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东部战区媒体报道,4月9日,代号“联合利剑”的东部战区合同战役演习继续进行。演习指令下达后,战区陆军远程箱式火箭炮、岸导突击群、火箭军常导火力单元等任务兵力快速向预定区域机动集结,展开行动部署。
同时,岸基、海空、网络和电子对抗力量等,也同时动作,在任务区域同步展开电子对抗、电子支援、电磁压制等行动。在此次演习中,东部战区陆军的PHL-191型“箱式”远程火箭炮再度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该型远程火箭炮最早在2019年的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上亮相,在2022年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更被用来和俄罗斯的BM-30“龙卷风”式远程火箭炮和美国的M142“海马斯”远程火箭炮对比。
对比俄军BM-30火箭炮
其实咱们都知道,PHL-191型箱式远程火箭炮的性能,远远超过了美俄使用的这两款远火。相比BM-30型远程火箭炮来讲,我们的“远箱火”优势几乎是全方位的:
俄罗斯BM-30“龙卷风”火箭炮
一是具备自动化和信息化优势。我军的“远箱火”本质上是信火一体炮兵的一个打击端,在数据链和通讯系统上,相比信息化程度较低的俄军BM-30型远程火箭炮甚至具备跨代的优势;
二是勤务性能好,打击距离远。我军的“远箱火”采用了类似美军“海马斯”火箭炮的储运-发射一体箱,相比需要逐次装填的BM-30型火箭炮,整备时间短,反应速度快;
俄军的9K58/BM-30型300毫米火箭炮装填时需要一发一发地装填,因此从发射完毕一次、火箭炮发射车撤离发射阵地到再度进入发射阵地,其间起码需要40分钟甚至接近一个小时。
第三,我军“远箱火”配备的远程火箭弹。其技战术性能也远远好于俄军的同类装备,几乎同样具备了跨代优势。
对比美军M142火箭炮
相比M142“海马斯”远程火箭炮呢?大伊万其实一直对“海马斯”评价不高:
美国M142“海马斯”火箭炮
咱的观点认为,“海马斯”为了可以使用C-17A甚至C-130H型运输机运输,便于美军遂行全球部署任务,放弃了太多的关键技术性能,就为了迁就运输能力。
比如,“海马斯”的火力密度就很低,一个火力模块只能携带6枚227毫米火箭弹,是中美俄三国远程火箭炮中火力密度最低的;又比如,227毫米火箭弹的杀伤力也很差,其战斗部总质量约为200磅(约91千克),装药量50磅(约23千克),只相当于1枚203毫米榴弹的杀伤威力;同时射程也不远,M30/31型GMLRS的射程不到100千米,这些技战术数据相比咱们的“远箱火”差的远了去了。
当然了,M142“海马斯”火箭炮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是相当高的。全车安装有激光陀螺惯导设备、GPS接收终端、气象雷达和火控计算机,还有车载数据链接收终端。可以在占领发射阵地后自动调平,快速测地,接收营射击指挥所自动化系统传输来的目标信息后,完成自动装定。甚至能自动调炮,实现快速打击,快打快撤。目前,中美两军在炮兵的信火一体化程度上,水平都是最高的,很难说两军的信火一体炮兵哪个更强一些。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动的我军PHL-191型“远箱火”还使用了不同的发射模块装载方案。尽管在2019年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上,PHL-191型“远箱火”全部装载了两组370毫米远程火箭弹发射模块,全车载弹量8发。但从之前几次的公开信息看,该型远程火箭炮使用的还是比较成熟的、和PHL-03A型远程火箭炮通用的300毫米远程火箭弹。
“联合利剑”军演中,使用300毫米火箭弹发射模块的PHL-191
而在此次“联合利剑”军事演习中,咱们的新“箱式远火”除了一些车辆使用了300毫米火箭弹发射模块,还有另外一些车辆使用了威力巨大的370毫米火箭弹发射模块。这些新型火箭弹威力巨大,射程极远,使用BDS/INS(北斗/惯性)简易制导模块后,可以实现米级的打击精度,具备纵深精打、打击强固目标、点状目标的能力。
“联合利剑”军演中,使用370毫米火箭弹发射模块的PHL-191
而不同发射模块做到混合使用,也证明了我军战役炮兵的打击自动化、装备通用化水平、乃至目标指示能力等又有了长足进步,同一个发射装置,其火控系统软件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火箭弹。而相比原有的300毫米火箭弹,新型370毫米火箭弹打击距离更远,也证明我军战役炮兵的战场侦察、目标指示能力比以前更强了。
PHL-191承担的任务
