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出海”大提速 什么信号?怎么都想出去?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6月27日 18点39分 PT
  返回列表
59042 阅读
8 评论
智谷趋势

6月21日,海底捞公告披露:

“最牛服务员”杨利娟辞任CEO,将出任其海外业务公司——特海国际执行董事兼CEO。

这意味着,海底捞已经把海外版图的扩张,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中餐“出海”,步伐正在大提速。

不止海底捞,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谭鸭血、太二酸菜鱼、喜茶、瑞幸咖啡等,都在海外布局,动作频频。

背后,透露什么信号?

1

近两年,中餐品牌纷纷加速了“出海”的步伐。

冲在最前面的品类,很多人想象不到,居然是火锅。

比如,海底捞就已经在海外布局了115家餐厅,遍布全球,其中70家位于东亚地区,18家位于北美地区,10家位于其他地区。

朱光玉、蜀大侠以及谭鸭血等火锅品牌,也都在海外市场争相开店。

其他品类的中餐,出海速度也不遑多让。就”出海元老“中式正餐而言——

湖南菜品牌农耕记在新加坡开出2家门店,正式开启了湘菜“出海”浪潮。

太二酸菜鱼也在海外开了4家店,其最新公告显示,公司计划今年在海外开设约20家新店。

就"出海新宠"新式茶饮而言——

喜茶相继进入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在伦敦、纽约等标志性城市开出首店。

瑞幸咖啡仅在新加坡就开出30家店,基本上每10天就要新开一家店。

库迪咖啡提出,未来要在印尼开出400家门店。

中餐品牌对海外市场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明显提升。

就拿海底捞来说吧,起海外业务——特海国际,2023年收入达到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2530万美元,同比增长161.2%。

不仅如此,海底捞目前还位列2024年全球餐饮品牌价值25强排行榜的第14位,其品牌价值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2

为何中餐企业如此着急“出海”呢?国内实在太卷了。

上海市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原立军说,“国内餐饮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升级,这促使许多餐饮品牌开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2024年4月1日,全国统计餐饮门店大约有743万家(不含团餐)。你知道,里面有多少是新开的店吗?

足足有417万家左右,是在2023年以后才新开的!占比达到56.1%。

就在同一时期(2023年-2024年3月),这短短15个月的时间里,被关闭的餐饮门店就高达421万家左右。

这样的淘汰速度,已经卷到天上去了。几乎没有哪个行业,比餐饮更残酷。

与国内市场相比,全球餐饮市场非常广阔,而且在持续回暖之中。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分析,预计到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的规模有望扩大至409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3万亿元,占比国际整体餐饮规模稳步提升至 10.8%。

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增量市场。

要知道,2023年整个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也不过只有5万亿。预计10年之后,才能增长到10万亿左右。

可见,任何一家有野心的中餐大品牌,都无法忽视海外战场。

更何况,海外确实有很大的机会。比如,美国的餐饮市场规模,就与中国不相上下,但竞争远没有那么激烈。

其人口3.3亿,是中国的1/4,其中华裔有579万,是华裔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美国餐饮规模高达7382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5.2万亿),但餐饮门店数量却仅有83万家,是中国的1/9。正因如此,很多企业把美国作为“出海”首站。

而华裔占比最多的东南亚市场,其市场潜力就更不用说了——

新加坡的华裔占比74%,而中餐占比才5.8%;

马来的华裔占比近20%,而中餐占比4.7%;

泰国华裔占比12.6%,而中餐占比才1.3%。

可见,东南亚消费市场还处于供给不足的阶段,餐饮市场的竞争程度偏低。这些都是中餐出海的机会。

3

事实上,过去已经有不少中式餐饮企业,取得了成功“出海”的经验。

比如,小笼包届的“顶流”鼎泰丰。

1996年,鼎泰丰就已经开启了它的出海之路。先在日本新宿开店,掀起了一场“小笼包热潮”;而后在美国加州开店,人气居高不下,几乎每天要排很久的队。

今天,鼎泰丰在全球范围内有多火?

到2023年,鼎泰丰已经将海外门店拓展到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澳洲等多个地区,累计超过160间店。而其中,表现优异的中国香港门店被评为米其林一星餐厅,像成龙、张曼玉和周星驰等许多知名演员都曾是座上客。

与此同时,当前中餐出海还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就在今年三月份,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扩大中餐国际交流合作,推动餐饮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紧随其后,国务院在四月份印发的《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不断巩固中国企业出海的必然趋势。

这意味着什么?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式餐饮企业走出国门将更加通畅,布局海外的战略有望提速,实现品牌国际化也更有助力。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餐企业拥有更大的优势。

据印尼餐饮协会的数据,雅加达是印尼餐饮业最发达的城市,其中中餐馆的市场份额接近 50%。潮州菜、客家菜、娘惹菜等类型的中餐遍布各地,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和追捧。

此外印尼还是东南亚第一大新茶饮消费市场。

根据东南亚外卖平台 GrabFood的数据,自 2018 年以来,珍珠奶茶的订单量在东南亚地区持续高速增长,其中,印尼 2018 年的订单量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8500%。据 Momentum Works的统计,2021 年东南亚珍珠奶茶市场规模已达到 $36.6 亿美元。

又如,在欧洲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匈牙利。

匈牙利提出“向东开放”政策与中国倡议“一带一路”对接,近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综合指数排名中,匈牙利营商环境位列第一。

匈牙利为外商投资提供多种补贴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政策为政府补贴。匈牙利的《外商投资法案》还确立了外国投资者的非歧视性和国民待遇。

自2020年以来,匈牙利已成为中资企业来欧洲投资的首选目的国之一。2023年全年双边贸易额145.2亿美元。2024年1至3月,中匈双边贸易额35.3亿美元。

这些都为中国企业在匈牙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双方经济往来。

4

“出海”总会遇到狂风暴雨,中餐企业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挑战主要有哪些?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供应链问题。

2012年海底捞在新加坡首次创立海外门店时,就已经建立好了中央厨房,即菜品统一采购和加工,产品统一配送到所有门店。

但在美国、加拿大等其他市场,则采取直接从当地供应商采购,由其完成食材加工并配送至门店的形式。

如今,海底捞海外供应商数量充足,为海底捞发展海外市场提供充分支持。

此外,如何更好地适应国外消费市场,是中式餐饮的重要挑战。

2023年,茶百道由于当地进口政策等原因,无法保证台农芒果的原材料供应,只好开始寻找替代品,最终锁定了南美苹果芒果,才让热销产品“杨枝甘露”得以在韩国继续销售。

韩国更偏好冷饮,茶百道也增加了其门店茶饮的冰块量。除此之外,茶百道还结合当地特色开发了新饮品,如以韩国独有的水果“汉拿峰”为原料的水果茶,这一产品推出后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欢迎。

总体而言,中餐出海虽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相信更多的中国企业会扬帆起航,在国外市场大展身手。

燃烧的褪毛
1 楼
会吃中餐的也只有中国人,偶尔能看到老外来体验一下广式点心,江淮菜,其他全靠海外华人养着,出什么海?只是换个地方而已 [1评]
顽童在线
2 楼
大部分都是垃圾食品,国外基本都是穷鬼才去。
顽童在线
3 楼
呵呵,大实话。
c
cbs888
4 楼
垃圾食品
熊猫出塞
5 楼
出海挺好 现在的餐馆都鸡巴用预制菜 多点竞争可能这种情况会有改观。
t
tintin9999
6 楼
: 麦当劳就不是垃圾食物?
灯塔路
7 楼
欧洲蛮子终于知道什么是“吃喝”
顽童在线
8 楼
我说的是大部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