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趋缓,首都德里北部的西藏难民安置区,再度进入游客的雷达之中。但对流亡藏人来说,这里远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是保存西藏文化、为争取自治持续奋斗的堡垒。
印度有超过40座藏人难民安置区,以农耕社区、手工艺社区及商业社区等形式存在,而座落于亚穆纳河(Yamuna)河畔的德里西藏村,就是极为成功的商业社区范例。
常被德里人称为“小西藏”,狭小的巷弄里开满了咖啡厅、餐馆、小吃摊、特产店、文物店和旅馆,其中不少店家还获得知名旅游网站推荐,在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爆发前,一直是国际旅客探索西藏风情的必游景点。
如今,印度即将向外国游客开放国门,境内印度人也开始恢复旅游,德里藏人安置区长官(TSO)平措多杰最近受访时说,社区正规划在每间宾馆开设冥想室,并提供灵修课程,希望带给游客新的体验。
德里西藏村于上世纪60年代成形,最初只有约200名流亡藏人前来拓荒,一度住在帐蓬里;现在已成长到1500人,盖起水泥建筑,登记的家庭有400多户。
平措多杰介绍,藏人主要是分2个时期从西藏前来印度,分别是达赖喇嘛展开流亡生涯的1959年,以及1979年的第二波出走潮。他们大多是先翻山越岭抵达尼泊尔,再设法来到印度。
印度政府为收容流亡藏人,在各邦拨出土地让他们容身,并给予难民地位。但自2008年中共加严边境管制,前来印度的藏人也愈来愈少。据透露,过去3个月间只有3名藏人成功来到印度。
藏人安置区不但便于印度政府集中管理,也让藏人高度地保存自己的语言与文化,而免于被同化。
平措多杰表示,每个西藏村里面都有西藏寺庙和西藏学校;这些学校多半是从幼儿园办到中学,而在小学5年级之前,教学全用藏语。
印度首都德里北部的西藏难民安置区,又称“小西藏”或“西藏村”,围墙上贴满呛中海报。中央社记者林行健德里摄 110年10月24日 德里西藏村的围墙外,可以见到许多呛中海报,包括呼吁抵制北京冬季奥运会、要求中共归还所侵占的领土,也有海报表达挺台、挺港的立场。
然而,基于达赖喇嘛提出的“中间道路”,不再争取独立而是寻求“名副其实的自主自治”,而作为西藏流亡政府的“藏人行政中央”也努力与北京重启对话,因此,与围墙上的海报相比,安置区管理办公室的立场显得相对保守,称这些海报是由一些非政府组织所张贴,不是社区的官方立场。
另方面,西藏村内绝大多数居民因顾忌留在西藏的亲人的安全,不愿公开谈论敏感话题。
出生、成长于印度的第3代藏人格桑卓玛,在被记者问及思乡情怀和对西藏未来的憧憬时,也只说“梦想这一生至少回西藏寻根一次”,之后苦笑不愿再谈。
一名要求不具名的西藏村居民向记者表示,西藏从1959年争取独立迄今,经历了太多压迫,针对任何政治议题的发言,都有可能为亲人和社区带来严重后果,这是生长在民主国家的人所难以体会的。
另一名西藏村居民说,他在跟留在西藏的家人通话时,谈到敏感议题都必须使用暗语,比如询问达赖喇嘛的健康时说“敬爱的爷爷最近好吗”,否则不久后就会有安全人员到西藏的家中关切。
西藏难民持有印度居住证(Residential Certificate)和旅行证(Identity Certificate),但他们仍被视同外国人,无法享有公民的权益。虽然如此,流亡印度的藏人大部分还是坚持不申请归化,特别是在印度出生的第2代或第3代。
一名西藏村居民说:“难民身份象征着我们希望有朝一日能以藏人身份回家的意志。”
他继续说:“而这也不只是攸关我们自己,也影响着在家乡的人们。因为家乡的人们把争取自治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已放弃这个目标。”
在德里西藏村外,每周都有数班往来达兰萨拉(Dharamshala)的公车,每趟也都见到许多藏人排队候车。达兰萨拉是达赖喇嘛的落脚地点,或许造访这个地方,是流亡藏人在实现回乡梦之前,唯一能聊慰心灵的事。
