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苹果华为新机 现存智能手机都能直连卫星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月16日 16点40分 PT
  返回列表
75027 阅读
8 评论
量子位

好消息,2023年现存智能手机都可以不经修改直连卫星网络。

坏消息,现阶段只能发短信,就像苹果iPhone 14系列和华为Mate50系列一样。

两家初创公司Lynk Global与AST SpaceMobile,均与全球20余家电信运营商达成协议,前者计划在2023年内开始商业运营,后者是在2024年。

全球最大运营商之一T-Mobile则与马斯克的星链合作,计划在2023年底测试卫星短信,语音和数据传输则要更晚一些。

我国的鸿雁卫星通信系统也预计在2023年建成骨干星座。

“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终将成为历史。

为什么卫星通信集中在这个时候爆发?

几项关键技术成熟

在航天领域,火箭和空间站获得了最多的关注。

相比之下,卫星制造成本下降和尺寸缩小显得悄无声息、容易被人忽视。

实际上现在最小的卫星之一,Planet公司的Dove卫星只有4千克重、鞋盒大小,制造成本低于100万美元。

不过这种卫星只能用于成像,而不是通信。

今天的主角,低轨通信卫星重量通常在1吨以下,如SpaceX的卫星在200-300kg左右。

低轨指地球上空500-2000公里之间,由于距离地面较近、传输损耗低,一方面功率不高的普通手机也可以收到信号,另一方面卫星本身也可以采用轻型复合材料技术以及集成化设计。

相应的缺点是每颗卫星覆盖的地面面积较小,不过重量下降使单次发射可以搭载更多的卫星,也就是“一箭多星”,总的来说降低了平均发射成本。

△天文爱好者拍到的SpaceX卫星列队过境

除了重量成本下降之外,还有一项关键技术进展是软件定义卫星,就相当于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变化。

在过去,收发不同波长的信号需要不同的硬件。现在只需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在特制芯片上处理软件调制的信号。

在卫星处理不同地区的信号时,可以通过软件来跳频(Frequency-Hopping),进一步节省空间,可以用来安装更大更有效的天线。

如AST SpaceMobile计划部署高达400平方米的天线,来加强与低功率、低信号强度的手机通信的质量。

即便如此,与地面信号塔相比,卫星通信的延迟问题仍然棘手。

手机与几公里之外的信号塔同步时间在5毫秒到10毫秒之内,对于几百公里外的卫星来说,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

苹果卫星短信服务,在最初阶段对接较高轨道上的旧卫星,建立连接可能需要10分钟以上。

即使是最新的低轨卫星网络,目前也多是为手机提供短信服务以及有限的语音通话,卫星上网或者视频通话还有难度。

马斯克与T-Mobile合作的计划支持同时发送数十万条短信,但语音通话就只能同时处理1000-2000个连接。

不过卫星小型化、批量制造批量发射,再加上卫星间激光通信技术,相控阵天线技术等技术的成熟,也为另一个应用方向打开了空间——

卫星互联网

互联网卫星与通信卫星同样部署在低轨,但所用频段更高,带来更大的带宽。

与5G和光纤网络相比,卫星互联网好处在哪?

首先是人口密度低的边远地区,建设地面网络的投资回报不成比例,也是卫星互联网目前用户基数最大,且率先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区域。

此外还有海上通信、极地科考、航空机载WiFi等传统网络难以到达的地方。

在海洋与沙漠油气田开采、煤区矿区等野外开采、环境和气候监测、货运与交通长距离监测跟踪等场景上,卫星互联网具有全球覆盖和成本的比较优势。

最后,早在2017年,英国电信集团网络架构师Neil McRae便对6G进行展望,称“6G将是5G+卫星网络”的组合,在5G基础上集成卫星网络实现互联网全球覆盖。

量子位智库根据公开数据推算,2023年卫星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6亿美元,2027年将达11亿美元。

