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发现28种新病毒 这些照片让人发寒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27日 1点5分 PT
  返回列表
126801 阅读
80 评论
视觉志

这段时间,我们的注意力一直被疫情牵引。

那些不断变换的数字一直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

此时的南极和北极正发生着悄悄的变化。

这些变化同时都在释放出一个危险的信号——

人类的命运岌岌可危。

 01 

 

南极气温首破20度!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报告显示:

2020年1月,全球平均气温破纪录。

是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1月。

 

(图源:noaa.gov)

 

同时,根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巴西科学家在南极测得20.75度的气温。

这打破了南极地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

也是首次超过20℃。

 

 

 (图源:BBC)

20多度的气温对人类来说,

也许是最适宜的气温。

可是对南极来说,却是最为致命的打击。

根据一家外媒发布的消息:

 

NASA的地球观测卫星日前发布了2张南极鹰岛图片。

一张拍摄于2月4日,另一张摄于2月13日。

从图中可以看到才短短9天,

冰雪大面积融化。

 

(图源:vice)

  

无独有偶,

同样的坏消息也发生在了北极。

北极甲烷释放!

 

根据NASA日前发布的消息,

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约200万个甲烷点。

因为气候变暖,导致冻土融化。

冻土层中的甲烷释放量将会增加。

 

甲烷本身就是一种温室气体。

由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8-36倍。

 

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

全球变暖导致甲烷释放,

甲烷释放又会加速全球变暖。

 

早在2019年10月的时候,

俄罗斯的专家也发现了北极观测史上

规模最大的一次甲烷排放。

 

 (图源:cnn)

不管是南极还是北极,

这样的变化实在让人揪心。

更可怕的是气温升高,冰川消融,

对动物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02 

曾经的企鹅

 

现在的企鹅

(图源:@ins franslanting)

曾经可爱的企鹅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冰原,

如今只能站在在裸露的泥土上。

海滩上的冰川都已经融化到远处的山峰之间了。

看到那些满身泥泞的企鹅,

只觉得心疼。

 

有媒体报道,

在两年的时间内,

已有15万只阿德利企鹅死亡。

 

 

可是谁又能想到,

罪魁祸首竟是一块巨大的冰山呢?!

这座冰山挡住了企鹅觅食的道路,

它们不得不跌跌撞撞跋涉60多公里,

找到最近的海岸捕鱼。

如此遥远的路途让它们筋疲力尽。

它们有的饿死的在路上,有的坠落在冰川之中。

(图源:theguardian)

这块罪恶的冰山又是怎么来的呢?

 

正是因为温室效应,导致了冰山坍塌。

坍塌的部分直接在海边搁浅,挡住了企鹅的路。

便酿成了这起悲剧。

研究人员称:

除非这座冰山漂走或长年存在岸边的固定冰崩裂,

否则阿德利企鹅可能在20年内灭绝。

(图源:theguardian)

这也并不是偶发事件,

摄影师丹尼尔·考克斯在南极洲的冰原上

拍摄到大量帝企鹅俯身低头的画面。

 

(图源:dailymail)

 

原来,这是它们在集体悼念死亡的幼仔。

 

有的企鹅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

它一脸茫然地站在那里,

想从冰冻的冰层中找到自己的孩子。

 

(图源:dailymail)

在BBC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中,

摄制组成员在南极发出感叹:

这里太热了!

想到这里的企鹅将要面临厄运,

其中一位摄影师哭了起来:

“这个地方很特别,

我只希望我们能保持住这个地方,

并保护它们。”

可是当这样悲惨的事情一件又一件发生的时候,

我们也只会迎来更绝望的消息。

 

美国最近的一项新研究发现,

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

现存企鹅家族中体形最大的成员——

帝企鹅将在本世纪末灭绝。

不敢想象,

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再见到帝企鹅时,

它们已经化为了冰冷的影像。

 

  03 

南极的企鹅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北极的北极熊也岌岌可危。

根据NASA公布的数据显示:

过去40年里,由于全球气温不断变暖,

北极圈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

 

 

(图源:dailymail)

 

研究北极气象的学者珍妮弗预测,

2040年前的某个夏天,

北冰洋上的冰层可能完全消失。

 

这样的变化,对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来说,

就是一场生死浩劫。

 

曾经的北极熊

(图源:视觉中国)

 

现在的北极熊

(图源:中新网)

 

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融化,

北极熊没有了浮冰,就无法捕猎海豹,

失去了食物来源。

饥饿的北极熊只能到人类居住的地方来寻找食物。

 

在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镜头下,

一只骨瘦嶙峋的北极熊走路摇摇晃晃。

 

