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今雨轩公司封存在库的老酒鬼酒。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12月20日,红星新闻报道称,老酒鬼酒被经销商实名举报非法添加甜蜜素。
这已不是酒鬼酒的第一次风波。2012年,酒鬼酒塑化剂风波引发整个白酒板块的大跌,酒鬼酒也自此跌出一线白酒行列。
伴随着相关方的不同回应,事件在周末进一步发酵。
12月22日晚间,酒鬼酒发布澄清公告称:经查证,本公司从未采购甜蜜素,也从未向54°500ml老酒鬼酒中添加甜蜜素。石某手中的54°500ml老酒鬼酒产品于2012年生产,为石某独家定制产品,在出厂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规定。
对部分媒体在报道中提及的“个别员工私自添加甜蜜素”,如果相关媒体掌握线索材料,我们请求其提供给公安部门以求查明虚实,同时我们将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对涉嫌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的个人进行调查。
而石磊则回应称,自己手握数份合法的检测报告,足以证实酒鬼酒相关产品含甜蜜素的事实,不想与酒鬼酒公司打口水仗,希望酒鬼酒公司尽快配合监管部门,主动邀请检测机构、媒体、消费者代表,对相关产品进行公开、公正的检测,用事实说话。
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市场还是先给出了反应,今天一开盘,酒鬼酒一字跌停——
被甜蜜素事件拖累,白酒指数也表现惨淡。
21世纪经济报道、21资本记者复盘事件发酵过程,为读者带来以下要点梳理:
1、甜蜜素是什么?
这次的甜蜜素事件也让人联想到七年之前轰动一时的塑化剂风波。
塑化剂是非法添加物,是在任何食品中都不容许添加的。与之不同的是,甜蜜素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饮料、休闲食品等加工食品中。不过在白酒中并不被允许添加。
甜蜜素的化学名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无营养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因其甜度口感良好,所以常用于蜜饯,糕点,酱菜,调味料和饮料等食品中,是目前食品行业中应用最多最广的一种甜味添加剂。
国家卫生部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酒类产品中只能用于配制酒,最大使用量为0.65g/kg。而白酒中不允许添加甜蜜素。但一些酒企为了抑制一般白酒的苦味,让酒的口味更好,往往会有添加“甜蜜素”的冲动。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赵禹20日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白酒中添加甜蜜素,可能短期内对身体的危害不会体现出来,但日积月累下来,一定会对身体有伤害,虽然甜蜜素在其他食品中允许添加,但“白酒的工艺、产品结构、分子结构有其特殊性,甜蜜素在白酒中可能会产生其他一些反应,饮用时间长了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按照白酒的传统工艺来讲,不添加甜蜜素,一样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白酒。”赵禹介绍,被查出在白酒添加甜蜜素的,一般是都是较小的企业,“小企业的工艺水平达不到,违规添加甜蜜素是为了提高口感。”
一个细节是,被举报的酒鬼酒批次来自2012年,塑化剂风波爆发前夕。当时的酒鬼酒董事长王新国现任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 2、样本甜蜜素检测值意味着什么?
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酒类产品中只能用于配制酒,不能使用于白酒。这两者在制作方法上不同。
依据国标《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2757-2012)及国标《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2758-2012)的定义,蒸馏酒的配制酒以蒸馏酒和(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发酵酒的配制酒以发酵酒为酒基,两种配制酒都加入了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已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
据新京报,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表示,白酒是传统工艺,配制酒属于调制工艺,这是白酒中不能添加甜蜜素的最主要原因。从定义上讲,酒是指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贮存、勾调而制成,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的白酒。
“很明显,甜蜜素属于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味物质,在白酒中出现甜蜜素,属于违规行为。”欧阳千里说,不过从安全角度来说,甜蜜素含量较少,消费者不必过于感到恐慌。
根据石磊出具的检测报告,两份“老酒鬼酒”样品的甜蜜素检测值分别为0.384mg/L、0.344mg/kg,含量均未达到配制酒的最大限值。 3、这批54°500ml老酒鬼酒出厂时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规定?
根据酒鬼酒12月22日晚回应,酒鬼酒石某手中的54°500ml老酒鬼酒产品于2012年生产,为石某独家定制产品,在出厂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规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按照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甜蜜素可以用于配制酒,最大使用量为0.65g/kg,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算。按照GB2760的规定,白酒中不允许使用甜蜜素。所以,2011年的标准里就明确了甜蜜素的使用范围了。GB2760-2014版中,关于甜蜜素的使用范围没有更改,和2011版一致。这批有争议的酒鬼酒是2012年生产的,所以不存在标准实施前生产的借口。这意味着,如果含有甜蜜素,这批老酒鬼酒在2012年出厂也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规定。暴露了酒鬼酒厂在品控和管理上存低级错误。 4、酒鬼酒回应了什么,没回应什么?
