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解读苹果造车失败:本土车企被批,还提到了中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2月29日 23点2分 PT
  返回列表
76206 阅读
9 评论
凤凰科技

苹果

北京时间3月1日,苹果公司造车十年最终梦碎,令人唏嘘。中国目前在电动汽车市场保持领先,但是也要吸取苹果的教训:做好你的老本行。

苹果教训

隔行如隔山,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苹果这等规模的科技巨头。苹果市值逼近3万亿美元,现金储备超过1500亿美元,技术资源丰富,即便如此它也做不了汽车。

其实,底特律老牌车企们已经提醒过苹果,造车可能是一场利润率很低,而且颇为艰难的游戏。但是,苹果没有听进去。

2015年,苹果汽车项目的曝光引发了一阵骚动。不过,通用汽车已退休的CEO丹·艾克森(Dan Akerson)当时就表示,苹果投资者应该对该公司跨界造车的计划感到担忧,因为很多人低估了制造和销售汽车的挑战性。

通用前CEO艾克森曾警告苹果

苹果的退出最终证明艾克森是对的,汽车确实很难造。苹果的经历让艾克森想起了通用自己的历史:该汽车公司也曾试图将业务扩大到自己一无所知的行业,但多年后却被这些决定所困扰。

“这个教训已被多次证明,那就是:做好你的老本行。”艾克森周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世界格局的变化

日媒称,苹果造车的十年,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十年。在苹果开始涉足电动汽车时,中国把它作为了国家重点项目。在这期间,中国企业不断积累先进技术,建立竞争优势。同时,中国还有自然资源优势,拥有大量钴和锂。

行业的整体进步也推动了领军企业的诞生。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策略异军突起,一手操办了从电池材料到整车组装在内的生产基础设施。2023年,比亚迪卖出了300多万辆电动汽车(包含混合动力车),领先特斯拉排名全球第一。另外,比亚迪、蔚来汽车等制造商还在积极出口电动汽车。

等待出口的比亚迪汽车

美国在电动汽车领域慢了半拍,但也在追赶,拜登政府为此推出了慷慨的补贴政策。去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突破了100万辆,但势头正在迅速放缓。在美国,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讨论,和纯电动汽车相比,混合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是否是更现实的选择。

在日本,丰田汽车等本土制造商因为电动汽车转型缓慢而受到批评。苹果的教训表明,后来居上并非易事。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正在施压日本政府,要求其在国家层面采取电动汽车战略

雁过留声机
1 楼
苹果的问题全世界大公司都有:背负太多期望,股东散户都盯着股价,一定要打造出一款“完美”的产品而错失机遇,错过了早起占领电动车市场的机会,等到想要入场了才发现电动车高中低的山头都被占完了。前几天谷歌也有一样的问题,为了击败chatgpt匆匆上线大模型gemini结果完全就是个半成品股价大跌。话说这几天各大媒体,微博,小红书的营销号“不约而同”出奇的一致唱衰电动车,很显然有资本在后面做推手,先从舆论上唱衰,然后配合各家汽车公司宣布暂缓电动车研发进度,然后拜登要对中国电动车“采取前所未有的限制”这是典型的认知作战,其中散落在世界各地谣媒台巴子功不可没。 [1评]
w
wang68p2003
2 楼
汽车是”脏””硬”科技,跟苹果科技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赚钱的理念也完全不同。车是用来开的,不是放到兜里,捧在手里的玩物。
大刘刘
3 楼
中国电动车崛起说明两件事。 1,中国现在的技术红利开始爆发。改开40年后的今天,人口红利开始消失,但是伴随而来的技术红利开始大爆发。过去40年的海量投资形成的技术红利,人才红利,即将进入大爆发时期。电动车只不过是这个40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和人才红利的小试牛刀。更多的已经和即将在赶来的路上跃跃欲试。 2,凡是中国官方点明着力的行业,没有不成功的。航空航天是一个例子。军工军备是另一个例子。电动车是最新的例子。 大陆官方下一个经济敏感点是什么啊? 1,低空经济和高空经济。各种航天航空,包括星联通讯,低轨道飞行器等等。 2,芯片制造业。 不出意外,考虑到目前大陆的技术红利和人口处于5000年最高处,这两个新生产力的大爆发,遥遥领先是可以预期的,5-10年内。
o
oldoldcandy
4 楼
哈..哈..甩锅...
S
Sinoroc
5 楼
解决了台湾,90%以上的关于中国的负面假新闻会消失
p
pumaking0614
6 楼
利润和成本的问题,原本可以完美的转嫁给中国供应链去消化 美国自己要作死...任何不是在中国本土制作的产品都很难获得 利润和成本上的优势
崩世光景
7 楼
哈哈台巴子招人烦
r
rainleo
8 楼
车那么难造?苹果不玩了就是因为造不出来?是因为利润太低而已。
赤脚走四方
9 楼
苹果不是抄抄抄,就是买买买,抄不到,买不来, 就死路一条。 500刀破东西(制造加销售成本),卖1500刀,设立空壳公司逃税。赚的都是黑心钱,迟早完蛋。