(图源:youtube)

 

它不知道该往哪走,也不知道该往哪去,

眼下的情景让它无比绝望。

 

终于,它看到了一个垃圾桶,

于是,便在垃圾桶里寻找食物。

 

(图源:youtube)

也许是太久没有喝到水,

咀嚼食物的时候,它的嘴边都是白沫。

 

(图源:youtube)

即使,它这次找到了人们剩下的食物,

可是,以后呢……

而且陆地的温度根本无法让它存活,

等待它的最终也是死路一条。

 

(图源:youtube)

 

挪威极地研究所的研究员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特群岛上,

抓拍到一只体格健壮的雄性北极熊。

 

然而仅仅过了三个月,

当研究院再次见到这只北极熊时,

却看到了它枯瘦如柴的尸体。

 

(图源:央视新闻)

 

尸体被发现的地点,

距离研究人员第一次遇到它时相差240多公里。

 

原来,

为了填饱肚子,

这只北极熊顾不上离家遥远,

一路寻找食物。

可是最终还是没能逃脱饿死的命运。

 

(图源:央视新闻)

 

英国摄影师勒弗朗曾向媒体公布了一组

他在挪威北部斯瓦尔巴群岛旅游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显示

一对北极熊母子被困在了一块巨大浮冰上。

 

据推测,小北极熊约9个月大,

漂浮的过程中,浮冰一直在融化。

母子俩也只能不停地往里缩。

孩子吓得颤颤巍巍,母亲紧紧搂着孩子,

不让它受到惊吓。

由于这块浮冰已经距离岸边20公里远,

它们无力游上岸。

只能无助地越漂越远……

 

(图源:国际在线)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显示,

北极熊栖息的海冰日益缩减,生存越来越困难。

预计未来35至40年,北极熊数量将减少三成以上。

这又是一个让人心痛的消息,

那些无辜的动物明明没有做错什么,

为什么偏偏它们要受到自然的惩罚?

 

 04 

 

除了企鹅和企鹅,

其他极地动物也难逃厄运。

 

在北极,数十万头海象被逼上绝路。

海象原本栖息在冰面上,

可是随着全球变暖,冰面融化。

原来的栖息地附近,几乎找不到什么冰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海象被迫离开家园,

爬到了俄罗斯的海岸上,

很难想象,这里竟然聚集了几十万头海象。

 

(图源:Netflix)

 

它们密密麻麻地聚在一起,

生活空间被大大压缩。

 

为了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间,

海象也只能往更高的地方爬。

可是海象没有腿,只有短短的鳍。

所以这段路程,危险重重。

 

(图源:Netflix)

 

好不容易爬上了悬崖,

可是这里又没有食物和水,

为了找吃的,

它们习惯性地纵身一跃,跳进大海里。

 

(图源:Netflix)

可是,这里是悬崖,

下面是万丈深渊。

可怜的海象只能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图源:Netflix)

 

悬崖下的海滩上,

留下了一批又一批海象的尸体……

(图源:Netflix)

 

在北太平洋和阿拉斯加海湾的交接处,

因为气候变暖导致许多有毒藻类物质疯狂生长,

那片区域的食物链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附近一天之内就有18只海豹死亡,

一个月就有60只已知的死亡海豹。

 

(图源:cbc)

而且近年来,随着气温一年比一年暖,

冬末春初的冰越来越薄,

母海豹难以如期生产,

一些出生不足12天的小海豹,

便过早地跌进冰海而夭折。

(图源:视觉中国)

 

更坏的消息还在继续 ……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速度正在加剧,

一种致命病毒在动物间相互传播,

这种病毒会使海豹,海獭和海狮大量死亡。

(图源:dailymail)

 05 

 

不得不说,

2020年确实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这些看似偶然的灾难,其实是必然。

但我更愿意看作这是自然对人类的提醒。

提醒人类要学会敬畏。

也许有人说,

这是南极和北极发生的事情,

都离我们太远,我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

殊不知,

全球的生态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旦极地环境失控,

那么整个世界都会发生变化。

(图源:视觉中国)

事实证明,

这种影响也正在发生。

俄亥俄州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冰核样本中,

发现古老病毒存在的证据。

其中有28种新病毒。

全球变暖正在导致世界各地的冰川缩小,

并可能释放出被冰封了数万乃至数十万年的微生物和病毒。

想想真是恐怖。

你以为远在天边发生的事情,

其实下一秒就会波及到人类自己。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人类只是地球的匆匆过客,但是人类的破坏却遍及地球每个角落。人类千万不要用自己的侥幸,

