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爱马仕偷拍照 我顿悟世上最隐蔽的潜规则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5月11日 15点0分 PT
  返回列表
72034 阅读
32 评论
王耳朵先生

先看一组照片:

看清楚了没?

这不是商场、超市的促销现场。

而是不久前在河南郑州开业的爱马仕店。

为了一件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超过上百万的奢侈品,人们纷至沓来。

有的不惜排队4小时,有的甚至连腿受伤了,也要坐着轮椅,叫跑腿小哥将自己推来。

到了下午6点,箱包区域的产品近乎售罄,只剩下陈列商品;就连相框、纸镇、烟灰缸等日常用品也被一抢而空。

有人可能会疑惑了?

不是说疫情当下,各行各业不景气吗?难道只是自己不景气?

再看下面这组数据:

4月1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月1日,中国富裕家庭拥有的总财富达16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其中,拥有千万人民币总财富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206万户,比上年增加4万户。

拥有亿元人民币总财富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3.3万户,比上年增加3300户。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怀疑人生?

“疫情不是让大家的财富在缩水吗?那么多的有钱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我接收的信息不都是这样的吗?

恰逢疫情,一位外来务工的大叔找不到工作。

举目无亲,身无分文,一连饿了4顿。

实在没有办法的他,怯怯地向一家饼店的老板求助。

“你家有饭给我点就行。”

好心的老板给大叔拿了饼,大叔激动地想要跪下,被老板劝阻。

临走时,老板又给大叔塞了500块钱,让大叔没吃的随时来店里吃。

大叔哽咽着道谢,背过身偷偷抹了一把眼泪。

是不是觉得,这个世界有些不真实?

又或是觉得我们好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其实它们都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只是因为你所见所闻,都是你身边的人或事,那些超出你自身圈层的信息,若非刻意探知,你可能永远接触不到。

这就是当代社会一个非常隐蔽的认知陷阱:信息茧房。

 

“在信息传播中,如果一个以自己的兴趣为向导,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选择让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由此可见,长期处于“信息茧房”之中,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情。

02

首先,信息茧房会让人变蠢。

因为信息源的单一,你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很难听进去别人的劝说。

说一个故事。

前两天,江苏常熟的派出所里走进一个报案人。

民警一看,挺眼熟。

问了姓名,恍然大悟。

这不是几个月前,刚被他们从一个网络杀猪盘中劝下来的曹阿姨吗?

去年年底,曹阿姨在微信上结识了一名男网友,对方嘘寒问暖令她心生温暖,很快两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男友”称有一个投资项目可以赚钱,此时的曹阿姨已经着迷,没多想就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一个app。

正打算要转账的时候,被曹阿姨的女儿发现。

女儿知道母亲是遇到骗子了,连忙报警。

民警赶来,和女儿一起一番苦心劝诫,好说歹说让曹阿姨删了APP和对方的微信。

没想到一回头,曹阿姨又偷偷把“男友”加了回来,他笃信对方是为她好,前前后后转给对方32万。

等到对方“吃干抹净”,消失得无影无踪,曹阿姨这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经典的“洞穴之喻”。

一个很深的洞穴,一些囚徒从小就在洞穴里长大,全身被捆着,背朝着洞口,既不能走动,也不能扭头,只能面对墙壁。

这时,有一个囚徒解除了桎梏,走出了洞穴,发现外边是一片光明的世界。

于是,他再在也不愿过这种黑暗的生活了,而且想救出他的同伴。

然而,当他回到洞中的时候,那些同伴不仅不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反而觉得他变“坏”了,要将他杀害。

人们对自己最大的误解,恰恰是以为什么都懂。

如此循环反复,接受到的信息都是同质的,你的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狭隘,越来越僵化。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口深井,即使有人想要把你拉向跟广阔的天空,也会愚蠢地认为“总有刁民想害朕”。