对于原经销商石磊实名举报该品牌酒鬼酒旗下2012年出厂的一批次54度500ml产品违法添加甜蜜素,酒鬼酒数次进行了回应。不过对比双方说法,一些细节值得注意。
12月22日晚间,酒鬼酒发布澄清公告称,“经查证,本公司从未采购甜蜜素,也从未向54°500ml老酒鬼酒中添加甜蜜素。本公司严禁在产品中添加甜蜜素。”
这并未否认石磊举报的相关批次产品存在甜蜜素。
相关事实仍待进一步的检测认定结果。
目前检测进展如何?
12月22日晚间,酒鬼酒在澄清公告中表示,“本着对广大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本公司已经提请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对本公司市场流通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是“市场流通产品”,石磊仓库中的5万余瓶54度500ml老酒鬼酒是否属于“市场流通产品”并未明确。 5、市场影响几何?
三季报十大股东信息显示,招商、国泰君安、东兴、华夏等多家机构三季度对酒鬼酒增持。
首创证券7月研报称,机构抱团食品饮料可能接近尾声。当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时,资金倾向于抱团取暖,而当板块景气度下降或者有新的行业出现更高景气预期时,资金抱团往往会出现瓦解。
始于2016年四季度的大消费抱团,是否会因此次酒鬼酒甜蜜素事件受到影响?
白酒分析师蔡学飞认为,此次的甜蜜素事件,不仅仅对酒鬼酒产生影响,也一定会影响到下周的白酒板块资本市场表现。在白酒销售旺季,出现这样的负面新闻,对于整个中国酒类的春节期间的产品销售产生很大的冲击,进一步动摇了市场对酒类的消费信心。
国泰君安则表示乐观,认为酒鬼酒甜蜜素事件后续影响非常有限:
首先,塑化剂事件属于爆发突然,而且是在白酒行业高歌猛进十年发展出现明显泡沫的大背景下突然被恶意报道。
其次,甜蜜素事件早已是酒圈的“常识”,经销商在面对与酒厂合作更加理性,不会轻易解除合作关系。
最后,塑化剂叠加三公消费禁令才带来酒圈的巨大震动,当前一不存在行业明显泡沫,二不存在三公消费的放松,预计甜蜜素对公司和行业影响有限。如果行业出现调整,建议坚定布局。
从塑化剂到甜蜜素,酒鬼酒的7年之痒:代理商放话要举报到底
塑化剂风波爆发7年后,酒鬼酒又沾上了甜蜜素,举报人还是它的代理商。酒鬼酒的7年之痒可不好过。
12月17日,澎湃新闻接到酒鬼酒供销有限责任公司“54°500ml老酒鬼酒”总代理北京来今雨轩文化传播公司(下称“来今雨轩公司”)法定代表人石磊实名举报称,其仓库里封存了5万瓶酒鬼酒,被检出添加了“甜蜜素”。
对此,12月21日,酒鬼酒发布声明称:“酒鬼酒公司严禁添加甜蜜素,也从未采购过甜蜜素”。
12月22日,石磊在电话中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当天上午,他已前往湖南省湘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补充材料。石磊说,若湘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不对此事立案,他将向省级和国家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继续举报。
作为曾经的全国十大名酒,酒鬼酒近年来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在2012年遭遇塑化剂风波后,业绩滑入谷底;2014年,中粮入主之后,酒鬼酒成为中粮旗下唯一的白酒板块;但业务刚见起色,又遇上了甜蜜素举报。酒鬼酒再度面临考验。
湘西第一家作坊酒厂,如今隶属央企中粮系
创立于1956年,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吉首酒厂,是湖南省湘西州的第一家作坊酒厂,后在1985年改名为湘西吉首酿酒总厂,并创立了“酒鬼酒”品牌。1987年,在湘西老家省亲的画坛大师黄永玉,萌生了为家乡酒打造一个高端酒品的想法,便、设计了酒鬼酒的麻袋形包装,并亲题了“酒鬼”二字和酒瓶背后的“无上妙品”四字。
1996年,原为国企的酒鬼酒成为湖南省最先进行改制的公司之一,正式更名为湖南湘泉集团有限公司,并由湘泉集团独家发起创立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000799.SZ),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目前,酒鬼酒已经有了53年发展历史,22年上市历史。
作为曾经的文化名酒,酒鬼酒曾成功跻身高端白酒行列。上市后的酒鬼酒一路走高,在2001年成为全国五大畅销白酒品牌,2002年被选入中国十大文化名酒。
2007年,酒鬼酒完成改制重组,中国糖业酒水集团公司和港资君权集团公司合资企业创立的中皇有限责任公司变成企业的大股东。
2014年,在塑化剂风波曝出两年后,中粮集团间接入主了酒鬼酒。2014年11月,中粮集团合并同为央企的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通过后者的全资子公司中糖集团间接控制酒鬼酒。2015年10月7日,酒鬼酒发布公告称,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2018年5月28日,酒鬼酒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中皇有限公司的通知,中粮酒业投资公司于5月25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批复,核准豁免中粮酒业投资因国有资产变更而控制公司1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31%而应履行的要约收购义务。
至此,中粮酒业正式入主酒鬼酒。
2012年塑化剂风波,酒鬼酒跌落谷底