去挑战自然的权威。

因为代价,我们真的承受不起。

部分新闻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中新网,BBC(英国广播公司),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The Guardian(《卫报》)

w
wass
1 楼
我就呵呵了,你一天到晚和水泥叫个什么劲?中国基础建设需要水泥,但是说到底还是欧美的人均排放更多,美国怎么不建设公共交通来减排?
w
wass
2 楼
所以9.7亿人和14亿人的排放哪个人均更少呢?
j
jeffinvade
3 楼
绿化不解决温室气体排放,木材最终会腐烂,里面的碳最终会回到碳循环中。固碳技术都是想怎么把二氧化碳固定在岩石中或者页岩油的油井中等等,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木材是没有意义的。
w
wass
4 楼
绿化都直接被否定了,你牛逼,呵呵
j
jeffinvade
5 楼
唉,又回到人均。中国人均排放当然小于美欧加澳日这些OECD国家,单位GDP排放也低于这些国家,但这不改变把全球变暖限制在1.5度需要中国从总量上减排的事实,而中国总量在上升,当然,今年应该会下降,北京蓝天数已经比去年同期增加1/3了。中国减排不是为了美国,不是为了企鹅北极熊,而是为了中国人自己的利益。
j
jeffinvade
6 楼
全球新增绿地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比如降水量的区域变化。“根據一個研究團隊測量的結果,1982〜2009年之間,地表綠地增加了1,8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美國,那是大氣暖化的結果。”“從最近一次聖嬰(厄尔尼诺)現象來看,全球綠化的沖銷效果已經大幅減弱。換句話說,全球綠化只提供了喘息的空間,全面減碳仍是唯一選項。”
j
jeffinvade
7 楼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10/19/c_129974777.htm 这可是新华社的官网,美国2017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6年下降2.7%。
j
jeffinvade
8 楼
事实是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平稳,并且呈下降趋势,主要因为科技进步带来的减排,比如生产页岩油的时候有更严格的甲烷排放标准和捕捉措施,比如加州实施的每年递减的新车排放标准。
w
wass
9 楼
要减少排放尼玛不谈人均不是耍牛氓吗?温室气体都是人类活动所产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要减少人类活动,你的意思就是让'中国人少建设少活动,中国人都别生产水泥住新房子了,欧美日继续快活呗。而且水泥建设出来高铁,核电站,风电站也是在为减排做贡献
w
wass
10 楼
去你妈的,平不平稳又怎么样?先把人均降到中国水平,大家同一个起跑线再来比
j
jeffinvade
11 楼
即使中国新能源装机容量高于美国,但因为中国能源60%依靠煤炭,所以单位发电量产生二氧化碳是美国1.5倍。“中国每年耗电约6,500 TWh(65000亿千瓦时),碳强度为640克/千瓦时;而美国耗电量约为4,250 TWh(42500亿千瓦时),碳强度为420克/千瓦时。如果中国可以将其电力碳强度降低三分之一与美国相当,那么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下降约4%。如果中国和美国的电力碳强度都可以与英国相当,全球排放量将下降9%。”
j
jeffinvade
12 楼
使中国新能源装机容量高于美国,但因为中国能源60%依靠煤炭,所以单位发电量产生二氧化碳是美国1.5倍。“中国每年耗电约6,500 TWh(65000亿千瓦时),碳强度为640克/千瓦时;而美国耗电量约为4,250 TWh(42500亿千瓦时),碳强度为420克/千瓦时。如果中国可以将其电力碳强度降低三分之一与美国相当,那么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下降约4%。如果中国和美国的电力碳强度都可以与英国相当,全球排放量将下降9%。”
w
wass
13 楼
照你你这么说,地球上的碳元素数量是固定的,做什么都无济于事
j
jeffinvade
14 楼
解决气候问题需要中国,而不是靠埋怨发达国家。
j
jeffinvade
15 楼
...碳在煤炭里,在石油里并不会造成气候变化,而碳变成二氧化碳就会造成气候变暖,明白了?
w
wass
16 楼
有意思么?美国科技发达,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能源效率上比中国高很正常,但是并不代表中国没有进步。 还是那句话,你他妈的为什么不比人均?你那么少人,为啥用的电是中国的2/3?
j
jeffinvade
17 楼
欧盟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90年下降1/4。欧盟已经证明,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人们可以降低排放量:在 1990-2013 年期间,28 个成员国的 GDP 提高了 45%,而排放量则降低了 19%
w
wass
18 楼
明白你妈,碳变成树木了,而且数量每年还在增加,又不是今年树明年就死,为什么没有用?
j
jeffinvade
19 楼
“欧盟电力行业2019年CO2 排放相比上年下降 12%,与此同时,欧盟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中比重上升到35% 的历史新高。” 你啊,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骂美国可以,毕竟共和党联邦政府对气候变化是人为造成的都持模棱两可的态度,特里普手下的环境保护部文件里删除“气候变暖”,用“气候变化”取而代之,可见一斑。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在下降的,而中国还在上升。
