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现“扫地僧”,博物馆保洁阿姨火了!网友:真高手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3月2日 0点56分 PT
  返回列表
67792 阅读
9 评论
掌上威海

“晔如雨后云霞映日

晴空散彩虹

云肩也称披肩

多以彩锦绣制而成”

“云肩图案上绣有蝙蝠

因其与‘福’‘富’谐音

每一个绣片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

孙宝菊向游客介绍福寿纹刺绣云肩

近日

河南省郑州博物馆四楼《锦绣云霞》

立体展厅内

孙宝菊指着橱窗内的云肩服饰

生动地向游客介绍着

这些晚清民国时期的藏品

这个“讲解员”有点特别

用词专业,对文物如数家珍

一身干净利落的保洁服

腰包内装有抹布、刷子、喷壶

等保洁工具

暴露了她的“真实身份”

孙宝菊在做保洁工作

55岁的孙宝菊

在馆内做保洁员已有两三年了

保洁员咋干起了“解说”?

“有些游客大老远过来

错过了馆内的讲解时段

看得一知半解

我听得多,也喜欢传统文化

天天听讲解

就想着好好学学,帮着解答点问题

不让游客太遗憾”

孙宝菊说

孙宝菊向游客介绍花鸟纹刺绣云肩

为了弥补游客们的遗憾

孙宝菊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工作之余,她戴着老花镜

输入、查询资料

下班回家路上,手机贴着耳朵

反复地听专业人士讲解

日常,她追着馆内的讲解员们

“打破砂锅问到底”

孙宝菊的“名气”越来越大

前来听她讲解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以前哪见过这么多人

春节假期,俺这儿来了快八万人呢”

孙宝菊兴奋比划着

“这字念啥啊?”

二楼《创世王都》展厅内

游客驻足在橱窗前表示疑惑

吴留萍给游客讲解卷云纹铜纽钟

“hé,这件文物是铉纹铜盉

盉,流行于商周时期

主要用途是盛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

也就是你们年轻人说的调酒器”

57岁的保洁员吴留萍阿姨应声“上岗”

滔滔不绝地开始讲解

吴留萍是一位退休质检员

在郑州博物馆做保洁工作不足一年

在孙宝菊的感染下

也开始“兼职”讲解员

吴留萍向游客介绍灰陶镂孔器座

“‘宝藏阿姨’的涌现是博物馆文化

潜移默化传播的一个体现

我们对阿姨们进行适当奖励

鼓励她们保持热情,大胆讲”

郑州博物馆副馆长如是说

“也敞开大门

让专业的讲解员为她们答疑解惑

博物馆将继续为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厦门市博物馆保安杨贵宝的讲解

得到了南京大学教授的夸赞

颐和园保洁班长张旭

能把颐和园的19座建筑

一一报上名来

颐和园保洁班长张旭

外卖小哥雷海为

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

类似这样的“扫地僧”

都有感人的励志故事

这些人的经历虽各不相同

但他们长期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并不断努力学习

纵观他们的人生轨迹

其实并没有太过惊人的履历

与大多数人一样

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

循环往复着普通的生活

而不同的是

他们在普通的工作中

找到了不同的意义和乐趣

并为之努力

万事抵不过心中热爱

这些故事的动人之处还在于

它往往戳中了

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自己

那些看似拗口难记的古籍说明

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

每句诗词背后的含义

这些在执着于此的人眼里

一点都不“难”

因为喜爱而不觉得枯燥

这些藏品在他们眼里

更像是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老朋友

工作之余能与他们相处交谈

自然是快乐的

或许

在为他们点赞的同时

我们更要看到的是

终身学习不只是一种求知理念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是一种积极向上、不图功利

悦己悦心的处世姿态

热爱生活、不求报酬、不为目的

从自己的周边

汲取向前的力量

从人与人的交互中

获得情感增量

只为从中收获单纯的快乐和满足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他们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学习,热爱生活

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他们点赞!

s
szacy
1 楼
熱愛自己的工作,無論是什麼工作,就會很享受而且幹好這份工。
屡教不改
2 楼
知识永远是有用的,不管你是谁。不过我担心一些地方又要可以效仿,专门让讲解员打扮成保洁员。希望两位大姐可以正式成为讲解员。
土豆四十斤
3 楼
这希望包子的工作有一天也让保洁阿姨去做
一人分饰两角
4 楼
传统文化最容易速成,没什么人真懂,也没什么人在意是否真懂。 [1评]
混沌世界
5 楼
速成的都是鹦鹉学舌,经不住问。
白垩纪
6 楼
国内博物馆藏品九成九是赝品
r
rally
7 楼
保洁员密谋抢讲解员的饭碗
浪尖
8 楼
保持学习兴趣,保持好奇心,保持年轻心态。
爬墙党007
9 楼
"打破沙锅问到底"都用上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