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台积电在压力下斥巨资在美国建厂,但并不意味着美国能完全取代亚洲在晶片产业上形成的优势地位。
多年来,美国在晶片(芯片)制造方面“失手”,导致中国及其他亚洲中心能够全速前进。这是美国时任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2021年接受我采访时的说法。
四年过去,晶片依然是美中两国科技竞赛的核心战场。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涡轮增压一样的方式推进一项极其复杂且精密的制造业进程,其他地区完善这一进程耗费了数十年。
特朗普强调,他的关税政策将会解放美国的经济,并把工作机会带回国内。然而,事实上,一些大型企业在美国的工厂早已面临技术工人短缺、产品品质不稳的问题。
特朗普这次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而在台湾和其他亚洲地区已掌握生产高精密晶片的“祕诀”情况下,美国是否真的有可能做到同样的生产规模?
制造微晶片的“祕诀”
半导体是驱动现代生活的核心,无论是洗衣机、iPhone手机,还是军用战机与电动车。这些被称为“晶片”的半导体薄片,最初是在美国发明的,但如今,全球最先进的晶片却是在亚洲以惊人的规模被生产出来。
制造晶片成本昂贵,技术也极其复杂。以iPhone为例,其中的晶片设计可能源自美国,但生产则在台湾、日本或韩国等地,而其所需要的原材料,例如稀土,则多半是在中国开采。之后,晶片可能会被运往越南进行封装,再送往中国进行组装与测试,最后才会运到美国。
微晶片最初是在美国发明的,但如今生产已由亚洲国家主导。
这是一个经过数十年发展而成的高度整合的产业生态系统。
特朗普一方面赞扬晶片产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以关税威胁该行业。他曾经告诉晶片产业的巨头台积电(TSMC),如果不在美国设厂,就必须支付高达100%的关税。
面对如此复杂的产业生态与激烈的全球竞争,晶片企业必须能够提早规划长远的成本与投资策略,这样的规划超越特朗普的任期。频繁变动的政策并不能带来帮助。目前为止,一些企业已经表现出在美国投资的意愿。
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地向发展晶片的私营企业提供大量补贴,正是这些地区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也正是美国于2022年在拜登总统任内通过《晶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背后的考量。该法案旨在推动晶片制造业回流美国,并推动供应链多元化,透过拨款、税收减免及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
特朗普曾经威胁,如果台积电不在美国建厂,将会对其产品征收100%的税项。
一些公司成为了《晶片与科学法案》的主要受益者,例如全球最大晶片制造商台积电,以及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三星(Samsung)。根据该法案,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获得了66亿美元的补助与贷款,三星位于德州泰勒市(Taylor )的工厂得到了约60亿美元。
台积电在特朗普政府任内宣布,除了已承诺的三座工厂、总值650亿美元的投资外,还将进一步投入1000亿美元扩大在美国的生产。对台积电而言,晶片生产多元化也符合其长远利益,特别是在中国屡次对台湾发出武力威胁的情况下。
然而,无论是台积电还是三星,这些投资都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成本上升、技术劳工难以招聘、工程进度延误,以及地方工会的反对。
市场情报公司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马克‧爱因斯坦(Marc Einstein)表示:“晶片工厂并不是普通的工厂,不是把东西组装进盒子那么简单。这些晶片工厂需要极高科技及无菌的生产环境,光是兴建就需要数年时间。”
尽管在美国投资,台积电仍然表明,其大部分晶片制造业务将会继续留在台湾,尤其是最先进的产品。
中国是否曾试图夺走台湾晶片地位?