尽管性能要远远好于M142“海马斯”火箭炮,但咱们自己的PHL-191型“远箱火”在承担的战术任务和兵力运用上,其实跟“海马斯”没有太大区别,也就承担如下任务:
首先是支援己方第一梯队上陆和冲击。尽管得益于俄乌军事冲突,大家都在关注远程火箭炮的精打能力,远程火箭炮在大家的眼里基本上都快等同于陆基战术导弹了。但实际上,火箭炮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战术使命,还是和身管式火炮一样,支援步兵冲击;
其次是承担战役纵深的精打任务。在使用了BDS/INS简易制导模块和自动化的射控系统之后,新型远程火箭炮已经完全可以承担对纵深目标、强固目标、点状目标的精确打击任务,这在俄乌军事冲突中也有表现。远火足以对付位于战役纵深的重要物资和装备集结地,打击行军队列,毁伤以单车、单炮形式在既设阵地内部署的技术兵器,这是目前远程火箭炮最为广泛、最有活力的运用方式。
最后,远程火箭炮在炮兵打击效果的角度来看,还可承担战役性质的压制任务,比如压制对方的机场。毕竟以台湾本岛的东西宽度,这点战役纵深理论上完全可以用远程火箭炮压制之,且相比使用航空兵或使用火箭军压制机场,使用远程火箭炮对机场的压制其火力链条更短,压制持续时间更长,打击性价比也更高。
以远程火箭炮的着弹角,打击台湾本岛东部的几个机场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在使用子母弹或者末敏弹的情况下,远程火箭炮足以将台湾本岛东部的几个机场“去功能化”,从而在根本上打破台军的本岛防御战役布势。
总之,咱们说一千道一万,随着技术的进步,远程火箭炮甚至普通的122毫米火箭炮,越来越有类似于空军甚至火箭军精打兵器的技术特征,这三者之间的兵力运用也在逐步接近。
对PHL-191的期望
我军PHL-191型“远箱火”公开的越来越多,其实大家还是有一些疑问的。
毕竟从珠海航展上展出的情况看,咱们的PHL-191型“远箱火”除了可以配套300毫米远程火箭弹、370毫米远程火箭弹等,还可以配备750毫米重型远程火箭弹,也就是“火龙480”型火箭弹。
其实这个所谓的重型火箭弹已经到了战术导弹的级别,技术性能不亚于美军的MGM-140型陆军战术导弹(ATACMS),甚至也不会低于9M723“伊斯坎德尔”导弹。既然我们的新型远程火箭炮可无缝兼容多种火箭弹,为何不把“火龙-480”这种射程更远的战术导弹也同样装备给远程火箭炮部队使用呢?
虽然不清楚部队的想法,但大伊万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毕竟现在看,美俄两军加强方面军、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级的战役支援火力都是趋势。比如,俄军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下属的战术导弹旅,不仅装备有9M723“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还装备了9M729“伊斯坎德尔-K”型巡航导弹:前者足以打击500千米范围内的目标,后者的打击距离更远,使用的R-550型巡航导弹打击距离可达2000千米左右。
而美军的MDTF(多域特遣部队)就更不用说了,MDTF的火力输出端分为三层:内层的PrSM打击距离都有300英里以上了,中层的MRC打击距离在1000英里左右,外层的LRHW打击范围直接达到了1500英里以上,已经有2700多千米了。当然,MDTF(多域特遣部队)暂时还是战区一级兵力。
但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目前战区陆军、集团军的精打火力延伸,打击纵深大大拓展,从原有的集团军属火力打击纵深只有几十千米、战区级陆军火力打击纵深最多二三百千米拓展到500千米甚至1000千米以上是普遍趋势。
既然美俄这么做了,那咱们当然也要看看为什么人家这么做。更何况,从中国陆军面临的战场环境和战术任务来看,咱们其实也确实需要这种远程打击能力。毕竟,台湾本岛是预设战场,可并不代表着战场只有可能在台湾本岛上啊,如果要打更远的目标,比如1000千米远的目标。是陆军自己上手好办,还是让空军和火箭军去打?最起码的,让陆军、空军、火箭军都具备相应的打击能力最好,相信这不难选。
因此,此次公开的新一代远程箱式火箭炮,性能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代表着中国陆军的战役纵深打击能力也做到了比较高的水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咱们还是有必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陆军还能装备射程更远、威力更强的新玩意儿,咱们拭目以待。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东部战区媒体报道,4月9日,代号“联合利剑”的东部战区合同战役演习继续进行。演习指令下达后,战区陆军远程箱式火箭炮、岸导突击群、火箭军常导火力单元等任务兵力快速向预定区域机动集结,展开行动部署。
