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强制停贷,捅破地产黑幕!中国90%房企不妙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7月14日 9点2分 PT
  返回列表
70951 阅读
32 评论
大猫财经

“不复工,不还贷”,烂尾楼的业主们终于刚了起来。

6月30日,景德镇的X大珑庭900多业主发了一封“强制停贷告知书”,停工时间足够长,假复工业主们也看腻了,于是联合告知,如果在10月份还不能实现全面复工,那么贷款业主们将在11月份强制停贷。

这封告知书,更像是一封“战书”,业主们正式向银行、开发商“宣战”,业主们的理由其实也很充分:

应该在监管账户里面的钱哪儿去了?是不是被开发商挪用了?这不仅得开发商背锅,金融监管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出来走两步?

“商业银行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这句话出现在央行的“银发〔2003〕121号”文中,并在央行银监会“银发〔2007〕359号”文中得以强调,这规定写的清清楚楚,那问题来了,没封顶的房子,贷款是咋下来的?

三方违规,为啥是业主来承担最终“钱房两空”的后果?现在,房子拿不到,我这贷款就不还。

景德镇的业主们挑了头,现在不完全统计,已经有14个省市的73个楼盘响应,纷纷亮出了各自烂尾小区的停贷通知,其中数河南省最积极,已经有26个小区停贷,其中16个楼盘在郑州,是单个城市中停贷最多的,实地、新力、泰禾、佳兆业、阳光城等暴雷开发商均在列。

不少官媒已经开始喊话,要“谨防烂尾楼盘停贷风险扩散”,但73个楼盘停贷似乎并不是终局,2021年一年的时间里面,24个城市里面有18.58万套问题房子未交付(戳链接阅读原文)。

郑州和长沙各以25000+套烂尾房居榜首,郑州以烂尾的比例领先,长沙以烂尾绝对套数领先,仅两个城市背后就有5万多个家庭深受其害。

法律上,停贷的后果严重,不是最理想的选择,却是最现实的选择,“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也得干,房子拿不到,但人得先活下去。

会更糟吗?大概率。

最近,千亿房企世茂完成了它的第三“爆”,10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到期没能付款,而之前的4月份和5月份,分别有5亿私募债和4.75亿的公司债违约了。

通常这样的违约都是连环的,5亿还不上,自然10亿也够呛,而世茂的存续境内债还有21只,合计242亿,2022年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务合计130亿人民币和25亿美元。

而总共的债务有多少呢?

世茂集团2021年年报难产至今,此前的半年报的数据现实,总负债4636.3亿,有息负债1645亿,但账面现金只有747.7亿,远远无法覆盖。

世茂当然不是唯一。

房企的资本游戏,借新还旧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但是越来越玩不转了,2020年是房企融资的高峰,2021年就骤降到2017年的水平,2022年上半年融资不及2021年同期的一半。

但是,新的借不来,旧的要还了,一些房企的短债突出,2022年全年到期债券6519亿,进入新的偿债高峰,尤其是在7月份,有830亿,低谷期都暴雷,那高峰期的雷,只会更多。

未来,整个行业面临一次迟来的出清,房地产行业实现一次集中的过程,未来的房企可能正如黄奇帆预测的那样,从9万家到1万家的过程,甚至更激进一点,从万到百的过程。

民企的厮杀将更加激烈,能活下来的大约是实力民企,相对少数,毕竟选出来做标兵发债的“示范房企”,只有3家;未来国企肯定是主力,一方面是国企背靠大树,另外一方面相对稳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的房企,可能熬不到春天,死因可归结为没钱,要么是融不到钱,要么卖不了房。

房地产的这波冲击已经持续了两年了,国家统计局1-5月份的数据显示,销售面积跌23.6%,销售额跌31.5%,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近年最低值。

今年2月份的时候,万科的郁亮说,房地产进入“黑铁时代”,6月底,他又说,“短期市场已触底”。

触底了吗?

所谓的“触底”,大约是因为在5月份的销售在环比上有所提升,而6月份的销售中,Top房企给销售长了脸,有7家房企环比增幅超100%。

但是如果放在全年的维度来看,恐怕还是过于乐观,但top房企的销售复苏的同时,有不少房企已经从Top榜单中下落,就这个过程来讲,底还没到。

而且,短期的回升,也是有不少代价的。

现在,卖房,已经成为任务了,不仅房企自己着急,连地方上也出动了,硬拉。

一方面是楼市的松绑政策频出,以前的一些仍有效的限制政策快被变相松成筛子了。

不少限购城市仍在限购,但“房票”就可以不计套数,到限购之外了;

首付2成算是底线了吧,但个人0.5成首付也出来了,另外1.5成直接“送”了;