如今,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已经能够生产高品质的晶片。但《晶片战争》一书的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指出,这些晶片“仍然落后于台湾一个世代”。
他表示:“产能规模的问题取决于美国与台湾各自有多少投资。目前来看,台湾的产能仍然远远领先。”
事实上,台湾花了数十年时间才累积出如今的生产实力。尽管中国投入数十亿资金试图夺取台湾在这个产业的地位,但台湾晶片业依然持续蓬勃发展。
台积电在美国凤凰城投资建设的晶片厂
台积电是“晶圆代工模式”(Foundry Model)的先驱,这种商业模式让晶片制造商能够采用美国的设计为其他公司生产晶片。
随着矽谷新创企业如苹果、高通(Qualcomm)和英特尔(Intel)等崛起,台积电凭藉优秀的工程师、高技术劳工、以及知识上的分享,成功与美国和日本的业界巨头竞争。
“美国能否自行制造晶片并创造就业?”爱因斯坦问道:“当然可以,但他们能把晶片缩小到奈米等级吗?恐怕很难。”
其中一个原因,是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可能会限制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技术型人才进入美国。
“连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的工程师都遇到过类似问题,”爱因斯坦补充道。他指的是马斯克对美国H-1B工作签证计划的支持,该计划目的是吸引全球技术人才到美国工作。
“这就是产业的瓶颈,除非他们全面改变对移民的立场,否则没有什么能够做到的。你不可能凭空变出一堆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才。”
全球的连锁反应
尽管如此,特朗普仍然进一步将关税加码,并下令对半导体产业展开一项国家安全贸易调查。
“这就像是把一把巨大的扳手塞进机器里面,”爱因斯坦形容,“以日本为例,他们的经济振兴计划正是建立在半导体产业之上,但关税从不在原本的商业计划里。”
根据米勒的看法,对于产业的长远影响,可能会促使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欧洲、美国——重新聚焦于本地制造。
部分公司则可能寻找新的市场。以中国科技巨头华为为例,出口管制与关税压力下,该公司将会积极拓展欧洲和新兴市场,包括泰国、阿联酋、沙乌地阿拉伯、马来西亚以及多个非洲国家,尽管在发展中国家能赚取的利润普遍较低。
“中国最终会希望能够胜出,”爱因斯坦说,“他们必须依靠创新,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看看他们为Deepseek做了什么。”他指的是由中国开发的AI聊天机器人 。
“如果他们能制做出更好的晶片,所有人都会转向他们。中国目前已经有成本优势,展望未来的话,那就是超高端晶片的制造领域。”
特朗普表示,他的关税政策将解放美国经济,并把工作机会带回国内。
同时,新的制造中心也可能正在出现。
根据专家的说法,印度表现出很多征兆,甚至比美国更有可能融入全球晶片供应链——这是因为印度的地理位置更相近、劳动力成本低廉、拥有良好的教育水平。
印度已经表示对晶片制造抱持开放态度,但它同时也要面临不少挑战,包括提供工厂用地,以及水资源,在晶片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高质素的水资源。
谈判的筹码
晶片公司并非完全受制于关税。美国大型企业如微软、苹果与思科(Cisco)对晶片的高度依赖与需求,可能可以向特朗普施压,让他取消对晶片产业加征的关税。
有内部人士相信,经苹果执行长库克(Tim Cook)强力游说后,智能手机、笔电与电子产品等产品被豁免加征关税。据悉,特朗普也在经过游说之后,取消了对英伟达(Nvidia, 辉达)晶片出口中国的禁令。
本周一,当媒体在白宫椭圆办公室询问特朗普关于苹果产品的问题时,他表示:“我是个很有弹性的人,”并补充说,“或许会有些事情发生,我跟库克谈过,我最近帮了他一把。”
英伟达(Nvidia 辉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希望特朗普能撤回晶片出口中国的禁令。
爱因斯坦认为,这一切最终都归因于特朗普想达成一笔交易——他和他的政府团队很清楚,晶片并不是依靠建设一个更大的工厂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正在尝试做的事情,和他对待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的手法是一样的。他说除非你把股份卖给甲骨文(Oracle)或其他美国公司,否则我就不让你在美国继续营运。”爱因斯坦说。
“我认为他们也在试图使用类似的方式——台积电搬不走,只能迫使他们与英特尔达成协议,并且从中分一杯羹。”
不过,亚洲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蓝图早已证明了一件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自经营整个晶片产业。而如果你想要高效、具有规模地生产先进半导体,这将需要时间。
特朗普正试图透过保护主义和孤立政策来打造美国的晶片产业,但实际上,让亚洲晶片产业崛起的关键正好相反,那是归因于全球化经济之下的合作。
虽然台积电在压力下斥巨资在美国建厂,但并不意味着美国能完全取代亚洲在晶片产业上形成的优势地位。
多年来,美国在晶片(芯片)制造方面“失手”,导致中国及其他亚洲中心能够全速前进。这是美国时任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2021年接受我采访时的说法。
四年过去,晶片依然是美中两国科技竞赛的核心战场。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涡轮增压一样的方式推进一项极其复杂且精密的制造业进程,其他地区完善这一进程耗费了数十年。
特朗普强调,他的关税政策将会解放美国的经济,并把工作机会带回国内。然而,事实上,一些大型企业在美国的工厂早已面临技术工人短缺、产品品质不稳的问题。
特朗普这次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而在台湾和其他亚洲地区已掌握生产高精密晶片的“祕诀”情况下,美国是否真的有可能做到同样的生产规模?