说起酒鬼酒,就不得不提2012年的塑化剂风波。这一年,不仅酒鬼酒遭受重创,连续多年业绩不见起色,还对白酒行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2012年11月,酒鬼酒被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查出塑化剂超标2.6倍。随后,当时的国家质检总局酒通报了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的检测结果,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DBP)最高检出值1.04mg/kg。
消息正式传出后,在2012年11月19日,仅仅一天时间,酒鬼酒股票临时停牌,两市白酒股总市值共蒸发近330亿元。
之后,随着白酒塑化剂事件的不断发酵,整个白酒行业受到影响,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始重新制定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标准限定。
塑化剂超标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曾有说法称,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不过,最易受塑化剂影响的孕妇、儿童等,一般不会饮酒。
从业绩上来看,自塑化剂风波后,酒鬼酒就进入了业绩的下滑通道。数据显示,2013年酒鬼酒实现营业收入6.85亿元,同比下滑58.56%;净利润为-3668.36万元,同比下滑107.40%。2014年公司营收3.88亿元,同比下降43.26%;净利润-9747.53万元,同比下滑165.72%。
因为2013年和2014年两年净利润为负值,酒鬼酒收到了深交所的退市风险警告,证券简称2015年4月27日起变更为“*ST酒鬼”。
中粮助力酒鬼酒摘帽,但排名仍列白酒板块末尾
自从中粮间接入主后,酒鬼酒的业绩有了起色。2015年,酒鬼酒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全年营收6.01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54.76%;实现净利润为0.8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90.86%。
在年报中,酒鬼酒称,公司将借助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整体优势和平台资源,获得更多渠道、网络及人才支持,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共享,进一步做大做强酒鬼酒;在继续精耕湖南市场的同时,不断培育、拓展公司的省外重点市场,实现营销总体规模快速突破。
右图:酒鬼酒1998年-2016年营收变化,来自国金证券研究所
之后,酒鬼酒的业绩保持了平稳的增长。2016年度酒鬼酒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8.92%;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6%;2017年实现营收8.78亿元,同比增长34.1%,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79.5%,净利润增长显著。
2018年财报显示,酒鬼酒营收突破了10亿关口,实现营收11.87亿元,同比增长35.13%;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26.45%,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虽然跨上10亿台阶,对于三年前还有退市风险的酒鬼酒来说是个巨大进步,但和其他知名白酒品牌相比,酒鬼酒的业绩仍然“不起眼”。酒鬼酒公司也在财报中表示,“公司目前产销规模较小,2018年度营业收入规模在白酒上市公司排名靠后。”
而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酒鬼酒在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68亿元,同比增长27.34%,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14.27%。酒鬼酒解释,净利润下降主要来自公司第三季度销售费用对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对比白酒板块的龙头企业,例如茅台和五粮液,酒鬼酒和它们的差距近百倍。不久前,茅台集团和五粮液集团双双宣布在2019年销售收入跨上了千亿台阶。
在今年的第100届全国糖酒会上,酒鬼酒对外公布,公司希望在文化名酒的价值拉动下,实现酒鬼酒短期销售目标30亿元,中期销售目标50亿,未来则朝着100亿的远期目标迈进。目前看来,酒鬼酒的公司业绩,还离目标甚远。
高层频繁变动,“北上”拓展受阻
白酒分析师蔡学飞表示,除了塑化剂风波外,酒鬼酒作为区域性小型酒企,受到了一线名酒企业的市场挤压,难以推动全国化和高端化;而且,酒鬼酒所属的馥郁香型只在湖南地区有消费优势,但对于全国性的推广,还任重道远;此外,中粮入主后,酒鬼酒还经历了时间较长的战略调整和人员洗牌,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可查资料显示,2016年4月25日,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辞职;2016年10月20日,酒鬼酒副总经理刘发宏辞职;2016年11月24日,酒鬼酒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儒平离职。2017年1月13日,酒鬼酒宣布董事长赵公微辞职;2017年7月12日宣布副董事长夏心国辞职。2018年2月12日酒鬼酒宣布董事长江国金辞职。2018年3月5日,酒鬼酒发布公告,称选举中粮酒业董事长王浩为公司新任董事长,中粮酒业副总经理李士祎为新任副董事长。