o
obvweisser
20 楼
1950年到2018年 美国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还是美国高 2018年统计数据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中国209% 所以美国傻逼别他妈的瞎BB,特朗普这个二货不是说全球在变冷么。傻逼选出了二逼成为全球祸害还在哪里一天到晚BB别人。中国在搞建设美国在卖军火种大麻哪个是人哪个是畜生?
j
jeffinvade
21 楼
中国累计排放已经到了美国一半以上,你告诉我中国没责任?好了,你我的对话到此为止。
j
jeffinvade
22 楼
英法等发达国家人均排放已经低于中国了。
城市农民
23 楼
你要脸吗? 欧洲就只有英法两国? 去看看欧洲只有英法两国完成了减排任务.
城市农民
24 楼
从历史来看中国当然没责任, 这还要我告诉你?
城市农民
25 楼
北极熊企鹅如果灭绝,其责任在美欧国家, 他们必须承担历史责任, 跟中国没关系.
城市农民
26 楼
美国人口是中国的1/5多,而累计排放是中国的2倍,你告诉我中国要承担更多责任? 好厚的脸皮.
j
jeffinvade
27 楼
欧盟人均已经在2016年低于中国,而且每年在下降,而中国每年还在增长。
j
jeffinvade
28 楼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09/140921_china_emission 我说错了,是2014年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就已经超过欧盟
j
jeffinvade
29 楼
中国从1750年累计排放214万亿吨二氧化碳,而且每年排放10万亿吨,而且同比每年增长3%,而美国累计397万亿吨二氧化碳,每年增加5万亿吨左右。同比每年下降2%。再过15年,中国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就会和美国看齐。
城市农民
30 楼
欧盟不是一个国家,东欧并不发达, 所以用欧盟的人均与中国的人均比,没有意义, 你咋不用非盟跟欧盟比,这是耍流氓, 其次BBC几乎都是在造谣和撒谎, 没有任何的公信力,BBC说的不能作为证据.
城市农民
31 楼
那就等中国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和美国看齐,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和美国看齐时,再来讨论中国的责任吧.
j
jeffinvade
32 楼
: https://wedocs.unep.org/bitstream/handle/20.500.11822/30798/EGR19ESCH.pdf 这是联合国2019年出版的“排放差距报告”。看第五页右图,全世界主要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红线)已经在2013年左右超过了欧盟(蓝线)。
j
jeffinvade
33 楼
http://www.popo8.com/host/data/202002/27/13/24b4fda.png
l
lolzzz
34 楼
这得感激澳大利亚烧了半个国家来引导
j
jeffinvade
35 楼
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4年就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没责任?唉。
城市农民
36 楼
你很善于狡辩, 告诉你了欧盟不是一个国家,用欧盟的人均与中国的人均比,没有意义, 要比人均就拿欧洲一个一个发达国家的人均与中国的人均比,另外说道所谓的欧盟你就比人均,说道美国你就比总量,人均就不合理了,你不觉得这样很卑鄙吗?
城市农民
37 楼
呵呵,你说说美欧加日哪个发达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确实没有责任, 不明白吗?
我爱留留wall
38 楼
美国在“自由”“民主”“颜色革命”的幌子之下行纳粹之实,美国是新纳粹国,美国人是新纳粹分子,在这里“纳粹国”和“纳粹分子”这些词没有针对性 之前不知道“纳粹”是啥意思,原来“纳粹”在世界历史里还有这么一段丑恶行径,猛然觉得要看看这“纳粹”一词用在美国头上是否合适,经过再三比较二战纳粹德国和纳粹分子和美国纳粹的行径后,觉得一点都不冤枉美国纳粹,现在的美国纳粹更激进和恶毒,更可怕的是它是以“自由”和“民主”的藉口来行纳粹之实
j
jeffinvade
39 楼
是你一直强调人均,我只是按照你的逻辑告诉你,中国人均高于欧盟所以需要承担比欧盟更多的减排责任。 而你的逻辑是不合理的,全球变暖不是看人均而是总量,中国人多不是继续污染的借口,而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北极熊和企鹅不在乎中国人均多少,美国人均多少,而在乎全人类的排放总量。
j
jeffinvade
40 楼
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有减排责任。中国人均排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没有责任?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从1750年来的累积排放量已经超过英国,法国,德国之和,所以德国英国法国有责任减排而中国对全球变暖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