制造微晶片的“祕诀”
半导体是驱动现代生活的核心,无论是洗衣机、iPhone手机,还是军用战机与电动车。这些被称为“晶片”的半导体薄片,最初是在美国发明的,但如今,全球最先进的晶片却是在亚洲以惊人的规模被生产出来。
制造晶片成本昂贵,技术也极其复杂。以iPhone为例,其中的晶片设计可能源自美国,但生产则在台湾、日本或韩国等地,而其所需要的原材料,例如稀土,则多半是在中国开采。之后,晶片可能会被运往越南进行封装,再送往中国进行组装与测试,最后才会运到美国。
微晶片最初是在美国发明的,但如今生产已由亚洲国家主导。
这是一个经过数十年发展而成的高度整合的产业生态系统。
特朗普一方面赞扬晶片产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以关税威胁该行业。他曾经告诉晶片产业的巨头台积电(TSMC),如果不在美国设厂,就必须支付高达100%的关税。
面对如此复杂的产业生态与激烈的全球竞争,晶片企业必须能够提早规划长远的成本与投资策略,这样的规划超越特朗普的任期。频繁变动的政策并不能带来帮助。目前为止,一些企业已经表现出在美国投资的意愿。
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地向发展晶片的私营企业提供大量补贴,正是这些地区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也正是美国于2022年在拜登总统任内通过《晶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背后的考量。该法案旨在推动晶片制造业回流美国,并推动供应链多元化,透过拨款、税收减免及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
特朗普曾经威胁,如果台积电不在美国建厂,将会对其产品征收100%的税项。
一些公司成为了《晶片与科学法案》的主要受益者,例如全球最大晶片制造商台积电,以及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三星(Samsung)。根据该法案,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获得了66亿美元的补助与贷款,三星位于德州泰勒市(Taylor )的工厂得到了约60亿美元。
台积电在特朗普政府任内宣布,除了已承诺的三座工厂、总值650亿美元的投资外,还将进一步投入1000亿美元扩大在美国的生产。对台积电而言,晶片生产多元化也符合其长远利益,特别是在中国屡次对台湾发出武力威胁的情况下。
然而,无论是台积电还是三星,这些投资都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成本上升、技术劳工难以招聘、工程进度延误,以及地方工会的反对。
市场情报公司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马克‧爱因斯坦(Marc Einstein)表示:“晶片工厂并不是普通的工厂,不是把东西组装进盒子那么简单。这些晶片工厂需要极高科技及无菌的生产环境,光是兴建就需要数年时间。”
尽管在美国投资,台积电仍然表明,其大部分晶片制造业务将会继续留在台湾,尤其是最先进的产品。
中国是否曾试图夺走台湾晶片地位?
