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业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结构性难题。如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在印度高端人才都在硅谷,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制造业。在全球,有诸多印度裔企业家在大企业担任要职,这是好事,但压缩了制造业发展的空间。
最近,苹果最大的组装合作伙伴富士康在郑州产业园区重新开始大量招聘员工的新闻,又引发了广泛讨论。
据报道,富士康从7月底就已经开始在郑州产业园区大量招新员工,招聘规模达到5万人,目标是要承接iPhone 16系列的大部分订单。
和iPhone 15系列销量不佳不同,市场对于iPhone 16系列充满期待,并将出货目标提高到了9000万部,希望能够一举扭转此前销量不佳的颓势。
如此大的产能想要快速满足,那就必须要更高的薪酬来吸引。招聘网站以及多方信息显示,富士康郑州产业园区给出的最新时薪出现了明显提高,综合月薪从此前的6000元提高到了7500元。
「数智研究社」不禁生疑,最近几年iPhone不是在印度造吗?富士康不也是在逃离中国把产能转移到印度去了吗,为什么现在又回来了?印度市场出了什么样的问题?是富士康主动回归中国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数智研究社」一一展开。
从长远来看,印度市场对于全球来讲都是潜力十分巨大的电子消费市场。在2024年3月,印度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更为关键的是,印度居民的平均年龄还很年轻。从这两项硬指标来看,印度的吸引力正在超越中国。
虽然从目前来看,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等布局与欧美、中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对于苹果公司来说非常重要。从财报数据来看,当下包括中国在内的电子消费市场已经相对趋向于饱和状态。而在印度,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也只有6%左右,要知道这一数据在2018年只有1%。未来几年,苹果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肯定会上双位数。对于如此极具诱惑的市场,苹果自然不会放过。
而且,印度莫迪政府也很配合苹果,并早早就提出了“印度销售印度造”的口号。从长远看,苹果系列产品在印度制造是大势所趋。至于坊间所传的iPhone在印度合格率不到三成、iPhone存在质量缺陷等消息,那些统统不可信。
但话又说回来,既然印度市场如此重要,那为何富士康又为何在此时此刻将iPhone 16系列的产能任务,搬回到河南郑州来呢?甚至还要在郑州建设新基地,生产新能源汽车?
这里其实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数智研究社」发现,大家印象里一直以为印度的制造业在迅猛发展,且人工便宜,这并不完全准确。
2016年德勤发布《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显示,预计到2020年印度的制造业竞争力有望从第11位提高到第5位。但到了2021年,印度制造业的竞争力反倒降至了13位。
细究发现,印度制造业存在着一些不好解决的结构性难题。比如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近些年来呈现出了不升反降的趋势。加之,印度因为班加罗尔等“印度硅谷”的存在,印度人民总是梦想去硅谷。所以大家发现,在全球诸多知名大厂里,都有印度人的身影,而且很多职级并不低。
因为这样的文化,导致很多人才流向了美国。而没能去到硅谷的人,大多数人也去写代码了。印度的软件产业也十分发达。也正因此,发达的软件产业其实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所以,从整体上看,印度的制造产业多集中在中低端的制造环节上,这只需要有廉价劳动力即可。没有核心的研发能力,发展天花板也很低。这个原因,其实比坊间所传的那些产品质量缺陷、成品良率等问题,都要靠谱得多。
另据「数智研究社」发现,在2022年2月,富士康希望与印度石油巨头Vedanta合作,讨论耗资195亿美元在印度设立一座半导体晶圆厂计划。但最终,富士康还是在2023年7月选择了退出。后来有报道说,富士康退出的原因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忽视了要在印度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晶圆厂,电力、水力、人才素质以及政商关系等多个方面,当时的印度不可能完成的。就是这么残酷,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而对于富士康来说,代工是核心业务。但富士康的野心也不止于此。在2022年3月,富士康推出“3+3”战略,要在三大核心技术和三大未来产业均有斩获,这三大核心技术分别是AI、半导体和新通信,三大未来产业分别是电动车、数字健康和机器人。
而这些产业,富士康在印度其实也已经砸了重金尝试过了,最终的结果自然也是以失败告终。所以,有些产业、有些技术在印度即使心甘情愿去做,那也没办法实现。