限价的也不少,那就收蒜、小麦、西瓜,但是人家又不真收,只是变相折价。

另一方面,公务员、事业编、企业职工已经成为卖房和买房的主力。

有让公务员下场卖房的,还有把卖房计入政绩的;不卖房那就买房吧,“支持集中批量购买商品房”,房子也可以搞团购,以前那些避免“瓜田李下”的单位,都成为团购对象。

即便是这么努力,依然是节节攀升的库存,5.54亿㎡,仍然是心腹大患。

但说一千道一万,以前的对于房地产的调控,不是要弄死房地产,也不是要把房价打到底,毕竟世界上任何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房地产都有30%的基础份额,是经济的压舱石。

22万亿,这是社科院对2022年中国房地产交易规模的预测,这么大一个盘子,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投看行业,一头得看财政。

上半年的各地财政压力都比较大,收支不平衡,债务率也上升了,一方面是大规模减税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就是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减少。

“土地财政”一方面被诟病,但另一方面确实是财政的主要来源,全国平均来看,2021年土地财政依赖度在78.4%,有12个省份高于平均水平,5个省份的依赖度超过100%。

▲土地财政依赖度=土地出让金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而31个省份中,财政自给率超过50%的只有9个,一些财政自给率低的省份,自然要对房地产进行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倒退,意味着财政的紧张,而对财政依赖度比较高的行业,就不好过,比如公务员的工资,比如大规模的核酸检测。

为啥之前的房地产问题那么多?

炒房必须得背锅,快钱赚得太舒坦了。

炒房客拼命地加杠杆,买房、卖房,红利享受到了,赚得盆满钵满,暴富的不少;

开发商也在这大好形势下拼命扩张,房价大涨,收入增加,然后继续扩张;

房价涨,地价自然也没闲着,地方财政确实充盈了。

但是,三赢的局面自然不会长久,三方之外,就是那些为了买房花光积蓄的人,房子成为贫富差距的新源头,不仅国进民退的局面不好收场,泡沫弹起来,因此而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在加剧。

但是,真正健康的房地产,必然是从炒房向民生地产迈进,稳,才是最终目的。

但是,现在更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地方找准自己的定位,当初留下的漏洞和窟窿以及新一轮淘汰和出清,坑苦的是那些攒钱多年上车的刚需购房者,他们不该成为产业轮转的牺牲品。

