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史航性骚扰事件:三问、三不问,三个行动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5月9日 6点22分 PT
  返回列表
37513 阅读
1 评论
女力天下

近日史航被曝性骚扰事件中,多位当事人通过社交媒体讲述了自己的经历。5月2日,史航微博否认性骚扰,辩称和当事人之间是“交往”。5月3日,当事人小墨(微博@黑尾鸥1988)发文驳斥史航的说辞,指出所谓“交往”是来自权力的胁迫和谎言。

由女性讲述开启的#Metoo运动,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公众教育,即利用权势进行性骚扰和性侵行为的普遍性,以及在权力结构下不存在“完美”的受害者。和此前的众多案例一样,人们对史航性骚扰这一事件的关注,以及主要信息的获取,是由多位当事女性的自述所推动的。这起事件也引发了一贯的争议,如是否应该全盘相信当事人的叙述、当事人是否应该诉诸法律而不是舆论等等。

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争议和迷思,我们整理了关注性暴力事件时的“三问”“三不问”和“三个行动”,希望能够启发更多对史航性骚扰事件及未来可能的#Metoo事件的讨论和参与。

三问

为什么我认为当事人的叙述可信?

当事人公开讲述自己的经历,呼唤舆论关注,这一举动经常被谴责为“微博升堂”。但表达对当事人的支持,并不意味着拒绝思考当事人叙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际上网络曝光的案例能够获得足够关注,本身就经历了大量的审视和质疑。

在史航事件中,当事人的自述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事件本身及事发前后的细节,且众多当事人的故事在细节上相互印证,如性骚扰行为(“亲耳朵”)和模式(从性暗示到肢体骚扰逐步升级,利用年轻女性不敢拒绝的处境)的相似,还有聊天记录和“知情人士”的旁证、媒体的调查报道,这些都是叙述可信度的来源。

此外,当事人所写的感受,如在事发后对于可能被曝光的羞耻和恐惧,真实地反映了女性的普遍处境。社会加诸女性的性耻感和权力结构的共谋,让当事人在当下难以反抗,让她们的遭遇多年来被无视,更成为她们事后发声的阻力。当这些感受被细腻地呈现,更多女性出于共情对当事人困境的看见和承认,即是对我们社会现存的性别文化的揭示。

图片来自网络

哪些细节是我需要关注的?

很多人会反复追问性暴力发生过程中的具体情节、要求提供能证明暴力发生的“直接证据”,实际上是打着求证的名义苛责当事人,否定了当事人讲述的意义。

在过去的案例中,曾发生过当事人的讲述被营销号加以夸张和色情化传播的情况,对当事人是严重的二次伤害。对性暴力过程和细节的探寻是一种窥私,公众对于事件真实性的判断不需要建立在其上。

证据方面,性骚扰和性侵大多发生在非公开场合,尤其是多年前的事件,原本就难以取证;证据在社交媒体上的公开可能反而会给当事人带来法律或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当事人需要向公众展示的是真实、有逻辑的讲述,而不是在进入司法程序后才需要提供的全部证据。

有什么是我能做的?

性暴力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首先可以做到的是不做旁观者,把为当事人发声、反对性别暴力和强奸文化视作自己的责任,在这个基础上思考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行动以推动改变。

三不问

万一是诬告怎么办?

结合已有的信息决定是否信任当事人的叙述是必要的。但仅仅问“万一是诬告呢”,甚至在每一个公开的性暴力事件下这样发问,或是列举以往被认为/证实是不实指控的案例,以证明当下的事件也可能是虚假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作为普通的关注者,我们能获取的信息或许有限,但这不代表我们每个人没有能力检索信息,或者没有能力针对具体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如果我们选择放弃是非判断,将客观理性地对待公共事件等同于拒绝思考,就只是在助长冷漠和虚无。

同理还有“为什么不报警/交给法律”。现行的司法在对待性暴力案件上存在缺陷,包括当事人在报警和诉讼过程中可能遭遇拒绝和二次伤害,或法庭对性骚扰和性侵的举证要求过于严苛,导致当事人因“证据不足”而难以获得程序正义。当事人对是否要进入耗时耗力的诉讼也会有自己的考量。

能否获得司法上的判决并不代表真相本身。即使无法通过法律途径,也可以在社会文化层面让受害者获得一定程度的公正,以及让施暴者得到相应的惩罚——失去他的权力。

**当事人对事件的描述有没有表达不当?**

在一些案例中,当事人叙述中的某些语句可能引发争议,如将和施暴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为“恋爱”,或沿用了一些对女性存在性污名的用词,抑或是被认为态度“过于软弱”等等。对于很多没有公共表达经验的人而言,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而且是叙述真实性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事人的苛责会使得对性暴力的关注失焦

如何理解受害者的故事,考验的是我们作为关注者对于性暴力议题能否进行深入思考。当事人饱含复杂、矛盾情绪的讲述,向公众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帮助我们理解一个性暴力当事人可能遭遇的情境及她在其中的选择。同时也提醒我们作为关注者和支持者的伦理:一个当事人或许并不“讨人喜欢”,或按照关注者期待那样行事,但这不是她的遭遇应该被否定的理由。

他是个好人,为何会被控性骚扰/性侵?

包括史航在内的公众人物被指控性骚扰的案例中,经常存在类似的观点。有时是被指控者的合作伙伴、“好兄弟”出面,证明他为人仗义;有时是身边的女性亲友被推出来,证明他是个尊重女性的好人、没长大的老男孩,因此性骚扰不存在,一切都是误会。

是否身为他人眼中的“好人”,和是否曾对女性实施性侵害,这两件事并不相关。无论这些话语是出自利益相关之人的辩护,还是旁观者的质疑,都只能证明我们的文化对有权势的男性太过宽容,违背女性意愿的性不被视为犯罪,甚至不被视作一个问题。即使存在大量证人证言,施暴者依然可以出现在公共视野中,被他所处的行业、圈层所保护。

三个行动

做负责任的关注者

面对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提升自己检索和甄别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的判断和表达负责。

很多时候,我们是被情感所动员而有所行动。但诉诸情感并不是目的,我们关注的重心也不止在受暴者和施暴者个人。表达共情的同时,传播事实和有效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聚焦事件及反性暴力的目的本身。

积极传播信息

在网络信息被污染,施暴者具有更大影响力、掌握更多传播资源的情况下,每个关注者的发声都非常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行动成为信息传播者,包括转发当事人自述和媒体报道,表达对当事人的支持,敦促相关方发布声明,抵制对受害者的污名等。

史航相关方信息汇总(来源:网友整理)

建立自己的论述

除了转发信息,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传播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和同行者相互支持,扩充反性暴力运动的集体智慧。表达的过程也是检验和提升自己观点的过程,我们在每一次的表达机会中成长,以此成为更成熟的行动者。

H
Huilianghu5
1 楼
动物行为与人类道德的界限很难确定,法律都不明确。生产关系中有势力的一方在性关系上也有优势。这也是现实中很多被性骚扰的只能隐忍的原因。奴隶主性侵女奴在法律上是没有权力的,但实际上是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