 一帘幽梦,几度夕阳红,青青河边草,却上心头,碧云天,月朦胧鸟朦胧。 里面又出了不少传唱的歌曲,什么几度夕阳红,青青河边草,月朦胧鸟朦胧,在水一方,烟雨朦胧,其中,我觉得在水一方是最经典的。
网迷
14 楼
看看琼瑶刚出道时的两本书,几度夕阳红和烟雨朦胧,这两个书名都取的非常好,而且故事都是跟她的生活背景有关,就是抗战然后内战从大陆去台湾。琼瑶39年在成都出身,祖籍湖南,然后后来去了台湾,所以她从小就应该听了很多这种故事。
白云蓝天
15 楼
本人觉得编得最好的是以下几部:《彩云飞》、《还珠格格》第一部、《菟丝花》、《雁儿在林梢》、《月朦胧鸟朦胧》。故事情节编得非常巧妙,人物也具有个性化。
我是bruce
16 楼
瓊和琼有巨大区别! 前者有細膩朦胧的意思 後者啥意思都没有。这就是中国!
原上草2017
17 楼
这篇文章题目很好。现在流行的是“利”,不是“情”
步履不停
18 楼
底下那个一群中国人悼念一个外国人的,我忍不住要出来操你妈逼。琼瑶出生在大陆,祖籍湖南,一辈子拿的是中华民国的护照,写的也都是中国的故事。哪来的外国人,你这贱逼早点去死吧
网迷
19 楼
琼瑶和金庸,都是我们国人的中文启蒙之人。他们的小说,有一点有点像,就是前几部,都是自己的身世背景相关,幼年在大陆,内战后去台湾香港,但是到了最后一部,都是清宫戏,琼瑶是还珠格格,金庸是鹿鼎记。说到底,都是爱国情怀。 金庸开始的小说,射雕三部曲,就是讲郭靖杨康的爹被杀,二人的家国情仇。而金庸,也是他的老爹建国时被共产党当地主杀掉。 琼瑶开始写的烟雨朦胧和几度夕阳红,也是讲的国家战争,朝代更替带的人世变换。
北美平民2015
20 楼
在大陆捞足了钱。 我从来不喜欢琼瑶小说。 不明白在中国那种 严酷的环境中成长 的人会欣赏她那些 虚幻的爱情故事。
S
SummerHot
21 楼
她果断地准备了自己的离开,为了她的勇气。我羡慕。而在美国:一个小人,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缘X而绿,惑X而活,变X而无桩子。 为吐沫芯子都地表现得出‘做做’。有人认识那个人吗?他说他没有看过琼瑶女士的作品,你问过你的河南老婆吗?她咋说?
网迷
22 楼
琼瑶在80年代是属于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跟港台歌曲,电影等一起,给当时的国人精神食粮,如果没有这些小说电影给大家以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相信中国不会发展得这么快。
网迷
23 楼
很多流行的东西总是不会长久,原因就是不同的时代,人的品味不一样。永远都会有一部分人看经典小说,比如红楼梦,但是流行小说,可能看得人越来越少,也许网络作家通过大量的互相借鉴,极限工作,把各种人们喜爱的元素能够拼凑出来,比如穿越,宫斗,魔幻,等等,仅有爱情肯定是不够的,而且太简单了,不能满足人的阅读需要。
真环
24 楼
她的作品就是造就今天粉丝中年妇女的根源之一,什么乱七八糟的婚外恋的原因之一。实际是对大陆文化的入侵,看看瑶女郎们一个个的归宿和结局就知道她作品的作用了赵薇,范冰冰,王艳等。
真环
25 楼
那是中国发展中琼瑶书才大批进入大陆的机会,别本末倒置
真环
26 楼
琼瑶的作品不可能跟金庸作品比的
M
Moon_cake
27 楼
看了一两个琼瑶的连续剧, 就很反感,正牌老婆总是招人讨厌,长相平平,脾气大,不讲道理,倒是入侵人家的小三楚楚动人,得到所有人的肯定怜悯,自己当小三,自然为小三代言,就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文革十年不许谈论爱情,琼瑶的作品突然让人耳目一新,少男少女以为只要爱, 就可以破坏人家家庭,爱情至上
时不时来看看
28 楼
RFA不懂爱情,有人的地方就有爱情。琼瑶写的小说主要作用是给人娱乐包括悲伤,对大陆人的爱情很难说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琼瑶笔下的帅哥美女都是万里挑一,硬件条件就难达到;还有这些人的恋爱都是3角甚至更多角,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凤毛麟角 RFA把琼瑶描绘成爱情救世主,还是满脑子的台湾优越感在作怪。琼瑶主要写在台湾,难道台湾人的爱情都按照琼瑶的小说在进行?