同时,岸基、海空、网络和电子对抗力量等,也同时动作,在任务区域同步展开电子对抗、电子支援、电磁压制等行动。在此次演习中,东部战区陆军的PHL-191型“箱式”远程火箭炮再度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该型远程火箭炮最早在2019年的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上亮相,在2022年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更被用来和俄罗斯的BM-30“龙卷风”式远程火箭炮和美国的M142“海马斯”远程火箭炮对比。
对比俄军BM-30火箭炮
其实咱们都知道,PHL-191型箱式远程火箭炮的性能,远远超过了美俄使用的这两款远火。相比BM-30型远程火箭炮来讲,我们的“远箱火”优势几乎是全方位的:
俄罗斯BM-30“龙卷风”火箭炮
一是具备自动化和信息化优势。我军的“远箱火”本质上是信火一体炮兵的一个打击端,在数据链和通讯系统上,相比信息化程度较低的俄军BM-30型远程火箭炮甚至具备跨代的优势;
二是勤务性能好,打击距离远。我军的“远箱火”采用了类似美军“海马斯”火箭炮的储运-发射一体箱,相比需要逐次装填的BM-30型火箭炮,整备时间短,反应速度快;
俄军的9K58/BM-30型300毫米火箭炮装填时需要一发一发地装填,因此从发射完毕一次、火箭炮发射车撤离发射阵地到再度进入发射阵地,其间起码需要40分钟甚至接近一个小时。
第三,我军“远箱火”配备的远程火箭弹。其技战术性能也远远好于俄军的同类装备,几乎同样具备了跨代优势。
对比美军M142火箭炮
相比M142“海马斯”远程火箭炮呢?大伊万其实一直对“海马斯”评价不高:
美国M142“海马斯”火箭炮
咱的观点认为,“海马斯”为了可以使用C-17A甚至C-130H型运输机运输,便于美军遂行全球部署任务,放弃了太多的关键技术性能,就为了迁就运输能力。
比如,“海马斯”的火力密度就很低,一个火力模块只能携带6枚227毫米火箭弹,是中美俄三国远程火箭炮中火力密度最低的;又比如,227毫米火箭弹的杀伤力也很差,其战斗部总质量约为200磅(约91千克),装药量50磅(约23千克),只相当于1枚203毫米榴弹的杀伤威力;同时射程也不远,M30/31型GMLRS的射程不到100千米,这些技战术数据相比咱们的“远箱火”差的远了去了。
当然了,M142“海马斯”火箭炮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是相当高的。全车安装有激光陀螺惯导设备、GPS接收终端、气象雷达和火控计算机,还有车载数据链接收终端。可以在占领发射阵地后自动调平,快速测地,接收营射击指挥所自动化系统传输来的目标信息后,完成自动装定。甚至能自动调炮,实现快速打击,快打快撤。目前,中美两军在炮兵的信火一体化程度上,水平都是最高的,很难说两军的信火一体炮兵哪个更强一些。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动的我军PHL-191型“远箱火”还使用了不同的发射模块装载方案。尽管在2019年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上,PHL-191型“远箱火”全部装载了两组370毫米远程火箭弹发射模块,全车载弹量8发。但从之前几次的公开信息看,该型远程火箭炮使用的还是比较成熟的、和PHL-03A型远程火箭炮通用的300毫米远程火箭弹。
“联合利剑”军演中,使用300毫米火箭弹发射模块的PHL-191
而在此次“联合利剑”军事演习中,咱们的新“箱式远火”除了一些车辆使用了300毫米火箭弹发射模块,还有另外一些车辆使用了威力巨大的370毫米火箭弹发射模块。这些新型火箭弹威力巨大,射程极远,使用BDS/INS(北斗/惯性)简易制导模块后,可以实现米级的打击精度,具备纵深精打、打击强固目标、点状目标的能力。
“联合利剑”军演中,使用370毫米火箭弹发射模块的PHL-191
而不同发射模块做到混合使用,也证明了我军战役炮兵的打击自动化、装备通用化水平、乃至目标指示能力等又有了长足进步,同一个发射装置,其火控系统软件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火箭弹。而相比原有的300毫米火箭弹,新型370毫米火箭弹打击距离更远,也证明我军战役炮兵的战场侦察、目标指示能力比以前更强了。
PHL-191承担的任务
尽管性能要远远好于M142“海马斯”火箭炮,但咱们自己的PHL-191型“远箱火”在承担的战术任务和兵力运用上,其实跟“海马斯”没有太大区别,也就承担如下任务:
