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英才留美博士街头流浪 少年班还该不该办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月7日 20点53分 PT
  返回列表
89910 阅读
41 评论
上观新闻

今天从大洋彼岸传来消息▽

复旦大学留美博士孙某某

换了新衣、理了短发

经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安顿

已搬入临时住处

暂时结束了他在纽约街头

整整16年的流浪生涯

年过半百、饱经沧桑的他

通过视频最新发声

“我非常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朋友,

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网友“复盘”孙博士的教育经历,从中国到美国怎么就走上了这条路?甚至还发现了他作为物理专业“少年班”学生,跟当年复旦同学一起,与同为物理学家的复旦老校长谢希德合影。

原来,孙博士本科毕业于复旦,赴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还做过一两年的博士后研究,曾在华尔街从事计算机工作,月薪最高达到美金6位数。然而,他自言因为与婚姻等相关的生活变故,身心遭遇沉重打击,孤独与幻想占据了他的人生。

孙博士被在美校友发现时状态。

于是

“昔日英才今何在”的叹息再次牵出了舆论

“少年班”又成了被反思的话题

说起“少年班”,绕不开创办于1978年春天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在最初进班的天才少年中,最小的只有10岁出头。从李政道到杨振宁,在而立之年就拿下诺贝尔奖的华人物理学家均题词寄予厚望。然而,作为少年班的明星学员,当年13岁入学的宁铂,后来却“半路”选择出家,引发社会对少年班的一波集中讨论。

其实,对于如今复旦留美博士从巅峰到谷底的流浪史,该反思的并不是要不要办少年班,而是究竟该怎么办少年班。不可否认,在人群中,千百年来,存在天才诞生的一定概率。但天才不等于成才,更不等于发展成为“杰出人才”。那么,承认天才就应当承认天才也需要选拔,也需要培育,更需要“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在此意义上,假若停办“少年班”,班上学生全部按照普通高中生甚至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培养路径,就基本上属于人才极大浪费,反倒可能造成新的“流浪博士”。

丘成桐教授在复旦大学发声。

少年班到底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对于这个问题,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自带“反思”。几乎与“博士流浪汉”被发现的同时,丘成桐在复旦大学“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期间宣布,全国新增约20所中学开办“丘成桐少年班”。由此,不到3个季度,“丘成桐少年班”的数量翻了一番,遍及人大附中、清华附中、深圳中学、西工大附中以及沪上华东师大二附中等近40所名校。

丘成桐院士也直言,曾有不少“天赋异禀”“年少成名”的学子,当时被外界大量宣传甚至炒作,但十年之后就“不见人了”。他表示,其命名的少年班办班规模大约每年一两千学子,因为每年高考上千万人中有潜力成为数学家的只要几百人就够。“这些从初中培养起来的青少年,未来将成为全国各地数学科学的领导人才,投身基础科学研究。”

中国本土,有许许多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却至今没有一名菲尔兹奖得主,而这一数学界诺奖的年龄上限为40岁。很显然,少年班培养目标是学术型大师,不是指望他们像孙博士当年那样去华尔街搞金融发财,或者开公司暴富。丘成桐强调,这一点需要家长包括老师清楚,不然就不必报班开班,“有不现实的想法就不要来,这条路光明却不平坦,不能出现偏差。”

上月,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以个人名义,向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捐赠2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楼建设。该笔捐赠也成为中国科大建校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校友个人捐赠。

人各有志,路有不同。与宁铂那一代同时出道的同学张亚勤,在改革开放那一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在职业生涯中曾任微软中国董事长、百度总裁,现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在今天的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构成了由少年班、理科试验班、创新试点班所组成的英才培养体系,目前已发展为中科大一个重要的本科生学院。