03

其次,信息茧房会让人走向极端。

先看一个新闻。

上海,一名25岁青年小沈独自蜗居在家13年,每天仅靠两顿外卖过活。

因为他从来不扔垃圾,家中的垃圾越堆越多。

夏日高温,恶臭四溢,左邻右舍苦不堪言,只能向社区和媒体投诉。

后来居委会叫来4名环卫工人,从他家里清理出3房间,20大袋垃圾。

可即便如此,小沈也还是把自己关在卧室,不肯露面。

记者打电话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也被拒绝了。

这是新闻的第一部分。

在接收到这组信息后,有人就开始给小沈贴上“不学无术”、“懒惰”、“废物”一系列的标签。

接踵而至的便是源源不绝的网络暴力。

说他是“社会的败类,不如死了算了”。

可是这个新闻还有第二部分啊。

13年前发生的一场火灾中,年仅12岁的小沈失去了父母和外婆。

小沈全身50%被烧伤,经过医生全力救治才捡回一条命。

而这把火,竟然是因为家庭矛盾,小沈的爸爸亲手放的。

自此,小沈性情大变,不仅从师大附中辍学,还把自己关在了家中。

但是,有人已经先入为主,带着偏见和歧视,之后出来的真相他们反而漠不关心。

在信息茧房时代,很多人似乎正在失去共情能力。

他们跟风、盲从、易怒、狂热,拒绝思考,放纵暴力,从而不断加剧群体极端化。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网络暴力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看看最近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

 请跑腿小哥给父亲送菜的上海姑娘,只因为打赏的金额没有符合看客们的心理预期,在一众谩骂声中跳楼了;

在网络上怀念离世亲人的东航遇难者家属,被骂“蹭热度”、“抖音守孝”,反倒要删除视频,公开道歉;

15岁的寻亲男孩刘学州,只是向亲生父母寻求一个庇护所,就被说成见钱眼开,于绝望中永远地倒在了海边…… 

在信息茧房中,思维简单化,认知标签化,导致偏见、傲慢、群氓横行。

不是他们不知道事物有A面,也可能有B面,而是他们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以“自己的标准”看待这个世界。

但凡和自己的想法稍有不同,就开始释放内心的暴戾。

04

最后,信息茧房会让人“奶头乐”成瘾。

《全球陷阱》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奶头乐”理论:

大部分人缺乏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他们遵从单一的兴奋点行动,并且沉迷其间。

在信息茧房中,人们不喜欢烧脑,只啃食爽文;不是在学习,只是在取悦和麻痹自己。

看过这样一幅漫画。

一个年轻人正在看书,旁边放着一个手机。

忽然手机亮了,他拿起来看了一眼,然后放了回去。

过了一会儿手机又亮了,他再次拿起。

接着他不停地刷,手机再也没放回去。

最后,他扔下书本,带着手机离开了……

这样的经历是不是很熟悉?

现代科技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的自制力。

当你使用APP关注一些信息时,但凡停留的时间长一些,就会源源不断地接收到相关内容。

而这些APP,还会把我们不喜欢的内容,非常高效地屏蔽掉了。

它们取悦我们,也在驯化我们。

这些信息像茧子一样一层层地将你裹住,让你欲罢不能。

最可怕的是,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茧房”中,还以为自己长了很多见识,在一天天进步呢。

殊不知,深度学习的愿望已经从你身边渐行渐远。

起初,我们是主人;

后来,我们是奴隶。

最终,我们在信息茧房中作茧自缚。

05

说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摆脱信息茧房的陷阱呢?