但在李士祎在任职一年多后,又辞职。2018年4月8日,酒鬼酒发布人事变动公告,因工作变动原因,李士祎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职务以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
此外,在市场层面,酒鬼酒还陷入了负面风波。
为了推广全国市场,酒鬼酒实行了“北上”策略。2012年,当时的酒鬼酒供销有限公司成立了酒鬼酒河南公司,负责其在河南的仓储、销售业务;2014年5月,酒鬼酒河南公司又独资创立了酒鬼酒北方生产基地,但在2017年5月,酒鬼酒河南公司和酒鬼酒北方生产基地便宣告破产。由此也引发了业内对酒鬼酒经营管理能力的质疑,关于拖欠经销商账款、用地涉嫌未批先占的争议,也一直持续到2017年12月份。
到了2018年1月12日,酒鬼酒推行的两大单品之一——“52°高度柔和红坛酒鬼酒”所使用的新版“麻袋陶瓶”包装,因知识产权使用纠纷闹上了法庭。
吉首市石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石磊文化”),以酒鬼酒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履行石磊文化获得新版包装订单的优先权和知情权为由,诉请法庭解除酒鬼酒对于新版包装的使用权。石磊文化的负责人石磊,正是在此次甜蜜素风波中实名举报酒鬼酒的原代理商石磊。
再遇黑天鹅,代理商这次要举报到底
对酒鬼酒来说,这次甜蜜素举报的冲击,会否比肩塑化剂风波还不得而知,但已经引起各方关注。
12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接到酒鬼酒供销有限责任公司“54°500ml老酒鬼酒”总代理北京来今雨轩文化传播公司(下称“来今雨轩公司”)法定代表人石磊实名举报称,其仓库里封存了5万瓶酒鬼酒,被检出添加了“甜蜜素”,“不敢流向市场,酒鬼酒又不肯赔偿损失”。石磊向澎湃新闻出示了3份国内有检测资质机构对54°500ml老酒鬼酒的检测结果,均显示酒内含有“甜蜜素”。
对此,12月21日,酒鬼酒发布声明称:“酒鬼酒公司严禁添加甜蜜素,也从未采购过甜蜜素”,同时表示该举报者石磊因与公司发生经济纠纷,意欲谋求不正当利益,被公司严厉拒绝而进行恶意炒作。
12月22日,石磊在电话中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当天上午,他已前往湖南省湘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补充材料。目前,湘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接收相关举报材料,正式受理举报事项,但还未就此事正式立案。
据石磊介绍,自他从上周举报酒鬼酒产品中添加甜蜜素以来,酒鬼酒方面并未与他取得联系。石磊说,若湘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不对此事立案,他将向省级和国家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继续举报。
公开资料显示,这次引发关注的甜蜜素,化学名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无营养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因其甜度口感良好,所以常用于蜜饯,糕点,酱菜,调味料和饮料等食品中,是目前食品行业中应用最多最广的一种甜味添加剂。
但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配制酒中的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应≤0.65g/kg,其他酒类中均不得使用甜蜜素。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引发关注的甜蜜素事件和此前塑化剂事件并不相同。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赵禹介绍,“甜蜜素在很多食品中是可以添加的,属于食品添加剂,按照定量标准,是安全的,而塑化剂不是。”
回顾酒鬼酒的发展历程,国金证券研究所曾评论,几经易主带来每个发展阶段不同的战略方向和政策,以及各种“黑天鹅”事件,仍是影响公司沿着既定方向逐步壮大的较大阻碍。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来今雨轩公司封存在库的老酒鬼酒。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12月20日,红星新闻报道称,老酒鬼酒被经销商实名举报非法添加甜蜜素。
这已不是酒鬼酒的第一次风波。2012年,酒鬼酒塑化剂风波引发整个白酒板块的大跌,酒鬼酒也自此跌出一线白酒行列。
伴随着相关方的不同回应,事件在周末进一步发酵。
12月22日晚间,酒鬼酒发布澄清公告称:经查证,本公司从未采购甜蜜素,也从未向54°500ml老酒鬼酒中添加甜蜜素。石某手中的54°500ml老酒鬼酒产品于2012年生产,为石某独家定制产品,在出厂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规定。
对部分媒体在报道中提及的“个别员工私自添加甜蜜素”,如果相关媒体掌握线索材料,我们请求其提供给公安部门以求查明虚实,同时我们将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对涉嫌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的个人进行调查。