首先是支援己方第一梯队上陆和冲击。尽管得益于俄乌军事冲突,大家都在关注远程火箭炮的精打能力,远程火箭炮在大家的眼里基本上都快等同于陆基战术导弹了。但实际上,火箭炮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战术使命,还是和身管式火炮一样,支援步兵冲击;
其次是承担战役纵深的精打任务。在使用了BDS/INS简易制导模块和自动化的射控系统之后,新型远程火箭炮已经完全可以承担对纵深目标、强固目标、点状目标的精确打击任务,这在俄乌军事冲突中也有表现。远火足以对付位于战役纵深的重要物资和装备集结地,打击行军队列,毁伤以单车、单炮形式在既设阵地内部署的技术兵器,这是目前远程火箭炮最为广泛、最有活力的运用方式。
最后,远程火箭炮在炮兵打击效果的角度来看,还可承担战役性质的压制任务,比如压制对方的机场。毕竟以台湾本岛的东西宽度,这点战役纵深理论上完全可以用远程火箭炮压制之,且相比使用航空兵或使用火箭军压制机场,使用远程火箭炮对机场的压制其火力链条更短,压制持续时间更长,打击性价比也更高。
以远程火箭炮的着弹角,打击台湾本岛东部的几个机场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在使用子母弹或者末敏弹的情况下,远程火箭炮足以将台湾本岛东部的几个机场“去功能化”,从而在根本上打破台军的本岛防御战役布势。
总之,咱们说一千道一万,随着技术的进步,远程火箭炮甚至普通的122毫米火箭炮,越来越有类似于空军甚至火箭军精打兵器的技术特征,这三者之间的兵力运用也在逐步接近。
对PHL-191的期望
我军PHL-191型“远箱火”公开的越来越多,其实大家还是有一些疑问的。
毕竟从珠海航展上展出的情况看,咱们的PHL-191型“远箱火”除了可以配套300毫米远程火箭弹、370毫米远程火箭弹等,还可以配备750毫米重型远程火箭弹,也就是“火龙480”型火箭弹。
其实这个所谓的重型火箭弹已经到了战术导弹的级别,技术性能不亚于美军的MGM-140型陆军战术导弹(ATACMS),甚至也不会低于9M723“伊斯坎德尔”导弹。既然我们的新型远程火箭炮可无缝兼容多种火箭弹,为何不把“火龙-480”这种射程更远的战术导弹也同样装备给远程火箭炮部队使用呢?
虽然不清楚部队的想法,但大伊万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毕竟现在看,美俄两军加强方面军、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级的战役支援火力都是趋势。比如,俄军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下属的战术导弹旅,不仅装备有9M723“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还装备了9M729“伊斯坎德尔-K”型巡航导弹:前者足以打击500千米范围内的目标,后者的打击距离更远,使用的R-550型巡航导弹打击距离可达2000千米左右。
而美军的MDTF(多域特遣部队)就更不用说了,MDTF的火力输出端分为三层:内层的PrSM打击距离都有300英里以上了,中层的MRC打击距离在1000英里左右,外层的LRHW打击范围直接达到了1500英里以上,已经有2700多千米了。当然,MDTF(多域特遣部队)暂时还是战区一级兵力。
但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目前战区陆军、集团军的精打火力延伸,打击纵深大大拓展,从原有的集团军属火力打击纵深只有几十千米、战区级陆军火力打击纵深最多二三百千米拓展到500千米甚至1000千米以上是普遍趋势。
既然美俄这么做了,那咱们当然也要看看为什么人家这么做。更何况,从中国陆军面临的战场环境和战术任务来看,咱们其实也确实需要这种远程打击能力。毕竟,台湾本岛是预设战场,可并不代表着战场只有可能在台湾本岛上啊,如果要打更远的目标,比如1000千米远的目标。是陆军自己上手好办,还是让空军和火箭军去打?最起码的,让陆军、空军、火箭军都具备相应的打击能力最好,相信这不难选。
因此,此次公开的新一代远程箱式火箭炮,性能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代表着中国陆军的战役纵深打击能力也做到了比较高的水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咱们还是有必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陆军还能装备射程更远、威力更强的新玩意儿,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