对于苹果来说,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实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芯片领域,苹果正受到高通、联发科们的围追堵截。而AI,现在也依然看不到盈利的场景,只能继续重金砸钱投入。有多方报道称,于今年9月份发布的新款iPhone还无法一起搭载自家的大模型一起问世,最早要等到明年第二季度。
在「数值研究社」看来,苹果最近几年的表现还是太求稳了,没有多少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数智研究社」整体盘了一下,最亮眼的一个项目也许是从X86架构向ARM的转移。其他如Apple Car、Vision Pro等都远不及预期,Apple Car耗时耗力最终流产胎死腹中,让人扼腕叹息。也许正是因为求稳,最近几年的iPhone着实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自然也影响了销量。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接下来要推出的iPhone 16不应出现任何失误。iPhone 16成为了苹果接下来能否保住优势的最重要的一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苹果不得不把产能搬回到更稳妥的郑州来,据说为此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也在郑州“超长待机”待了四天多的时间,许多媒体甚至用上了“并不多见”的词汇来形容。
富士康为苹果代工,自然要保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印度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只是现在的印度还保证不了苹果的需求,这都已经用真金白银尝试过了。苹果也不苛求把印度打造成下一个“全球制造基地”。「数智研究社」认为,富士康其实很想离开郑州去印度,去人工更便宜的地方,这毫无疑问。
整体来看,富士康、郑州和苹果这三方要达成“三赢”的状态,合作才有可能继续下去。在当下的情况来看,郑州需要带动就业,富士康需要发展,苹果需要稳定和持续性发展。所以,河南郑州就被再次选中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旁边的菲律宾和越南,他们也是潜在的强大对手。
印度制造业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结构性难题。如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在印度高端人才都在硅谷,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制造业。在全球,有诸多印度裔企业家在大企业担任要职,这是好事,但压缩了制造业发展的空间。
最近,苹果最大的组装合作伙伴富士康在郑州产业园区重新开始大量招聘员工的新闻,又引发了广泛讨论。
据报道,富士康从7月底就已经开始在郑州产业园区大量招新员工,招聘规模达到5万人,目标是要承接iPhone 16系列的大部分订单。
和iPhone 15系列销量不佳不同,市场对于iPhone 16系列充满期待,并将出货目标提高到了9000万部,希望能够一举扭转此前销量不佳的颓势。
如此大的产能想要快速满足,那就必须要更高的薪酬来吸引。招聘网站以及多方信息显示,富士康郑州产业园区给出的最新时薪出现了明显提高,综合月薪从此前的6000元提高到了7500元。
「数智研究社」不禁生疑,最近几年iPhone不是在印度造吗?富士康不也是在逃离中国把产能转移到印度去了吗,为什么现在又回来了?印度市场出了什么样的问题?是富士康主动回归中国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数智研究社」一一展开。
从长远来看,印度市场对于全球来讲都是潜力十分巨大的电子消费市场。在2024年3月,印度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更为关键的是,印度居民的平均年龄还很年轻。从这两项硬指标来看,印度的吸引力正在超越中国。
虽然从目前来看,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等布局与欧美、中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对于苹果公司来说非常重要。从财报数据来看,当下包括中国在内的电子消费市场已经相对趋向于饱和状态。而在印度,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也只有6%左右,要知道这一数据在2018年只有1%。未来几年,苹果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肯定会上双位数。对于如此极具诱惑的市场,苹果自然不会放过。
而且,印度莫迪政府也很配合苹果,并早早就提出了“印度销售印度造”的口号。从长远看,苹果系列产品在印度制造是大势所趋。至于坊间所传的iPhone在印度合格率不到三成、iPhone存在质量缺陷等消息,那些统统不可信。
但话又说回来,既然印度市场如此重要,那为何富士康又为何在此时此刻将iPhone 16系列的产能任务,搬回到河南郑州来呢?甚至还要在郑州建设新基地,生产新能源汽车?