而石磊则回应称,自己手握数份合法的检测报告,足以证实酒鬼酒相关产品含甜蜜素的事实,不想与酒鬼酒公司打口水仗,希望酒鬼酒公司尽快配合监管部门,主动邀请检测机构、媒体、消费者代表,对相关产品进行公开、公正的检测,用事实说话。
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市场还是先给出了反应,今天一开盘,酒鬼酒一字跌停——
被甜蜜素事件拖累,白酒指数也表现惨淡。
21世纪经济报道、21资本记者复盘事件发酵过程,为读者带来以下要点梳理:
1、甜蜜素是什么?
这次的甜蜜素事件也让人联想到七年之前轰动一时的塑化剂风波。
塑化剂是非法添加物,是在任何食品中都不容许添加的。与之不同的是,甜蜜素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饮料、休闲食品等加工食品中。不过在白酒中并不被允许添加。
甜蜜素的化学名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无营养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因其甜度口感良好,所以常用于蜜饯,糕点,酱菜,调味料和饮料等食品中,是目前食品行业中应用最多最广的一种甜味添加剂。
国家卫生部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酒类产品中只能用于配制酒,最大使用量为0.65g/kg。而白酒中不允许添加甜蜜素。但一些酒企为了抑制一般白酒的苦味,让酒的口味更好,往往会有添加“甜蜜素”的冲动。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赵禹20日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白酒中添加甜蜜素,可能短期内对身体的危害不会体现出来,但日积月累下来,一定会对身体有伤害,虽然甜蜜素在其他食品中允许添加,但“白酒的工艺、产品结构、分子结构有其特殊性,甜蜜素在白酒中可能会产生其他一些反应,饮用时间长了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按照白酒的传统工艺来讲,不添加甜蜜素,一样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白酒。”赵禹介绍,被查出在白酒添加甜蜜素的,一般是都是较小的企业,“小企业的工艺水平达不到,违规添加甜蜜素是为了提高口感。”
一个细节是,被举报的酒鬼酒批次来自2012年,塑化剂风波爆发前夕。当时的酒鬼酒董事长王新国现任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 2、样本甜蜜素检测值意味着什么?
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酒类产品中只能用于配制酒,不能使用于白酒。这两者在制作方法上不同。
依据国标《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2757-2012)及国标《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2758-2012)的定义,蒸馏酒的配制酒以蒸馏酒和(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发酵酒的配制酒以发酵酒为酒基,两种配制酒都加入了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已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
据新京报,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表示,白酒是传统工艺,配制酒属于调制工艺,这是白酒中不能添加甜蜜素的最主要原因。从定义上讲,酒是指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贮存、勾调而制成,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的白酒。
“很明显,甜蜜素属于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味物质,在白酒中出现甜蜜素,属于违规行为。”欧阳千里说,不过从安全角度来说,甜蜜素含量较少,消费者不必过于感到恐慌。
根据石磊出具的检测报告,两份“老酒鬼酒”样品的甜蜜素检测值分别为0.384mg/L、0.344mg/kg,含量均未达到配制酒的最大限值。 3、这批54°500ml老酒鬼酒出厂时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规定?
根据酒鬼酒12月22日晚回应,酒鬼酒石某手中的54°500ml老酒鬼酒产品于2012年生产,为石某独家定制产品,在出厂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规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按照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甜蜜素可以用于配制酒,最大使用量为0.65g/kg,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算。按照GB2760的规定,白酒中不允许使用甜蜜素。所以,2011年的标准里就明确了甜蜜素的使用范围了。GB2760-2014版中,关于甜蜜素的使用范围没有更改,和2011版一致。这批有争议的酒鬼酒是2012年生产的,所以不存在标准实施前生产的借口。这意味着,如果含有甜蜜素,这批老酒鬼酒在2012年出厂也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规定。暴露了酒鬼酒厂在品控和管理上存低级错误。 4、酒鬼酒回应了什么,没回应什么?