据统计,这40多年来,少年班学院毕业生中,有国内外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也有感动中国的“时代楷模”。历届毕业生到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深造的比例超过80%,很多人在国内外著名学府、科研机构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科学家;也有许多人在IT、金融、制造等行业取得令人瞩目成就,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辩证地讲,不能要求每个天才都成为国家栋梁,更不能要求少年班的每个人都“情智”双全、出类拔萃,如期如愿成为中年英才。孙博士这样沦落异国他乡的特例,不会影响各地卓越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特区的建立,同时注意控制总量、确保质量。“少年班”这样的选苗拔尖试验田,在国内外都不是没有成功的个体案例可以取鉴。关键在于,怎么栽培真正优良的“种子选手”,精研一学一科又接受全人教育,在各领域引领风骚,更多创造世界一流。

r
rootrootroot
1 楼
少年班这种东西就是满足官员们的政绩吹牛逼,当年为了突出与迎合赶英超美这种神话塑造出来的东西,中共搞来搞去不就是这种东西嘛,领导的儿孙们是很少进啥少年班的。 [1评]
好好先生
2 楼
因噎废食?!
j
juewangle
3 楼
是不是要是有个美国人流落街头,全部美国人都应该自杀算了? 狗屁的逻辑。 培养的人才将来是搞学术还是搞金融,是整个社会和时代决定的。跟搞什么班没有任何关系。
a
abc868
4 楼
这就是不读习思想的下场!
灯塔路
5 楼
傻逼开始带节奏
樱桃儿熟了
6 楼
可以办,也应该办。我见过一些聪明人,小学就能理解高中的东西。 也见过笨蛋,即使读到大学,小学数学都没有完全懂。 故,因材施教!
乱弹O2
7 楼
想起生活大爆炸里那个智力赶超谢耳朵,最后却酗酒吸毒流落街头的朝鲜天才少年。
s
sksbghj
8 楼
我听说过,也见过UT Austin经济学博士,一路学霸,四十大几在餐馆送外卖,没女人,只能看看小黄片😁 李政道办这种留学的意义何在啊?办了两年,就烂尾。 公派就是笑话。07年掀起的公派,又有多少真正回国的,政府瞎鸡把搞。很多公派,出来后根本不做学术,博后是度假,博士忙着生个外籍娃,忙着在中餐馆送外卖赚小费。 [1评]
d
day2023
9 楼
随便出来个要饭的都能带风向活该被言论管制
阿迹
10 楼
大学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人”。中国的大学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工具人”。“少年班”的孩子们智力肯定都没有问题,不想自己成为“工具人”的就用“出家”来抗议。
P
Phillip
11 楼
没完了,丫就一赌徒。
意见没
12 楼
办了两年?是十年
传播爱与光
13 楼
海外的畜生黄土豪和狗日的清北科学家就应该是这种下场,最好被团灭扑街!哈哈哈 [2评]
N
Nexs
14 楼
你疯了?
N
Nexs
15 楼
我还顺便拉黑你了,怕你咬人
N
Nexs
16 楼
少年班不可取, 真要是学习好,可以跳级
李二愣
17 楼
天天都有被汽车撞死的 汽车也别开了
老童生
18 楼
强国没有mental heath的感念意识,少年班不过是聚集了更多方仲永的集中营
北京男人A
19 楼
叛国当汉奸的哪年哪届都有,扯他妈什么少年班。
南方兔儿爷
20 楼
普通人的学习内容不可能满足天才。这一般不是正常孩子能理解的纬度还是需要的。
南方兔儿爷
21 楼
昨天听抖音一博主说外国的教育重“培养”中国的教育重“择优”所以内卷,把人都卷死了。这个人明显就是学渣,听说过物竞天择吗?个个培养那是养鸡场。不需要一个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工具人的社会,何种合约标准把人套进去,需要一个把极限不断拓宽的年轻一代,让他们去触及和建造不一样的世界,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天才就是珠穆朗玛。
君均臣诚
22 楼
问题在于,少年班成功比率太低,失败的十之八九,这就是要思考的地方
开心小黄人
23 楼
办个毛,高知华人最终归宿是金牌讲师。上次那个华女
t
targer
24 楼
每个少年班应该多配几个精神病医生。