当房价下跌带来的风险他们都能坦然接受的时候,真的不能继续打破底线,让他们钱房两空。

考验智慧的时候又到了。

a
adelaideboy
1 楼
看了下出问题的楼盘大概100个,恒大富力占了大多数,这就是你的淘汰小开发商?还有你作为留园胡锡进,不懂就不要发言,现房销售,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连90年代单位都需要集资建房,谁有那么多钱修了再卖? [3评]
白垩纪
2 楼
银行 房贷 体育彩票 养老基金 高速收费中国有多少黑洞?尼玛想想都怕
m
mrp
3 楼
中国已经盖的房子够37亿人住 [1评]
刁太大
4 楼
👍👍👍一百个赞
刁太大
5 楼
👍👍👍
雅痞士
6 楼
海南省,在2020年3月7日,发布了《关于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的通知》。这份文件明确提出实行商品住房现房销售制度,让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现房销售的省份。 人家海南的房地产开发,从此停滞了? [1评]
a
adelaideboy
7 楼
购住和买得起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你的监狱长有10套房子,你和你的狱友套都没有,刚刚出狱借钱买了个期房,结果房地产暴雷,你啥都没有了还欠一屁股债
a
adelaideboy
8 楼
大哥,你说海南,我正想说海南,海花岛去看看,就是要炸掉的恒大50栋楼,还好意思说海南,还有你这也就一通知,通知就是法律法规了?????大家要按照通知办事??????依法,不是依照通知
j
jeffinvade
9 楼
中国从来都是要封顶才能开始卖房,而相比之下加拿大很多房地产项目连坑都没挖,就开始卖楼花了. 但加拿大烂尾楼的比例和开发商骗钱跑路的比例比中国低多了.为啥? 加拿大人买楼花的订金,银行的房贷啥的,是放在一个独立的基金里的,开发商在交房之前是动不了的. 中国没有透明管理,没有法制,就算现房销售一样会出问题,一样会骗子很多. [2评]
E
EdwardsWilson
10 楼
只要大家都失信,不就等于大家都守信了。
z
zaku2ass
11 楼
房子比人多,多数人买不起,治国有方
a
adelaideboy
12 楼
trust account,不仅仅是新房,期房,在旧房的交易当中定金也要放入,中介或是开发商的信托账户里面,这样保证了各party的利益,但在中国实行起来太难,没有监管,而且人也喜欢专空子 [1评]
j
jeffinvade
13 楼
: 他就是一个小粉红,啥都不知道,还要指点江山.我就想给他补补常识 [1评]
i
inori0821
14 楼
这边买房,不管期房现房,在settle之前都是放进trust账户的。除非你签字,同意让开发商动这个钱,否则settle之前银行都不会放贷,首付也不会转移给开发商。。。。 [1评]
h
henrywu
15 楼
政府不应该再通过卖地来赚钱,应该规划用地而不是卖地,而且整个房屋政策都必须完善起来。
j
jeffinvade
16 楼
: 没错,他就是一个小粉红,啥都不知道,还要指点江山.我就想给他补补常识
a
adelaideboy
17 楼
因为留园现在大部分小粉根本不在国外,根本不了解国外实际情况,只是现在有个叫雅皮士的小粉比较让我有兴趣,说话比较理智,不骂爹骂娘骂生殖器,而且你看9楼她回复我,几分钟回复里面就找了个相关通知,我觉得背景不简单,我把它称为流园胡锡进,啥都懂,而且擅长找相关条文,盘叼的还可以,所以我觉得务必我要把我的证据说的更精确一些,让他每次的盘子都没叼到直接打脸上 [1评]
j
jeffinvade
18 楼
: 我都已经把他打脸打到他屏蔽我了,唉 [1评]
a
adelaideboy
19 楼
那你比我强,我被斯文的地主屏蔽了,惭愧😄
r
red_bird
20 楼
: 放屁,现在的期房销售只新加坡香港中国的做法,全世界都不是这样的,绝大多数都是现房销售!90年代的单位集资建房,那些单位是地产商人吗?那个集资建房属于员工集资建房,单位只是起一个组织的作用!工地周围天天都有无数员工去检查偷工减料没有!
9
911
21 楼
房子和房子不一样。好的房子都是围绕在医院和学校周边,郊区房子再多,没人去住啊。大家还是挤破了头去抢那几个地段的房子。
随遇而安8
22 楼
还是资金监管问题, 就好像证券公司必须把一定比例的钱另外放到其他账户,保证即便破产也不能损害客户利益。 这些都有金融法保证。 不过,不出大事儿的话,国内对这个问题还是不会重视,希望这次能亡羊补牢
r
rally
23 楼
澳洲也卖期房,但只“卖”到“交换合同”,也就是付了5%,10%,甚至只一千刀就完了,买家不存在银行贷款要还贷的事情,银行贷款只发生在楼盘完工完全所有检验证书之后。 建楼的资金来源,是发展商和银行之间的事,是发展商向银行贷款,与买房的业主没关系。只有发展商应承担建楼的风险。 澳洲法律更规定造价某个额度以上(新州是2万刀)的工程发展商必须买保险,万一发生发展商破产,由保险赔偿相关方(例如期房买家的定金).
a
adelaideboy
24 楼
无知当个性说的就是你这种人,本来不想理你,五毛就这个水平
r
relojcn
25 楼
哥们,你别让人笑掉大牙了,为啥小粉都是数据张口就来?去研究调查下好吗?听话,乖
韩国棒子他爷
26 楼
房住不炒,,,妈的,,放屁,,干不了一点正事,
太阳锅巴
27 楼
预售制是鸦片 一旦开始吸 就戒不掉, 原因有三点: 第一,越大的开发商 资金链越紧张 越需要预售制来囤地与周转,如果取消预售制 基本上排名前100的开发商全部倒闭 因为他们的资金都已经压在了土地里面 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完成要建的楼盘 第二, 取消预售制 中国有资质能批贷的银行会全部亏损乃至倒闭,因为过去20年来 他们的利润靠一个个房贷韭菜供养,现在要直接贷给这些本就摇摇欲坠的开发商,然后等开发商卖出了房子才能转嫁给韭菜 第三,大部分除一线城市以外的地方政府财政崩盘,因为预售制最大的受益者其实就是地方政府,为什么开发商空手套白狼还能亏到倒闭?因为韭菜们的首付与韭菜们从银行贷来的 本应该拿来一步步盖楼的 放在监管账户里的钱被他们拿去买地了 而开发商拿到土地 会再次抵押到银行里 再多拿钱 然后拿着抵押地的钱和韭菜们从六个钱包与贷款来的钱 去竞标下一块土地 这也是为什么地价会节节攀升 然后再造就更高的房价 地方政府其实早就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但这样做真的太挣钱了 如果一旦取消预售制 地方政府不但不能卖出新的地 原有的已经卖出去的地也存在退货的风险 其实解决当前恒大等公司困境的方法很简单, 地方政府把之前卖给恒大还没开发的土地收回 并且退钱给开发商 这样开发商的资金立马就周转过来了 能够把已有项目开发完 顺利保交楼 但地方财政必然崩盘
l
liuyuanbiming2
28 楼
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人,这些年都发财了,特别黑。
c
cunt6park
29 楼
买卖二手房很快就是非法交易,信不信由你
文强
30 楼
又会来一堆烂尾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