对于原经销商石磊实名举报该品牌酒鬼酒旗下2012年出厂的一批次54度500ml产品违法添加甜蜜素,酒鬼酒数次进行了回应。不过对比双方说法,一些细节值得注意。
12月22日晚间,酒鬼酒发布澄清公告称,“经查证,本公司从未采购甜蜜素,也从未向54°500ml老酒鬼酒中添加甜蜜素。本公司严禁在产品中添加甜蜜素。”
这并未否认石磊举报的相关批次产品存在甜蜜素。
相关事实仍待进一步的检测认定结果。
目前检测进展如何?
12月22日晚间,酒鬼酒在澄清公告中表示,“本着对广大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本公司已经提请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对本公司市场流通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是“市场流通产品”,石磊仓库中的5万余瓶54度500ml老酒鬼酒是否属于“市场流通产品”并未明确。 5、市场影响几何?
三季报十大股东信息显示,招商、国泰君安、东兴、华夏等多家机构三季度对酒鬼酒增持。
首创证券7月研报称,机构抱团食品饮料可能接近尾声。当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时,资金倾向于抱团取暖,而当板块景气度下降或者有新的行业出现更高景气预期时,资金抱团往往会出现瓦解。
始于2016年四季度的大消费抱团,是否会因此次酒鬼酒甜蜜素事件受到影响?
白酒分析师蔡学飞认为,此次的甜蜜素事件,不仅仅对酒鬼酒产生影响,也一定会影响到下周的白酒板块资本市场表现。在白酒销售旺季,出现这样的负面新闻,对于整个中国酒类的春节期间的产品销售产生很大的冲击,进一步动摇了市场对酒类的消费信心。
国泰君安则表示乐观,认为酒鬼酒甜蜜素事件后续影响非常有限:
首先,塑化剂事件属于爆发突然,而且是在白酒行业高歌猛进十年发展出现明显泡沫的大背景下突然被恶意报道。
其次,甜蜜素事件早已是酒圈的“常识”,经销商在面对与酒厂合作更加理性,不会轻易解除合作关系。
最后,塑化剂叠加三公消费禁令才带来酒圈的巨大震动,当前一不存在行业明显泡沫,二不存在三公消费的放松,预计甜蜜素对公司和行业影响有限。如果行业出现调整,建议坚定布局。
从塑化剂到甜蜜素,酒鬼酒的7年之痒:代理商放话要举报到底
塑化剂风波爆发7年后,酒鬼酒又沾上了甜蜜素,举报人还是它的代理商。酒鬼酒的7年之痒可不好过。
12月17日,澎湃新闻接到酒鬼酒供销有限责任公司“54°500ml老酒鬼酒”总代理北京来今雨轩文化传播公司(下称“来今雨轩公司”)法定代表人石磊实名举报称,其仓库里封存了5万瓶酒鬼酒,被检出添加了“甜蜜素”。
对此,12月21日,酒鬼酒发布声明称:“酒鬼酒公司严禁添加甜蜜素,也从未采购过甜蜜素”。
12月22日,石磊在电话中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当天上午,他已前往湖南省湘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补充材料。石磊说,若湘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不对此事立案,他将向省级和国家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继续举报。
作为曾经的全国十大名酒,酒鬼酒近年来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在2012年遭遇塑化剂风波后,业绩滑入谷底;2014年,中粮入主之后,酒鬼酒成为中粮旗下唯一的白酒板块;但业务刚见起色,又遇上了甜蜜素举报。酒鬼酒再度面临考验。
湘西第一家作坊酒厂,如今隶属央企中粮系
创立于1956年,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吉首酒厂,是湖南省湘西州的第一家作坊酒厂,后在1985年改名为湘西吉首酿酒总厂,并创立了“酒鬼酒”品牌。1987年,在湘西老家省亲的画坛大师黄永玉,萌生了为家乡酒打造一个高端酒品的想法,便、设计了酒鬼酒的麻袋形包装,并亲题了“酒鬼”二字和酒瓶背后的“无上妙品”四字。
1996年,原为国企的酒鬼酒成为湖南省最先进行改制的公司之一,正式更名为湖南湘泉集团有限公司,并由湘泉集团独家发起创立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000799.SZ),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目前,酒鬼酒已经有了53年发展历史,22年上市历史。
作为曾经的文化名酒,酒鬼酒曾成功跻身高端白酒行列。上市后的酒鬼酒一路走高,在2001年成为全国五大畅销白酒品牌,2002年被选入中国十大文化名酒。
2007年,酒鬼酒完成改制重组,中国糖业酒水集团公司和港资君权集团公司合资企业创立的中皇有限责任公司变成企业的大股东。
2014年,在塑化剂风波曝出两年后,中粮集团间接入主了酒鬼酒。2014年11月,中粮集团合并同为央企的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通过后者的全资子公司中糖集团间接控制酒鬼酒。2015年10月7日,酒鬼酒发布公告称,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2018年5月28日,酒鬼酒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中皇有限公司的通知,中粮酒业投资公司于5月25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批复,核准豁免中粮酒业投资因国有资产变更而控制公司1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31%而应履行的要约收购义务。
