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S and its allies are closing in on the rogue nation, China. This meeting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old War. The USSR collapsed under its own weight. Totalitarian China will also bite the dusts in the end. The world will be a better place without China.
TNEGI//ETNI 发表评论于 2021-03-19 10:48:54
美国不认港台疆藏是中国内政,铁了心要干涉,要对中国行使其地球主权。结果被杨洁篪怼回:”中国不吃你这套。”
================================
In civilized world, if you do domestic violence, the police will go to your home and arrest you. Chinese don't understand that.
非资式分子 发表评论于 2021-03-19 11:12:09殖民主义老狗的大脑还停留在殖民时代,美国幻想中国是它的殖民附属地,它可以对中国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现代中国已经是工业门类最全的世界最强的制造业工业大国,不是冷兵器对热兵器而不堪一击的大清晚期,
=================================
But your brain still has a long braids.
1、工业社会的核心社会共识,或社会价值之一,是“观点无对错,事实证真伪”。在工业化社会,从家庭到学校,人们从小就培养孩童思辨并区分“观点与事实”的能力。(Fact: A statement that can be proven true or false. Opinion: A belief someone has about something that CANNON be proven. ) 由此引申出“观点无对错,事实证真伪”,这一社会共识。这一共识,也是工业社会“言论自由”的社会共识/价值基础。“观点无对错”,对应的是“言论自由”;事实证真伪,对应的是“科学探究精神”。
2、“观点无对错 - 言论自由”体系,广泛存在于成熟工业社会价值观中;在人类农耕文明时期,此价值体系,不被广泛接受,无论中外(想想哥白尼因为"日心说"观点被烧死),还是东西方文明。
3、中国社会发展,目前处于半农业、半工业化阶段,但社会主导性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所以,“观点无对错”,是不见容于体制的;当局更不会从小训练中国孩子区分观点与事实;中国大部分家长,未接受过训练,也不具备这种思辨素质。
4、在农耕文明价值观的主导下,国人的教育体系及内容,同工业社会是脱节的。即使在互联网时代,国人所受教育,相当程度上,仍然是农业社会价值体系的产物。
5、国人在这方面,出现最多问题的地方,是将观点当事实叙事;若是当权者的观点,更不容置疑。国人用这样的思维模式,与工业化社会背景的人交流,基本是鸡与鸭聊,缺少认知共识。
Fact: A statement that can be proven true or false.
Opinion: A belief someone has about something that CANNON be proven.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安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3月18日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了两轮会晤,第一轮会晤开场白部分异常激烈,中国官员反客为主令美方意外。有西方媒体称,中方的做法很危险。
第一轮会晤在3月18日下午13时左右开始,开场白部分计划只有几分钟。但是布林肯和沙利文各自大约两分钟的开场发言令杨洁篪十分不满,杨洁篪发表了将近15分钟的讲话,进行回击。
杨洁篪说,台湾、香港、新疆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行径,并将继续做出坚定回应。他还说,美国国内在人权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美国应当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形象,管好自己的事,而不应自己的问题没解决好,向世界转嫁矛盾、转移视线,不应对中国的人权、民主说三道四。
杨洁篪讲完话之后,准备让王毅继续讲话,不打算让工作人员翻译成英文,但是王毅说需要让工作人员翻译一下他刚才的讲话。杨洁篪开玩笑地问了下旁边的人:“还要翻吗?”随后,他示意工作人员翻译讲话。
王毅随后也发表了4分钟左右的讲话,批评了美国。
路透社和《纽约时报》3月18日都提到,布林肯似乎对杨洁篪的发言感到意外,呼吁记者留在现场,以便做出回应。英国《金融时报》也指出,布林肯此举极其不同寻常,凸显了两国关系的紧张。
《纽约时报》称,布林肯起初很惊讶,但是随后采取了更加坚决的语气。
布林肯随后说,与中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公开面对自己的缺点。“没想忽略它们,假装它们不存在,也没想掩盖它们。”他还强调,赌美国输从来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今天仍是如此。
在美方做出回应后,记者被再次要求离开,杨洁篪却直接转向电视摄像机,并用英语说“等等”。然后,他再次开始了对美国政策的批评。杨洁篪说,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与中国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历史会证明,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办法,最后受损的是自己。
就这样原本几分钟的开场白,双方你来我往,持续了90多分钟。
与此同时,针对杨洁篪在会晤上的超时发言,美国国务院事后提出批评,指责中方代表团违反了双方约定的两分钟开场发言时间限制,并暗示中国代表团“似乎有意哗众取宠,专注于公开作秀,而非实质性内容。”
不过,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国家安全问题专家布拉(Elisabeth Braw)说,杨洁篪的讲话表明,中国越来越愿意放弃那些外交会晤中的礼节。“中国政府显然觉得,它没有必要遵守长期以来的标准。它觉得自己占了上风,也不介意被视为违反了书面或不成文的规则。这是非常危险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月19日报道称,中美官员在阿拉斯加的争端是两国关系新时代的不祥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