三点建议。

第一,成长源于开放包容,而不是自作聪明。

罗翔说过:

 

“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

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每个人都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很难获取认知水平以外的东西。

一个人越是自以为是,越会在信息茧房中不可自拔。

所以,打破信息茧房,就是要有“空杯心态”。

第二,多些证伪心态,少些证实心态。

证实心态就是,根据一两个观察现象,匆匆得出结论,让后用一个个细节去证明自己是对的。

证伪心态则是,永远保持怀疑,如果没有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思考,就不要着急地给结论。

若一件事上,有了预设,那么一个人就很容易陷入一种心理圈套:确认偏误。

也就是说一个信息无论合乎事实与否,个人都会偏好性地支持符合自己猜想的那一面。

第三,真正牛X的人,都喜欢“自找没趣”。

很喜欢张小龙的一段话:

“你所看见的,或者说,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那些“自找没趣”的人。

他们不会让自己沉溺于垃圾快乐之中,而是主动、刻意地去消费那些更高品质的信息,哪怕自己不喜欢。

不仅是为了日拱一卒,更是为了不让自己变懒。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

“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肉体出生,一次是认知觉醒。“

要想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你需要跳出信息茧房。

V
VBO
1 楼
人贱人爱
j
junkerus
2 楼
要是打五折 能把祖宗的脸都丢光
怪叔叔的大发现
3 楼
傻逼太多,贷款也要买
灯塔路
4 楼
卖奢侈品的是坏逼 买奢侈品的事傻逼 这是真理 不允许反驳
p
phakov
5 楼
看来强国人炫富还是得买外国货啊
J
Jaws
6 楼
穷鬼羡慕吗?
w
windmaomao
7 楼
这照片是现在吗?你确定吗?还是开个大白搏击俱乐部必要好。没事进去解决一下心理生理疾病。
J
Jaws
8 楼
哦,对不起,我忘了,美国的穷鬼不需要买,砸开窗户直接抢就可以😌
胖大爷
9 楼
钱不钱的放一边,不理解排队4小时
g
gescan
10 楼
嗯,说的就好像你墙国高速上货车翻车被零元购不存在,你大河南穷逼们发了疯的到河里挖古钱不存在一样。
二赖他哥
11 楼
墙国人,这是严重乳滑啊 崇洋媚外这么严重么
y
yeyu
12 楼
为了拿到买包的配额,只能先买配货。
y
yeyu
13 楼
打5折估计就没什么买了,体现不出奢侈品的优越感,买了干什么。你得先成为奢侈品,才会有这么长队购买的现象。
阴离子
14 楼
: 你祖宗有脸吗?哈哈
这个秋天
15 楼
挺好的,加奢侈品稅
j
joker56
16 楼
反美是工作,崇洋媚外是生活
g
givetome
17 楼
是不是觉得,这个世界有些不真实? 又或是觉得我们好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其实它们都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g
givetome
18 楼
真的好下剑
低层群众
19 楼
这段疫情,中国人出国旅游购物减少,这些名牌商家只好将商店开到中国多个城市,中国富人还是相当可观的。
月下偷心人
20 楼
都是一帮不看内文的
i
intuition123
21 楼
比疯狂买房强,至少不会影响不愿意跟风的人的正常生活。 不过, 中国暴发户真的影响了奢侈品大牌们的审美, 很多就只需印上大大的字母,标上高高的价格,就可以了。
笔明明
22 楼
这篇文章好
人二者无敌
23 楼
看成郑则仕
j
junkerus
24 楼
: 你有人类祖宗么?嘻嘻
b
battleships
25 楼
丑陋的河南人
按你湿堵
26 楼
你这是过分了 买奢侈品装逼的 哪个国家都有
财富绽放
27 楼
所以才需要党的引导
c
cantonese
28 楼
上海,一名25岁青年小沈独自蜗居在家13年,每天仅靠两顿外卖过活。 因为他从来不扔垃圾,家中的垃圾越堆越多。 夏日高温,恶臭四溢,左邻右舍苦不堪言,只能向社区和媒体投诉。 后来居委会叫来4名环卫工人,从他家里清理出3房间,20大袋垃圾 --------------------13年---20袋垃圾😂
S
SunnyX
29 楼
砸了~~
正气哥
30 楼
狂交智商税啊。一个成本仅几百元的包,楞是卖到几万块,人傻钱多,傻不傻?
k
kaikaikai1984
31 楼
爱马仕一个包都要十几万 ,几万只能买零钱夹
过堂风
32 楼
荷兰 买这个装玉米种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