至此,中粮酒业正式入主酒鬼酒。
2012年塑化剂风波,酒鬼酒跌落谷底
说起酒鬼酒,就不得不提2012年的塑化剂风波。这一年,不仅酒鬼酒遭受重创,连续多年业绩不见起色,还对白酒行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2012年11月,酒鬼酒被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查出塑化剂超标2.6倍。随后,当时的国家质检总局酒通报了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的检测结果,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DBP)最高检出值1.04mg/kg。
消息正式传出后,在2012年11月19日,仅仅一天时间,酒鬼酒股票临时停牌,两市白酒股总市值共蒸发近330亿元。
之后,随着白酒塑化剂事件的不断发酵,整个白酒行业受到影响,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始重新制定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标准限定。
塑化剂超标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曾有说法称,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不过,最易受塑化剂影响的孕妇、儿童等,一般不会饮酒。
从业绩上来看,自塑化剂风波后,酒鬼酒就进入了业绩的下滑通道。数据显示,2013年酒鬼酒实现营业收入6.85亿元,同比下滑58.56%;净利润为-3668.36万元,同比下滑107.40%。2014年公司营收3.88亿元,同比下降43.26%;净利润-9747.53万元,同比下滑165.72%。
因为2013年和2014年两年净利润为负值,酒鬼酒收到了深交所的退市风险警告,证券简称2015年4月27日起变更为“*ST酒鬼”。
中粮助力酒鬼酒摘帽,但排名仍列白酒板块末尾
自从中粮间接入主后,酒鬼酒的业绩有了起色。2015年,酒鬼酒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全年营收6.01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54.76%;实现净利润为0.8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90.86%。
在年报中,酒鬼酒称,公司将借助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整体优势和平台资源,获得更多渠道、网络及人才支持,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共享,进一步做大做强酒鬼酒;在继续精耕湖南市场的同时,不断培育、拓展公司的省外重点市场,实现营销总体规模快速突破。
右图:酒鬼酒1998年-2016年营收变化,来自国金证券研究所
之后,酒鬼酒的业绩保持了平稳的增长。2016年度酒鬼酒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8.92%;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6%;2017年实现营收8.78亿元,同比增长34.1%,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79.5%,净利润增长显著。
2018年财报显示,酒鬼酒营收突破了10亿关口,实现营收11.87亿元,同比增长35.13%;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26.45%,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虽然跨上10亿台阶,对于三年前还有退市风险的酒鬼酒来说是个巨大进步,但和其他知名白酒品牌相比,酒鬼酒的业绩仍然“不起眼”。酒鬼酒公司也在财报中表示,“公司目前产销规模较小,2018年度营业收入规模在白酒上市公司排名靠后。”
而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酒鬼酒在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68亿元,同比增长27.34%,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14.27%。酒鬼酒解释,净利润下降主要来自公司第三季度销售费用对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对比白酒板块的龙头企业,例如茅台和五粮液,酒鬼酒和它们的差距近百倍。不久前,茅台集团和五粮液集团双双宣布在2019年销售收入跨上了千亿台阶。
在今年的第100届全国糖酒会上,酒鬼酒对外公布,公司希望在文化名酒的价值拉动下,实现酒鬼酒短期销售目标30亿元,中期销售目标50亿,未来则朝着100亿的远期目标迈进。目前看来,酒鬼酒的公司业绩,还离目标甚远。
高层频繁变动,“北上”拓展受阻
