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项目终于正式启动。11月29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在政府大楼举行了“企业参与发展北部都会区发展“大会。中联办主任郑雁雄、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会议并致辞。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也出席了该会议。
86家企业代表签署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的意向书,其中包括招商局、华润、光大集团等多家内地头部企业,及长实集团、恒基地产等四大地产家族和港铁等多家企业。除此之外,还有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以及国开行等10家金融机构出席了会议。
这些企业中,有32家企业现场签署了“项目参与书”,涉及投资金额达1000亿港元。
该活动是香港特区政府为北部都会区项目启动造势的一部分。11月29日早上,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带队在北部都会区进行实地考察。据香港当地媒体报道,香港本地地产公司信和集团副主席黄永光及远东发展集团主席邱达昌等出现在考察团名单中。
李家超在会上表示,北部都会区与深圳一河之隔,拥有七个口岸的地利,是大湾区最强的都市核心区和科创产业基地,希望该区可成为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并成为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合作的重要平台,将以三个试点区先行发展,最早将于2025年进行招标。
香港版“雄安计划”: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
“就规模来说,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可称之为香港版本‘雄安计划’。” 香港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委员叶文祺对作者表示。他同时也是香港团结基金会研究部主管,后者是香港特区政府关于地产研究的重要智囊团。
香港特区政府于2021年首次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在过去的三年中,逐步细化该策略,并于《2023年施政报告》中确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的发展主轴。
该报告指出,北部都会区的面积达3万公顷,约占香港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覆盖了元朗区及北区,包括元朗、天水围、粉岭、上水等现有新市镇、多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以及其相邻地区,现人口约98万。
北部都会区新发展的土地可提供超过50万套新房,将成为香港未来房屋主要供应来源。最终建成后,北部都会区预计可以容纳250万人,约占香港现有人口的三分之一。
叶文祺表示,相较于雄安来说,香港北部都会区可能规模上要小很多,但相较于香港本地来说,堪称历史最大发展规模了。
特区政府在报告中称,政府会推动适合的部门和办事处迁入北部都会区,以间接释放政府在市区的土地。
“最重要的是,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政府主导发展的项目。“叶文祺表示,这是和之前香港本地其他的产业园发展逻辑非常不一样的地方。他透露称,之前香港的产业园发展以“纯市场为主,比如卖地等”。
香港较为知名的片区发展是占地24公顷的数码港。早年该区由李泽楷旗下的盈科拓展开发,当时旨在将此区发展成类似于美国硅谷的科技中心,但是后来该区却演变为资本运作的地产项目,新建了不少海景房豪宅。现在香港特区政府全资持有的香港数码港有限公司在此主要运营的资产包括,4座写字楼、1家酒店和1个商场,这些写字楼中聚集上千家港府扶持的科创企业。
“这一次,政府参与度更高。”叶文祺表示,这也是香港当下积极推进改革的重要部分,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学习内地模式。
11月25日,李家超率团考察大湾区,也是为此次北部都会区发展的活动造势。此次签署意向协议的大多数本地企业都有出席,包括霍英东集团的霍震霆、新世界发展、新鸿基地产以及信和地产等家族的二代和三代们。
香港“希望之城”:解决房屋供应、科创用地不足等难题
北部都会区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叶文祺对作者表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会集中在高科技、物流及生物医药等方向。
作者在11月29日的企业意向签署会现场发现,约90家的参会企业中,除了基建公司、银行等,还有思谋集团、商汤科技等科创公司及中国生物等医药有关企业的身影。
叶文祺表示,参与意向签署的企业,主要在表态参与该区建设,而非具体的项目落地,因为具体项目落地需要进行招标。
李家超在11月29日透露,将于洪水桥、粉岭北和新田科技城三地试行片区开发模式。这三个试点片区,将提供一定规模的土地招标,包括一些私人住宅用地、基础设施或政府设施等。
他透露称,这三个试点在规模和组成上各有不同,希望可以以此种创新模式发展。与此同时,鉴于北部都会区发展规模庞大,他也呼吁工商界积极参与,包括土地投标等。
公开信息显示,每个试点片区均涉及私人住宅、产业和公共设施三类用地。
和内地早些年的产业园发展模式类似,香港政府此次也需要开发商就所有用地进行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随后才可保留住宅用地进行开发。
具体的操作模式暂未公布,香港特区政府将于下个月就此进行市场意向调研,为期3个月。
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表示,这三个试点片区会对产业用地有不同发展要求,比如洪水桥片区政府建议发展金融、法律等高端专业服务及跨境物流,部份土地平整后要交还于政府,还要负责建休闲区及设施,最快于2025年招标。
而粉岭北片区则是北部都会区的“口岸商贸及产业区”,也是香港未来10年最重要的房屋供应地,可提供超过3万套公私房——这也是被不少人称之为可解决香港当前房屋问题的“希望之城”。
香港特区政府希望开发商在此建一座楼面面积5万平方米的现代产业大楼,且需要为政府做一些土地平整工作,最早将于2025年招标。
备受关注的新田科技城片区,包括现在的河套区在内,未来将提供300公顷创科用地,主要用于科创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以解决香港当前科创用地不足的难题。新天科技城第一期第一阶段的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项目将于2024年底启动,预计2026年底完成首批科创用地的平整,预计首批居民搬迁至该片区的时间为2031年。