开心小黄人
25 楼
少扯蛋。高知华人咋都在美国流浪那。之前那个华女就是加拿大土著
夏虫语冰
26 楼
他在美国变成了神经病流浪汉,老是反思中国干什么,有病! 这不就是美国街头随处可见的有精神病的homeless吗,美国的社会常态吗,他不过其中之一,这都不值得让美爹反思一下吗 甩锅给中国甩得飞起,公知真的都畜牲 [1评]
开心小黄人
27 楼
甩锅中国是公知日常操作,但他们忘记了,自己曾经说过,在美国流浪是一种中国没有的自由,麻痹到底,人家博士想自由的流浪跟这帮傻逼有一毛钱的关系,凭啥妨碍人家享受美国的自由
脑子常进水
28 楼
揠苗助长的中国教育心理模式能不产生这样的LOSER吗?
低层群众
29 楼
其实真正原因是他染上赌瘾,正常人如果染上黄,赌,毒就会变成废人!跟教育有什么关系!真无语啊!
学术大湿
30 楼
这话说的。小学生都能当中国皇帝,你说中学大学还要不要办了呢 [1评]
y
yuba
31 楼
爱办不办管老百姓鸟事
不做好人的吕洞宾
32 楼
奇怪了! 都是住在美国的人,怎么这次没人跳出来喊: “ 这是美国,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要打扰他!” 反而开始责怪这位先生曾经读过的少年班!意思是他曾今的接受的教育方式导致他心智发育不正常 ,适应能力很差! 他在美国读完硕士、博士, 最后找了高薪工作的时候,就是美国让人成才! 他在美国流浪落魄了,就是小时候的成长教育有问题!岂有此理! 他在纽约流浪了16年, 但凡这期间,有个人稍微关心问候一下,他都不致于在外这么久! “我非常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朋友,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他最后的发声, 很诚恳,也很讽刺!
g
gdby
33 楼
可笑的是,美国海关不让中国留学生入境,口交部还抗议。美国海关是阻止墙里优秀人才往美国火坑跳,不让你吃蛋炒饭,你还不高兴。
a
ak47a
34 楼
假如停办“少年班”也可以采用跳班制,这样也少走了些“冤枉路”。即便有些“天赋异禀”的少年,也不一定对所有的东西都有“天赋异禀”。所以需要让其多见识、多体验,只有在他感兴趣方面,才有机会发挥异禀作用。
开心小黃人
35 楼
少年班诲人不倦
y
yuanfangzhi
36 楼
有句话叫“先笑不算笑,笑到最后才算笑”! 小的时候也没少被父母以“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训,什么“某某家孩子拿过什么奖,神童,天才”之类的,还有那个《哈佛女孩》神一样的存在着。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有些混的还不如普通人。
不做好人的吕洞宾
37 楼
这话说的。小学生都能当中国皇帝,你说中学大学还要不要办了呢 —————————————— 你们连小学生都斗不赢,就不要管中学大学的事了! 术业有专攻, 你们就专注在如何赢过小学生就是了!
k
kkk_kk
38 楼
离大谱的世界观! 这人变成流浪汉的前因后果已经很清晰明了,年少有为,到了美国也是一人才,然后染上赌瘾,人生就此崩塌! 如果把人生以崩塌为点,分为两段,该反思的不是美国吗?毕竟在崩塌之前,从国内开始到这都是美好人生,怎么就该反思少年班? 你就是反思怪,也没这个逻辑!而评论区一堆人附和叫好,还是固定的那些人,我越发好奇你们在现实中是什么样
k
kk1977
39 楼
中国办啥班,你们想咋搞就咋搞。 我只知道,清华的姚班,60%以上毕业后出国深造。北大的图灵班,80%以上出国。 中国最顶尖的人才,还是在往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流动。 那些所谓出国了就是叛变投敌的说法,就是一群韭菜在瞎BB。对于能力出众的顶尖人才,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
g
guichaoniao
40 楼
复旦的少年班早就关门了。裤子大的还在办,而且牛人辈出。普通国内人就不要操心少年班和全奖留美的学霸的生活了,人绝大多数在美国混得很好衣食无忧。精神失常的在哪个同学群里没有一两个,对于五十多岁了的班级而言。
打酱油的路过
41 楼
中国大学是筛选,不是培养。我在30年前国内211大学读书,大部份老师都是年轻硕士,只能自己学习。到了国外大学,才知道论文不能抄袭,要有思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