白酒分析师蔡学飞表示,除了塑化剂风波外,酒鬼酒作为区域性小型酒企,受到了一线名酒企业的市场挤压,难以推动全国化和高端化;而且,酒鬼酒所属的馥郁香型只在湖南地区有消费优势,但对于全国性的推广,还任重道远;此外,中粮入主后,酒鬼酒还经历了时间较长的战略调整和人员洗牌,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可查资料显示,2016年4月25日,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辞职;2016年10月20日,酒鬼酒副总经理刘发宏辞职;2016年11月24日,酒鬼酒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儒平离职。2017年1月13日,酒鬼酒宣布董事长赵公微辞职;2017年7月12日宣布副董事长夏心国辞职。2018年2月12日酒鬼酒宣布董事长江国金辞职。2018年3月5日,酒鬼酒发布公告,称选举中粮酒业董事长王浩为公司新任董事长,中粮酒业副总经理李士祎为新任副董事长。
但在李士祎在任职一年多后,又辞职。2018年4月8日,酒鬼酒发布人事变动公告,因工作变动原因,李士祎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职务以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
此外,在市场层面,酒鬼酒还陷入了负面风波。
为了推广全国市场,酒鬼酒实行了“北上”策略。2012年,当时的酒鬼酒供销有限公司成立了酒鬼酒河南公司,负责其在河南的仓储、销售业务;2014年5月,酒鬼酒河南公司又独资创立了酒鬼酒北方生产基地,但在2017年5月,酒鬼酒河南公司和酒鬼酒北方生产基地便宣告破产。由此也引发了业内对酒鬼酒经营管理能力的质疑,关于拖欠经销商账款、用地涉嫌未批先占的争议,也一直持续到2017年12月份。
到了2018年1月12日,酒鬼酒推行的两大单品之一——“52°高度柔和红坛酒鬼酒”所使用的新版“麻袋陶瓶”包装,因知识产权使用纠纷闹上了法庭。
吉首市石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石磊文化”),以酒鬼酒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履行石磊文化获得新版包装订单的优先权和知情权为由,诉请法庭解除酒鬼酒对于新版包装的使用权。石磊文化的负责人石磊,正是在此次甜蜜素风波中实名举报酒鬼酒的原代理商石磊。
再遇黑天鹅,代理商这次要举报到底
对酒鬼酒来说,这次甜蜜素举报的冲击,会否比肩塑化剂风波还不得而知,但已经引起各方关注。
12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接到酒鬼酒供销有限责任公司“54°500ml老酒鬼酒”总代理北京来今雨轩文化传播公司(下称“来今雨轩公司”)法定代表人石磊实名举报称,其仓库里封存了5万瓶酒鬼酒,被检出添加了“甜蜜素”,“不敢流向市场,酒鬼酒又不肯赔偿损失”。石磊向澎湃新闻出示了3份国内有检测资质机构对54°500ml老酒鬼酒的检测结果,均显示酒内含有“甜蜜素”。
对此,12月21日,酒鬼酒发布声明称:“酒鬼酒公司严禁添加甜蜜素,也从未采购过甜蜜素”,同时表示该举报者石磊因与公司发生经济纠纷,意欲谋求不正当利益,被公司严厉拒绝而进行恶意炒作。
12月22日,石磊在电话中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当天上午,他已前往湖南省湘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补充材料。目前,湘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接收相关举报材料,正式受理举报事项,但还未就此事正式立案。
据石磊介绍,自他从上周举报酒鬼酒产品中添加甜蜜素以来,酒鬼酒方面并未与他取得联系。石磊说,若湘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不对此事立案,他将向省级和国家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继续举报。
公开资料显示,这次引发关注的甜蜜素,化学名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无营养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因其甜度口感良好,所以常用于蜜饯,糕点,酱菜,调味料和饮料等食品中,是目前食品行业中应用最多最广的一种甜味添加剂。
但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配制酒中的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应≤0.65g/kg,其他酒类中均不得使用甜蜜素。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引发关注的甜蜜素事件和此前塑化剂事件并不相同。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赵禹介绍,“甜蜜素在很多食品中是可以添加的,属于食品添加剂,按照定量标准,是安全的,而塑化剂不是。”
回顾酒鬼酒的发展历程,国金证券研究所曾评论,几经易主带来每个发展阶段不同的战略方向和政策,以及各种“黑天鹅”事件,仍是影响公司沿着既定方向逐步壮大的较大阻碍。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