这里其实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数智研究社」发现,大家印象里一直以为印度的制造业在迅猛发展,且人工便宜,这并不完全准确。
2016年德勤发布《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显示,预计到2020年印度的制造业竞争力有望从第11位提高到第5位。但到了2021年,印度制造业的竞争力反倒降至了13位。
细究发现,印度制造业存在着一些不好解决的结构性难题。比如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近些年来呈现出了不升反降的趋势。加之,印度因为班加罗尔等“印度硅谷”的存在,印度人民总是梦想去硅谷。所以大家发现,在全球诸多知名大厂里,都有印度人的身影,而且很多职级并不低。
因为这样的文化,导致很多人才流向了美国。而没能去到硅谷的人,大多数人也去写代码了。印度的软件产业也十分发达。也正因此,发达的软件产业其实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所以,从整体上看,印度的制造产业多集中在中低端的制造环节上,这只需要有廉价劳动力即可。没有核心的研发能力,发展天花板也很低。这个原因,其实比坊间所传的那些产品质量缺陷、成品良率等问题,都要靠谱得多。
另据「数智研究社」发现,在2022年2月,富士康希望与印度石油巨头Vedanta合作,讨论耗资195亿美元在印度设立一座半导体晶圆厂计划。但最终,富士康还是在2023年7月选择了退出。后来有报道说,富士康退出的原因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忽视了要在印度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晶圆厂,电力、水力、人才素质以及政商关系等多个方面,当时的印度不可能完成的。就是这么残酷,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而对于富士康来说,代工是核心业务。但富士康的野心也不止于此。在2022年3月,富士康推出“3+3”战略,要在三大核心技术和三大未来产业均有斩获,这三大核心技术分别是AI、半导体和新通信,三大未来产业分别是电动车、数字健康和机器人。
而这些产业,富士康在印度其实也已经砸了重金尝试过了,最终的结果自然也是以失败告终。所以,有些产业、有些技术在印度即使心甘情愿去做,那也没办法实现。
对于苹果来说,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实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芯片领域,苹果正受到高通、联发科们的围追堵截。而AI,现在也依然看不到盈利的场景,只能继续重金砸钱投入。有多方报道称,于今年9月份发布的新款iPhone还无法一起搭载自家的大模型一起问世,最早要等到明年第二季度。
在「数值研究社」看来,苹果最近几年的表现还是太求稳了,没有多少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数智研究社」整体盘了一下,最亮眼的一个项目也许是从X86架构向ARM的转移。其他如Apple Car、Vision Pro等都远不及预期,Apple Car耗时耗力最终流产胎死腹中,让人扼腕叹息。也许正是因为求稳,最近几年的iPhone着实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自然也影响了销量。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接下来要推出的iPhone 16不应出现任何失误。iPhone 16成为了苹果接下来能否保住优势的最重要的一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苹果不得不把产能搬回到更稳妥的郑州来,据说为此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也在郑州“超长待机”待了四天多的时间,许多媒体甚至用上了“并不多见”的词汇来形容。
富士康为苹果代工,自然要保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印度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只是现在的印度还保证不了苹果的需求,这都已经用真金白银尝试过了。苹果也不苛求把印度打造成下一个“全球制造基地”。「数智研究社」认为,富士康其实很想离开郑州去印度,去人工更便宜的地方,这毫无疑问。
整体来看,富士康、郑州和苹果这三方要达成“三赢”的状态,合作才有可能继续下去。在当下的情况来看,郑州需要带动就业,富士康需要发展,苹果需要稳定和持续性发展。所以,河南郑州就被再次选中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旁边的菲律宾和越南,他们也是潜在的强大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