真环
29 楼
关键她笔中的爱缺乏道德标准,不仅不符合社会规范,而且本质上是轻视女性身份,说白了见不得光,人的空虚成啥样才去追。她诗词算是有情调,演员清丽,服饰不俗。
u
unanimous
30 楼
我没读她的书,但是看了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 挺好玩的, 琼瑶满脑子都是爱情,有时候缺少道德感, 她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不乏有钱英俊男人,还有可怜的女人,等着白马王子来拯救, 她满足了我们对生活的想像。 连她死都那么与众不同。 美国的Daniel Steel就是台湾的琼瑶.
l
ltrics
31 楼
傻白甜的麻药时代、逻辑错乱时代结束了。 “你失去的只是腿,它失去的却是爱情!”你说的好有道理啊,简直无法反驳。
万绿丛中
32 楼
别说,我还真读了好多好多本Daniel Steel,图书馆里所有的,现在已经忘记都是啥了;阅读时很快乐,时间飞速流逝,生活变得很有期待,蛮好的。 金庸也很不错,提供了很多情绪价值,读了tons。 琼瑶相对剧情过于简单,不够烧脑;人物脸谱化严重,情节套路化到起飞,一叶知秋,看过两本就差不多了。 ------------------------- unanimous 发表评论于 2024-12-05 06:18:48 ,,,美国的Daniel Steel就是台湾的琼瑶.
网迷
33 楼
琼瑶对大陆影响是非常深的,前期的在水一方不说,后面的还珠格格,而且再后面的甄嬛传等的宫斗剧。还珠格格开启了描写皇帝的爱情故事,皇帝哪来的爱情,简直是笑话,但是琼瑶大胆的创新,给了后面宫斗剧发展空间。
网迷
34 楼
描写当代的东西总令人迷惘,因为道德价值观的冲突,人很难把控。 如果放到虚幻背景,或者清宫,作者可以把一切看的了然,就可以专心讲故事,而且知道哪些地方是雷池。
J
JPCSB
35 楼
她至少有一半是毒药。
网迷
36 楼
琼瑶死,跟刘家昌肯定有关系。 你看看刘家昌的简历,创作了大量琼瑶式的歌曲,导演了琼瑶式电影。 他们当年肯定是合作了很多。所以相当于琼瑶是追寻刘家昌而去
a
abcdaren
37 楼
反映了中国青年各时代的悲剧历程:毛时代不得温饱,何谈爱情?何谈致富?何谈。。。 小岛经济有了温饱,于是压抑久矣的爱情爆发了。。。别忘了:爱与死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中国大陆有点温饱之后,而‘致富’还被‘关在笼子里‘,‘共产天堂’又还遥远得很的时代,于是这一代人也优秀点燃了爱情,风迷了琼瑶小说、金庸武侠。。。 后来呢? 上至官员,下至小男小女子,个个要向钱看,要捞钱、要买房、买车、傍大款、搞小三。。。哪里还需要‘爱情至上’、‘一帘幽梦’。。。人人在做红楼梦、‘中国梦’、‘发财梦’。。。。。。 看看现在:早就没人羡慕行侠仗义的大侠,没人去学雷锋扶老人过马路,没人想嫁没房没车的穷民工、穷书生。。。
老天真
38 楼
悼念前辈作家过世。“男金庸,女琼瑶”,二十年前,这两位作家红遍了中国大陆。 不知现在国内的年轻人,还有多少人在读金庸,读琼瑶。记得当时评论某人时,经常有句口头禅是“这人肯定是琼瑶的书读多了”。不知是褒还是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