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项目终于正式启动。11月29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在政府大楼举行了“企业参与发展北部都会区发展“大会。中联办主任郑雁雄、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会议并致辞。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也出席了该会议。
86家企业代表签署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的意向书,其中包括招商局、华润、光大集团等多家内地头部企业,及长实集团、恒基地产等四大地产家族和港铁等多家企业。除此之外,还有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以及国开行等10家金融机构出席了会议。
这些企业中,有32家企业现场签署了“项目参与书”,涉及投资金额达1000亿港元。
该活动是香港特区政府为北部都会区项目启动造势的一部分。11月29日早上,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带队在北部都会区进行实地考察。据香港当地媒体报道,香港本地地产公司信和集团副主席黄永光及远东发展集团主席邱达昌等出现在考察团名单中。
李家超在会上表示,北部都会区与深圳一河之隔,拥有七个口岸的地利,是大湾区最强的都市核心区和科创产业基地,希望该区可成为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并成为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合作的重要平台,将以三个试点区先行发展,最早将于2025年进行招标。
香港版“雄安计划”: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
“就规模来说,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可称之为香港版本‘雄安计划’。” 香港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委员叶文祺对作者表示。他同时也是香港团结基金会研究部主管,后者是香港特区政府关于地产研究的重要智囊团。
香港特区政府于2021年首次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在过去的三年中,逐步细化该策略,并于《2023年施政报告》中确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的发展主轴。
该报告指出,北部都会区的面积达3万公顷,约占香港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覆盖了元朗区及北区,包括元朗、天水围、粉岭、上水等现有新市镇、多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以及其相邻地区,现人口约98万。
北部都会区新发展的土地可提供超过50万套新房,将成为香港未来房屋主要供应来源。最终建成后,北部都会区预计可以容纳250万人,约占香港现有人口的三分之一。
叶文祺表示,相较于雄安来说,香港北部都会区可能规模上要小很多,但相较于香港本地来说,堪称历史最大发展规模了。
特区政府在报告中称,政府会推动适合的部门和办事处迁入北部都会区,以间接释放政府在市区的土地。
“最重要的是,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政府主导发展的项目。“叶文祺表示,这是和之前香港本地其他的产业园发展逻辑非常不一样的地方。他透露称,之前香港的产业园发展以“纯市场为主,比如卖地等”。
香港较为知名的片区发展是占地24公顷的数码港。早年该区由李泽楷旗下的盈科拓展开发,当时旨在将此区发展成类似于美国硅谷的科技中心,但是后来该区却演变为资本运作的地产项目,新建了不少海景房豪宅。现在香港特区政府全资持有的香港数码港有限公司在此主要运营的资产包括,4座写字楼、1家酒店和1个商场,这些写字楼中聚集上千家港府扶持的科创企业。
“这一次,政府参与度更高。”叶文祺表示,这也是香港当下积极推进改革的重要部分,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学习内地模式。
11月25日,李家超率团考察大湾区,也是为此次北部都会区发展的活动造势。此次签署意向协议的大多数本地企业都有出席,包括霍英东集团的霍震霆、新世界发展、新鸿基地产以及信和地产等家族的二代和三代们。
香港“希望之城”:解决房屋供应、科创用地不足等难题
北部都会区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叶文祺对作者表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会集中在高科技、物流及生物医药等方向。
作者在11月29日的企业意向签署会现场发现,约90家的参会企业中,除了基建公司、银行等,还有思谋集团、商汤科技等科创公司及中国生物等医药有关企业的身影。
叶文祺表示,参与意向签署的企业,主要在表态参与该区建设,而非具体的项目落地,因为具体项目落地需要进行招标。
李家超在11月29日透露,将于洪水桥、粉岭北和新田科技城三地试行片区开发模式。这三个试点片区,将提供一定规模的土地招标,包括一些私人住宅用地、基础设施或政府设施等。
他透露称,这三个试点在规模和组成上各有不同,希望可以以此种创新模式发展。与此同时,鉴于北部都会区发展规模庞大,他也呼吁工商界积极参与,包括土地投标等。
公开信息显示,每个试点片区均涉及私人住宅、产业和公共设施三类用地。
和内地早些年的产业园发展模式类似,香港政府此次也需要开发商就所有用地进行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随后才可保留住宅用地进行开发。
具体的操作模式暂未公布,香港特区政府将于下个月就此进行市场意向调研,为期3个月。
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表示,这三个试点片区会对产业用地有不同发展要求,比如洪水桥片区政府建议发展金融、法律等高端专业服务及跨境物流,部份土地平整后要交还于政府,还要负责建休闲区及设施,最快于2025年招标。
而粉岭北片区则是北部都会区的“口岸商贸及产业区”,也是香港未来10年最重要的房屋供应地,可提供超过3万套公私房——这也是被不少人称之为可解决香港当前房屋问题的“希望之城”。
香港特区政府希望开发商在此建一座楼面面积5万平方米的现代产业大楼,且需要为政府做一些土地平整工作,最早将于2025年招标。
备受关注的新田科技城片区,包括现在的河套区在内,未来将提供300公顷创科用地,主要用于科创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以解决香港当前科创用地不足的难题。新天科技城第一期第一阶段的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项目将于2024年底启动,预计2026年底完成首批科创用地的平整,预计首批居民搬迁至该片区的时间为20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