如今,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已经能够生产高品质的晶片。但《晶片战争》一书的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指出,这些晶片“仍然落后于台湾一个世代”。
他表示:“产能规模的问题取决于美国与台湾各自有多少投资。目前来看,台湾的产能仍然远远领先。”
事实上,台湾花了数十年时间才累积出如今的生产实力。尽管中国投入数十亿资金试图夺取台湾在这个产业的地位,但台湾晶片业依然持续蓬勃发展。
台积电在美国凤凰城投资建设的晶片厂
台积电是“晶圆代工模式”(Foundry Model)的先驱,这种商业模式让晶片制造商能够采用美国的设计为其他公司生产晶片。
随着矽谷新创企业如苹果、高通(Qualcomm)和英特尔(Intel)等崛起,台积电凭藉优秀的工程师、高技术劳工、以及知识上的分享,成功与美国和日本的业界巨头竞争。
“美国能否自行制造晶片并创造就业?”爱因斯坦问道:“当然可以,但他们能把晶片缩小到奈米等级吗?恐怕很难。”
其中一个原因,是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可能会限制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技术型人才进入美国。
“连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的工程师都遇到过类似问题,”爱因斯坦补充道。他指的是马斯克对美国H-1B工作签证计划的支持,该计划目的是吸引全球技术人才到美国工作。
“这就是产业的瓶颈,除非他们全面改变对移民的立场,否则没有什么能够做到的。你不可能凭空变出一堆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才。”
全球的连锁反应
尽管如此,特朗普仍然进一步将关税加码,并下令对半导体产业展开一项国家安全贸易调查。
“这就像是把一把巨大的扳手塞进机器里面,”爱因斯坦形容,“以日本为例,他们的经济振兴计划正是建立在半导体产业之上,但关税从不在原本的商业计划里。”
根据米勒的看法,对于产业的长远影响,可能会促使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欧洲、美国——重新聚焦于本地制造。
部分公司则可能寻找新的市场。以中国科技巨头华为为例,出口管制与关税压力下,该公司将会积极拓展欧洲和新兴市场,包括泰国、阿联酋、沙乌地阿拉伯、马来西亚以及多个非洲国家,尽管在发展中国家能赚取的利润普遍较低。
“中国最终会希望能够胜出,”爱因斯坦说,“他们必须依靠创新,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看看他们为Deepseek做了什么。”他指的是由中国开发的AI聊天机器人 。
“如果他们能制做出更好的晶片,所有人都会转向他们。中国目前已经有成本优势,展望未来的话,那就是超高端晶片的制造领域。”
特朗普表示,他的关税政策将解放美国经济,并把工作机会带回国内。
同时,新的制造中心也可能正在出现。
根据专家的说法,印度表现出很多征兆,甚至比美国更有可能融入全球晶片供应链——这是因为印度的地理位置更相近、劳动力成本低廉、拥有良好的教育水平。
印度已经表示对晶片制造抱持开放态度,但它同时也要面临不少挑战,包括提供工厂用地,以及水资源,在晶片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高质素的水资源。
谈判的筹码
晶片公司并非完全受制于关税。美国大型企业如微软、苹果与思科(Cisco)对晶片的高度依赖与需求,可能可以向特朗普施压,让他取消对晶片产业加征的关税。
有内部人士相信,经苹果执行长库克(Tim Cook)强力游说后,智能手机、笔电与电子产品等产品被豁免加征关税。据悉,特朗普也在经过游说之后,取消了对英伟达(Nvidia, 辉达)晶片出口中国的禁令。
本周一,当媒体在白宫椭圆办公室询问特朗普关于苹果产品的问题时,他表示:“我是个很有弹性的人,”并补充说,“或许会有些事情发生,我跟库克谈过,我最近帮了他一把。”
英伟达(Nvidia 辉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希望特朗普能撤回晶片出口中国的禁令。
爱因斯坦认为,这一切最终都归因于特朗普想达成一笔交易——他和他的政府团队很清楚,晶片并不是依靠建设一个更大的工厂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正在尝试做的事情,和他对待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的手法是一样的。他说除非你把股份卖给甲骨文(Oracle)或其他美国公司,否则我就不让你在美国继续营运。”爱因斯坦说。
“我认为他们也在试图使用类似的方式——台积电搬不走,只能迫使他们与英特尔达成协议,并且从中分一杯羹。”
不过,亚洲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蓝图早已证明了一件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自经营整个晶片产业。而如果你想要高效、具有规模地生产先进半导体,这将需要时间。
特朗普正试图透过保护主义和孤立政策来打造美国的晶片产业,但实际上,让亚洲晶片产业崛起的关键正好相反,那是归因于全球化经济之下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