印度疫情趋缓,首都德里北部的西藏难民安置区,再度进入游客的雷达之中。但对流亡藏人来说,这里远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是保存西藏文化、为争取自治持续奋斗的堡垒。
印度有超过40座藏人难民安置区,以农耕社区、手工艺社区及商业社区等形式存在,而座落于亚穆纳河(Yamuna)河畔的德里西藏村,就是极为成功的商业社区范例。
常被德里人称为“小西藏”,狭小的巷弄里开满了咖啡厅、餐馆、小吃摊、特产店、文物店和旅馆,其中不少店家还获得知名旅游网站推荐,在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爆发前,一直是国际旅客探索西藏风情的必游景点。
如今,印度即将向外国游客开放国门,境内印度人也开始恢复旅游,德里藏人安置区长官(TSO)平措多杰最近受访时说,社区正规划在每间宾馆开设冥想室,并提供灵修课程,希望带给游客新的体验。
德里西藏村于上世纪60年代成形,最初只有约200名流亡藏人前来拓荒,一度住在帐蓬里;现在已成长到1500人,盖起水泥建筑,登记的家庭有400多户。
平措多杰介绍,藏人主要是分2个时期从西藏前来印度,分别是达赖喇嘛展开流亡生涯的1959年,以及1979年的第二波出走潮。他们大多是先翻山越岭抵达尼泊尔,再设法来到印度。
印度政府为收容流亡藏人,在各邦拨出土地让他们容身,并给予难民地位。但自2008年中共加严边境管制,前来印度的藏人也愈来愈少。据透露,过去3个月间只有3名藏人成功来到印度。
藏人安置区不但便于印度政府集中管理,也让藏人高度地保存自己的语言与文化,而免于被同化。
平措多杰表示,每个西藏村里面都有西藏寺庙和西藏学校;这些学校多半是从幼儿园办到中学,而在小学5年级之前,教学全用藏语。
印度首都德里北部的西藏难民安置区,又称“小西藏”或“西藏村”,围墙上贴满呛中海报。中央社记者林行健德里摄 110年10月24日
德里西藏村的围墙外,可以见到许多呛中海报,包括呼吁抵制北京冬季奥运会、要求中共归还所侵占的领土,也有海报表达挺台、挺港的立场。
然而,基于达赖喇嘛提出的“中间道路”,不再争取独立而是寻求“名副其实的自主自治”,而作为西藏流亡政府的“藏人行政中央”也努力与北京重启对话,因此,与围墙上的海报相比,安置区管理办公室的立场显得相对保守,称这些海报是由一些非政府组织所张贴,不是社区的官方立场。
另方面,西藏村内绝大多数居民因顾忌留在西藏的亲人的安全,不愿公开谈论敏感话题。
出生、成长于印度的第3代藏人格桑卓玛,在被记者问及思乡情怀和对西藏未来的憧憬时,也只说“梦想这一生至少回西藏寻根一次”,之后苦笑不愿再谈。
一名要求不具名的西藏村居民向记者表示,西藏从1959年争取独立迄今,经历了太多压迫,针对任何政治议题的发言,都有可能为亲人和社区带来严重后果,这是生长在民主国家的人所难以体会的。
另一名西藏村居民说,他在跟留在西藏的家人通话时,谈到敏感议题都必须使用暗语,比如询问达赖喇嘛的健康时说“敬爱的爷爷最近好吗”,否则不久后就会有安全人员到西藏的家中关切。
西藏难民持有印度居住证(Residential Certificate)和旅行证(Identity Certificate),但他们仍被视同外国人,无法享有公民的权益。虽然如此,流亡印度的藏人大部分还是坚持不申请归化,特别是在印度出生的第2代或第3代。
一名西藏村居民说:“难民身份象征着我们希望有朝一日能以藏人身份回家的意志。”
他继续说:“而这也不只是攸关我们自己,也影响着在家乡的人们。因为家乡的人们把争取自治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已放弃这个目标。”
在德里西藏村外,每周都有数班往来达兰萨拉(Dharamshala)的公车,每趟也都见到许多藏人排队候车。达兰萨拉是达赖喇嘛的落脚地点,或许造访这个地方,是流亡藏人在实现回乡梦之前,唯一能聊慰心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