目前国内的卫星互联网发展模式,开始由国家主导转变为国家与企业共同推动。

代表玩家有:

航天科技集团,其鸿雁星座为为用户提供全球无缝、实时宽窄带通信和综合业务服务,一起计划投资200亿元,预计在2023年建成骨干星座系统。

银河航天,其“小蜘蛛网”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已支撑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天地一体网络等领域多项关键技术验证,估值约110亿人民币

吉利旗下的时空道宇,建设“未来出行星座”,提供智慧出行、智能网联、城市精细管理、应急通信保障、环境监测等解决方案

s
sw1799
1 楼
以后军备竞赛就看谁打卫星打得准了。
t
totalfire
2 楼
牛逼! 铱星死了,还有后来者。 移动通讯蜂窝终于从地面移到天上了。
五谷不分
3 楼
发个sos到头了,如果想用卫星上网,必须有地面基站转换频率,就跟星链那个大锅一样 [1评]
t
tintin9999
4 楼
同意你的观点。依星也好还是马斯克的星链卫星高度都在350公里到1100公里左右。这样的高度,如果没有地面其它中继转换频率和放大信号,想让手机直接连接卫星是不可思议的。所谓的芯片手机也只不过是增加一种通讯协议罢了。 [1评]
m
maningreen
5 楼
现在的卫星电话也就手机一样,只不过有根5寸的长的的天线而已。
s
saikuo
6 楼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变的是不同阶段的具体策略,不变的是始终以人民为代价的烂尾工程!
k
kake
7 楼
星链不是单个星星,可以玩出花花,象合成孔径
g
great!
8 楼
国内招聘信息: 苏州实验室诚邀海外青年俊才 依托苏州实验室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关于我们 苏州实验室是经中央批准成立的新型科研事业单位,坐落在美丽的苏州工业园区。 招聘研究方向 🔷 结构材料(高温合金、特殊钢、轻合金、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结构陶瓷、材料加工成型等); 🔷 信息材料(集成电路用关键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 🔷 双碳战略材料(膜材料、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与材料、催化材料、绿氢及储能材料、生物基材料等); 🔷 前沿新材料(二维材料、超材料、纳米材料、仿生材料、智能材料、生物材料等); 🔷 材料分析表征技术、高端表征仪器开发等; 🔷 材料计算、材料基因工程等。 申请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具有博士学位,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 3.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4. 在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5.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6.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支持政策与待遇 苏州实验室将提供基本与国际接轨、在本领域和本地区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团队支撑,按国家规定落实有关人才待遇,并提供稳定支持的科研经费资助。 聘用岗位 对入选人才,准聘为研究员岗位。 科研经费 实验室除1:1配套国家科研经费外,项目执行期内另外提供每年不低于5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以保障入选人才能够集中精力专心学术,致力创新。 工作年薪 实验室提供不低于70万元的初始年薪,缴纳五险一金,同时根据政策规定叠加国家和地方的各类人才支持计划。 研究生指标 项目期间可认定为博士生导师资格,每年支持1-2名与国内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 团队组建 鼓励入选人才携团队加盟,或者根据需要,实验室可为入选人才配备工作所需、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 平台支撑 为入选人才开展科研提供一流的分析测试表征与计算设计平台。 住房保障 提供可拎包入住的100平方米左右、舒适优质的人才公寓,同时实验室已规划建设高规格的人才住房。 配套服务 提供全方位的人才生活保障服务,协助安排配偶工作,协助外籍人士办理工作许可、入境签证等事宜。协助子女就读苏州工业园区优质幼儿园、小学、中学。 其他 为入选人才提供带薪年假、高端年度健康体检、节日福利等。 材料提交方式 请有意者发送个人简历及相关证明材料至[email protected]【邮件请命名为“姓名+研究方向+优青(海外)”】。证明材料有且不限于论文、专利、获奖等代表性成果文件。 联系人:武老师 联系电话:0512-62980100 网页: 详细信息请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苏州实验室” 就可以找到它的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